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

初學佛者,應如何對待以古為師?

問:大家都非常尊敬弘一大師、慈舟法師等民國大德。請長老為我們開示一下,親近這些大德時,最感人的事跡與德行。



夢參老法師:
說到弘一法師,當時很難見到,現在更是見不到了,見到了也會生煩惱。為什麼呢?他不見人,他的門總是關著。當年我請他去青島弘法,他在青島只呆了不到三個月,但是我為了請他,在他那裡住了四個月。





弘一法師屬於清高派。他的門經常是關著的,幾乎不接見人。他會出來散步,但是他告訴人家,散步時也不要去找他,不要問他問題。晚年的時候,出來講《行願品》,他倒是很歡喜。因為是他主動的,所以歡喜,如果別人請他,他就不一定高興講了。

所以,每一個大德都是有個性的。弘一法師的鞋子,幾乎穿了一生。想當年,他家是天津八大富商之一,他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的。後來留學日本的時候,他的哥哥給他30萬兩白銀,他不到兩年花完。而他晚年又是那樣的苦行……




另外,倓虛老法師像我一樣,喜歡聊天,總是海闊天空地講。而慈舟法師則較為隨和,他也愛講,但是很少有時間,他就繞佛、念經。總體來看,倓虛老法師最行方便,慈舟法師很隨和,而弘一法師門總是關著,他和什麼人有緣就接觸什麼人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最好,為什麼我們卻只能生在末法時代呢?諸法因緣生,沒有那個緣。人和人接觸,得有個緣才行。所謂因緣所生法,緣生緣滅,這是諸佛說的。


總之,這些大德的性格個個都不一樣,和過去諸佛一樣。比如釋迦牟尼佛和迦葉佛、阿彌陀佛的教法,也都各不相同,教化眾生的方式也不同。每一個人、每一個大德也是這樣的。


還有,每一個時代,有每一個時代的大德。我當年親近過的大德,弘一、虛雲、慈舟、倓虛,以及那時候的八指頭陀,都有那個時代的特色,再往上追溯,則有憨山大師、蓮池大師、蕅益大師的時代……不過,現在看來,每代的情況不同,是一代不如一代了。


諸法因緣生,能生,則能滅。人和人說幾句話,也是有因緣的。比如人們說同船渡,那是五百年的因緣。再比如,上海這麼大幾千萬人,你認得幾個人?所以說,未成佛,先結人緣。


又拿念佛來說,現在末法時代,有幾個人能聞到佛法?又有幾個人能念佛?比如到美國去弘法,他們沒有佛法的善根,即使聽到佛法,也不會相信。


我們現在能生在這個末法時代,能聞到佛法,雖然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,但是等到捨利弗、目犍連等成佛的時候,到時候我們參加那個法會,就不會是末法了。


我去雞足山,見不到迦葉尊者,我在山外,他在山裡,見不到,這就是無緣。我們現在念《彌陀經》,念阿彌陀佛,就是很不容易修得來的,要珍惜。我收弟子,都是中國人,美國人不信。所以說要有緣,無緣則不行。









問: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,許多人都是因此經進入佛門。但不少人僅僅將此經作為一種忏悔消業障的方法,將重心放在讀誦上。請長老慈悲開示,應如何正確學習地藏法門?


夢參老法師:不論地藏法門、觀音法門、念佛法門等等法門,都是提供進入佛法的一種途徑。門是通達的意思。哪個門都可入,至於選哪個門,得看個人的因緣。選定之後,就要一門深入,不要貪多。


比如我們念佛,念佛相應了,就可以消業,業障消除之後就通達了。又好比塔有八個門,你從任何一個門進都可以,入了門就行。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你選擇一個門就行。入一門,八萬四千法門就都通了。這叫一門深入。


至於要選擇地藏法門、觀音法門、念佛法門乃至八萬四千法門,得自己摸索,看哪個和自己最有緣就選擇哪個。念阿彌陀佛不相應,念觀音相應了,你是根據自己摸索,你跟哪個法門有緣。佛在世的時候,有一個人來找佛,佛給他說法,他沒有受益,這是無緣;但是阿難給他說法,他立刻就接受了,這叫有緣。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,正是這個意思。


念佛人,如果到禅堂去給人家講念佛,參禅的人就氣死了。參禅是要參念佛是誰。所以,各自的法門要相應。


不像古代,那些大德有神通,一看你,就知道你十生、乃至多生以前的情況,可以直接指點你修那個法門最相應。就像佛在世的時候,有個人來找捨利弗,捨利弗指點給他的修行法門,難以相應,不受益。於是找到佛,佛能看到八萬大劫以前的情況,就讓這個人念佛,結果很相應。


不管修什麼法門,關鍵是一門深入。我以前認識一個老人。他什麼都不會,除了念《心經》。他從小時候開始就讀《心經》,他能夠一門深入,一直念到老死。他往生的時候,我在場,走得很殊勝。所以一門深入很重要。


過去,山裡有一個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“唵嘛呢叭咪吽”念了多年。有一位過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氣,知道定有修行人。僧人見到老太婆,卻發現她念的是“唵嘛呢叭咪牛”,於是告訴老太婆念錯了,應該是“吽”而非“牛”。老太婆很後悔,改了過來。又過了半年多,僧人再次路過這座山,發現山上的殊勝景象沒有了,便立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個大錯誤,不應該糾正老太婆。於是,僧人對老太婆說,我去年是和你開玩笑的,你還是繼續念“唵嘛呢叭咪牛”吧。


佛法講一心,心和境合一。佛所說的一切法,都是為了轉你的心。心生則種種法生,心滅則種種法滅。當你沒有貪、瞋、癡時,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。







問:您如何看待持咒與念佛的關系?

夢參老法師:持咒也好,念佛也罷,都是一種方便法門,是用來煉眾生心的。就像之前講的老太婆持咒的故事一樣,為什麼念對了卻沒有了之前的異象了呢?難道對的是錯的,錯的是對的?不是的。這是因為之前那位老太太雖然念錯了,但是他的心是虔誠的,所以能夠念出異象來。後來念錯的六字真言被糾正過來,但是心卻亂了,有分別心了,於是異象就消失了。所以說,不管持咒也好,念佛也好,都是佛陀因眾生根機不同,因緣不同而說法,不要太執著。佛法是三藏十二部,眾經平等,是持咒還是念佛都沒什麼關系。淨土宗念佛也是持咒,阿彌陀佛,在漢語意思就是無量光、無量壽,它和咒語也沒有太大區別。中國有一句老話:心誠則靈。心靈則法靈,心不靈則法滅,關鍵在於用心。











問:蕅益大師有雲,“得生與否,全憑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全憑持名之深淺”,請您開示,修行淨土宗的行人,如何檢驗自己的信願是否堅定,以及持名功夫之深淺程度?

夢參老法師:學佛要有三個條件,就是信願行三者具足,這裡頭,最重要的是“信”。信是信心,相信阿彌陀佛一定能來度我,這是修行淨土宗的首要前提。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往生之際示語“臨行贈汝無多字,一句彌陀作大舟。”講的也是這個意思。信心具足了,就能做到不計世間色法。很多人雖然都在學佛,但往往是“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”。為什麼?因為他還在留戀世間色法,他不信自己能成佛。這就是對極樂世界沒有信心了。我們要是哪一天能將這句話改成“去則決定去”,要靠有信心,沒有懷疑了,那麼我們的信心肯定就具足了。






問:當代人多妄想紛飛,請長老慈悲開示,如何誦經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?

