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

44、豎出和橫超有什麼不同?


 
         豎出。唯仗自力。修者縱有億億。出者難得一二。橫超。但依生信發願。念佛名號。求生西方。兼以敦篤倫常。恪盡己分。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則萬不漏一。咸得往生。

  若論豎出。非力修戒定慧道。斷盡煩惑不可。倘煩惑稍有未盡。則三界依舊莫出。況末世眾生。善根淺薄。壽命短促。修者縱有億億。出者難得一二。以其唯仗自力。是故難得實益。若論橫超。但依淨土法門。生信發願。念佛名號。求生西方。兼以敦篤倫常。恪盡己分,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則萬不漏一。咸得往生。既往生已。則了生脫死。超凡入聖。永離眾苦。但受諸樂矣。功夫成熟者。固登上品。臨終方念者。亦預末流。此則全仗佛力。其利益與唯仗自力者。天淵懸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43、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?


 
         古人說。余門學道。如蟻子上于高山。念佛往生。似風帆揚于順水。不斷煩惱。一生成辦。直捷簡易。名曰橫超。

  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。叫做橫超法門?古人有個譬喻。拿來解釋。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。比做一條蟲。生在一根竹裡最下的一節。這根竹子。就比做三界。這個蟲子要想出來。只有兩個法子。一個是豎出的。一個是橫超的。豎出的。是自下至上。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。等到最上的一節 破了。才能夠出來。這是比修別的法門。定要斷盡見思煩惱。才能出三界的。見惑有八十八使。思惑有八十一品。這許多的品數。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。那蟲向上直鑽出來。就叫做豎出。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。要經過七生天上。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。才能證阿羅漢。了生死。二果,亦要一生天上。一反人間。才能證四果。三果欲界思惑已盡。還要在五不還天。漸次修習。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。這才算是出三界的無學聖人。如果是鈍根的三果。還要生到四空天。從空無邊處天。以至非非想處天。才能證四果。這豎出的法子。是如此艱難久遠的。橫超的。就是這條蟲子。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。只向旁邊橫咬一孔。便能出來。這樣的法子。比那豎出的。是省事得多了。念佛的人。亦復如是。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。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。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。到了這個清淨國土。見思煩惱。不斷而自斷了。何以故?以淨土境勝緣強。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。如此便得三不退。一直到破塵沙。無明。成就無上菩提。何等直捷簡易的事。所以古人說。余門學道。如蟻子上于高山。念佛往生。似風帆揚于順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䤬)

42、普通教理與特別教理有什麼區別?



         普通教理修心。全仗自力。唯有淨土。是兼仗佛力。是特別的教理。具足惑業之凡夫。可不慎所擇哉?

  所以淨土法門。有如是之高上者。因為普通教理修心。全仗自力。唯有淨土。是兼仗佛力。是特別的教理。非是普通的教理。以普通的眼光。來觀特別的教理。自然不得其當矣。普通教理。仗自力。如同功名上進。逐步高升。淨土仗佛力的特別教理。譬如生在王家。出胎便為國儲。其難易曲直。不待智者而知之矣。

       以淨土法門。仗佛慈力。其餘法門。皆須已力。一為通途教理。如世之士人。由資格而為官。一為特別教理。如世之王子。一墮地即為一切臣宰所恭敬。二種法門。不可並論。而具足惑業之。可不慎所擇哉?

              念佛一法。重在佛慈加被。雖屬具足惑業之凡夫。亦可承佛慈力。帶業往生。餘一切法。則絕無此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41、淨土法門的功德力用有什麼特別?


        此法上至等覺菩薩。下至逆噁心罪人。皆當修習。皆可仗佛慈力。現生往生西方。其功德力用。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。迥然不同。


  了生脫死。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。念佛法門。是佛法中特別的一法門。此法上于等覺菩薩。下至逆惡罪人。皆當修習。皆可仗佛慈力。現生往生西方。其功德力用。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。迥然不同。何以故?一切大小乘法。皆仗自己戒定慧力。了生脫死。勿道具縛凡夫不能了。即已證初二三果之聖人亦不能了。四果阿羅漢方了。此約小乘說。若約圓教說。五品位所悟。與佛同儔。而見惑尚未能斷。五品後心。斷見惑即證初信。此位菩薩。約斷惑。與小乘初果相同。其功德智慧。神通道力。超越初果千萬億億倍。直至六信後心。斷思惑盡,則證七信。此位菩薩。方了生死。了生脫死。豈易言哉?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難。難如登天矣!六信位菩薩。尚不能了。況具足惑業之凡夫乎?

唯淨土法門。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。無論老幼。男女。貴賤。賢愚。在家。出家。若肯生真信。發切願。至誠懇切念佛聖號。無一不於現生臨終得往生者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

40、什麼是通途法門?什麼是特別法門?



         仗自力修戒定慧。以迄斷惑證真。了生脫死者。名為通途法門。具真信切願。持佛名號。以期仗佛慈力。往生西方者。名為特別法門。

  竊維修持法門,有二種不同。若仗自力修戒定慧。以迄斷惑證真。了生脫死者。名為通途法門。具真信切願。持佛名號。以期仗佛慈力。往生西方者。名為特別法門。通途全仗自力。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。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。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。亦屬自力。今以喻明。通途如畫山水。必一筆一畫而漸成。特別如照山水。雖數十重蓊蔚峰巒。一照俱了。又通途如步行登程。強者日不過百十里。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。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仗自力者。名通途法門。 
仗佛力者。名特別法門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39、《往生論》和《往生論注》的意義是什麼?有何特點?





           詳示淨土莊。如來法力。菩薩功德。凡見聞者。悉願往生。其特點。文義顯豁直捷。真能上繼匡廬。下啟天臺。西河。長安等。

  天親菩薩廣造諸論。宏闡佛乘。復宗《無量壽經》。作願生偈論。示五門修法。令畢竟得生。具顯禮拜。讚歎。作願。觀察。回向之法。於觀察門。詳示淨土莊嚴。如來法力。菩薩功德。凡見聞者。悉願往生。曇鸞法師。撰注詳釋。直將彌陀誓願。天親衷懷。徹底圓彰。和盤托出。若非深得佛心。具無礙辯。何克臻此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往生論注。閱一遍。文義顯豁直捷。真能上繼匡廬。下啟天臺。西河。長安等。宜細看之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

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

38、(普賢行願品)的要義是什麼?

