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

220、常作臨終想對念佛有什麼幫助?


  
        生死到來,人各有此日,故宜常作臨終想。以怖苦心念佛,即是出苦第一妙法。 
  
        今之世道,乃患難世道。若不以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為依怙而常念之,則禍患之來,或所不測,及其卒遇,徒喚奈何。倘能預先持念,必有冥為轉移。況生死到來,人各有此日,故宜常作臨終想,則一切非分之妄想,與不能資之以了生死之諸法門,自不致力馳騖,而令此決定仗之可了生死之法荒疏不修也。 
  
        念佛要時常作將死、將墮地獄想。則不懇切亦自懇切,不相應亦自相應。以怖苦心念佛,即是出苦第一妙法,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

219、怎麼解決念佛時不能懇切的問題?

  

        思地獄苦,發菩提心。若不一心念佛,一氣不來,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,墮三途惡道,長劫受苦,了無出期。 
  
        念佛時不能懇切者,不知娑婆苦,極樂樂耳。若念人身難得,中國難生,佛法難遇,淨土法門更為難遇,若不一心念佛,一氣不來,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,墮三途惡道,長劫受苦,了無出期。如是則思地獄苦,發菩提心。菩提心者,自利利他之心也。此心一發,如器受電,如藥加硫,其力甚大,而且迅速。其消業障,增福慧,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

峨眉山 通永老和尚開示重點

生命中有些小苦,其實沒有想像的可怕,有時不一定要以完全排斥的心態去面對,如果能逐漸地自願承受痛苦,也可以切切實實的觀察到這就是待在輪迴當中必須遭遇的,對苦會有更深的認知,而承受苦的能力也會逐漸提升。



峨眉山 通永老和尚開示重點:

        功和德都是在内心的起心動念之中,是在無相境界。那是内心的意識念頭的戒道啊。因为你在做人之中、在生活裡,有太多的私心雜念,有太多的要求妄想。而你根本就不在乎起心動念,也不去注意起心動念。恰恰所有的修行和因果都在這個起心動念之中!所以你連一個最基本的清淨都没有,連真正的戒都没有搞明白,起心動念天天還在犯戒之中!只是在形式外相之中有所求的為了自己得到。走的都是形式戒,是相戒,是外道。而非念積念修,非心戒。不應正道,不在無相。所以没有正心真意,没有找到善與德的標準,也没有去掉自我的惡意貪心。更没有功德可言。如何有道啊?

所謂的舎,就是首先要認自我,從此開始在心中念念都要没有計較,處處要認自己的因果而理解他人,承担磨難的考驗。外在的一切惡意、誹謗、逆境,都是你自身應該承受的因果相應,而非是他人的錯誤。所以不可以用對與錯來看别人、看問題,而只能以正與邪來要求和把握自己的心,在念念中來放下這個自我。因此,你首先要舍下的是自我的一切私心和欲望,才能進入清淨。

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

218、求生西方者為什麼不可怕死?


  
        怕死便因貪成障,淨土之境不現,往生西方,便成畫餅。故修西方人,今日死也好,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。一切任彼前業,不去妄生計較。倘信願真切,報終命盡,便即神超淨域,業謝塵勞。 
  
        況求生西方者,不可怕死。若今日即死,今日即生西方。所謂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豈可今日要死,且不願死。既貪戀塵境,不能放下。便因貪成障,淨土之境不現,而隨業受生于善惡道中之境便現。境現,則隨業受生于善惡道中矣。往生西方,便成畫餅。故修西方人,今日死也好,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。一切任彼前業,不去妄生計較。倘信願真切,報終命盡,便即神超淨域,業謝塵勞。蓮開九品之花,佛授一生之記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17、劫難之中當如何修持?


  
        劫難之中,當竭力專修淨業,以期往生淨土。不然,一息不來,而欲再聞如此之徑直法門,恐無有如是之僥幸了。 
  
        今之時,是何時也。南北相攻,中外相敵。三四年來,人死四五千萬。自有生民以來,未聞有如此之慘淒者。又復風吹,水沖,地震,瘟疫,各處頻頻見告。又兼水旱,不一年中,每兼受其災。諸物之貴,比昔幾倍。當斯時也,幸而得生,敢不竭力專修淨業,以期往生淨土乎?敢以幸得之身,游逸其志,不注定一法,而泛泛然致力于不契時機之法門乎?倘或一息不來,而欲再聞如此之徑直法門,恐無有如是之僥幸也已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