夢參老法師:任何時代的人都是妄想紛飛,從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到現代社會,眾生沒有不是妄想紛飛的。其實,誦經、念佛都是妄想。但當我們誦經、拜佛時,心能夠高度集中,那麼就可以以妄止妄。比如你“打佛七”,一天下來念佛七八個小時,其中有六個小時以上都是佛號之外的妄想。再講,念佛本身也是妄想。不過,這個妄想和我們平時的其他妄想是不一樣的。妄有“背真妄”,有“順真妄”。念佛就是隨順真如的妄,念佛、念經也是妄想。所謂“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”,念深則無妄,以妄止妄,當你其他的妄念止息的時候,念佛的順真妄也就成真的。


這個在打七和不打七的時候,就會體會得到。同樣,誦經根本上也是妄,在誦經時也是以妄止妄,或者說以妄顯真。明白這個道理,妄就是顯真的。起心動念都是妄。


比如,我們現在修行時,念南無阿彌陀佛。我們知道念佛法門、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開設了“念佛堂”,對我們來說,那就是古時候的事情。但是,慧遠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一切都變了。現在廬山的東林寺都在平地,不在山裡了。


廬山其實很小。蘇東坡的詩,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生在此山中。”你站在廬山裡面,怎麼能夠看到廬山的真實面目呢?同樣,在妄裡看妄,妄想自然就紛飛了。所以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只要好好念佛,念佛本身就是妄,可以以妄止妄。


我們來看真、妄是怎麼回事。對眾生來說,佛法的根本利益是受三皈依。入得佛門,從念佛法門來看,我們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供養給佛。比如你們來到上海,看到上海很好,有很多美好的境界,那麼就可以合掌,把你看到的供養給佛。又比如你去百貨商店,看到好多美好的商品,你很喜歡,同樣也可以合掌供養給佛,這是意念供養。心地供養是真的。我曾經問過有些居士,說用這些來供佛,和用香、花、燈來供佛,一樣嗎?或者說,哪個才是用“真”東西來供佛呢?你們可以考慮一下。其實,香、花、燈與你用來供佛的其他東西,這些都是假的,供佛關鍵在於心。所以,我們可以通過觀想意念來供養佛。







問:初學佛者,應如何對待以古為師?

夢參老法師:學佛要向古人學習。但是,學佛更要把握當下、現在。慧遠大師的“念佛堂”現在還在嗎?已經過去了。過去都是虛妄的,現在才是真實的,過去的已經過去,要把握現在,但是,現在也是假的,很快就要過去了。而現在、當下我們認為的真,其實也是假的,現在你們來我這裡,我們聚在一起,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。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心都不可得,應該這樣認識。


古人已經過去,只給我們留下了文字。不知道你們去過廬山沒有,我去廬山,看到那裡只剩下歷史文物、遺跡遺址,原來的慧遠大師和他的“念佛堂”早就沒了。蘇東坡又講,“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”我在山裡、山下看到的廬山都不同,看不到廬山的真面目,為什麼呢?因為你山裡看山,看不到;在心外看心,心外還有心嗎?


以古為師,這個說法不對。“古”的標准是什麼?對慧遠大師來說,釋迦牟尼佛是古,對我們來說,釋迦牟尼佛、慧遠大師都是古,我們是今。所以,古今是沒有個標准的。關鍵在於把握現在、當下。


我們學佛要以佛為師,佛才是我們的老師。佛雖然不住世了,但是他說過的話還在,經典還在。而僧就可以代表佛,佛法僧三寶,僧就是佛的代表。



問:初學佛者,應如何對待以苦為師?

夢參老法師: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求樂,不是求苦,學佛人沒有苦的時候,苦是世間相,不是出世間相。四谛——苦、集、滅、道。知苦斷集;慕滅修道。什麼是道? 明心。道是明心,是指心來說的。想想,你認識你自己嗎?認識自己就明心了,見性了。除了佛,世間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。只有佛認識自己,認識自己是“性”,而非“相”。心本無生,有境則有心。


我們世間人看到和尚吃素、沒有家庭、到處行腳參訪,就覺得出家人是苦。但是出家人卻認為這是快樂的事情。因此,苦樂沒有標准,看你自己怎麼認識了。以苦為師,苦就是老師了?


總之,學佛是為了學樂,為了斷苦,為了斷苦的因。以苦為師是古德警示世人的話。苦行,到山裡行苦行,就可以成道嗎?不是這樣的。所謂苦行,是為了磨練自己,為了讓自己在面臨逆境的時候不被境界所轉,是這個意思。四谛,苦、集、滅、道成就之後,永遠就不會再受苦了。

勸各位多讀讀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,所謂讀誦大乘。讀了之後就明白,不是吃苦才是學佛,只是要以“苦”來怖愄生死,所謂八苦交煎——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。學佛就是為了斷掉這些苦。而這些苦,其實都是自己招來的,你不招就沒有苦。





253、為什麼淨土法門應當仰信,不可懷疑?



  古人謂淨土法門,唯佛與佛乃能究盡。登地菩薩,不能知其少分。我等博地凡夫,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,斷不可有一念疑心。

  淨土法門若信得及,何善如之。若己智有不了,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,斷不可有一念疑心。疑則與佛相背,臨終定難感通矣。古人謂淨土法門,唯佛與佛乃能究盡。登地菩薩,不能知其少分。夫登地大士,尚不全知,豈可以博地凡夫,妄生臆斷乎?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

蓮池大師發願文



  稽首西方安樂國,接引眾生大導師。
  我今發願願往生,惟願慈悲哀攝受。

  弟子 某甲   普為四恩三有,法界眾生,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,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期生淨土。又以業重福輕,障深慧淺,染心易熾,淨德難成,今於佛前,翹勤五體,披瀝一心,投誠懺悔。
我及眾生,曠劫至今,迷本淨心,縱貪嗔癡,染穢三業,無量無邊,所作罪垢,無量無邊,所結冤業,願悉消滅。從於今日,立深誓願,遠離惡法,誓不更造,勤修聖道,誓不退惰,誓成正覺,誓度眾生。

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,當證知我,當哀愍我,當加被我。願禪觀之中,夢寐之際,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,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,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,光明照身,手摩我頭,衣覆我體。

使我宿障自除,善根增長,疾空煩惱,頓破無明,圓覺妙心,廓然開悟,寂光真境,常得現前。至於臨欲命終,預知時至,身無一切病苦厄難,心無一切貪戀迷惑,諸根悅豫,正念分明,捨報安詳,如入禪定。阿彌陀佛與觀音、勢至、諸聖賢眾,放光接引,垂手提攜。

樓閣幢幡,異香天樂,西方聖境,昭示目前。令諸眾生,見者聞者,歡喜感歎,發菩提心。我於爾時,乘金剛台,隨從佛後,如彈指頃,生極樂國。七寶池內,勝蓮華中,華開見佛,見諸菩薩,聞妙法音,獲無生忍。於須臾間,承事諸佛,親蒙授記。得授記已,三身四智,

五眼六通,無量百千陀羅尼門,一切功德,皆悉成就。然後不違安養,迴入娑婆,分身無數,遍十方刹。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,種種方便,度脫眾生。咸令離染,還得淨心。同生西方,入不退地。

如是大願,世界無盡,眾生無盡,業及煩惱,一切無盡,我願無盡。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,回施有情。四恩總報,三有齊資。法界眾生,同圓種智。




252、修淨土以哪個發願文為主?



  專修淨土者,宜以蓮池大師新定淨土發願文為主。此願文事理周到,了無一義一法之滲漏。

  汝既專修淨土,宜以蓮池大師新定淨土發願文為主。(省庵語錄下卷,有此願文注解,閱之自知其妙。)汝自立四願,或兼用或不用皆可。以彼願文,事理周到,了無一義一法之滲漏。彼云法界,則包括無遺。汝云大千,較法界量,奚啻大地一塵,大海一滴?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  附:蓮池大師發願文

  稽首西方安樂國,接引眾生大導師。
  我今發願願往生,惟願慈悲哀攝受。

  弟子 某甲   普為四恩三有,法界眾生,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,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期生淨土。又以業重福輕,障深慧淺,染心易熾,淨德難成,今於佛前,翹勤五體,披瀝一心,投誠懺悔。
我及眾生,曠劫至今,迷本淨心,縱貪嗔癡,染穢三業,無量無邊,所作罪垢,無量無邊,所結冤業,願悉消滅。從於今日,立深誓願,遠離惡法,誓不更造,勤修聖道,誓不退惰,誓成正覺,誓度眾生。

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,當證知我,當哀愍我,當加被我。願禪觀之中,夢寐之際,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,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,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,光明照身,手摩我頭,衣覆我體。

使我宿障自除,善根增長,疾空煩惱,頓破無明,圓覺妙心,廓然開悟,寂光真境,常得現前。至於臨欲命終,預知時至,身無一切病苦厄難,心無一切貪戀迷惑,諸根悅豫,正念分明,捨報安詳,如入禪定。阿彌陀佛與觀音、勢至、諸聖賢眾,放光接引,垂手提攜。