38、(普賢行願品)的要義是什麼?
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華藏世界海。淨土無量無邊。而必以求生西方。為圓滿佛果之行。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。原自肇起華嚴。及至末會入法界品。善財以十信後心。受文殊教。遍參知識。

            最初於德雲比丘處。聞念佛法門。即證初住。是為法身大士。自此遍參諸知識。各有所證。末至普賢菩薩處。蒙普賢開示。及威神加被之力。所證與普賢等。與諸佛等。是為等覺菩薩。普賢乃為說偈。稱讚如來勝妙功德。勸進善財。及與華藏海眾。同以十大願王功德。一致進行。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以期圓滿佛果。並不一說彌陀誓願。淨土莊嚴。往生因果。以此諸大士咸皆備知。無庸復說。

            又華嚴一經。初譯于晉。只六十卷。次譯于唐則天朝。八十卷。二譯皆文來未盡。於普賢說偈讚佛後未結而終。(從前無紙。西域之經。皆寫于貝多樹葉。以寫之不易。或有節略。又葉用繩穿。或有散失。文未來盡。由此之故。若今經書釘作一本。則無此弊。)至德宗貞元十一年。南天竺烏荼國王。進呈(大方廣佛華嚴經。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)四十卷之全文。前三十九卷。即八十卷華嚴之法界品。而文義加詳。第四十卷之全文。為晉唐二譯所無者。乃普賢稱讚佛功德後。勸進往生西方之文。當時清涼國師亦預譯場。八十卷經。早已親制疏鈔流通矣。物為此一卷經。制別行疏。圭峰造鈔。為之弘闡。又為此四十卷全經制疏。以屢經滄桑。致久佚失。近由東瀛復回中國。故知此一卷經。為華嚴一經之歸宿。

            華藏世界海。淨土無量無邊。而必以求生西方。為圓滿佛果之行。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。圓自肇起華嚴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37、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的要義是什麼?

37、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的要義是什麼?
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都攝六根。淨念相繼。得三摩地。斯為第一。

           《楞嚴經》大勢至菩薩云:"都攝六根。淨念相繼。得三摩地。斯為第一。'' 注重在聽。六根。即眼。耳。鼻。舌。身。意。 心即意根。口即舌根。聽即耳根。心念。口念。耳聽。此三根ㄧ攝。眼也不會東張西望。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。身也不敢放逸懈怠。故名都攝六根。都攝六根而念。自無汙雜妄念。故名淨念。淨念。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。故名淨念相繼。能淨念相繼。久而久之。則得念佛三昧。此都攝六根。淨念相繼。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。故云得三摩地。斯為第一。三摩地。即三昧之別名。如此念之。決有淨念常存。妄念全無之一日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

36、(阿彌陀經)的要義是什麼?

36、(阿彌陀經)的要義是什麼?


説淨土依正妙果令生信。勸聞者應求往生以發願。令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。信。願。行三。為淨土法門之綱宗。

            于舍衛國給孤獨園。説淨土依正妙果令生信。勸聞者應求往生以發願。令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。信。願。行三。為凈土法門之綱宗。具此三法。或畢生執持。已得一心。或臨終方聞止稱十念。均得蒙佛接引。往生西方。是(阿彌陀經)⋯⋯


(阿彌陀經)。言簡義豐。攝機尤普。以故禪。教。律諸宗。皆奉為日課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求其文簡義豐。詞約理富。三根普被。九界同遵。下手易而成功高。用力少而得效速。篤修一行。圓成萬德。頓令因心。即契果覺者。其唯(佛説阿彌陀經)歟?良由一聞依正莊嚴。上善俱會。則真信生而切願發。有若決江河而莫禦之勢焉。從茲拳拳服膺。執持萬德洪名。念茲在茲。以至一心不亂。能如是。則現生已預聖流。臨終隨佛往生。開佛知見。同佛受用。是知持名一法。括囊萬行。全事即理。全妄即真。因該果海。果徹因源。誠可謂歸元之捷徑。入道之要門。古德謂餘學道。如蟻子上于高山;念佛往生。似風帆揚于順水。良有以也。

寶塔巍巍聳太空。無邊法藏悉包融。
極樂莊嚴全顯現。彌陀光壽總形容。
六方諸佛常讚歎。九界眾生盡朝宗。
歸根結頂高深處。只在洪名一句中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35、(觀無量壽佛經)的要義是什麼?

35、(觀無量壽佛經)的要義是什麼?



            蓋由阿闍世王。乘大願輪。示為惡逆。囚父禁母。而為發起。其母厭離娑婆。願生極樂。並為未來眾生。求往生法。世尊乃為説此觀想西方依報國土。種種莊嚴。正報佛及觀音勢至。相好威德。以及九品往生。若因若果之十六觀。于第十三觀。特為劣機眾生。開方便門。令觀丈六八尺之相。第十六觀。又令惡業重者。直稱名號。由稱名故。即得往生。是知相有大小。佛本是一。觀不能作。稱即獲益。於此諦思。知持名一法。最為第一。末世行人。欲得現生決定往生者。可弗寶此持名一行哉?


           (觀無量壽佛經)者。普令一切若凡若聖。同於現生。往生極樂。或頓或漸。證無生忍。以至圓成佛道之大法也。以聖則自力具足。兼仗佛力。故所證入。最為直捷。以故華藏海眾。同願往生也。凡則仗佛慈力。帶業往生。即已超凡入聖。證不退位。從茲漸修。必至圓滿菩提而後已。此經中品戒善世福。下品作眾惡業。及五逆十惡。將墮地獄。由稱佛名。遂得往生也。如是力用。最為洪深。蓋由阿闍世王。乘大願輪。示為惡逆。囚父禁母。而為發起。其母厭離娑婆。願生極樂。並為未來眾生。求往生法。世尊乃為説此觀想西方依報國土。種種莊嚴。正報佛及觀音勢至。相好威德。以及九品往生。若因若果之十六觀。於第八像觀之首。發明宗要云:諸佛如來。是法界身。入一切眾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時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。八十隨形好。是心作佛。是心是佛。諸佛正遍知海。從心想生。是故應當一心繫念。諦觀彼佛。須知法身入想。理實甚深。心作心是。事本平常。平常非常。甚深非深。能圓悟者。方名逹人。於第十三觀。物為劣機眾生。開方便門。令觀丈六八尺之相。第十六觀。又令惡業重者。直稱名號。由稱名故。即得往生。是知相有大小。佛本是一。觀不能作。稱即獲益。於此諦思。知持名一法。最為第一。末世行人。欲得現生決定往生者。可弗寶此持名一行哉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

34、(無量壽經)的要義是什麼?