天臺宗的觀心法門


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

天臺宗的觀心法門

一心三觀,我們先談一心,再談三觀。

天臺宗的概念是認為因緣太複雜,涉入了因緣,就會失去方向。因為因緣是無量劫來生命的業力變現出來的,它是沒辦法處理的。所以把因緣區分一下,分成外因緣跟內因緣。外因緣別碰,因為它不是重點,只是一個枝末。要注意內因緣,就是心。

所以天臺宗把因緣分成內心跟外境,認為內因緣主導外因緣。希望明天更好,就要注意你的內心世界了。就是說,事情本身不是重點,而是面對事情時用什麼心態,這很關鍵!因為它的相續會創造你的未來,主導你未來的生命。天臺宗認為,把內心觀照好了,外境就能正確地顯現出來,所以觀照有調伏、有引導的意思。天臺宗就是主張,看到事情就觀自己的內心,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當體即空、當體即假、當體即中。

我們舉一個例子。我們想要瞭解生命,只要觀這一念心,就知道你的過去,知道你的現在,也知道你的未來。比方說,你前生是個男人,今生變成一個女人。我們從觀心的角度,“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”,所以我們看到,人生的本質,本體是不存在。因為你前生是個男人,你有男人的外表,有男人的思想;你現在變成女人,有女人的思想,女人的外表,所以我們找不到一個恒常不變異的東西。你前生的外表並沒有留到現在,前生的思想是個男人,那是要成家立業的;你變成女人,相夫教子,這個思想完全不同。我們找不到這兩個本質上有什麼連貫性,所以從本體來看是空性的。

但是從作用來看,我們可以看到,今生的生命跟前生的生命,在作用上有連貫性。你今生煩惱的厚薄、善根的淺深、喜好,受了前生的影響。就是它顯現出來的假名、假相、假用,有它一定的等流性,所以亦名為假名。

你稍微看一下你的內心世界,就會知道你前生喜歡做什麼事。有些人喜歡佈施,前生佈施的業造得多,佈施的善根深厚。所以我們從今生的等流作用中,也隱隱約約知道,過去生我們做過什麼好事,也做過什麼壞事,這個就是假觀。從內心的活動相狀,可以推論過去,也可以推論未來的結果,明因識果,就像水流一樣。你可以類推,從等流性,你可以知道上游怎麼回事。如果你不改變,也可以類推你來生是怎麼回事,下游怎麼回事,這就是假觀。

把體性的空性跟作用的因緣假相結合起來,就是中觀了。所以往你的內心世界深層去看,你的過去、未來、現在就看得清清楚楚了。什麼叫過去?它在你的內心留下一些痕跡的。雖然體性已經消失了,但是過去已經跑到你內心世界,存成一種潛在的功能。稍微仔細想一下,就會發覺你不是今生才有生命的。所以我們從觀心角度,可以瞭解過去,也可以規劃未來,我們更可以把握現在作一些調整。

所以天臺的教觀最初的一個思想概念,就是慧文禪師的觀心法門,一心三觀奠定了整個天臺宗的觀法。就是人生太複雜,壽命太短暫,唯一能夠掌握的就是內心。掌握內心,就掌握所有生命的因緣了。這是天臺宗非常重要的一個貢獻。

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

216、如何才能做到心不貪外事,專一念佛?

  
        但將一個死字,貼到額顱上,掛到眉毛上。 
  
        至謂欲心不貪外事,專念佛。不能專,要他專。不能念,要他念。不能一心,要他一心等。亦無奇特奧妙法則,但將一個死字,貼到額顱上,掛到眉毛上。心常念曰,我某人從無始來,直至今生,所作惡業,無量無邊。假使惡業有體相者,十方虛空,不能容受。宿生何幸,今得人身,又聞佛法。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,一氣不來,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,不知經幾多劫。縱出地獄,復墮餓鬼,腹大如海,咽細如針,長劫饑虛,喉中火燃,不聞漿水之名,難得暫時之飽。從餓鬼出,復為畜生,或供人騎乘,或充人庖廚。縱得為人,愚癡無知,以造業為德能,以修善為桎梏,不數十年,又復墮落。經塵點劫,輪回六道。雖欲出離,末由也已。能如是念,如上所求,當下成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

215、生死事大,可世人多將其置之不問,為什麼?如何求了生脫死之法?