樓閣幢幡,異香天樂,西方聖境,昭示目前。令諸眾生,見者聞者,歡喜感歎,發菩提心。我於爾時,乘金剛台,隨從佛後,如彈指頃,生極樂國。七寶池內,勝蓮華中,華開見佛,見諸菩薩,聞妙法音,獲無生忍。於須臾間,承事諸佛,親蒙授記。得授記已,三身四智,

五眼六通,無量百千陀羅尼門,一切功德,皆悉成就。然後不違安養,迴入娑婆,分身無數,遍十方刹。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,種種方便,度脫眾生。咸令離染,還得淨心。同生西方,入不退地。

如是大願,世界無盡,眾生無盡,業及煩惱,一切無盡,我願無盡。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,回施有情。四恩總報,三有齊資。法界眾生,同圓種智。




佛性常光



         ●  一切眾生,具有佛性常光。舉凡明暗通塞遠近,悉皆徹照無遺。固不假日月燈明,方能有見也。無奈眾生迷昧本性,背覺合塵。致此佛性常光,變作煩惱無明。不但暗塞遠處不能見。即近在目前,若無日月燈光,雖泰山亦不能見,況其他乎。由是輪迴生死苦海,如盲無導,了無出期。

 正下六四一頁李夫人燃燈記

論心性



         ●(以下論心性),真性在未證前,隨惡緣則成煩惱,而仍不變。隨善緣淨緣而成菩提,亦不變。譬如真金打做馬桶夜壺,雖日盛糞,而金性仍然不變。打做佛像菩薩像,雖極其貴重,而金性仍然不變。世間人各具佛性,而常造惡業,如以金做馬桶夜壺,太不知自重了。 三上三一四頁復呂智明居士書

251、印祖為什麼勸念佛人:凡離信願說念佛等開示,悉宜置之度外?



  以彼系禪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,非淨宗仗佛慈力,以求往生者之軌範也。光之所說,乃宗淨宗古德之誠言,非臆見杜撰之偏論。


  現今之世,謬亂已極。廢經廢倫,無可救藥。然以道眼觀之,是殆催人出此娑婆,生彼極樂之大警策。倘不懷出世之心,則將來之世,直無可為吾父母者。近來研究佛學者,實繁有徒,但天姿高者,

每任臆見,偏重理性,不務事修。或以信願為著相,或以參究為親切。縱修淨業,不依淨土法門之宗旨,則致感應道隔,以現生了脫之法,作未來得度之因。令上等天姿,反不如愚夫愚婦,顓蒙念佛,為能得其實益,豈不大可惜哉!閣下既發心念佛,固當依淨土宗旨,凡離信願說念佛等開示,悉宜置之度外。以彼系禪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,非淨宗仗佛慈力,以求往生者之軌範也。光之所說,乃宗淨宗古德之誠言,非臆見杜撰之偏論。請熟讀《淨土十要》,則自可悉知。

印光《文鈔》文雖淺陋,其于禪淨界限,及普通特別法門之所以,佛力自力大小之得失,頗為詳悉。倘肯詳閱,亦未始絕無裨益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

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?

【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?】



這個“功夫成片”首先是來自於禪宗參禪的一個術語。就是他能夠參一話頭,這個話頭起疑情了,橫在心中,吐也不是,吞也不是,念念是它,這一念疑情沒有其他的東西,在這種情況下,打成一片。

它是談參禪過程當中的功夫,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它呢?我們一般只是講事一心不亂,理一心不亂,談一心不亂的問題。

一心不亂還有一個界定,像事一心不亂,在事相上心不離佛,佛不離心,能夠粗淺的是伏住煩惱。伏住煩惱呢,他就在這過程當中進一步是斷煩惱,從中得到定,禪定的力量,能成就信,信力 。然後進一步的加功用道,能夠念到心外無佛,佛外無心,心佛一如,能所銷明,契入到自性,這就理一心不亂。

理一心不亂不僅得定,也得禪定。一般我們是這方面去談功夫的 。那你勉強要談功夫成片,還是從心不離佛,佛不離心,念得比較的相應,音聲、心光打成一片,這個功夫比較清淨一點,就是妄想、雜念比較少,淨念相繼。


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 大安法師




念佛消業障

【念佛消業障】



念這個名號能夠消業障。我們無量劫以來是造作了無量無邊的惡業,如果這個惡業有體相的話,盡虛空容納不了。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消業障,懺悔業障。

消業障最好的方法是什麼?我們講懺悔有作法懺、取相懺,以上兩懺均屬事懺,有無生懺,屬理懺,就是實相懺。那麼,念佛法門執持名號,懺悔業障的功能非常殊勝!《觀經》告訴我們,至心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,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
龍樹菩薩在《大智度論》也告訴我們,有人曾經毀謗過大般若,這個罪業很重,他修行了很多其他的懺法都不能懺除,後來聽說念佛法門,專持名號(而修念佛三昧專持名號),懺除了他誹謗大般若,要下無間地獄的罪業。

龍樹菩薩造的《大智度論》是一部解釋般若系經典的論著,然而這部談空性的論著處處讚歎淨土!其中,他提到一個公案。有一位比丘,一生只讀《金剛經》和《阿彌陀經》,他往生火化時,舌根不壞,往生時有瑞象,天樂盈空、異香滿室,幢幡在虛空中,大家都能見證到。出現這個情況,龍樹菩薩認為他舌根不壞是由於他念金剛經的功德,般若系經典的功德,他往生的瑞相是由於他念阿彌陀佛的功德。金剛經的空性和阿彌陀佛的妙有,正好是相得益彰,越空越有,越有越空,空有不二,所以他能夠消業障 。


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   大安法師




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

為何很有修行的他,臨終時卻不願聽佛號?



為何很有修行的他,臨終時卻不願聽佛號。凈土解行。

有一位蓮友,患了末期癌病,臨終將近,他曾對佛教團體熱心奉獻,也曾用功研究佛法,蓮友大眾對他極關心,也很希望他順利往生,所以天天都分班輪流去助念,盡心作臨終關懷。

他有一個兒子,在國外,因故不能回國,他自知已病危,想起不能見兒子一面,不禁悲從中來,悲不自勝。其實,以他對教理的研究,他也知道,兒孫自有兒孫福,無須掛礙,他常聞法,更明白臨終要放下兒女私情,一心念佛,然而,還是忍不住,情不自禁思念兒子,悲哀波動。

蓮友恐他臨終失去正念,誤卻一生大事,就急著勸他‘放下那國外的兒子’,有人甚至愛他心切,就跟他說:‘現在是什麼時候了?不趕快念“佛”,還在想念“兒子”!趕快萬緣放下,兒子也放下吧!’

這樣的話,在‘理’上,固然是千真萬確的,因臨終念頭一錯,就又要千生萬劫輪迴!也難怪蓮友心急勸他,可是以他當時身心交迫的苦而言,這樣砥礪的道話,對他而言也是大刺激——因為拂逆了他苦切的情,而引起了大反彈!這就是凡夫‘抽刀斷水水更流’的無奈,他情緒大波動,反彈到‘不願意聽人助念’的程度,甚至會把來助念的蓮友趕出去!

其實,他何嘗願意如此呢?只因為“物不平則鳴”——他的苦沒有出路啊!他不得已的苦衷,沒有人同心體諒啊!對凡情而言,對他沒有體諒之意者的念佛聲,在他聽來總是‘頻率不對’的,甚至會聽成是‘指責’的聲波,而不是慈悲救度的音聲。

當時,蓮友擔心他‘臨終顛倒’,急找末學去看他。末學是一個修行道上頭破血流的失敗者,一路上,屢戰屢敗,挫敗得已叫喊不出來,才深深了解,凡情欲訴無門,欲奮無力,欲哭無淚,不得已的苦衷,也因為跌得很痛苦,才體會 ‘彌陀不嫌棄,非扶我不可的慈悲。’是多麼值得感謝!