34、(無量壽經)的要義是什麼?



            大啓願輪。深明緣起。其唯(無量壽經)。

            佛在摩竭提國。靈鷲山中。説阿彌陀經。最初因地。棄國出家。發四十八願又復久經長劫。依願修行。迨至福慧圓滿。得成佛道。所感之世界莊嚴。妙莫能名。十方諸佛咸讚歏。十方菩薩。與回小向大之二乘。具足惑業之凡夫。咸得往生。等蒙攝受。是為(無量壽經)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乃于方等會上。普為一切人天凡聖。説(無量壽經)。發明彌陀往昔因行果德。極樂境緣種種勝妙。行人修證品位因果。此經乃説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。説明雖在方等。教義實屬華嚴。華嚴唯局法身大士。此經遍攝九界聖凡。即以華嚴論。尚屬特別。況余時乎?使如來不開此法。則末法眾生。無一能了生死者。
        大啓願輪。深明緣起。其唯(無量壽經)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33、(無量壽經)有哪五譯?

 33、(無量壽經)有哪五譯?




          (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)。(佛說阿彌陀經)。(大阿彌陀經)。(佛説無量壽經)。(無量壽如來會)。皆以康僧鎧之(無量壽經)為準則焉。

           (無量壽經)有五譯。初譯于後漢月支支婁迦讖。三卷。文繁。名(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)。次譯于吳月支支謙。有二卷。名(佛説阿彌陀經)。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別之。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。會前二譯及第三譯。並第五趙宋譯。四部取要錄之。名(大阿彌陀經)。當時大興。後因蓮池大師指其有不依經文之失。從此便無人受持者。大藏內有此經。各流通處均不流通。有謂另有一種者。即此經也。第三譯。即(佛説無量壽經)二卷。現皆受持此經。即曹魏康(國名)僧鎧譯。
第四。即(大寶積經)第十七(無量壽如來會)。此經王龍舒未見過。乃唐菩提流志譯。前有無魏名菩提留支。非唐人。世多將留支訛引之。

第五譯。名(佛説大乘無量壽莊嚴經)。趙宋法賢譯。原本二卷。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為榮。故分兩卷。於絶不宜分處而分。今刻書本作一卷。就中(無量壽如來會)。文理俱好。而末後勸世之文未錄。故皆以康僧鎧之(無量壽經)為準則焉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32、為何把(楞嚴經。大勢至念佛圓通章)列入(淨土五經)?

32、為何把(楞嚴經。大勢至念佛圓通章)列入(淨土五經)?



            (楞嚴經。大勢至念佛圓通章)。實為念佛最妙開示。眾生果能都攝六根。淨念相繼以念。豈有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。近證圓通。遠成佛道乎哉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諸大乘經。帶説淨土者。多難勝數。而(楞嚴經。大勢至念佛圓通章)。實為念佛最妙開示。眾生果能都攝六根。淨念相繼以念。豈有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。近證圓通。遠成佛道乎哉?故將此章。列於三經之後。而以(普賢行願品)殿之。以成淨土法門之一大緣起。令諸閱者。知此一法。大暢佛懷。較彼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者。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?以故九界同歸。十方共讚。千經俱闡。萬論均宣也。金陵(淨土四經)版。已經模糊。修淨業者。苦無最清爽之讀本。因為鑄版。以勢至念佛圓通章。附於三經之後。稱為(淨土五經)。若論法門缘起。宜以(無量壽經)為首。今為便於讀誦。故以(阿彌陀經)為首。閲者諒之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31、如何受持(無量壽經)。(觀經)。(彌陀經)?

31、如何受持(無量壽經)。(觀經)。(彌陀經)?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果真至誠。於一瞻一禮一稱名。皆可消無量罪。增無量福。非一定須作麼修方可耳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而圓人受法。無法不圓。無量壽。觀經。彌陀。雖文相不同。而義意則互融耳。佛為九法界眾生說。吾人何可不自量。而專主於最勝者觀乎?丈六八尺。佛已為我輩說過矣。下品將墮地獄之前。大開持名之法。是觀經仍以持名為最要之行。無量壽。詳說佛誓。及與淨相。是為依小本修者之要訣。由有此二經。則知小本之文。但撮要耳。是知雖依小本。不得以二本作不關緊要而忽之。至於修時。果真至誠。於一瞻一禮一稱名。皆可消無量罪。增無量福。非一定須作麼修方可耳。

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30、王龍舒無量壽佛經會集本的主要錯誤是什麼?



30、王龍舒無量壽佛經會集本的主要錯誤是什麼?




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。違經失理。竟成任意改經。其過大矣。王氏尚有此失。後人可妄充通家乎?既有(無量壽經)[指康僧鎧譯本]。何無事生事?王氏之誤。蓮池大師指出。尚未説其何以如此。今為説其所以。由於死執三輩即九品也。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。一以杜後人之妄。魏默深。更不必言矣。膽大心粗。不足為訓。


(無量壽經)中。有三輩(觀無量壽佛經)。有九品。下三品。皆造惡業之人。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。而得往生者。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。此是錯誤根本。故以下輩作下三品。其錯大矣。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。中輩則有發菩提心。下輩則云不發菩提心。(無量壽經)三輩。通有發菩提心。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。何能發菩提心。不思下輩絶無一語云造業事。乃系善人。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。硬要將下輩作下品。違經失理。竟成任意改經。其過大矣!

在彼意謂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。而不知只攝善類。不及惡類。彼既以善人為惡人。故云不發菩提心。死執下輩即是下品。故將善人認做惡人。不知九品之下三品。臨終苦極。一聞佛名。其歸命投誠。冀佛垂慈救援之心。其勇奮感激。比臨刑望赦之心。深千萬倍。雖未言及發菩提心。而其心念之切與誠。實具足菩提心矣。惜王氏尚有此失。後人可妄充通家乎?既有(無量壽經)。何無事生事?王氏之誤。蓮池大師指出。尚未説其何以如此。今為説其所以。由於死執三輩即九品也。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。一以杜後人之妄。魏默深。更不必言矣。膽大心粗。不足為訓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9、為什麼不敢流通(無量壽經)會集本?

29、為什麼不敢流通(無量壽經)會集本?



