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236、怎樣發願才與佛願相應?



  臨終定欲往生西方,即為人天王身,普利眾生之高僧身,決不生一念欲受之心。如是發願,方能與佛之誓願相應。

  當須發決定心,臨終定欲往生西方。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,不願更受,即為人天王身,及出家為僧,一聞千悟,得大總持,大宏法化,普利眾生之高僧身,亦視之若毒荼罪藪,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。如是決定,則己之信願行,方能感佛。佛之誓願,方能攝受。感應道交,蒙佛接引,直登九品,永出輪回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

念佛法門,注重信願



【佛言祖語】【念佛法門,注重信願】

念佛法門,注重信願。有信願,未得一心,亦可往生。得一心,若無信願,亦不得往生。世人多多注重一心,不注重信願,已是失其扼要 。而復又生一「既未得一心,恐不得往生」之疑,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。

此種想念,似乎是好想念。實則,由此而益加信願,以致一心,則是好想念。若由因不得一心,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,則成壞想念矣,不可不知。

欲得攝心歸一,第一要為生死心切。第二要懇切至誠。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,勿只滑口讀過。若再不能歸一,當依《文鈔》十念記數之法,自可易於歸一也。

——《印光大師文鈔 續編》覆朱德大居士書(民國二十一年)

不想念佛,煩躁不安怎麼辦?



【不想念佛,煩躁不安怎麼辦?】

問:不想念佛,煩躁不安,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,怎麼辦?

大安法師答:
念佛中途會退轉,退轉得佛號都不想念,這是從一開始,你對念佛法門的信心就沒有建立,也確實念佛一門的信心建立是很不容易的, “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”?這種真正的信心一個是來自於多生多劫深厚的善根,一個是來自今生各種困苦,挫折,頭破血流之間的深刻的反探,才有可能建立死心塌地的信心 。你這個信心建立之後,就會去念這個名號,在名號當中得到了消息,得到了法喜,那“如決江河,沛然莫禦” ,就不會出現連佛都不想念的情況。

連佛不想念是什麼情況?你信心不夠,跟這個佛號很難產生感應 ,於是念得很枯燥很無聊,而妄想雜念的力量反而大,超過了你的念佛的力量,所以就煩躁不安了。煩躁不安是你的無明煩惱,五欲六塵的力量在那裡佔主導地位。當你的煩惱,煩躁不安的時候,你的身,口七支就受這個煩惱的意所驅使,你就坐不住,口就隨便講那些是非,都守不住。這裡歸根到底還是對念佛的信心沒有建立的問題。

用什麼方法來治療呢?建立信心。這個信心,第一是要聽聞淨土法門,要聞,熏習。第二,要觀照自己是什麼根機。第三,還是要勉強去念佛。

名號裡面有令我們產生信心的功能,你要把這個功能給挖掘出來 - 智慧光,我們沒有信心是缺乏智慧,一定要開發智慧,才能得到信心智慧開發跟我們修福德也有關係,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持戒 ,奉行淨業三福,在家孝養父母,福德積累到一定程度能夠轉化為智慧。智慧有了就能產生信心,有信心了你這句佛號才能把得住,念得有味道,就不會出現“佛也不想念,煩躁不安,身口意都守不住”,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,找到它的病源。

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

235、如何發起厭離娑婆之心?



  娑婆世界具足三苦,八苦,無量諸苦。眾生迷昧,反以為樂,誠堪憐憫。若知此界之苦,則厭離娑婆之心,自油然而生。

  吾人所居之世界,則具足三苦,八苦,無量諸苦,了無有樂,故名娑婆。梵語娑婆,此云堪忍,謂其中眾生,堪能忍受此諸苦故。然此世界,非無有樂。以所有樂事,多皆是苦。眾生迷昧,反以為樂。如嗜酒耽色,畋獵摴蒱等,何嘗是樂。一班愚夫,耽著不舍,樂以忘疲,誠堪憐憫。即屬真樂,亦難長久。如父母具存,兄弟無故,此事何能常恒。故樂境一過,悲心續起。則謂了無有樂,非過論也。此世界苦,說不能盡。以三苦八苦,包括無遺。三苦者,一苦是苦苦,二樂是壞苦,三不苦不樂是行苦。苦苦者,謂此五陰身心,體性逼迫,故名為苦。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,故名苦苦。壞苦者,世間何事,能得久長?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道尚然,何況人事。樂境甫現,苦境即臨。當樂境壞滅之時,其苦有不堪言者,故名樂為壞苦也。行苦者,雖不苦不樂,似乎適宜,而其性遷流,何能常住,故名之為行苦也。舉此三苦,無苦不攝。八苦之義,書中備述。若知此界之苦,則厭離娑婆之心,自油然而生。若知彼界之樂,則欣求極樂之念,必勃然而起。由是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以培其基址。再加以至誠懇切,持佛名號,求生西方。則可出此娑婆,生彼極樂,為彌陀之真子,作海會之良朋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

