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

165、如何認識和處理願與行的關係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淨土法門。以信願行三法為宗。如鼑三足。缺一不可。真念佛人。當念佛時。信願行三。全體具足。如子憶母。其間斷無狐疑不信。與不願見母之念頭可得。發願當於朝暮念佛畢時。此外一切時但以至誠懇切念佛即已。 
  (附某居士原書) 

      鄙人信從淨土。已決定奉行。而於願行兩字。尚須乞教。願與行是否兩種分運。抑須同運。一。若以兩種而論。則念佛時先發願求生。如慈云十念求生文然後再念。惟念佛時只存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之旨。心口如一。歷歷而轉。於念念中但存這麼念。並亦無求生之願。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屬上品。此是照徹悟禪師之語。二。若以願行同運而論。則念佛時聲聲如嬰兒墮水急呼母救。此杭州玉峰禪師之說。又若堅密大師云。六字洪名。念念之間。欣厭具足。與玉峰師說正同。惟以上兩說。第一說所云。念佛時似少懇切之旨。蕅益大師曾云。求生淨土。全賴信願。若無信願。則雖念至風吹不入。雨打不濕。如銀牆鐵壁。亦無得生之理。然則雖念到一心不亂。恐未能十足穩當。照第二說所云。雖念佛時願行具足。而念念之間。心中多存一願。則于一心不亂。似又嫌不純。按時杭僧□□師亦以不能兼顧。不能不顧為慮。玉峰有用兵之喻。末學鈍根未明究竟。想高賢必有確論以作後學津梁。 


     淨土法門。以信願行三法為宗。如鼑三足。缺一不可。閣下既已篤修淨業。信之一字。諒已全體擔荷。究竟無疑矣。至於願行二法。似猶有彼此對待之執。不能融會貫通。致於圓融無礙法中。生起許多障礙。俾徹悟。堅密。蕅益三大師之普照萬匯圓滿月光。只因一絲當目。便成分隔矣。惜哉!今謂真念佛人。當念佛時。信願行三。全體具足。如子憶母。其間斷無狐疑不信。與不願見母之念頭可得。說甚同運分運。說甚願存則一心不純。原是一個。何得頭上安頭。以不能兼顧及不能不兼顧為慮?觀閣下之所說。與某僧之論。皆實未能著實從事。乃於未發足前。先擬議到家景象。故于古人對治分別之法言。反生出種種分別。試問心外無佛。佛外無心。不懇切而能然乎。無信願而能然乎?徹悟堅密二師之語雖有異。而意實相資而相成。認做分運同運。可謂無擇法眼。至於蕅益所說。乃是為一輩倚傍宗門。念自性彌陀。生唯心淨土。及不依淨土宗旨而修。但以念至一心不亂為究竟極則事者之法藥也。何可引此淨宗門外之事。以例信願具足之真修。致門徑混濫也。此上約理通說也。若約事別說。發願當於朝暮念佛畢時。(晨朝十念。亦先念佛後發願)或用小淨土文。若身心有暇。宜用蓮池大師新定淨土文。此文詞理周到。為古今冠。須知發願讀文。乃令依文發願耳。非以讀文一遍。即為發願也。除朝暮發願外。一切時但以至誠懇切念佛即已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