流通佛法。大非易事。翻譯經論。皆非聊爾從事。王龍舒。魏承貫所編(無量壽經)會集本。皆有不恰當處。故後人不敢流通。


流通佛法。大非易事。翻譯經論。皆非聊爾從事。故譯場之中。有主譯者。譯語者。證義者。潤文者。豈敢隨自心裁。傳佈佛經?王龍舒(大彌陀經)。自宋至明末。人多受持。由雲棲以猶有不恰當處。故此後漸就湮沒。魏承貫之學識。不及龍舒。其自任過於龍舒。因人之跡以施功。故易為力。豈承貫超越龍舒之上耶?蓮池尚不流通王本。吾儕何敢流通魏本?以啓人妄改佛經之端。及辟佛之流。謂佛經皆後人編造。初非真實從佛國譯來者。然此經此論。若真修上士觀之。亦有大益。以但取其益。而不染其弊。若下士觀之。則未得其益。先受其損。以徒效其改經斥古之愆。不法其直捷專精之行耳。觀機設教。對症發藥。教不契機。與藥不對症等耳。敢以一二可取。而遂普令流通。以貽下士之罪愆乎?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8、(淨土四經)中無量壽經有何問題?

28、(淨土四經)中無量壽經有何問題?


(淨土四經)中(無量壽經)。系魏承貫刪削。又依余經増益。理雖有益。事實大錯。不可依從。


(彌陀經)。(無量壽經)。(觀無量壽佛經)(亦名十六觀經)。此名(淨土三經)。加(普賢行願品)。 名(淨土四經)。仿單中有(淨土四經)一本。其(無量壽經)。系魏承貫刪削。又依余經増益。理雖有益。事實大錯。不可依從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7、 佛説(淨土三經)的缘起是什麼?

27、 佛説(淨土三經)的缘起是什麼?


華嚴獨被大機。二乘。凡夫。莫由稟受。故于方等會上。特説(淨土三經)。俾彼若凡若聖。同事修持。以期現生出此五濁。登彼九蓮也。

又復以十大願王。導歸極樂。以期圓滿佛果。此如來以自證之因果。普示一切眾生。令其各各親證之一大軌範也。華嚴獨被大機。二乘。凡夫。莫由稟受。故于方等會上。特説(淨土三經)。俾彼若凡若聖。同事修持。以期現生出此五濁。登彼九蓮也。佛在摩竭提國。靈鷲山中。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。棄國出家。發四十八願。又復久經長劫。依願修行。迨至福慧圓滿。得成佛道。所感之世界莊嚴。妙莫能名。十方諸佛鹹讚歎。十方菩薩。與回小向大之二乘。具足惑業之凡夫。鹹得往生。等蒙攝受。是為(無量壽經)。

于摩竭提國王宮中。說淨業三福。十六妙觀。俾一切眾生。悉知是心作佛。是心是佛。諸佛正遍知海。從心想生。則是心作眾生。是心是眾生。眾生煩惱業海。從心想生之義。已著於言外。果能深明此義。誰肯枉受輪回?末明九品生因。以期各修上品。是為(觀無量壽佛經)。

于舍衛國給孤獨園。說淨土依正妙果令生信。勸聞者應求往生以發願。令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。信。願。行三。為淨土法門之綱宗。具此三法。或畢生執持。已得一心。或臨終方聞。止稱十念。均得蒙佛接引。往生西方。是為(阿彌陀經)。

此三。乃専説淨土之經。而(阿彌陀經)。言簡義豐。攝機尤普。以故禪。教。律諸宗。皆奉為日課焉。諸大乘經。帶説淨土者。多難勝數。而(楞嚴經。大勢至念佛圓通章)。實為念佛最妙開示。果能如子憶母。都攝六根。淨念相繼而念。豈有不現前當來。必定見佛。近證圓通。遠成佛道乎哉?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

26、淨土法門有哪些根本經典?




26、淨土法門有哪些根本經典?

  凈土法門的根本經典包括(佛説無量壽經)。(佛說觀無量壽佛經)。(佛説阿彌陀經)。(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)和(普賢行願品)。名為(淨土五經)。是印光法師親自選定。


(淨土五經)乃念佛法門之根本。當送通文理。有信心。能恭敬者。詳閲光二序一跋。即可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。再閲此五經。則知其廣大高深。凡聖同歸矣。


  前日接手書。知汝少年發心修淨業。不勝欣羨。昨本欲復。以有人客未暇。今為寄(淨土五經)(一本)。此淨土法門之根本。詳觀光前後兩序。自可知其大義。


  光老矣。目力精神均不給。不能詳為開示。今為各寄甲乙兩包經書。甲包系(淨土五經)(一本)。此淨土法門之根本。宜常受持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5、遠公大師之後諸位祖師如何弘揚淨土法門?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自遠公後諸祖師大德。極力宣導。自行化他。如曇鸞著( 往生論注)。妙絶古今。智者作(十疑論)。極陳得失。著(觀經疏)。深明諦觀。道綽講(凈土三經)。近二百遍。善導疏(淨土三經)。力勸專修。清涼疏(行願品)。發揮究竟成佛之道。永明說四料簡。直指即生了脫之法。自昔諸宗高人。無不歸心淨土。而蓮池。幽溪。蕅益。尤為切摯誠懇者。清則梵天思齊。紅螺徹悟。亦復力宏此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自後若曇鸞。智者。道綽。善導。清涼。永明。莫不以此。自行化他。曇鸞著(往生論注)。妙絶古今。智者作( 十疑論)。極陳得失。著(觀經疏)。深明諦觀。道綽講(淨土三經)。近二百遍。善導疏(淨土三經)。力勸専修。清涼疏(行願品)。發揮究竟成佛之道。永明説四料簡。直指即生了脫之法。自昔諸宗高人。無不歸心淨土。唯禪宗諸師。專務密修。殊少明闡。自永明宣導後。悉皆顯垂言敎。切勸修持矣。故死心新禪師勸修淨土文云:彌陀甚易念。淨土甚易生。
又云:參禪人最好念佛。根機或鈍。恐今生未能大悟。且假彌陀願力。接引往生。又云:汝若念佛。不生淨土。老僧當墮拔舌地獄。