妄念很多,如何對治



廣欽老和尚

真正修行的人," 道心 "很堅固," 願力 "很堅強...當境遇越壞時,越能深刻去體驗 ,反而能培養堅忍的道行 ; 所以說 " 無苦不成道 " 。
(出家和在家大不相同,出了家是越苦越好修 ) 。

 念佛要發長遠心,不可間斷 ; 如同小溪的水,不管水流大小,總是潺潺不斷流往大海 ! 
念佛就像這樣,不管念多念少,都要持之有恆,天天念,一心念,念到阿彌陀佛的大誓願海裡,生西就有望 。任何人只要肯念,成佛一半 !

問 : " 妄念很多,如何對治  ? "

老和尚答 : " 妄念多,就是業障 。去妄念,念佛較易 ; 另外俗緣要少,也很重要   "  !

廣欽老和尚:念佛修苦行,才能究竟了生死



世俗人耽於根塵的欲樂中,到頭來難免先樂後苦,而出家修苦行,雖然吃很多苦,但終究是先苦後樂。

看經講法,如果自己不實修,還是他人的東西,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,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。

萬法歸一宗,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。念佛修苦行,才能究竟了生死。

如果要練不倒單,先要從淡泊兩字開始學起,等到衣食住都能無礙,貪嗔痴也都消滅了,這樣子妄念自然消,才能談到禪定功夫。

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,不惹人注意,越是默默無名,越是少攀緣,越是好用功。

若是心多攀緣,則意根散亂,心多驕滿則易失敗。道業若不成就,也枉費我們來出家。

如果我們真為修行,龍天護法自然擁護,自然身心無所畏懼,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。

真正有修行的人,心無種種心,眾生皆樂見,人人皆有緣。

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

人到底從哪裡來的?佛陀告訴你真實的答案!

人到底從哪裡來的?佛陀告訴你真實的答案!

學佛迷信者居多!檢測自己是不是也迷信?

學佛迷信者居多!檢測自己是不是也迷信?

234、真信、切願、力行的內容是什麼?何為用功之道?



  信者,諸佛現前勸慰,令修餘法,不為所動;願者,此生誓往西方,不取多生修習;行者,真實依教起行,老實一心念佛。

  念佛之法,當都攝六根,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,一句一句,一字一字,口中念得明明白白,心中念得明明白白,耳裡聽得明明白白。故知用功之道,端在專攝,不事情想。若無思想,哪有邪見。邪見既無,即是正智。

  修持淨土念佛法門,當以信願行為宗。信者,當篤信佛力。彌陀如來在因地中,發四十八願,願願度生,中有念我名號,不生我國,誓不成佛。今者因圓果滿,故我今念佛,必得往生。次信佛力慈悲,攝受眾生,如母憶子。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定蒙接引。次信淨土法門,如永明禪師《四料簡》所言,較諸餘法,其間大小難易得失,迥然不同。雖有餘師稱讚餘法,不為所動,乃至諸佛現前勸慰,令修餘法,亦不退轉,此乃真所謂信也。願者,願以此生誓往西方,不取多生修習,于穢土中頭出頭沒,從迷入迷。復願既生西方,回至娑婆,度脫一切眾生。行者,真實依教起行。《大勢至圓通章》云:“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”則知念佛之法,當都攝六根。都攝六根之前,尤當先攝二三根。二三根者,何也?即耳口心是也。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,一句一句,一字一字,口中念得明明白白,心中念得明明白白,耳裡聽得明明白白。稍有不分明處,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。(只念不聽,易生妄想。)念佛固要字句分明,不加思索,其他看經亦然。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,則獲益少而情想多。……故知用功之道,端在專攝,不事情想。若無思想,哪有邪見。邪見既無,即是正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

恭錄廣欽老和尚語錄



恭錄廣欽老和尚語錄

問 : " 妄念很多,如何對治  ? "

        老和尚答 : " 妄念多,就是業障 。去妄念,念佛較易 ; 另外俗緣要少,也很重要   "  !