  貪戀塵境,不能放下。三途一報百千劫,悲哉。 
  欲求了生死之法,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,最為第一。 
  
        古人云,死生亦大矣,可不悲哉。知死生之可悲,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,則可悲者,轉為可樂也。若不求了生死之法,徒生悲感,有何所益。大丈夫生于世間,事事無不預為之計。唯于生死一事,反多置之不問。直待報終命盡,則隨業受報,不知此一念心識,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。人天是客居,三途是家鄉。三途一報百千劫,復生人天了無期。由是言之,則了生死之法,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。須知法門無量,皆須自力斷惑證真,方有了生死分,則末世眾生,頗難現生即得實益。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,最為第一。以其仗佛慈力,即未斷惑業之人,亦可出此娑婆,登彼極樂,實為我輩無力斷惑者之一大恃怙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

怎樣知道過世親友是否往生極樂?



【解惑】【怎樣知道過世親友是否往生極樂?】

大安法師答:

過世親友是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就觀察他平時有沒有具足“信願行” 。

按照聖言量去判斷,如果他有信願持名,乃至於信願具足懇切念佛一晝夜的功夫,那麼儘管臨命終時他沒有瑞相,也是能往生的。

往生不一定就要驚天動地、見光見華、聞異香的,有這些瑞相固然好 ,但即便沒有這些異相,如睡夢故去,一個信願具足的念佛人也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。

這是有經典依據的。由於阿彌陀佛知道我們臨命終時是最困難、最難以把握的時候,他在四十八願裡面就已經建立了一願:在念佛人臨命終時一定前來接引。

就好像我們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,不知道應坐什麼交通工具,不知道東南西北,不知道前面是高山還是沙漠,但是這時門口有一輛車,有一架飛機,它來接我們去,你就安全了,就不需要你去辨識方向了 。
所以這個蓮華就是來接我們的飛行器啊。只要你信願堅定,執持名號 ,到臨命終時,佛菩薩就拿蓮華來接引,只要你坐上蓮華了,就不管東南西北了,反正一定能到西方淨土七寶池裡面去了。你在這裡低頭拜佛,一抬起頭,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了。

所以亡者是否能往生到西方淨土,全看他平時的行持。

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 大安法師

為什麼淨土宗可以帶業往生?




業果的思想,它的重點還不在斷惡業,而是在斷惡念。我們沒辦法去解決無量劫來所留下的業力,這是現實問題。生命太短,業力太多,盡虛空不能容受。從業果的思想,我們知道一個很重要的答案:我們雖然身負重罪,但是不要去刺激它。

我們的內心充滿了地雷,但是臨命終時,無障礙是怎麼安立呢?這些地雷你不碰它就沒事了。所以為什麼淨土宗可以帶業往生?就是你不要去碰它 我們的內心充滿了地雷,但是臨命終時,無障礙是怎麼安立呢?這些地雷你不碰。我們的生命中有無量無邊的生死重罪,但是我們不能有強大的惡念去刺激它。

所以在業力生起現行之前,我們都還有機會,就是閃過你心中的地雷。我們的地雷太多了,沒辦法解決,到淨土再解決是可以的。但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去碰觸地雷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先懺悔業障,積集資糧,就是要閃過心中的地雷,不要讓它在臨命終時爆炸。

從業果當中,我們開始去懺除罪障,積集資糧,創造一個臨終安樂的環境,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注意自己的業力,注意自己的惡念。

上淨下界法師

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

214、為什麼說人命無常,榮華不久?面對無常當如何發心?


  
        出息雖存,入息難保。一息不來,即屬後世。當觀此娑婆,濁惡甚于圊廁。信彼極樂,即我本有家鄉。不求此世來生,人天王等福樂。唯願報終命盡,蒙佛接引往生。 
  
        光陰迅速,時序更遷。刹那刹那,一念不住。此殆造物出廣長舌,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,榮華不久,急尋歸路,免受沉淪之無上妙法耳。汝既厭棄世榮,發心出家,必須努力勤修,切莫因循度日。出息雖存,入息難保。一息不來,即屬後世。當念形質雖稟五漏,心性原具三德。痛洗積劫之女習,力持彌陀之聖號。觀此娑婆,濁惡甚于圊廁。信彼極樂,即我本有家鄉。不求此世來生,人天王等福樂。唯願報終命盡,蒙佛接引往生。朝斯夕斯,念茲在茲。念極功純,感應道交。臨命終時,必克果願。既生淨土,頓悟無生。回觀世間富貴,奚啻陽焰空華,直同囹圄毒海耳。 
  