真歇了禪師(淨土說)云:洞下一宗。皆務密修。其故何哉?良以念佛法門。徑路修行。正按大藏。接上上器。傍引中下之機。又云:宗門大匠。已悟不空不有之法。秉志孜孜於淨業者。得非淨業見佛。尤簡易于宗門乎?又云:乃佛乃祖。在教在禪。皆修淨業。同歸一源。入得此門。無量法門。悉皆證入。長蘆賾禪師。結蓮華勝會。普勸道俗。念佛往生。感普賢普慧二菩薩。夢中求入勝會遂以二菩薩為會首。足見此法。契理契機。諸聖冥贊也。當宋太真二宗之世。省常法師。住持浙之昭慶。慕廬山遠公之道。結淨行社。而王文正公旦。首先歸依。為之宣導。凡宰輔伯牧。學士大夫。稱弟子而入社者。有百二十餘人。其沙門有數千。而士庶則不勝計焉。後有潞公文彥博者。曆仕仁英神哲四朝。出入將相五十餘年。官至太師。封潞國公。平生篤信佛法。晚年向道益力。專念阿彌陀佛。晨夕行坐。未嘗少懈。與淨嚴法師。于京師結十萬人求生淨土會。一時士大夫多從其化。有頌之者曰:知君膽氣大如天。願結西方十萬緣。不為自身求活計。大家齊上渡頭船。壽至九十二。念佛而逝。元明之際。則有中峰。天如。楚石。妙葉。或為詩歌。或為論辯。無不極闡此契理契機。徹上徹下之法。而蓮池。幽溪。蕅益。尤為切摯誠懇者。清則梵天思齊。紅螺徹悟。亦復力宏此道。其梵天(勸發菩提心文)。紅螺示眾法語。皆可以繼往聖。開來學。驚天地。動鬼神。學者果能依而行之。其誰不俯謝娑婆。高豋極樂。為彌陀之弟子。作海會之良朋乎?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

24、遠公為什麼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?修行情況如何?

24、遠公為什麼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?修行情況如何?



  迨至大教東來。遠公大師秉承兩土世尊旨意。遂以淨土為宗。竭盡極能而發揮宣導。創建東林寺。與緇素一百二十三人。結蓮社念佛。求生西方。命劉遺民作文勒石。以明所誓。三十餘年之內。其入蓮社而修淨業。蒙接引而得往生者。則多難勝數也。遠公則跡不入俗。專志淨土。澄心繫念三見聖相。而沉厚不言。臨終又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。觀音。勢至。左右侍立。對身邊弟子說:吾始居此。三暏聖相。今複再見。必生淨土。


  迨至大東教東來。遠公大師。遂以此為宗。初與同學慧永。欲往羅浮。以為道安法師所留。永公遂先獨往。至潯陽。刺史陶范。景仰道風。乃創西林寺以居之。是為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醜歲也。至太元九年甲申。遠公始來盧山。初居西林。以學侶浸眾。西林隘莫能容。刺史桓伊。乃為創寺于山東。遂號為東林。至太元十五年庚寅。七月二十八日。遠公乃與緇素一百二十三人。結蓮社念佛。求生西方。命劉遺民作文勒石。以明所誓。而慧永法師。亦預其社。永公居西林。於峰頂別立茅室。時往禪思。至其室者。輒聞異香。因號香榖。則其人可思而知也。當遠公初結社時。即有一百二十三人。悉屬法門龍象。儒宗山門。由遠公道風遐播。故皆群趨而至。若終公之世。三十餘年之內。其入蓮社而修淨業。蒙接引而得往生者。則多難勝數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3、蓮宗祖師是如何確定?

23、蓮宗祖師是如何確定?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蓮宗祖師非各宗之一一親傳。乃後人擇其宏淨功深者而稱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淨土法門。絶無口傳心授之事。任人於經教著述中自行領會。無不得者。蓮宗九祖。非各宗之一一親傳。乃後人擇其宏淨功深者而稱之。實則尚不止九。十也。光出家後。發願不收徒眾。不作住持。不作講師。亦不接人之法。當唐宋時。尚有傳佛心印之法。今則只一歷代源流而已。名之為法。亦太可憐。淨宗絶無此事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

22、古今知識。為什麼極力宏揚淨土法門?

22、古今知識。為什麼極力宏揚淨土法門?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時當末法。人根陋劣。匪仗如來宏誓願力。其誰能斷煩惑以出生死。見本性而證無生乎?唯以真信切願。持佛名號。求生西方。最為合機。以故古今知識。極力宏揚此法。以期上報佛恩。下度同倫也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藥無貴賤。愈病者良;法無淺深。合機者妙。時當末法。人根陋劣。匪仗如來宏誓願力。其誰能斷煩惑以出生死。見本性而證無生乎?譬如病入膏肓。雖和緩亦無從措手。然肯服此阿伽陀萬病總持之藥。則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。見本性而證無生者。固人人皆可親得。而了無所難焉。何也?以其以真信切願。持佛名號。求生西方。決于臨終蒙佛接引。即獲往生也。


旣往生已。長時親炙彌陀。參隨海眾。尚當圓滿菩提。徹證究竟涅槃。況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。見本性而證無生乎?是知當此時節。唯此一法。最為合機。若捨此仗佛力之法門。而修仗自力之法門。勿道中下根人。莫由冀望。縱令上根。亦斷難以一生成辦。多皆但種來因。難得實益。以故古今知識。極力宏揚此法。以期上報佛恩。下度同倫也。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1、佛從何時開始講淨土法門?

21、佛從何時開始講淨土法門?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肇始實在華嚴。華嚴明一生成佛之法。而歸宗于求生淨土。是知淨土一法。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眾生。成始成終之無上大法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淨土法門。其大無外。三根普被。利鈍全收。九界眾生。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;十方諸佛。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。一切法門。無不從此法界流;一切行門。無不還歸此法界。若論大機所見。肇始實在華嚴。以善財遍參知識。末後於普賢座下。蒙其威神加被。所證者與普賢等。與諸佛等。是為等覺菩薩。普賢乃以十大願王。勸進善財。及與華藏海眾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以期圓滿佛果。而為華嚴一經歸宗結頂之法。


然則華嚴明一生成佛之法。而歸宗于求生淨土。是知淨土一法。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上成佛道下化眾生。成始成終之無上大法也。此殆大機所見。二乘尚不見聞。況具縛凡夫乎。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

20、佛為什麼要特開淨土法門?


20、佛為什麼要特開淨土法門?