黃庭堅的前世今生



【黃庭堅的前世今生】

黃庭堅是北宋啟宗元祐年間有名的詩人,也是一位孝子。在他一生中,曾發生一些很有趣的故事。

從小以來,黃庭堅就不知為什麼,很喜歡吃芹菜炒麵,而且常作同樣的一個夢,就是到鄉下的一間小茅屋去,那裡會有一位老婆婆,很殷勤地招待他吃芹菜炒麵,這件事常使他大惑不解。

某年,中舉後的黃庭堅,被派去作縣官。有一天中午午睡時,又作了跟以前相同的夢,所不同的,是這一次所作的夢,看得很清楚,是由本縣縣城出去的,所經的路線,記憶格外分明。進入那間小茅屋時,仍然看到自己最愛的芹菜炒麵,在老婆婆殷勤招待下,一口氣吃下三大碗,正在品味著猶留在口中的芹菜味時,突然夢醒了。黃庭堅很肯定,今天中午沒有吃過芹菜,那為什麼會有這股芹菜的香味呢?是夢呢?還是真的?左思右想實在不得其解,既然通往小茅屋的路線記得很清楚,乾脆下午請個假,以探個究竟。

循著夢中的路線,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前往小茅屋的路,不僅路很熟,甚至前面還沒到的路景,叉路、小橋等等,均能瞭如指掌。最後出現的小茅屋,與夢中所見的,完全相同。敲門後應聲而來開門的,正是夢中招待黃庭堅吃芹菜炒麵的那位老婆婆,甚至剛才在夢中自己來吃掉的那三碗芹菜炒麵,仍擺在屋中的一處供桌上。

黃庭堅請教這位老婆婆說:「供桌上的三碗芹菜炒麵,是在拜什麼人?」老婆婆回答說:「今天是我的女兒去世二十五周年的忌日,每年在她的忌日,我都會炒了三碗她生前最愛吃的芹菜炒麵,來當作祭品,今年我也沒例外。」

「您女兒去世那麼久了,為什麼您老人家仍舊還在祭拜她呢?」黃庭堅很好奇地問著。

「這個你就有所不知了。」老婆婆說:「我女兒生前不肯結婚,只愛吃素拜佛,天天誦一本叫《金剛經》,在三十歲那年她就死了。在臨死之前,她告訴我說:『二十五年後,她會再回來陪我度過晚年。』她真愛說笑話,人死了就是死了,怎能再回來呢?若她說的話真的有靈信,今天就是她死後滿二十五周年了,現在也該回來啦!怎麼到現在都沒看到她半個人影呢?」

黃庭堅再請問:「您女兒生前有沒有留下什麼遺物?」

「她留有一個木箱子,說她二十五年後會回來開這一個箱子,我也寧願信其有,所以把它保存得很好。」

老婆婆順手拉開女兒生前臥室的門簾,箱子就放在她生前的臥室裡,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。

此時的黃庭堅,似乎前世的情景,一幕一幕如電視的連續劇,歷歷分明地演過一遍。老婆婆仍繼續說著:「開這箱子的鑰匙不知放在那裡,所以我也不知道裡面放些什麼東西?」黃庭堅順手拿了一把椅子,墊在腳下,右手沿著屋上的第三根樑柱摸去,隨即找到了開木箱用的鑰匙。

木箱子打開了,最上面是一本手抄的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底下,壓著一篇已經寫好的文章,打開一看,黃庭堅楞在原地好久好久說不出話來,原來這一篇文章,正是與他中舉時所寫的那篇文章,無一字差錯。

黃庭堅把前世的母親,迎回官府奉養,猶如對今世母親一樣的孝順

233、什麼是正確的發願?