末學自己就是個‘顛倒眾生’,所以也不覺得他是‘顛倒’,只覺得這是凡人極苦無奈時的‘情所必然’,(並非‘理所當然’,但幾乎是‘凡情所必然’。)而值得大喜的是,在這‘凡情’當中,‘佛心’並沒有失去,只是隱藏不現而已,故,其實只要一個迴轉,就可以——柳暗花明又一村,不必落在‘山窮水盡疑無路’的黑暗中。

蕅祖說‘煩惱濁中,非“即凡心是佛心”之行,必不能度!’(凡心,誰不牽掛遠方不歸的孩子呢?)這‘即凡心是佛心’,點出凈土法門之大妙處,也給我們處理這事很好的指示。

末學和他一起關心他遠方不能歸來的孩子,然後告訴他:‘由您這麼疼愛孩子,就知道您一定是位慈愛的父親,以您的心境,一定最能了解阿彌陀佛大慈父的心,您一定最能了解彌陀慈父惦念我們,疼愛我們的心!’他聽了靜下來,眼裡含著淚水,剎那間,他已回心到‘阿彌陀佛’了。

水泡與大海,本不相隔,凡心與佛心,也本不相隔,《觀經》說:‘阿彌陀佛去此不遠。’即凡心是佛心啊!由‘凡夫’牽掛孩子的心,其實一念當中,就可以跳到‘佛’的大慈大悲,這一念,念已在‘佛’了,這一念,小水泡已擁抱大海了!蕅祖說:‘我雖昏迷倒惑,苟一念回心,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。

當然往生的事是很緊急,事情雖然緊急,但是講話不必著急,不必一去、一開口就很緊急說:‘你趕快放下!’‘你趕快往生!’

要了解,人通常這樣,你越逼的時候,對方就捉得越緊。就好像小時候的童話:風和太陽在比賽,誰能讓行人脫掉外套?先是大風用力要吹掉行人的外套,風越吹越冷,行人當然就把外套拉得越緊不肯放,風怎麼吹都沒辦法讓他脫掉外套,可是太陽一照,行人溫暖了,就自動脫掉外套。

我們去助念的時候就要先體會,自己平常一些芝麻小事都放不下,何況他一時要放下所有的事!

臨終人的境界是很難,很不簡單的,所以在勸導的時候,心態和語言都要做一個調整,要將心比心慢慢地轉,不要著急。不要自以為是‘祖師’,一去就道貌岸然,訓人,說些連自己都做不到的話。

摘自道證法師《彌陀要解學習之一·有關助念的問題》





弟子問師父:我覺得做人好累,尤其活著也痛苦。

弟子問師父:我覺得做人好累,尤其活著也痛苦。

師父回答:是啊,因為你將別人送給你的禮物,照單全收了,別人送給你的禮物是。諷刺、漫罵、不禮貌、不尊重。欺騙、欺負、欺壓。不善心、欺詐、欺辱、欺心、種種不善傷害的禮物照單全收了。而心就像是一個盒子,裡面裝了如此不善的東西,就會容不下別的東西。

如感恩、喜悅、開心、美滿、幸福、愉快、慈悲、微笑滿足等等。記得心是一個盒子,裝了什麼樣的東西,就會起而現形,影響自己的心情了。有一個人,對著佛陀破口大罵,罵的會牽絲,罵到聲音都燒聲了。只見佛陀還是一臉的微笑,就問佛陀說,我如此罵你,難道你一點起心動念,都沒有嗎。

都不生氣嗎?佛陀笑笑的對罵他的那個人說,仁者,若是你送給別人禮物,那若別人不收禮物的話,那禮物歸誰啊!那個人就傲慢的回答,當然是物歸原主了。那佛陀還是笑笑的跟罵佛陀的那個人說,仁者你剛剛罵我佛陀,送我佛陀罵的禮物,我佛陀不收,

請你自行拿回去吧。那個人若有所悟的,馬上跪下來跟佛陀懺悔,這就是有智慧的佛陀展現出如此有智慧的開示。若是聽的懂此典故的人,當下就開悟了,當下就解脫了,佛度有緣人。





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

主人念佛十年不如她一年功夫


發布:易鶴龍  

  上海有一位老人跳水自殺,後來被別人救起來,剛好救起來這個人是個佛教徒,就勸化他,老人家你怎麼那麼傻?自殺生生世世會墮落的。這位老人說,我別無選擇,老公死了,母子相依為命,沒想到,兒子長大了,大逆不孝,坑蒙拐騙,殺盜淫妄,來到家裡的時候要錢,我沒錢給他,還天天被他打,被他罵,我活不了,只有死路一條。這位居士聽了很可憐,將她救回來,這樣吧,你來我家當保姆,我一個月給你開工資,好不好?這位老人很高興,不但命活著,還有工作。

  她很認真干,她畢竟是佛教徒,教這位老人念阿彌陀佛,念了三年以後,有一天,給這位主人說,主人我要走了。她說你要到哪裡去?兒女不孝,你只生一個,再加上年紀越來越大了,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了,我們都是佛教徒了,有困難還可以互相幫忙。三年都習慣了,你回家干什麼呢?這位老人說,我不是要回自己的小家,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這位主人說,不可能吧,我念佛都十多年了,都沒有往生的感覺,也往生不了。你才念三年,你就能往生?

  這位老人說,你念佛跟我念佛不一樣,我是沒有回頭路,我是一無所有,我沒有什麼可想,老公死了,爸媽都走了,沒有兄弟姐妹,窮光蛋一個。兒女本來有希望,我的希望都給這個兒子,沒想到兒子這樣子,我早就內心放下了。所以我無牽無掛,無憂無慮,只有念佛求生,才是我的生路,沒有念佛,我無路可走,死路一條。所以我全身心的放下,放下身心世界,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,現在我心定住了,念頭,念佛的功夫成熟了,我可以坐著往生了。而你,有兒女,有老公,有家產,一切很多,你放不下,念佛所以心不專,心不一,你念再多,念十年都不如我一年。

  這位主人聽了以後,很感動。講的都是真實話。她說我要走了,在這裡上班的工資,一半給冤親債主的兒子,一半給我做後事。講完以後,念幾句佛號,一坐,走了。三年。所以諸位同修,我們就念三十年,沒感覺,對不對?為什麼?沒有用菩提心一心來念佛。





為何阿彌陀佛與我們最有緣?

【為何阿彌陀佛與我們最有緣?】

如果對淨土——西方淨土產生的歷史,有所瞭解,就會知道阿彌陀跟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最有緣。

在無量阿僧祇劫之前,阿彌陀佛因地時就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做大轉輪聖王。他聞聽世自在王佛講經說法,心開意解——就是開悟了。起發無上菩提之心,就頓然地“棄國捐王,行作沙門,號曰法藏”。

法藏菩薩發了一個宏大的誓願:要讓自己快速成佛,也要令所有眾生快速成佛!為了達到讓“自他快速成佛”的目的,他要建立一個超勝十方諸佛刹土的淨土,來接引十方眾生。這個總願具體落實在他的四十八大願裡面。

四十八大願是法藏菩薩用五大劫的思惟來完成的,是動經無量劫積功累德來滿願、實施的。這圓滿大願的過程,阿彌陀佛都是在娑婆世界完成 。所以在他無量劫積功累德的過程中,隨形六道,跟我們廣結法緣。

所以我們一聽阿彌陀佛的名號,才會受到感動,似曾相識。再一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才會覺得它更美好。有緣才會有這種感覺。這是第一;第二,由於有緣就容易往生,因為有緣就會非常主動地莊嚴自己的真善美慧,積累往生資糧。

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大安法師






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

以鏡為師

~以鏡為師~
徒弟抬一面鏡子,邊抬邊說:「這鏡子可真是便宜,幾十元買了這麼一大面!」    
師父笑著說:「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! 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。」 

「哦?」徒弟也逗趣說:「不知這鏡子老師將何以教我啊?」  
師父問: 「不管什麼東西,只要放到鏡子前面,是不是都映得出?」 
「當然」徒弟說。  
「那麼東西移開後,鏡子裡還留有餘影嗎?」 師父問。  
「那怎麼會呢?」 徒弟說。   
「這就是智慧啊!」師父說:「這叫物來則應;去而不留。徒弟,你在生活中能做到
事來則應;
事過即忘?」
「不能。」 徒弟說:「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門道 ,還有嗎?」    
「多得是。」師父說:「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、將相來照鏡,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而加倍細心照顧嗎? 」 
「不會。」 徒弟答。   
師父問:「如果是乞丐、孤兒來照鏡,鏡子會因厭惡,而應付了事嗎?」   
徒弟說:「不會。」 
這就叫
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;
又叫 
與聖人居而不喜,
與凡夫居而不憂。
你能做得到嗎?」師父問。  
「做不到!還有嗎?」徒弟興衝衝地問。   
師父問 :「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,鏡子會一邊照甲又 一邊惦念乙嗎?」   
「不會。」徒弟答。
師父說:
這叫把握當下,置心一處;你能做得到嗎?」  

「做不到!還有呢?」徒弟窮追。   
師父問:「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,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?映現綠色時,會不會本身也變成綠色?」  
徒弟說:「不會。」   
師父問 :「鏡子本身雖不變色,
卻仍能紅來現紅,綠來現綠,是不是?」 
「是,這叫什麼?」徒弟問。   
「這叫
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。
你做得到嗎? 」師父問。   

徒弟啞口無言!