吾人以煩惱惑業。無力斷除。釋迦。彌陀真慈大悲。特開一信願念佛法門。令其仗佛慈力。橫超三界。俾上中下根。同得往生西方。

        吾人一念心性。直下與釋迦。彌陀。無二無別。而釋迦。彌陀已成佛道於塵點劫前。又復數數示生。數數示滅。以行化導。欲令吾人。継其芳蹤。而吾人以煩惱惑業。無力斷除。直至今日。尚在生死輪迴中。頭出頭沒。渺不知其何所底止。縱令往劫曾聞佛法。依教修行。但以自力劣弱。不能斷惑。依舊常沉溺於生死苦海中。莫之能出。靜言思之。能不愧死?釋迦。彌陀。有鑑於此。特開一信願念佛法門。令其仗義佛慈力。橫超三界。俾上中下根。同得往生西方。可謂真慈大悲。至極無加矣!其教起因縁。修持法則。具見於淨土三經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19、是誰建立了淨土法門。欲令眾生能帶業往生?

19、是誰建立了淨土法門。欲令眾生能帶業往生?



             兩土世尊之所建立。蓋欲眾生。即於現生出生死苦。證真常樂。然此法門。兩土世尊之所建立。釋迦在娑婆。詳示淨土。遣其歸去。彌陀在極樂。待彼臨終。接其歸來。蓋欲眾生。即於現生出生死苦。證真常樂。其哀憐保護之心。窮劫難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須知吾人自無始以來。所作惡業。無量無邊。(華嚴經)謂:假使惡業有體相者。十方虛空。不能容受。豈泛泛悠悠之修持。便可消盡也?所以釋迦。彌陀兩土教主。痛念眾生無力斷惑。特開一仗佛慈力。帶業往生之法門。其宏慈大悲。雖天地父母。𣎴能喻其恆河沙分之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8、什麼是淨土法門?

18、什麼是淨土法門?



             即信願念佛法門。至頓至圓。徹上徹下。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之特別法門也。為諸法之本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淨土法門者。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也。為諸法之本源。舉凡聖而悉度。上。中。下三根普被。襌。教。律一道同歸。下手易而成功高。用力少而得效速。允為九界眾生歸真之捷徑。大暢本師釋迦出世之本懷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淨土法門者。如來徹底悲心。普度眾生之法門也。令彼無力斷惑具縛凡夫。信願持名。現生了脫。與觀音勢至同為伴侶。上而至於等覺菩薩。位鄰佛果。尚須往生。方成正覺。至頓至圓。徹上徹下。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之特別法門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淨土法門。三根普被。利鈍全收。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。令其於此生中。即了生死之大法也。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7、為什麼説知有彌陀聖號。亦為不可思議善根?

17、為什麼説知有彌陀聖號。亦為不可思議善根?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知有彌陀聖號。遇境逢緣。便能提起。如陳企被所殺之怨鬼見逼。由念佛而鬼遂不現。因茲畢世念佛。臨終往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不但此也。即絶無信願。絶不修持。知有彌陀聖號。亦為不可思議善根。何以故?以由知故。遇境逢緣。便能提起。如陳企被所殺之怨鬼見逼。由念佛而鬼遂不現。因茲畢世念佛。臨終往生。且能歸而敍述前因。親現生西本身妙相。使先未預聞。則便被鬼奪命。永劫沉淪矣。所以觀經三福。初則世善皆堪回向。及至九品。末則獄現尚獲往生;至於一心不亂。妙觀圓成。證三昩而往生者。更不須言矣。是知淨土法門。普攝群機。了無棄物。猗歟大哉!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6、生極樂者為什麼還要常念三寶?

16、生極樂者為什麼還要常念三寶?



           (華嚴經。十地品)。地地皆不離念佛。念法。念僧。況初生彼土之人乎哉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生彼國者。常念三寶。彼雖已是僧。猶有上位之僧。如十住。十行。十回向。十地。等覺。豈無俗。便不可立僧之名耶?僧者和合為義。心與理和。心與道合。兩無差別。故名為僧。又清淨為義。貪瞋癡等雜念妄相。了不可得。戒定慧等功德利益。具足圓滿。是名真清淨僧。(華嚴經。十地品)。地地皆不離念佛。念法。念僧。況初生彼土之人乎哉?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5、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?

15、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?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思衣得衣。思食得食。樓閣堂舍。皆是七寶所成。不假人力。唯是化作。則翻娑婆之七苦。以成七樂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既得往生。則蓮華化生。無有生苦。純童男相。壽等虛空。身無災變。老病死等。名尚不聞。況有其實。追隨聖眾。親侍彌陀。水鳥樹林。皆演法者。隨已根性。由聞而證。親尚了不可得。何況有怨?

思衣得衣。思食得食。樓閣堂舍。皆是七寶所成。不假人力。唯是化作。則翻娑婆之七苦。以成七樂。至於身則有大神通。有大威力。不離當處。便能於一念中。普于十方諸佛世界。作諸佛事。上求下化。心則有大智慧。有大辯才。於一法中。遍知諸法實相。隨機説法。無有錯謬。雖説世諦語言。皆契實相妙理。無五陰熾盛之苦。享身心寂滅之樂。故經云:無有眾苦。但受諸樂。故名極樂。也。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

14、以何種因緣往生同居淨土?

14、以何種因緣往生同居淨土?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生同居。由信願而念佛。蒙佛接引而生。帶業往生之人。由內承心佛自性之力。外蒙彌陀慈悲之力。感應道交。雖未斷煩惑。而煩惑不復用事。故得往生最極清淨之同居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實報土。唯破無明證法性者得見。何得以帶業往生之人。便擬生實報耶?生同居。由信願而念佛。蒙佛接引而生。蓋彼雖未斷煩惑。由內承心佛自性之力。外蒙彌陀慈悲之力。感應道交。雖未斷煩惑。而煩惑不復用事。故得往生最極清淨之同居土。汝疑所生之土。當不能清淨。並阿彌陀之勝妙色身。此等眾生不當即見者。乃以汝所見者為是。以彌陀之誓願。釋迦之言教。諸菩薩袓師善知識之發揮著述皆錯也。唯汝所見為最的確最高超。汝作此見。乃謗佛謗法謗僧。將來當與提婆逹多同享極樂於阿鼻大地獄中。其為樂也。莫能喻焉。恐盡未來際。尚不間斷其受用于種種樂事。汝欲享此樂。請依汝知見而說。如不欲享此樂。縱令勢促威逼亦不可説也。

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13、極樂四土各居住何人?