        御何況我等凡夫,業根深重,不致力于此,是舍易而求難,惑之甚矣。且今世殺人之具,日新月異,若飛機大炮,毒氣死光等,山河不能阻,堅物不克御,我等血肉之軀,何能當此。而人生朝露,無常一到,萬事皆休。是以欲求離苦得樂者,當及時努力念佛,求佛加被,臨終往生。一登彼土,永不退轉,華開見佛,得證無生,方不辜負得聞此法而信受也。唯願大眾精進行持,是所至禱。 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

213、為什麼說生死到來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?


  
        聰明不能敵業,富貴豈免輪迴。生死到來,一無所靠。唯阿彌陀佛,能為恃怙。惜世人知者甚少,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。 

        生死大事,須當預辦。若待臨行方修,恐被業力所奪。 
  
        古語云:聰明不能敵業,富貴豈免輪迴。生死到來,一無所靠。唯阿彌陀佛,能為恃怙。惜世人知者甚少,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

你的福報夠不夠,進來看了就知道!



作福不嫌多,但用于解脫正道。

有一次,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,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。

這天,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盛裝前往禮見佛陀,請求佛陀及僧團能在舍衛城住上三個月,接受他的供養。

佛陀默許了。

波斯匿王就在王宮外面,搭建了一座大講堂,並要求朝中的大臣們,也一起發歡喜心供養。

在一次飲食供養後,波斯匿王對佛陀說:

“世尊!我曾經聽世尊說:布施給畜生,可以得到以百計的福報,

布施犯戒人為千,布施持戒人為萬,布施離欲外道為億,

布施向須陀洹則難以計算,更何況是須陀洹以上的聖者了。

我今天供養了世尊及眾比丘僧,因此,所獲得的福報與功德,應當是難以計算的。

今天,我已經算是功德圓滿了。”佛陀聽了,告訴波斯匿王說:

“大王!不要這麼說!作福是不嫌多的,你怎麼能說已經功德圓滿了呢?

為何說作福不嫌多呢?

因為眾生的生死輪回,實在長遠得難以計算。

在很久以前,我們住的地方有一位名叫‘地主’的大王,皇帝後面名叫‘日月光’,太子名叫‘燈光’。

燈光太子長得十分端正,後來出家修道成佛,並且陸續度化了八十億眾成阿羅漢。

地主大王在太子成佛後,迎請燈光如來入宮親自供養,並且發願終身供養如來及八十億眾的阿羅漢,獲得了燈光如來的默許。

地主大王充分供養了燈光如來七萬年。

燈光如來入滅後,地主大王又建了許多寺廟、寶塔,持續供養其它阿羅漢,直到他們一一入滅,

並且也為這些阿羅漢的遺骨建塔廟供養,這樣又過了七萬年,直到燈光如來所傳的佛法消失了,才去世。

大王!那位地主大王不是別人,就是我的前身。

那時,我七萬年供養如來,七萬年供養舍利,只想以此所作的功德,在生死中得到福報享用,而不曾修道求解脫。

大王!你知道嗎?

當時所作的福德,到現在已經全部耗盡了,連毛髮般大小的福德也沒留下來。

怎麼會這樣呢?

正是因為,生死輪回長遠得難以計算,以致在那麼長的時間中,再多的福報都會被耗盡,不留一絲一毫。

所以,大王!不要說:今天我作福已經功德圓滿,

你應當說:今天我所有身、口、意的所作所為,都要趣向解脫,我不求在生死中享用福報,但求能得到長遠無量的安樂。”

波斯匿王聽了佛陀這番教說,不由得毛骨悚然地害怕起來。

一陣悲傷哭泣後,以手抹掉眼淚,向佛陀頂禮,承認自己的過失。

他說:“世尊!我真是太愚笨了,請世尊接受我的懺悔!