師父問:「鏡子映人、映物、映水、映火、而本身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,又叫做體不動,而用常顯;用常顯,而體不變】

「明白了。」徒弟感嘆地說:
「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,
竟蘊含了這麼多道理!
真是物物皆可為師啊!」   
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:
大道無所不在,
物物皆可為師。




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

聲聞隔陰之昏菩薩出胎之迷



         ● 聲聞隔陰之昏,菩薩出胎之迷。此指初,二,三果,未斷盡思惑者言。阿羅漢思惑已盡,則無此事矣。菩薩亦指未斷盡思惑之菩薩言,思惑盡則無所迷矣。

         往生西方,思惑已斷,乘願再來,或化現,或入胎,均隨機現。然雖入胎,示同常人,亦須先現迷相,實無迷情可得。如作戲然,苦樂悲歡,做得酷肖,而心中完全無此實情。由汝不知聲聞菩薩之地位。故將斷惑者一例同看,則其錯大矣。菩薩有多種,總以未斷盡思惑者為準,不可混而總言其昏迷也。


印光大師文鈔三下一一五一頁復李德明居士書七





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

念佛念到經書自動翻



宜蘭有一位年老菩薩,每天都念佛十萬聲,她很簡單,只念佛,因為她不識字,其他的什麼誦經都不會。

老菩薩原來是一般民間信仰,每年會跟著人家搭遊覽車,到台灣島繞一圈去拜拜,叫「進香團」。也就是一般所稱的世間善人。

老太太平常為人家洗衣服,因為家裡不需要用錢,所以洗衣服所賺的一點錢,她就存下來,每年出去進香的時候,幾個廟啊,她就去供養,花完了就回來,然後再繼續工作,就是這樣。

有一年,她兒子討媳婦了,那位媳婦有親近佛光山,這個媳婦看到婆婆這樣,覺得不太好,就叫她念佛。然後,帶她到佛光山在宜蘭的雷音寺,寺裡的師父就送給她一串念珠,教她念佛,她就將念珠抓在手上,就這樣子而已。

後來,她媳婦就在家佈置了一個佛堂,媳婦度蜜月回來,要開始上班了。出門前,她就拿個凳子,跟婆婆說「您就坐在這裡念佛。」老人家就每天坐上去,一直念佛。

因為媳婦去上班,叫她坐在椅子上念佛,媳婦回來看她還坐在椅子上念佛。媳婦看她這麼精進念佛,自己就去做晚飯。晚飯做好了,就叫她說:「媽媽,吃飯了。」

「嗯,可以下來呵?」

「當然可以啊。」

「哦!」她下來,先上廁所。因為一天沒上廁所了,她一直坐在椅子上面念佛。

她媳婦也不知道,她就每天都這樣子。媳婦去上班,有時候忘了跟她講,她就禮拜一到禮拜六都這樣念。禮拜天沒有念,因為媳婦沒上班,所以沒叫她坐上去。她就一個禮拜念六天,禮拜天放假。

老人家就這樣念佛,念了一年。過年的時候,她到廟裡,剛好寺院在拜千佛,她就一起參加了。因為她不會拜,就一直合掌,因為她不識字,經文她也看不懂。

可是後面的師父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──經書竟然自己會翻頁,老菩薩不知道要翻頁,因為她字看不懂,大家在唱什麼她也不知道,可是經書在該翻的時候就自己翻過去了。師父就覺得奇怪,大家一直在拜,她就一直坐著合掌念佛,因為她平常已經習慣坐在椅子上念佛了。不過,那次師父並沒有問她,只是覺得很奇怪。

第二年,老菩薩又來參加過年的千佛懺了,結果還是一樣。師父就覺得不尋常了,就請老菩薩講一講學佛的心得。

她什麼也不懂,就說:「學佛是什麼,我不知道。不過我知道人生就像豆腐一樣。人的生命,就跟豆腐一樣,一掉下去就『亂國國』(音,台語,就是稀爛),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,好好修行。」

她又講:「人生像大水流瀑布。」大水流瀑布在河流裡頭,是不是隨緣亂轉?「人生就是這樣,我也是這樣。今天有福報,媳婦帶我來學佛,就好像從瀑布被撈上岸來。」

老人家雖然沒有讀書,沒有文化,但是詮釋的多美、多傳神呀!她說「亂國國」的人生,隨緣漂流,現在學佛了,才被撈岸上。我們講經都沒有她講得那麼傳神,一句佛話都沒有,但是她到彼岸去了──

念佛念到第三年,她就跟媳婦講說:「我要走了,要回家了。」

媳婦說:「你要回娘家是嗎?」

老菩薩說:「我哪一天要走。」

她媳婦以為她那天要回娘家。

老菩薩又說:「走的時候,你把我的兄弟姐妹帶來,我要煮個圓仔湯,紅豆加圓仔,圓仔湯,請大家吃。」

媳婦問:「兄弟姐妹在哪裡?」

老菩薩說「菜堂啊。」菜堂,就念佛堂,因為學佛的人都吃素,而佛堂裡的師兄姐就是兄弟姐妹了。

就在老人家說的那一天,媳婦請來了佛堂的師兄姐來,吃完圓仔以後,老菩薩請大家一起念佛。之後,她就坐著往生了。

(取材自海雲繼夢法師開示)




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

250、念佛念到極處亦能開悟。縱悟到極處,若無信願,則斷難往生。為什麼?



  淨土宗要,唯信願行三法而已。若置信願于度外,縱悟到極處,也斷難往生。以故蕅益大師恐人受病,令其直念也。

  入道多門,唯淨土最為第一。淨土宗要,唯信願行三法而已。蓮池之令人參者(即參念佛是誰),以當時宗門甚盛,不如是,或恐人以為異宗,而不肯修,又亦欲引宗門中悉修念佛三昧也。蕅益之不須參究者,以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,若求開悟,或置信願于度外,而念到極處,亦能開悟,不悟亦無所礙。縱悟到極處,若無信願,則斷難往生。以故大師恐人受病,令其直念也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常常思考承受痛苦,都是為了更長遠的安樂,一些小苦不應讓我們畏懼,我們更該歡喜的去面對並承擔。

淨土法門要常作得生想




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,“我一定能往生,我決定能往生。”那不要以為,哎呀,這個話我不敢說,好像是不是讓人覺得我很傲慢,好像自吹自擂。不是這樣的。

作得生想是建立在對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的決定信心的前提之下 。我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,阿彌陀佛的願就是要救我的,我相信他一定能救,我作得生想。你老是這麼想想想,一切法由心想生 ,總是一輩子在作得生想,你一定能往生。如果你不是作得生想 ,天天就是懷疑,哎呀,我也想去,但我業障太重,我煩惱太大 ,我這個不行,那個不行,西方極樂世界那麼莊嚴,我好像不夠資格,我不行。

你老是覺得我不行,我不夠資格,我罪業太大,我哪去得了,那你老作這個念想,是在跟佛抬槓啊?跟阿彌陀佛抬槓啊?阿彌陀佛就是救你這樣的人,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手伸出了十大劫,已經伸出來了,你還說我不能往生,我不能往生。



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大安法師

論悟證



論悟證

●(以下論悟證),二空理唯言悟,則利根凡夫即能。如圓教名字位中人,雖五住煩惱,毫未伏斷,而所悟與佛無二無別。(五住者見惑為一住、思惑為三住、此二住於界內、塵沙惑無明惑共為一住、此二住於界外、)