  修淨土人,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。唯欲臨命終時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,了生脫死,便是正確的發願。

  既生信已,必須發願。願離娑婆,如獄囚之冀出牢獄。願生極樂,如窮子之思歸故鄉。若其求生淨土以前,縱令授以人天王位,亦當視作墮落因緣,了無一念冀慕之想。即來生轉女為男,童真出家,一聞千悟,得大總持,亦當視作紆曲修途,了無一念希望之心。唯欲臨命終時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既得往生,則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,位居不退,忍證無生。回視人天王等,及出家為僧,不知淨土,修餘法門,歷劫辛勤,莫由解脫者,如螢火之與杲日,蟻垤之與泰山矣。可勝悲哉,可勝悼哉。以故修淨土人,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。若有絲毫求來生心,便非真信切願,便與彌陀誓願間隔,不能感應道交,蒙佛接引矣。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,竟作人天有漏福因。而況享福之時,必造惡業,難逃惡報。如置毒于醍醐之中,便能殺人。不善用心者,其過如是。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,庶淨土全益,通身受用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

232、什麼是切願?



  願離娑婆苦,願得極樂樂。其願之切,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,又如系牢獄之切念家鄉。己力不能自出,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。

  既知娑婆是苦,極樂是樂。應發切實誓願,願離娑婆苦,願得極樂樂。其願之切,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,又如系牢獄之切念家鄉。己力不能自出,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。娑婆世界,一切眾生,于逆順境,起貪嗔癡,造殺盜淫,穢污本有妙覺明心,乃無底之廁坑。既造惡業,必受惡報,久經長劫,輪回六道,乃不赦之牢獄。阿彌陀佛于往生劫中,發四十八願,度脫眾生,有一願云,若有眾生聞我名號,求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阿彌陀佛誓願度生,若眾生不求接引,佛亦無可奈何。倘志心稱名,誓求出離娑婆者,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。阿彌陀佛有大勢力,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,直下出離其中,悉皆安置于極樂本有家鄉,令其入佛境界,同佛受用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

【看見自己的心】



【看見自己的心】

現在的一念,是多少過去的累積。現在的一念,又即將造成未來的無限影響。修行,是看見自己的心,是鍥而不捨的觀察,然後要知過而改。

祖師大德説:「修行須是鐵漢,著手心頭便判;直趨無上菩提,一切是非莫管。」只有想改變自己的人,才真的明白「我的下一念就是我的來生」。

忙碌動盪的生命中,當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接觸到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時,學會觀照「心生起了什麼念?」是惡念?善念?或不思善、不思惡,只了了分明的活在當下?

所有的外境,只是路邊的風光,遺憾的是,我們總是取著並迷失在過眼的風景裡,在其中百千迴盪而過不去。

修行,令我們看見這個過失,令我們決心執行改變。更正心態,調整心行,端莊身、口及意念,不隨意傷害眾生,慈悲、柔軟對待所有因緣。

善根,就在這裡出生,在這裡栽培,也在這裡積福修德。

審慎我們的現前每一個念頭吧!當看見外面的過失時,我們是否有能力,也同時反觀到自己內心的貪、瞋、癡過失呢?

暫且做不到?沒關係,重點在,要有能力反省自己,要明白自己的想法,很多是夾雜著三毒煩惱的,要有隨時、隨處在自己無邊的妄想裡回頭的力量。

多學習經教,看看佛菩薩的廣大、圓滿與莊嚴,便知道自己應如何檢討和改進。

千里之行,來自於現前每一小步的累積。

佛道懸遠,離不開此時每一剎那的體悟。

踏穩每一腳步,不疾不徐,別讓它落空成千古恨啊!

南無阿彌陀佛

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
231、念佛人如何才能感通佛力?



  一心念佛,極力至心求生西方,即可感通佛力,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。須知佛力不可思議,法力不可思議,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。此三不可思議,若無信願念佛之志誠心,則無由發現。有志誠求生西方之心,此三種不可思議大威神力,即得顯現。


  汝病既重,但當一心念佛,求佛接引往生西方。此心若誠,必能滿願。至于所有罪業,不必以此為慮。以果能極力至心求生西方,即可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。譬如大石,裝于船中,即可由海此岸,以至彼岸。須知佛力不可思議,法力不可思議,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。此三不可思議,若無信願念佛之志誠心,則無由發現。有志誠求生西方之心,此三種不可思議大威神力,即得顯現。如乘大火輪,又遇順風,不離當念,即生西方。汝但深信我語,自然可滿汝願。今為汝取法名為慧脫,謂以智慧,信願念佛,即得往生西方,脫離生死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