我以五體投地之禮,表示我改過的心意。

以後,我不會再那樣說了,請世尊接受我的懺悔。”“太好了,大王!你能懺悔改過。

我接受你的懺悔,以後不要再那樣說了。”

這時,在大眾中,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,起來讚嘆佛陀對波斯匿王的勸勉,

並且以自己的前世為例,印證應當趣向于解脫,而不是求在生死中享用福報的教說。

她說,三十一劫前她的前世,是一位名叫“純黑”的差使,

他在野馬城供養當時的式詰如來,供養後,發願要以這樣的功德不墮三惡道,來世見佛聞法而得解脫。

她就是以這樣的因緣,今世得遇釋迦佛,從而修道得解脫的。

佛陀讚嘆她是聲聞弟子中,信解脫第一的比丘尼。

來源:《增壹阿含經》

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

212、為什麼說人若拋撒五穀,必定來生無飯吃;人若遭踐字紙,必定來生無目及愚癡無知?


  
        食為民天,何敢暴殄。雖一粒半粒,亦不宜棄。棄之得饑餓之報。遭踐字紙,必定來生無目,及愚癡無知。食牛,固宜切戒。以牛于人有功,食之更加罪過。 
  
        汝本回教,能信奉佛法,皈依三寶,可謂豪傑之士。然須力敦倫常,恪盡己分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。以此自行,復以此化他,自可決定即生出此五濁惡世,生彼清淨蓮邦。不致上負佛恩,下負己靈也已。今為汝取法名為宗道,汝妻為宗德,文慶為慧暢,文裕為慧豐,文智為慧純,文馨為慧馥,俾彼等同皆吃素念佛。如不能淨素,切勿恣意令食。一則保存慈心,一則衛護身體。汝教食牛,固宜切戒。以牛于人有功,食之更加罪過。湖南人吃飯不吃盡,此風甚劣。食為民天,何敢暴殄。宜與兒女及僕婢等,說其所以。雖一粒半粒,亦不宜棄。人若拋撒五穀,必定來生無飯吃,今生亦有即得饑餓之報者。人若遭踐字紙,必定來生無目,及愚癡無知。宜令兒女等同讀《陰騭文》、《感應篇》。為彼講說,俾知為人之道,及三世因果之理,則將來自不至流為暴惡。彼殺父殺母,廢倫免恥者,皆由最初不知為人之道,及因果報應。一聞邪說,遂極力依從,以逞其肆無忌憚之心,為可哀也。 

        人生世間,所資以成德達才,建功立業,以及一才一藝,養活身家者,皆由文字主持之力,而得成就。字為世間至寶,能使凡者聖,愚者智,貧賤者富貴,疾病者康寧。聖賢道脈,得之于千古,身家經營,遺之于子孫,莫不仗字之力。使世無字,則一切事理,皆不成立,而人與禽獸無異矣。既有如是功力,固宜珍重愛惜。竊見今人任意褻污,是直以至寶等糞土耳,能不現生折福折壽,來生無知無識乎哉?又不但有形之字,不可褻污遺棄,而無形之字,更不可褻污遺棄。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,若不措之躬行,則成亡八字矣。八字既亡,則生為衣冠禽獸,死墮三途惡道,可不哀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

211、以放生款賑災是錯因果嗎?


        以放生款賑災,則是轉濟疏輕之財,以濟親重之急。因果固有,當不致因此獲罪。 


  近來放生者,多多不得其道。名曰放生,實無放生之益。切願認真勸人戒殺吃素,較比勸人集資放生,仍舊吃肉,了無所減者,利益多多也。 

  

        君子之于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以放生款賑災,則是轉濟疏輕之財,以濟親重之急。因果固有,當不致因此獲罪。十三年,黃涵之在道尹任,募開放生園。江浙打仗後,彼即告退。馮夢華知彼尚有放生園款數千,與光書,令光勸彼,以此款濟災民。光極力勸彼移賑。彼與諦法師書,說所以,諦責以錯因果。彼以諦書見寄,光論因果固有,若謂閻老子加以刑罰,則光願相代,其事遂不至中止。近來放生者,多多不得其道。名曰放生,實無放生之益。以張名揭曉,令捕生者多捕,以故光絕不贊成,定期放生西湖。若不是不知事務者提倡復放生池,何至冤枉花萬數千元淨資,猶令多少生命,得莫救之災。切願認真勸人戒殺吃素,較比勸人集資放生,仍舊吃肉,了無所減者,利益多多也。光已六十九歲,應酬日多,精神日減,若不長隱,則于己有損,于人無益,豈可云法弱魔強之故乎?此系大豎法幢者之身分,光何敢僣竊此名義乎?祈慧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

210、為什麼說世之有錢人,不肯愍念災黎是愚癡之人,是所謂棄功德而收罪過?