        若約宗說,則名大徹大悟。若約教說,則名大開圓解。大徹大悟,與大開圓解,不是依稀彷彿明了而已。如龐居士聞馬祖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,即向汝道,當下頓亡玄解。大慧杲聞圓悟薰風自南來,殿閣生微涼,亦然。
        智者誦法華,至藥王本事品,是真精進,是名真法供養如來。豁然大悟,寂爾入定。親見靈山一會,儼然未散。能如是悟,方可名大徹大悟,大開圓解。若云證實相法,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。

        南嶽思大禪師,智者之得法師也。有大智慧,有大神通。臨終有人問其所證,乃曰,我初志期銅輪,(即十住位、破無明、證實相、初入實報、分證寂光、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、示作佛身、教化眾生、二住則千、三住則萬、位位增數十倍、豈小可哉、)

        但以領眾太早,只證鐵輪而已。(鐵輪、即第十信位、初信斷見惑、七信斷思惑、八九十信破塵沙、伏無明、南嶽思示居第十信、尚未證實相法、若破一品無明、即證初住位、方可云證實相法耳、)

        智者大師,釋迦之化身也。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。答曰,我不領眾,必淨六根。(即十信位、獲六根清淨、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所明、)損己利人,但登五品。(五品、即觀行位、圓伏五住煩惱、而見惑尚未斷除、)

        蕅益大師臨終有偈云,名字位中真佛眼,未知畢竟付何人。(名字位人、圓悟藏性、與佛同儔、而見思尚未能伏、何況乎斷、末世大徹大悟人、多多是此等身分、五祖戒為東坡、草堂清作魯公、猶其上者、次則海印信為朱防禦女、又次則雁蕩僧為秦氏子檜、良以理雖頓悟、惑未伏除、一經受生、或致迷失耳、藏性、即如來藏妙真如性、乃實相之異名、)
正上九○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五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 杲 ) 念:ㄍㄠˇ ,明亮的樣子






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【世人如何發現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?】~宣化上人 講述


     現在講一講印光老法師,他是陝西人,受戒之後就到普陀山去閉關,他這個閉關就是一天到晚看大藏經。他看大藏經是畢恭畢敬。端然正坐。

 到廁所去,要另外換衣服,另外換鞋子。用過廁所,洗淨之後,回來又把看經所穿的衣服再穿回來。即使廁所很乾淨,他都要這麼換。穿著看經的衣服不到廁所;廁所穿的衣服,不穿到看經的房裏來。一天到晚他都是這個樣子,恭恭敬敬的看經。


他在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,住了十八年,每一天都是看經的,沒有一天閑著的時候。那麼看經看了十八年以後,就到南京去講《彌陀經》。


講《彌陀經》你說怎麼樣?憑這麼一位大德高僧,在這兒講經,居然沒有人聽。只有一個人,天天來坐到板凳上等著,他以為這一個人聽經聽得很注意,很高興,他就問:「我講你聽得懂嗎?」他是陝西人口腔,所以問,這個人說:「哦!法師我不懂啊!」「你不懂!?你在這兒幹什麼?」他說:「我等著您講完經,我好收板凳,我是收板凳的,不是聽經的。」

啊!這位老法師一聽,非常傷心,以後發願再也不在南京講經了。看!沒有人聽經,就一個人在這兒等著的,他以為是聽經呢?原來還是等著預備收凳子的。


以後上海居士林就請他講《彌陀經》,他到上海去講經,很多人聽,這回不是沒有人聽了,因為南京那個地方佛法不太興,所以就是大德高僧,沒有人給他宣傳,不會有人知道,就不會有人來聽經。


但是到上海,因為他有一些皈依弟子都在上海,這些皈依弟子知道師父來講經,就各處宣傳,你來聽啦!你來聽啦!這把佛教徒都叫來聽法了。

其中有一學生,這學生不是個佛教徒,大約十八歲的女學生,有一天晚間她作了個夢。作什麼夢呢?有人告訴她說:「你要到居士林去聽經啊!現在大勢至菩薩在那兒弘揚佛法,講《彌陀經》呢!」第二天早上看報紙,果然居士林有一位印光老法師在那兒講《彌陀經》。 

哦!奇怪了?我怎麼作夢是大勢至菩薩在那兒講《彌陀經》?於是她就來聽經,同時也帶了很多學生來聽經。她告訴這些學生她夢見這位法師是大勢至菩薩。她也不知道大勢至菩薩是誰?然後就問信佛的人,什麼叫大勢至菩薩?


這些個信佛的人問她是怎麼一回事?她就說她在夢中聽人家說大勢至菩薩在上海居士林講《彌陀經》,叫她來聽經。她對這些居士一講。這些個居士想:喔!這老法師大約是大勢至菩薩來的。


於是就去告訴印光老法師,有一女學生在夢中聽人說你是大勢至菩薩在這兒講《彌陀經》呢!老法師說:「不要亂講,胡說八道的。」把這些人罵了一頓,沒有人敢再說了。以後這位女學生也就皈依印光老法師。 


按:即使是「乘願再來」的大菩薩來娑婆示現,一般都很低調、不張揚。


在這位女學生的夢中,也告訴她這大勢至菩薩再待四年,他就回去,見不著他了。果然過了四年,民國二十九年,這位大勢至菩薩──印光老法師就圓寂了。


圓寂之後一般人才知道:哦!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。所以,印光老法師他最歡喜寫《楞嚴經》上的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」,有很多居士都有他特別寫這一章的字畫。因此近代印光老法師是開悟的大德高僧。不是說佛滅度五百年之後,就沒有阿羅漢了,那不但是阿羅漢,還超過阿羅漢呢! 


大勢至菩薩跟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左輔弼,合稱「西方三聖」。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裏記載,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而成就的。祂現在在無邊世界攝受引導一切念佛眾生往生西方。 



附錄:關於印光大師為大勢至菩薩化身的原始記載文獻 二則




一、楊信芳女士 

     余十八歲時,肄業上海女子中學。有同學張孝娟女士,住西門路潤安里,與余交誼最深。其母張太太,雅愛余,以親女視我,故我亦以〝阿母〞稱之。放學歸來,輒膳宿于張家,習以為常。

民國廿五年國曆十一月廿三夜,余宿張家,與孝娟共榻。中宵睡去,遙見觀音大士立小島上,環島皆海,水天一色。大士身長丈許,瓔珞莊嚴,手持淨瓶,如世所繪。

余則在一葉扁舟中,舟駛近島,大士招手告余曰:「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,汝何昏迷,不去聞法?」余無以答。大士又曰:「印光和尚是大勢至化身,四年後化緣畢矣。」言訖而隱。

忽駭浪滔天,舟幾覆,余大呼〝救命〞。 孝娟推余醒,曰:「信芳汝其魘耶?」余告以夢,相與一笑。

翌晨,以夢告張太太,並問:「有否菩薩名大勢至,有和尚名印光者乎?」張太太固信佛,驚曰:「大勢至乃西方極樂世界之菩薩。印光和尚之名,昔曾聞諸孝娟之父云:是普陀山得道高僧。」余問:「印光和尚今在上海耶?」張太太曰:「不知。」余為之悶悶。


次日讀《申報》,見登有《丙子護國息災法會通告》,乃知上海聞人請印光和尚來滬在覺園主持法會。奇哉此夢!三人驚詫不已。

乃與張太太母女同赴覺園,聽印光大師說法,三人同皈依焉。余蒙賜法名〝慧芬〞,張太太〝慧范〞,孝娟〝慧英〞。 愧余孽障深重,未能精進,今則攜男抱女,終朝碌碌,淨業益荒蕪矣!