             帶業往生者。居同居。斷見思惑者。居方便。破無明者。居實報。無明淨盡者。居寂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極樂四土。帶業往生者。居同居。斷見思惑者居方便。破無明者。居實報。無明淨盡者。居寂光。又實報。約所感之果報說。寂光。約所證之理性説。本屬一土。講者冀人易曉。故以分證者屬實報。滿證者屬寂光。實則二土中。俱有分證滿證。文鈔中亦説述之。同居雖具三土。而未斷惑者。止受用同居之境耳。雖屬帶業往生之人。不可以凡夫定名之。以皆得三種不退故。此乃以常途教理。與極樂往生所證者。相比較。細閲自知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12、西方極樂世界有哪四土?


             凡聖同居土。方便有餘土。實報無障礙土。常寂光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( 一)凡聖同居土者。娑婆世界雖屬穢土。亦有佛菩薩二乘聖人同生其間。然凡聖所見之境。與所受用。天淵懸殊。西方約帶業往生之人論。則生凡聖同居土。然此土清浄微妙。如(彌陀經)。(無量壽經)所説。此土雖屬帶業往生之人所居。亦有法身菩薩及佛同居其中。為其說法。故亦名凡聖同居土。但此為淨土往生之人。雖未能如佛菩薩所見所受用之殊妙。然其氣類相同。不比娑婆之條然各別也。此土亦分九品。若中下六品。則多須時劫。若上三品。則速得悟(悟無生。方能入實報)無生忍。登不退地。證入實報。寂光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二)方便有餘土者。乃已斷見思。未破無明之人所居之土。言方便者。以其所修系入真實之前方便。言有餘者。雖斷見思未破無明(塵沙無體。説不説倶可。若説。此九方便人。正破塵沙惑耳。)。故言有餘。若破無明。可稱分證無餘。若無明淨盡(九方便。即藏教二乘。通教三乘。別教三賢。圓教十信。此九種人。同斷見思。未破無明。)。則是究竟無餘矣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(三)實報無障礙土者。即佛菩薩不思議福慧莊嚴所感之報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(四)常寂光土者。即佛菩薩所證之理性也。

          此二土本屬一土。約所感之果報土言。則名實報。約所證之理性言。則名寂光。圓教初住。初破一品無明。證一分三德。即入實報土。亦得名分證寂光。若至妙覺佛果。則是上上實報。究竟寂光矣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11、往生品位為什麼有無量無邊之不同?

11、往生品位為什麼有無量無邊之不同?




            生者工夫功德。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。其往生品位。亦有無量無邊之不同。然西方九品。乃大概而論。但得往生。即已超凡入聖。了生脫死。雖在下品下生。已高超生天百千萬倍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( 阿彌陀經)。所說簡略。然生者工夫功德。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。其往生品位。亦有無量無邊之不同。言九品者。不過略指大綱耳。若至一心不亂。則與觀經上品上生同。其未至者。與惡業重而將墮者。。固亦當與觀經中中下品同也。非上經專接引一心不亂者。餘皆非此經所攝之機也。如是。則三經固是一經;否則。便是執文悖意。其過非小。浄土橫超。有圓證者。有未能即圓證者。然雖未能圓證。其已了生死。更無輪回生死之事。亦於此一生得預補處。得成菩提。較此方仗自力者之未圓證者。則天淵懸殊矣。故亦可名圓證也。汝謂即於彼土。得證方便。實報。寂光。蓋有遲速之異。固無不一生即證者。觀觀經九品往生之文。可以知矣。然西方九品。乃大概而論。實則一品。倶有無量百千萬億品。但得往生。即已超凡入聖。了生脫死。雖在下品下生。已高超生天百千萬倍矣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10、怎樣理解娑婆一大劫。極樂一晝夜?



             佛菩薩神通道力。能促長劫為一念。能延一念為長劫。此方利根或鈍根誠懇至極之人。即能數十日或數年。或大徹大悟及親證三昩。所謂娑婆一大劫。極樂一晝夜。此顯示極樂時間耳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娑婆一大劫。極樂一畫夜。此顯示極樂時間耳。至云一日一夜。七日一劫。十二大劫等。皆約此方之時期言之。何以知之?此主利根或鈍根誠懇至極之人。即能數十日或數年。或大徹大悟及親證三昧。豈往生西方。住于佛菩薩不思議神通威德所常加被之勝妙境界中。其得益比此方更遲得日劫相倍乎?此事此理。豈待智者方知乎?以諸位不善會意。顛倒説話。故有此失。況時劫不定。佛菩薩神通道力。能促長劫一念。能延一念為長劫乎!執定五年不當來此。是執經文而悖經義也。得光此一說。群疑自釋。況始往生即來報示者。皆承彌陀威神。欲藉此以開導迷蒙。實非自力專擅者可比也。計公即時生西。不逾時回報。皆屬此義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9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怎樣出生?



           蓮華化生。 以念佛力因。生後見佛聞法。必定圓成佛道。十方世界。唯此最為超勝。一切修持法門。唯此最為易修。而且功德最大。

            極樂世界無有女人。女人。畜生。生彼世界。皆是童男之相。蓮華化生。一從蓮華中出生。皆與極樂世界人一樣。不是先小後漸長大。彼世界人無有煩惱。無有妄想。無有造業之事。以仗佛慈力。且極容易生。但以念佛為因。生後見佛聞法。必定圓成佛道。十方世界。唯此最為超勝。一切修持法門。唯此最為易修。而且功德最大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8、西方極樂世界也會樂極生悲嗎?


            世間以因是生滅。果亦不能不生滅。所以世間會樂極生悲。極樂世界。乃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之佛性。隨心所現不思議稱性莊嚴之世界。故其樂無有窮盡之時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世間所有若根身(即吾人之身)。 若世界(即現所住之天地)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(世界)別業(根身)所感。皆有成壞。皆不久長。身則有生老病死。界則有成住壞空。所謂物極必反。  樂極生悲者。此也。以因既是生滅。果亦不能不生滅也。

        極樂世界。乃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之佛性。隨心所現不思議稱性莊嚴之世界。故其樂無有窮盡之時期。譬如虛空。寛廓廣大。包含一切森羅萬象。世界雖數數成。數數壞。而虛空畢竟無所增減。汝以世間之樂。難極樂之樂。極樂之樂。汝未能見。虛空汝雖未能全見。當天地之間之虛空。汝曾見過改變否?須知一切眾生。皆具佛性。故佛(指釋迦佛)令人念佛求生西方。以仗阿彌陀佛之大慈悲願力。亦得受用此不生不滅之樂。以根身則蓮花化生。無生老病死之苦。世界則稱性功德所現。無成住壞空之變。雖聖人亦有所不知。況以世間生滅之法疑之乎!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7、為什麼說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?