印光大師云:真正的高僧絕不會說自己是佛菩薩再來。



印光大師云:真正的高僧絕不會說自己是佛菩薩再來。 

菩薩者。故《楞嚴經》云:“我滅度後,敕諸菩薩,及阿羅漢,應身生彼末法之中,作種種形,度諸輪轉。”“終不自言我真菩薩,真阿羅漢,洩佛密因,輕言未學。唯除命終,陰有遺付。”

而智者大師,實是釋迦化身。至臨終時,有問所證位次者。答曰:“我不領眾,必淨六根。損己利人,但登五品。”是仍以凡夫自居也。五品者,即圓教觀行位。所悟與佛同儔,圓伏五住煩惱,而見惑尚未能斷。智者臨終,尚不顯本。意欲後學勵志精修,不致得少為足,及以凡濫聖耳。

今之魔徒,妄充得道者,乃壞亂佛法,疑誤眾生之大妄語人。此大妄語之罪,甚於五逆十惡百千萬倍。其師其徒,當永墮阿鼻地獄,經佛剎微塵數劫,常受極苦,末由出離。何苦為一時之虛名浮利,膺長劫之慘罰酷刑?名利惑人,一至於此。

【白話淺釋】自古的高僧,或者是古佛再來,或者是菩薩示現。然而通常都是以凡夫自居。斷然沒有說我是佛,是菩薩的。所以《楞嚴經》中說:“我滅度以後,令各位大菩薩及阿羅漢,運用各種身份,生在末法當中,示現種種樣子,化度一切輪轉六道的眾生。”“始終不會自己向人說:我是真正的菩薩,我是真正的阿羅漢。洩漏佛的密旨因由,輕浮地告訴初發心學人。只有當他臨命終時,暗有遺囑的例外。”

而智者大師,實際是本師釋迦弁尼佛的化身。到了臨終時,有弟子問他所證的位次。大師回答說:“我不引領眾人修行,必定清淨六根。損害自己,利益他人,只證到五品位罷了!”這是仍以凡夫自居啊!五品就是圓教的觀行位。悟解與佛同等,圓伏五住煩惱,而見惑還沒能斷。智者大師臨終,尚且不顯露本地風光。用意想要後學人勵志精修,不致於得少為足,以及造下以凡濫聖的罪業啊!

當今的魔子徒孫,妄稱自己得道,是壞亂佛法,疑誤眾生的大妄語人。這個大妄語的罪惡,超過五逆十惡百千萬倍。師父徒弟,將永墮阿鼻地獄,經過佛剎微塵數劫,常時間受極重的苦,不能出離。何苦為一時的虛名與浮利,承受長劫的慘罰酷刑呢?名利二字迷惑人,竟到瞭如此地步!

凈界法師細講十二因緣 適合想要小孩,已懷孕及已有孩子的父母看





凈界法師細講十二因緣 適合想要小孩,已懷孕及已有孩子的父母看

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

230、怎樣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?



  若能生信發願,持佛名號,求生西方,如子憶母,自然上契佛心,感應道交。

  阿彌陀佛,于往劫中,發四十八大願。有一願云:“若有眾生,稱我名號,求生我國。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”是知佛念眾生,如母憶子。眾生若能生信發願,持佛名號,求生西方,如子憶母,自然上契佛心,感應道交。現生蒙佛加被,業障消滅,諸緣順適。臨終蒙佛接引,帶業往生極樂世界。從茲入聖超凡,了生脫死。較彼仗自力修戒定慧,直至惑業淨盡,方了生死者,其難易奚啻天淵之別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䤬)

229、什麼是真信?



  深信佛言,了無疑惑,方名真信。有真信,必定有真願真行。否則不名真信。

  第一要有真信。有真信,必定有真願真行。否則不名真信。

  深信佛言,了無疑惑,方名真信。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見,妄生猜度,謂淨土種種不思議勝妙莊嚴,皆屬寓言,譬喻心法,非有實境。若有此種邪知謬見,便失往生淨土實益。其害甚大,不可不知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

人到底從哪裡來的?佛陀告訴你真實的答案!



大安法師:修行不要搞得太複雜

【修行不要搞得太複雜】




信眾:
師父您好!請您開示,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,是否一定須念“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”和“淨口業真言”“淨身業真言”,“淨意業真言”?還是單念 “南無阿彌陀佛” 更佳?尤其是夜間,當妄想擾亂正念,想要速滅不淨的念頭時,念哪個更好?