昨得蘇友書,云印光大師已坐化於靈岩山。嗟夫!大師逝矣。化緣四年,竟符昔夢。余與大師有一段香火因緣,不可無詞,垂淚走筆,語不成文,寄上海《覺有情半月刊》發表,藉志余哀。南無大勢至菩薩! 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 楊信芳記 (載


《印光大師永思集》) 



二、弘量法師(即民國初年的才女張汝釗) 

         農曆九月廿三日,觀宗寺根師來函,囑撰紀念印光大師文一篇,因閱律藏三大部尚剩十冊未竟,寄言敬辭。

何期於廿四日中夜忽得一夢,見我先師印公老人在一廣博嚴麗之一大殿中,展開黃色坐具禮佛,身軀高大,光明赫燁。命我在其後拜佛訖,我即稽首問曰:「十載翹誠,今得一見,願興慈悲,開示愚蒙。」
         師曰:「汝好自弘法,毋得厭倦,臨命終時,我當來接。」我曰:「見師相好光明,得非大勢至菩薩耶?”」師曰:「是,不錯!」。




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

249、如何理解不以信願為事,而只求念至一心,會斷後世人往生淨土之善根?



  念至一心,仍屬自力,舉世少有一二。末世眾生之了生死者,不可得而見之矣。故不得以此為訓,斷佛慧命,疑誤眾生。

  又無信願,念至一心,無量無邊之中,或可有一二往生。決不可以此為訓,以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淨土之善根。何以故?以能仗自力,念至業盡情空,證無生忍者,舉世少有一二。倘人各依此行持,置信願而不從事,則芸芸眾生,永居苦海,無由出離,皆此一言為之作俑也。而其人猶洋洋得意,以為吾言甚高。而不知其為斷佛慧命,疑誤眾生之狂言也。哀哉!(世間善業,不出輪回。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,則彼善業,仍屬惡業。)淨土一法,須另具只眼,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。使如來不開此法,則末世眾生之了生死者,不可得而見之矣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

六根觸六塵


我們的念頭是從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觸六塵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所產生的現象,如眼睛看到的東西、耳朵聽到的聲音、鼻子嗅到的氣味、舌頭嚐到的味道、身體觸到的感覺、心意思到的現象,念頭在當下即刻就產生了。

而六根觸六塵所生起的念頭是生滅法,念頭與世間的所有事物都是一樣的,念頭的本質是生起後必定會消失,這些生起與消失的念頭簡稱為心流

心流的狀態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實體,所以它並未真正的存在過,當然消失後不在哪裡,也不去哪裡。

只要我們活著,六根觸六塵自然的會生起然後消失,這種過程也是會一直持續運作著。就像我們現在生起的念頭與前一個念頭不是同一個念頭,而念頭也不屬於任何人,它們只是念頭,只是生滅的過程。

我們要去覺知自己的身心,知道自己的身心是一直在變化著。

我們去觀照心時,知道心是時好時壞、時苦時樂的,這樣持續的觀照它。當有一天我們的觀照力增強了,智慧生起了,心集中了,這時正是我們見法、覺醒的時候,我們並不會處在現在這個世間。我們覺知的心就會觀照著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,因此心總是置於六根的這六個所緣,知道六根總是一直搖擺不定,知道心總是攀緣於六塵當中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。

當我們的心穩定了之後,自然不會再攀緣於六塵。





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

印光大師淨土語錄100則









即事是理



         ● 事持者,信有西方阿彌陀佛,而未達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但以決志願求生故,如子憶母,無時暫忘。此未達理性,而但依事修持也。理持者,信西方阿彌陀佛,是我心具,是我心造。心具者,自心原具此理。心造者,依心具之理而起修,則此理方能彰顯,故名為造。

心具即理體,心造即事修。心具即是心是佛,心造即是心作佛。是心作佛,即稱性起修。是心是佛,即全修在性。修德有功,性德方顯。雖悟理而仍不廢事,方為真修。否則便墮執理廢事之狂妄知見矣。

故下曰,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,為繫心之境,令不暫忘也。此種解法,千古未有。實為機理雙契,理事圓融。非法身大士,熟克臻此。以事持縱未悟理,豈能出於理外。不過行人自心未能圓悟。既悟焉,則即事是理。豈所悟之理,不在事中乎。理不離事,事不離理,事理無二。如人身心,二俱同時運用。斷未有心與身,彼此分張者。達人則欲不融合而不可得。狂妄知見,執理廢事,則便不融合矣。

 正上二六五頁復馬契西書九




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

念佛人多拜神,會障礙臨終的往生嗎?




【問】:念佛人多拜神,會障礙臨終的往生嗎?(莊貴)

【答】:佛法平等,六道普度,貴在三輪體空,不落印象,此等修者,雖與神常接觸,並無影響。初學之人,常落神之印象,即是種子,若到臨終,忽起現行,則生障礙矣。孔子曰,敬鬼神而遠之,理可遵也。


※摘自: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(淨土類)




248、為什麼平生絕無信願者,臨終決定難仗佛力?



  以不願生故,故難仗佛力往生。

  平生絕無信願者,臨終決定難仗佛力。既云善惡俱時頓現,且無論阿彌陀佛四字不現者,不得往生。即現,亦不得往生。何以故?以不願生故,以不求佛,因不得蒙佛接引故。《華嚴經》云,假使惡業有體相者,十方虛空不能容受。古德云,如人負債,強者先牽。心緒多端,重處偏墜。今善惡皆現,由無信願,便不能奈何惡業何矣。須知仗自力,則惡業有一絲毫,便不能出離生死,況多乎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

永明大師:念佛的十大利益




永明大師:念佛的十大利益


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,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:

一、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。

二、常得二十五大菩薩,如觀世音等,及一切菩薩,常隨守護。

三、常為諸佛晝夜護念,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。

四、一切餓鬼,若夜叉、羅剎,皆不能害;一切毒蛇毒龍,悉不能害。

五、一切火難、水難、冤賊、刀箭、牢獄、杻械、橫死、枉死,悉皆不受。

六、先所作罪,皆悉消滅,所殺免命,彼蒙解脫,更無執對。

七、夜夢正直,或複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。

八、心常歡喜,顏色光澤,氣力充盛,所作吉利。

九、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禮拜,猶如敬佛。

十、命終之時,心無怖畏,正念現前,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眾,手執金台,接引往生西方淨土,盡未來際,受勝妙樂。

── 永明大師《萬善同歸集》


【譯文】

若有人受持阿彌陀佛名號,現世就當獲得十種功德利益:

一、日夜恆常得到諸天大力神將及其眷屬隱形守護。

二、恆常得到二十五位大菩薩如觀世音等以及其他一切菩薩的隨形守護。

三、恆常為十方諸佛日夜保護憐念,阿彌陀佛常放光明,攝受此念佛人。

四、一切餓鬼、若夜叉、羅剎等都不能傷害,一切毒蛇、毒龍等都不能傷害。

五、一切水難、火難、冤家盜賊、刀箭、牢獄、枷鎖、橫死、枉死,全都不會遭受。

六、以前所造作的罪業,全都消滅,所造的殺業,免除命債,因為被殺者承蒙殺者的修行功德回向獲得解脫,不再有糾纏討命之事。

七、晚上做夢都是正直的好夢,或者又夢見阿彌陀佛殊勝美妙的色身。

八、心中恆常歡喜,臉色光潤,氣力充足旺盛,所作的事情悉皆吉利。

九、常能得到一切世間的人民恭敬、供養、禮拜,如同恭敬佛一樣。

十、壽命終結之時,心中沒有恐怖畏懼,佛號正念現前,能夠見到阿彌陀佛以及諸位菩薩聖眾,手執金剛蓮台,接引往生西方淨土,于彼土盡未來際,恆享殊勝美妙之快樂。


事理二法



         ● 淨土約事,則實有至極莊嚴之境象。約理,則唯心所現。良以心清淨故,致使此諸境界悉清淨。理與事固不能分張。不過約所重之義,分事分理耳。汝但詳看宗教不宜混濫論中,真俗二諦之文理,及約境所喻之義,自可了知矣。事理二法,兩不相離。由有淨心,方有淨境。若無淨境,何顯淨心。心淨則佛土淨,是名心具。若非心具,則因不感果矣。

三下587頁復馬宗道居士書一



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

247、為什麼信願門中尤宜致力?