        世之有錢者,尚不肯愍念災黎,可謂癡人。徒守錢財,以供子孫之浪費,是所謂棄功德而收罪過,為明眼人所憐愍者。其人來生,或恐遇災,并不逢人為救耳,可不哀哉,可不哀哉。

        所寄手書,不忍卒讀,何我同人,遭此大劫。水災即退,圩堤不修,再一發水,更加慘酷。況且匪禍未伏,兵災又興,直使黎民,將無孑遺。近聞賑款衣服,相繼輸送,然而人誰肯棄浮飾而作功德乎。近有女眾來,有帶指環金釧者,訶其不宜,令作賑款,視其情形,尚不肯舍。昨日靈岩當家妙真師來,合寺大眾,減省衣單之費,共湊二百二十八圓。今日已令自送曹府,用賑江北。前次漢口發水後,靈岩湊一百二十餘圓,送上海交漢口賑災會。此諸師之施,可謂竭盡無餘之施。世之有錢者,尚不肯愍念災黎,可謂癡人。徒守錢財,以供子孫之浪費,是所謂棄功德而收罪過,為明眼人所憐愍者。其人來生,或恐遇災,并不逢人為救耳,可不哀哉,可不哀哉。但願諸位蒙佛加被,身心耐勞,庶災民有覆庇,而不至無救無歸也。慈幼院,于十餘日前,亦破圩而被水灌入,尚有二十余間房未灌。後又發水,則只十餘間。院牆倒許多,所種棉花菜蔬,通被水淹。此次損失,亦頗不少,奈何奈何。災民之苦,可謂至極。當令念佛,及念觀音,由此因緣,得種善根,亦是從根本救濟之一法也。當此大苦,見諸位不惜精神,為之救濟,令彼念佛,則易信受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

209、人有實德,天有奇報嗎?


  
        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聲和則響順,形直則影端。此舉世親知親見,諦信無疑者也。故因果二字,的實不虛。人有實德,天有奇報,彼剝削百姓脂膏,以求子孫富貴者,率皆滅門絕戶。而其神識,當永墮惡道,無有出期,可哀也已。 
  
        乾隆辛巳,豫省黃河潰決,陸地水深丈餘,民間廬舍,半被淹沒。陳留縣有曹姓者,居宅沉沒,已三晝夜,咸謂無生理矣。及水退,牆舍并未崩塌,眷口亦安然無恙。眾問之,云日來唯覺霧氣彌漫,不見天日,初不知在水中也。有司見而異之,詢其有何善行。曰每年租課所入,除衣食足用外,盡以濟鄰里之貧乏者,至今未嘗少替。已歷五世,百有餘年矣。憲司俱賜匾額,以嘉其異。水固無情,而有鬼神護佑,雖全體淹沒,而未見其水。是知人有實德,天有奇報,彼剝削百姓脂膏,以求子孫富貴者,率皆滅門絕戶。而其神識,當永墮惡道,無有出期,可哀也已。是以欲救世人,非極力提倡因果報應,斷斷不能收實效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

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,那點不好



如果暫時無法直接正對治煩惱,因為煩惱的力量太強了,但是至少不能縱容它,放任它,讓內心隨順於煩惱。

雖然凡夫還是會生氣,但是不要刻意隨順它,不要讓自己太容易生起瞋恚心;應該與瞋心保持距離,刻意地修學尊敬他人、愛護他人,漸漸地瞋心會減少。假使不努力修學,反而順著瞋的串習,如此持續下去,縱使遇到一點點小逆緣,也很容易生氣。

 以目前我們的貪瞋習氣,是很容易生氣的,這些都是串習的力量所產生,應該刻意的去對治。首先跟煩惱保持距離,再尋求煩惱的對治力,了解對治力的功德利益,反覆薰習善的力量,如此才能對治煩惱。

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,那點不好

廣欽老和尚。

不是別人不好,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

傳某師將請假下山參學,老和尚在客堂對傳某師開示說:

“要出去參學,可以去參別的寺裡的住持、當家、庫頭等,這幾位執事人修行的方法,但是現在的出家人,多攀親攀戚的俗家樣,沒有出家人辭親割愛的氣魄,又多爭名爭利的名聞利養心,沒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風。”

“參學是在參自心,參我們的煩惱心、煩悶心、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,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,不起煩惱,得無煩惱心、無掛礙心,是心參。”

老和尚繼續說:“一心念佛,最重要的要能忍辱,什麼事情不順眼,就把耳朵關起來,眼睛閉起來,裝著沒聽到、沒看到,睜一眼、閉一眼,對人要和顏悅色,再怎麼說,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。”

“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,那點不好,不是別人不好,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,沒有智慧,不能越過。”

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

208、末世學佛者,如何在知因果與修淨土上下功夫?