大安法師:
這時候你不要搞得太複雜了,就直接念“南無阿彌陀佛”為好,這叫萬德洪名 ,阿伽陀藥。

關鍵是平時要多念佛號,把這句佛號給念熟了。佛號念熟了之後 ,妄想雜念,特別是不清淨的惡念就會比較少一點,或者即便有不淨的念頭時 ,力量也不會太大。

“觀經”上說,至心念佛一聲,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; 印光大師說 :“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只要念得熟,成佛尚有餘裕。”

平時的一些煩惱與“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”“成佛尚有餘裕”相比,小大懸殊 ,簡直不能比例,因此,“阿彌陀佛”名號一舉揚出來,一般就能夠降伏得了這些煩惱。

要是平時不怎麼念佛,等到煩惱非常熾盛的時候,你念幾句佛號 ,是能有點效果,但是效果不明顯,力量不大。

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

228、信的內容、信的依據和真信的標準是什麼?




  所言信者,須信娑婆之苦,苦不可言。極樂之樂,樂無能喻。能如是信,可謂真信。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,即自己見不及者,亦必也如是信。仰信佛言,斷斷不可以己凡情不測,稍生絲毫疑念,方可謂真信矣。堅固真信,雖釋迦諸佛現身,令其舍此淨土,修餘法門,亦不稍移其志。
  
         凡修淨業,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。而淨土法門,以信願行三法為宗。所言信者,須信娑婆之苦,苦不可言。極樂之樂,樂無能喻。娑婆之苦,所謂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(音印,與蔭同,蓋覆也。)熾盛。(五陰熾盛者,謂眾生于色受想行識五陰之中,起惑造業,如火熾然,不能止息也。此一屬招苦之因,前七乃所招苦果。娑婆之苦,雖多逾恒沙,此八攝無不盡。諸苦既經身歷,不煩備釋。)極樂之樂,約根身則蓮華化生,長生不死。體稟男質,絕無女形。不聞惡道之名,況有其實。約器界則黃金為地,七寶為池,行樹參天,樓閣住空。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。凡所受用,無不如意。而諸凡用度,皆是化現。非如此土,由人力造作而成也。而彌陀導師相好光明,無量無邊,一睹慈容,即證法忍。況復觀音勢至,清淨海會,各舒淨光,同宣妙音。故雖具縛凡夫,通身業力,若能信願真切,即蒙佛慈攝受。一得往生,則煩惱惡業,徹底消滅。功德智慧,究竟現前。能如是信,可謂真信。欲詳知者,當熟讀《阿彌陀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,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此名淨土三經,專談淨土緣起事理。其餘諸大乘經,咸皆帶說淨土。而華嚴一經,乃如來初成正覺,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性直談一乘妙法。末後善財遍參知識,于證齊諸佛之後,普賢菩薩為說十大願王,普令善財及與華藏海眾,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以期圓滿佛果。而觀經下品下生,五逆十惡,具諸不善,臨命終時,地獄相現,有善知識,教以念佛,彼即受教稱念佛名,未滿十聲,即見化佛授手,接引往生。《大集經》云,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得度生死。是知念佛一法,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,若愚若智通行之法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以其專仗佛力,故其利益殊勝,超越常途教道。昔人謂餘門學道,似蟻子上于高山。念佛往生,如風帆揚于順水。可謂最善形容者矣。若欲研究,《阿彌陀經》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,理事各臻其極,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注解,妙極確極。縱令古佛再出于世,重注此經,亦不能高出其上矣。不可忽略,宜諦信受。《無量壽經》有隋慧遠法師疏,訓文釋義,最為明晰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有善導和尚《四帖疏》,唯欲普利三根,故多約事相發揮。至于上品上生章後,發揮專雜二修優劣,及令生堅固真信,雖釋迦諸佛現身,令其舍此淨土,修餘法門,亦不稍移其志。可謂淨業行者之指南針也。若夫台宗《觀經疏妙宗鈔》,諦理極圓融,中下根人,莫能得益。故不若《四帖疏》之三根普被,利鈍均益也。既知如上所說義理,必須依此諦信。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,即自己見不及者,亦必也如是信。仰信佛言,斷斷不可以己凡情不測,稍生絲毫疑念,方可謂真信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

227、印光大師是如何以生死自勵的?