  信願門中,尤宜致力,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。若效他宗,專以功夫為事,棄信願而不講,其失大矣。

 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,此繫念心純熟之相,何可名昏沉,歸于無記?然亦非無念而念,但繫無念而念之氣分。若即認此為無念而念,則有類于鑽木見煙,而謂得火,即便息鑽,火便無由可得矣。汝之工夫頗好,到此境界,亦不容易。然須專精用功,且莫學今之好高務勝、見異思遷者,則將來之益,自可有不思議處。然此是行門中事,信願門中,尤宜致力,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。若效他宗,專以功夫為事,棄信願而不講,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,其失大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正解「攝受」



正解「攝受」

如母念子,心無捨離,是名「攝受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 省庵大師《省庵大師遺著》

我們要理解佛,就要理解佛心。理解佛心,我們就從理解父母對子女的心開始。世間的慈母念她的子女的時候,她是念念不會捨離的 。阿彌陀佛是以比世間父母對子女的心還要深厚的慈悲,來念我等眾生。這就是《楞嚴經》裡面講的「十方如來,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」。

所以,當我們說「我在念佛」的時候,當下要認證,阿彌陀佛更在念我 。我念佛的時候還泛泛悠悠,阿彌陀佛念我的時候,那是專心致志。

從這個意義上,來理解「攝受」。「攝」就是攝取過來,然後把他接納 。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就是巨大的磁場,我們只要能夠跟這個磁場相應 ,馬上這個巨大的磁力場就把你這根針、這塊小鐵片把它吸攝過來。

所以,這也是法界當中一個甚深的秘密。法界有一個巨大的磁力場,就是阿彌陀佛已然成就的四十八大願,他面對所有的眾生開放。你只要具足信願,那你就變成了這根針;你不具足信願,就是一根草。草跟這個磁場不發生關聯,這根針就能發生關聯。

所以,要完成這個生命當中的了生脫死的大事,就一定要歸命。歸命就是把生命交託到阿彌陀佛那兒去,然後請求佛加持,就能成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●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大安法師






遇到這個法門,教你還清這三種債務!



遇到這個法門,教你還清這三種債務!

淨空老法師:

我們要真的很清楚,遇到這個法門,相信這個法門,修學這個法門,不是偶然的。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接觸到,跟這個法門有緣。有沒有修?有修,為什麼沒學好?為什麼沒有往生?緣出了問題,沒去成。緣裡面最嚴重的是冤親債主,你想去,他找你麻煩,你過去欠他的命,你沒有還他的命,他不甘心,他要找你;你過去欠他的錢,你沒有還清,他也不會饒你。還有感情,最麻煩的是親情,人情債,你不還清不行。所以明白這個道理,曉得事實真相,在這一生當中除了要放下,要提升自己,還要還債務。

  我欠哪些人的債也不曉得,怎麼還?有方法還。我們一生當中的福報,財富是屬於福報,要拿出來做好事,用你的福報幫助諸佛如來的正法久住,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,就用這些福報還。我不為自己,我為冤親債主還債。人情債也不例外,我把功德回向給他,希望能與佛有緣,與淨宗有緣,與阿彌陀佛有緣,將來以這個好緣善緣,你會幸運,你會遇到淨宗的善知識,你會認真修行,發願求生淨土。所以福報不能自己享,無論有多少福報,全心全力的奉獻就圓滿功德。

  這三種債務,命債、錢財的債務、人情債,統統可以還清,要以清淨心來做這件事情。債務為什麼還不了?做很多善事,沒有忘掉自己的名聞利養,有些冤親債主看到你的情形不滿意。我們相信多數以上不會斤斤計較,覺得你做得不錯,他就走了,放你一馬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六道裡面的有情眾生也不例外,所以要真放下。

  在這一生當中,我也常常跟在我身邊的同學說,我學佛這五十八年,弘法五十一年,你們看到我遇到許多困境,我怎麼度過的?放下。而這些困境我非常感激,感激佛菩薩替我安排考試,看我放得下放不下?放下就通過升級。所以每一次困境之後就一次大幅度的提升,這大家看到的。

你如果不放下,就跟人家斗爭,斗爭就墮落,所以這個事情不能講理,講理就墮落。要學忍耐,修忍辱波羅蜜,忍辱幫助提升,不爭,你爭我給你,你要我讓給你,他也歡喜,我也歡喜。你要名,名給你,你要利,利給你,只要我有的,我統統給你;連道場都不例外,要,馬上給你。統統給他,他還要批評,是氣還沒消,這是裡面還有人情債。人在這個世間做事難,使每個人都歡歡喜喜不容易。我們只有一個方向,一個目標,聽從佛菩薩的教誨,佛菩薩的教誨在經典上,我們依教奉行,什麼樣的困境統統能化解。

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

印光大師:念佛念六字還是四字?



文鈔原文:

出聲念,則可念六字;心中默念,字多難念,宜念四字。從日至夜,睡著則任他去,醒來即接著念。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,決不片時放舍,庶可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往生西方矣。

──《印光法師文鈔》‧複湯慧振書

白話譯文:

出聲念,就可念“南無阿彌陀佛”六字;心中默念,字多難念,適宜念“阿彌陀佛”四字。從白天到黑夜,睡著了任他去,醒來就接著念。以念佛為自己的本命元辰,決不片刻放棄,才可以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往生西方啊。

246、念佛為什麼宜念六字名號?



  佛經中凡有稱佛名處,無不皆有南無,故念佛宜念六字。或先念六字,至將畢則念四字。若始終不念南無,便為慢易。 

  念佛宜念六字。或先念六字,至將畢則念四字。始終念四字,頗不宜。以南無二字,即皈依、恭敬、頂禮、度我等義,人每圖快圖多,故多有念四字者。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,只令人念四字,發願禮佛,皆云不必,則完全一門外漢,只知自己做功夫,不知求佛慈悲力。淨土法門,以信願行三法為宗,彼只在行上講究,而行又去卻禮拜,其行便難十分懇切,久則涉于悠忽浮泛。祈依《文鈔》,勿依彼說。彼系自任己見,不依淨土宗旨者。
  
  念佛宜念六字,四字亦可。如初念則六字,念至半,或將止,則念四字。若始終不念南無,便為慢易。經中凡有稱佛名處,無不皆有南無,何得自立章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

恭錄廣欽老和尚語錄



    不論任何境遇,當下第一個念頭就是要" 念佛 ",不起別念 ; 那樣我們的八識田中才都為念佛的種子 。

    所以平常的修持,就是要將聽到的一切音聲, 都轉為念佛的音聲,鳥聲, 車聲, 人聲等都是在念佛, 念法, 念僧,也就是要攝一切音聲, 一切現象入念佛音聲中 ,勿被境轉  !




從事顯理



         ●  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體,力行萬行圓修之事功,方是空有圓融之中道。空解脫人,以一法不修為不立,諸佛稱為可憐憫者。

蓮池大師云:著事而念能相續,不虛入品之功。執理而心實未通,難免落空之禍。以事有挾理之功,理無獨立之能,故也。吾人學佛,必須即事而成理,即理而成事。理事圓融,空有不二,始可圓成三昧,了脫生死。若自謂我即是佛,執理廢事,差之遠矣。當用力修持,一心念佛,從事而顯理,顯理而仍注重於事,方得實益。 

三下1091頁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



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

245、念佛人多,往生者少的原因是什麼?



  信願不真切,口說往生,心戀塵境。悠悠泛泛,希圖來世富貴。平時不教眷屬念佛,及至臨終,不唯不助念,反為瞎張羅,破壞正念。哀哉!

  世之念佛人多,往生人少者,一以不依佛教,口說往生,心戀塵境。一以不教眷屬念佛,並不預說助念之利益,及瞎張羅,預先抺澡、換衣、問事、哭泣等禍害。及至臨終,眷屬不唯不助念,反為破壞正念,功敗垂成,事依俗見,令亡人沉生死苦海。可不哀哉!
  
  汝所說往生者少,實由信願不真切之所致。信願若真切,即臨終始念,亦有得生之理。若悠悠泛泛,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,何能得生?此病根也,不可不知。
  
  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,真能了生死者少?只以念佛之人,無深信切願,但求福報,希圖來世富貴。不知希圖來世富貴,譬如仰天射箭,力盡則還,非但無益,且有損也。即如今世念佛,感人天福報,有福報而無正智。以有福報故,則有勢位富貴。以無正智故,則愚癡而不信因果。夫以不信因果之人,處勢位富貴之地,如虎附翼,益增其惡。故福報愈大,造孽愈多。既造惡業,應受惡報。此所謂三世怨也。故念佛者,斷不可存福報之心,當以猛利直前,往生西方,為了脫生死之妙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