圖源


           因果淨土,為成佛之根本。以知因果,則不敢自欺欺人,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。修淨土,則雖是具縛凡夫,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。

      末世學佛所宜注重者,在知因果與修淨土。以知因果,則不敢自欺欺人,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。修淨土,則雖是具縛凡夫,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。諸餘法門,皆須煩惱斷盡(三界內見思二惑),方可了生脫死。否則縱令大徹大悟,有大智慧,大辯才,曉得過去未來,要去就去,要來就來,尚不能了。況具足煩惱者乎?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世有行人,藐視因果,及與淨土者,皆由不知因果淨土,為成佛之根本,而只以愚夫愚婦當之,以致自失善利也。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

207、為什麼說因果淨土是成佛的根本?



           因果報應者,世出世間聖人,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。淨土法門者,一切六道三乘,了生脫死圓證菩提之達道也。故說因果淨土是成佛的根本。

           因果報應者,世出世間聖人,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。淨土法門者,一切六道三乘,了生脫死圓證菩提之達道也。宋儒辟因果以後,治國治家治身治心之法,徒存枝葉,了無根本。以馴至于狂流莫挽,無可救藥。學佛不修淨土,縱能徹悟自心,深入經藏,若未到業盡情空地位,依舊仍在六道輪迴之中。生死海深,菩提路遠,欲仗自力了生脫死,則難如登天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

205、知識份子如何信因果?印祖為什麼勸知識份子把學問拋向東洋大海外,力修淨業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 知因果,則不敢損人以利己,傷天而害理矣。世之強暴,語以道德仁義,或絕無動心處。語以因果報應,勿道即信,縱令不信,亦當惕然驚懼。 

      以閣下之才論,當依光所說,其為利益大矣。否則擇一寂靜隱晦之處,力修淨業。將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,拋向東洋大海外,作自己原是一個無知無識之人。于不生分別心中,晝夜六時,專持一句洪名聖號。果能死盡偷心,當必親見本來面目。從茲高豎法幢,俾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。生為聖賢之徒,沒預蓮池之會。方可不負所學,為大丈夫真佛子矣。 
  
            若不提倡因果報應,生死輪回等事理,而欲世道太平,雖佛菩薩聖賢同出于世,亦末如之何矣。是以光十年印《安士全書》,擬募數十萬,只得四萬。然現並木刻所印者,已有五萬四五千矣。現印《大士頌》,明後年印《二十四史感應錄》,皆欲人知因果耳。知因果,則不敢損人以利己,傷天而害理矣。世之強暴,語以道德仁義,或絕無動心處。語以因果報應,勿道即信,縱令不信,亦當惕然驚懼。閣下居位,不能即挽回狂瀾,何不現居士身,以此為未來之挽回計乎?以此度人,即以自度。何得遠適異國,訪未見之經,拜佛之遺迹,以為自度乎?今之人多帶一分誇大氣派。如未弘法,先要求外國未譯之經,而本國已有之經,曾一一研究已極否?況佛經中義,得其一二,即可以上弘下化。況數千卷之多,尚不足用,而欲訪之于印度各國乎。凡此種提倡,光皆不以為然。其意皆出於好高務勝,見異思遷,以為我當出人頭地。若人云亦云,則不足為奇,有負我本領矣。以閣下之才論,當依光所說,其為利益大矣。否則擇一寂靜隱晦之處,力修淨業。將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,拋向東洋大海外,作自己原是一個無知無識之人。于不生分別心中,晝夜六時,專持一句洪名聖號。果能死盡偷心,當必親見本來面目。從茲高豎法幢,俾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。生為聖賢之徒,沒預蓮池之會。方可不負所學,為大丈夫真佛子矣。至于遠遊印度,不過開眼界擴知見而已。于生死分上,欲得自度,則在此而不在彼也。況道路遙遠,所費不貲。而閣下色力,亦不過健,受此奔馳勞碌,則所損甚多,所益甚少,光絕不贊成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