           說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者。是由阿彌陀佛福德智慧。神通道力。所莊嚴故。


          (  阿彌陀經)云: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。有世界名曰極樂。其土有佛。號阿彌陀。今現在説法。又日: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?其國眾生。無有眔苦。但受諸樂。故名極樂。其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者。由阿彌陀佛福德智慧。神通道力。所莊嚴故。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6、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?


            十方法界諸佛功德。阿彌陀佛一佛。全體具足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須知阿彌陀佛。是法界藏身。所有十方法界諸佛功德。阿彌陀佛一佛。全體具足。如帝網珠。千珠攝於一珠。一珠遍於千珠。舉一全收。無欠無餘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5、如何理解阿彌陀佛。身復現身。土復現土?



5、如何理解阿彌陀佛。身復現身。土復現土?

維摩詰云。以一切眾生病。是故我病。阿彌陀佛既已證窮法界。舉凡法界中事。無不隨意化現。

夫彌陀既已證窮法界。舉凡法界中事。無不隨意化現。正報則佛身。菩薩身。二乘身。六道身。隨類備現。以行教化。


依報則樓臺殿閣。飮衣服。但有利益。無不化現。怡山所謂。疾疫世而現為藥草。饑饉時而化作稻梁。以常寂光土。身土不二。理智一如。身能現土。土能現身。身復現身。土復現土。彌陀經云:是諸病。夫彌陀身土交現。何妨現永明而復現文憲。且永明之現文憲者。乃乘悲願以示生。將謂永明生死未了。復隨業力以受生乎?

眾生病故。菩薩亦病。欲度眾生。若不俯順機宜。示生世間。和光同事。以行教化。則凡聖異趣。教莫由施。白鶴孔雀等奇妙雜色之鳥。尙肯變化。豈雅思淵才文中王。制禮作樂輔聖主之純儒。便有所妨乎?

永明乃彌陀所現。文憲乃永明所現。即身復現身之豎證。其(無量壽經)等。謂光中化佛及諸菩薩。無量無邊。乃遍該橫豎二義。以佛光橫遍豎窮。無時無處不周遍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4、阿彌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時普遍接引十方念佛眾生?

4、阿彌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時普遍接引十方念佛眾生?





阿彌陀佛。煩惑淨盡。福慧具足。心包太虛。量周法界。眾生之心如水。阿彌陀佛如月。眾生信願具足。至誠感佛。則佛應之。如水清月現也。


或曰。阿彌陀佛。安居極樂。十方世界。無量無邊。一世界中念佛眾生。亦復無量無邊。阿彌陀佛。何能以一身。一時普遍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之一切念佛眾生乎?


答:
汝何得以凡夫知見。推測佛境。姑以喻明。使汝惑滅。一月麗天。萬川影現。月何容心哉。

夫天只一月。而大海大江。大河小溪。悉現全月。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。無不各現全月。且江河之月。一人看之。則有一月當乎其人。百千萬億人。於百千萬億處看之。則無不各有一月當乎其人。若百千萬億人。各向東西南北而行。則月亦於所行之處。常當其人。相去之處。了無遠近。

若百千萬億人。安住不動。則月亦安住不動。常當其人也。唯水清而靜則現。水濁而動則隠。月固無取捨。其不現者。由水昏奔騰。無由受其影現耳。眾生之心如水。阿彌陀佛如月。眾生信願具足。至誠感佛。則佛應之。如水清月現也。若心不清浄。不至誠。與貪瞋癡相應。與佛相背。如水濁而動。月雖不遺照臨。而不能昭彰影現也。

月乃世間色法。尚有如此之妙。況阿彌陀佛。煩惑淨盡。福慧具足。心包太虛。量周法界者乎?故(華嚴經)云:佛身充滿於法界。普現一切群生前。隨緣赴感靡不周。而恒處此菩提座。故知遍法界感。遍法界應。佛實未曾起心動念。有來去相。而能令緣熟眾生。見其來此接引以往西方也。懷此疑者。固非一二。因示大意。令生正信云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3、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如何攝受眾生往生?

3、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如何攝受眾生往生?



          阿彌陀佛有大勢力。誓願度生。其中第十八願説:設我得佛。十方眾生。至心信樂。欲生我國。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。不取正覺。


         阿彌陀佛於往劫中。發四十八願。度脫眾生。有一願云。若有眾生聞我名號。求生我國。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。不取正覺。阿彌陀佛誓願度生。若眾生不求接引。佛亦無可奈何。倘志心稱名。誓求出離娑婆者。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。阿彌陀佛有大勢力。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。直下出離其中。悉皆安置于極樂本有家鄉。令其入佛境界。同佛受用也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2、阿彌陀佛有什麼大願?

2、阿彌陀佛有什麼大願?






        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。願願度生。不但上善稱名。可以嚮往。即五逆十惡。發露懺悔。無論一念十念。佛亦必攝受之。


         阿彌陀佛。大慈大悲。有四十八願。願願度生。不但上善稱名。可以嚮往。即五逆十惡。苟能起大慚愧。發露懺悔。無論一念十念。佛亦必攝受之。時雨潤物。萬物無不沾益。大海納川。百川悉足匯歸。萬修萬去。的實非謬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四十八願度眾生。 逆惡歸心也來迎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非是混濫無簡擇。 憐彼是佛尚未成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1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含義是什麼?

1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含義是什麼?




南無。此翻恭敬歸命頂禮等。阿彌陀佛。此翻無量壽、亦翻無量光。


南無阿彌陀佛。乃西方極樂世界教主之號。汝何不知(阿彌陀經)云:舍利弗。於汝意云何。彼佛何故號阿彌陀?舍利弗。彼佛光明無量。照十方國。無所障礙。是故號為阿彌陀。又舍利弗。彼佛壽命。及其人民。無量無邊阿僧祇劫。故名阿彌陀。此是釋迦佛所說。



         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。通是梵語。南無。亦作有曩謨者。經中通作南無。此翻恭敬。歸命頂禮等。此二字。乃直示恭敬歸依之意。阿彌陀佛。此翻無量壽。亦翻無量光。謂此佛之壽命光明悉皆無量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