  將一個死字,掛到額顱上。

  汝將死,快念佛。心不專一,決墮地獄,餓鬼畜生尚難求,勿妄想人天福果。

  汝將死,快念佛。志若真誠,便預蓮池,聲聞緣覺猶弗住,定克證等妙圓乘。

  虛度七十,來日無幾。如囚赴市,步步近死。
  謝絕一切,專修淨土。倘鑒愚誠,是真蓮友。

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

念佛要怎樣念最理想?



【念佛要怎樣念最理想?】

信眾:請問法師,念佛要怎樣念最理想?是否要觀想念佛?要如何觀?或是什麼都不想,只念佛號,自念自聽?

大安法師:
念佛有四種念佛,但我們根據阿彌陀佛因地的發願是名號度眾生,所以我們是倡導持名念佛。

既然是持名念佛,就不能一心兩用,不能一邊念著佛號一邊去觀想,所以要專念彌陀名號。
專念彌陀名號就是念清楚,聽清楚。自念自聽,念茲在茲。能念的心和所念的音聲構成一種密切的關聯。

念佛的當下你的聲音就在這裡,你聽得清清楚楚,你的心就在這裡。這樣心就會凝定,這就在修止觀,這就在修定慧。

我們一心念佛就不會念五欲六塵,這就在修止;我們念佛的當下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這就在修觀,所以念佛就是止觀都有了。

而且依據著彌陀名號本具的特點,修止觀是順風揚帆,因為彌陀名號就有無量壽的功能,無量壽就令我們有修止的前提;阿彌陀佛名號有無量光的功能,就讓我們修觀具有它的前提。
有止觀,止為定因,觀為慧因。有止觀就會有定慧,所以執持名號就是最好的修行。

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“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”是最勝妙的。所以我們不要再偷心不死,認為還有一個比念佛法門更好的法門,那是不可能的。

誦經念佛應注意五個原則



倓虛法師:誦經念佛應注意五個原則

所謂佛法,並不離世間法,其目的無非在使心淨心。人之根性不同,故法亦有異。皆由淺而深,取其最易者,莫若誦經念佛。念至功夫純熟,心中自然清淨。平日應注意者:

(1)即佛之戒律須守,對外面環境之奢侈繁華,須看得破,一切惡習,絲毫莫沾。每天應有定課,按照去作,念佛念經,皆不必分別。只要誠心,天長日久,自然心淨,人心之被熏染,輕重不同,故欲心淨,所需時間,亦不相同。念至心淨時,其境界,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。總之,大家應以死心念佛拜佛為唯一法。

(2)一切外緣,得減少即減少,一切眷屬,得遠離即遠離,對諸事諸情,不愛不憎,不取不捨,當知世間所有富貴功名等等,皆如夢如幻,轉瞬成空,不足留戀,而所有眷屬財產,等等,亦終必消散,絲毫靠不住,所靠得住者,唯有佛菩薩。此乃未得道時,所必須依靠的,又欲看淡世情,須深信因果。知人生遭遇,窮通貴賤皆有定數。任運而行,隨緣度日,任何事皆不擾我心,所有衣食住行是非榮辱,都冷冰冰放下。如此,外緣清淨,心中智慧自開。

(3)暇時靜坐,可觀想,觀佛像,菩薩像,極樂世界像,使心專一。每日早起,心中明白,宜於念佛。晚上,可於佛前,自己默想:‘今天起煩惱否’、‘生惡念否?’有則改過,無則加勉。此是入極樂世界之正道。

(4)念佛用功,不可好奇,不要求佛放光,求菩薩賜夢,及各種貪圖玄想,否則容易起魔。當知境像是環境。若能心不隨境轉。自得清淨。

(5)一切嗜好貪愛,皆應戒絕,否則根本就談不到修行,我現在也不必多說,總全仗諸位自己努力。
語雲:“中國難生,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。”
今三難俱得,其福大矣。各人應自尊重,不可自暴自棄,須生歡喜心,精進心,莫生懈怠心,放逸心,人生幾十年,轉眼即過去,千萬及早努力,若將今生耽誤,則一口氣絕,又投胞胎,尚不知流至何趣,彼時痛苦纏繞,求出無期,則悔之晚矣。不再多言。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