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138、念佛之人平常能逢凶化吉嗎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倘肯志誠念佛。求生西方。生前死後。均有不可思議之利益。大難臨頭宜能逢凶化吉。 

     若止靠人求延生。不知求阿彌陀佛。于自己壽終時。接引往生。則是見小而失大。倘肯志誠念佛。求生西方。生前死後。均有不可思議之利益。昨一女弟子來。為一姓汪女弟子帶些食物。言。汪氏前兩月。一日初黑。忽來二十余強盜。各持手槍來搶。其屋樓上下住七家。彼在樓中間。因將電燈息卻。其夫妻跪佛前求。而佛前之燈。若有一人吹滅。強盜打門不開。遂不打。餘六家通搶了。唯彼未失一物。可知念佛之人。平常尚能逢凶化吉。況監命終時。往生西方之利益。比此大得不可說其形相倍數乎。當勸彼常念為幸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37、念佛對護國息災的意義是什麼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人以惡感。天以災應。護國息災。以平時大家茹素念佛為好。願力相接。則邪氣消而正氣長。人人存好心。說好話。做好事。國家得護而災殃自消矣。然臨時虔敬而求護息。亦有相當之效力。 

     昨日講淨土法門。今天講護國息災法會之意義。所謂護國息災云者。是國如何護。災如何息。因是欲達此專案的。有二種辦法。一者臨時。二者平時。如能平時茹素念佛。以求護國息災。固有無限功德。既臨時虔敬而求護息。亦有相當之效力。不過仍以平素大家護息為好。蓋平素大家茹素念佛。願力相接。則邪氣消而正氣長。人人存好心。說好話。做好事。國家得護而災殃自消矣。古書有云。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。不治已亂治未亂。蓋已亂之治易曉。未亂之治難明。夫治國亦如治病。有治標者。有治本者。治病者是已亂之治。若求其速效。所謂頭痛醫頭。腿痛醫腿。治其標也。其標既愈。然後再治其本。俾氣血周流。營衛舒暢。本既痊癒。則精神振起。方能奮發有為。現者國家危難。已至千鈞一髮之際。余以為今日治國。須標本兼治。兼治之法。最莫善於念佛吃素。戒殺放生。而深明乎三世因果之理。現在世界之劫運。吾人所受種種災難。皆是過去惡業所招。以致感受現在苦果。故知此惡業者。即過去惡因之所造成也。欲免苦果。須去苦因。過去已種之苦因。念佛懺悔。乃能消去。現在如不再種苦因。將來即能免受苦果。何謂苦因。貪嗔癡三毒是也。何謂善因。濟物利人是也。若人人明達因果之理。則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災害自無從起矣。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。私欲填胸。無惡不作。只知自己。不知有人。詎知利人即是利已。害人甚於苦已。故余平素常言。因果者。聖人治天下。如來度眾生之大本也。舍因果而談治國平天下。何異緣木求魚。吾未見其能有得也。

佛言:欲知前世因。今生受者是。欲知來世果。今生作者是。如今生所作所為皆是惡事。來世定得惡果。如今生所作所為皆是善事。來世定得善果。

易曰:積善之家。必有餘慶。積不善之家。必有餘殃。書曰:作善。降之百祥。作不善。降之百殃。其理與吾佛所講因果正同。所謂餘者。乃正報之餘。非正報也。本人來生後世所享受者。乃所謂本慶本殃也。餘報乃在其子孫。余慶餘殃。皆其祖父所積而成者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36、念佛人究竟安身立命之處在哪裡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真信切願。持名佛號。往生西方極樂國土。方是吾人究竟安身立命之處。 

     固當唯精唯一。執持彌陀聖號。真信切願。企其往生西方。持之久久。心佛一如。不離當念。徹證蘊空。妄想執著既滅。智慧德相亦泯。隨其心淨。則佛土淨。不離當處。冥契寂光。唯此一處。方是吾人究竟安身立命之處。願吾徒智空。普與法界眾生。同賦歸歟。則幸甚幸甚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135、念佛對讀書有什麼幫助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念佛方能消宿業。業消看書。一覽知妙。 

     經目略為一閱。不宜看者勾之。即宜看者。亦祈少看。但以念佛治習消業為事。業消看書。一覽知妙。此由約而得之妙法也。今人根性陋劣。一博則泛漫無依。心緒紛張。難以相應矣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善導大師云:稱、念、禮、觀阿彌陀佛,現世有何功德利益?




問曰:稱、念、禮、觀阿彌陀佛,現世有何功德利益?

答曰:若稱阿彌陀佛一聲,即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禮念以下亦如是。

(十往生經)云:若有眾生,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,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;若行、若坐,若住、若臥,若晝、若夜,一切時一切處,不令惡鬼神得其便也。

又如(觀經)云:若稱禮念阿彌陀佛,願往生彼國者,彼佛即遣無數化佛,無數化觀音、勢至菩薩護念行者;復與前二十五菩薩等,百重千重圍遶行者。不問行住坐臥,一切時處,若晝若夜,常不離行者。今既有斯勝益可憑,願諸行者,各須至心求往。

又如(無量壽經)云:若我成佛,十方眾生,稱我名號,下至十聲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彼佛今現,在世成佛,當知本誓,重願不虛,眾生稱念,必得往生。

又如(彌陀經)云:若有眾生,聞説阿彌陀佛,即應執持名號,若一日若二日,乃至七日,一心稱佛不亂。命欲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;此人終時,心不顚倒,即得往生彼國。佛告舍利弗,我見是利,故説此言,若有眾生聞是説者,應當發願,願生彼國。次下説云:東方如恆河沙等諸佛,南、西、北方及上、下,一一方如恆河沙等諸佛,各於本國,出其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説誠實言,汝等眾生,皆應信是(一切諸佛所護念經)。

云何名護念?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,若七日及一日,下至十聲,乃至一聲、一念等,必得往生,證誠此事,故名(䕶念經)。次下文云:若稱佛往生者,常為六方恆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,故名(護念經)。今既有此增上誓願可憑,諸佛子等,何不勵意去也!




134、念佛有什麼現世利益?


   
           世人獨知念佛身後益。其知身前利益多多。昔明教嵩禪師。日課十萬聲觀音聖號。後於世間經書。悉皆不讀而知。又如世人由於不知臨產勸念之益。致許多母子受無量苦。或致殞命。無可救法。女人能從小常念佛。及觀音聖號。後來決無產難之苦。 

     念佛所重在往生。念之至極。亦能明心見性。非念佛于現世了無所益也。昔明教嵩禪師。日課十萬聲觀音聖號。後於世間經書。悉皆不讀而知。當看《淨土十要》。《淨土聖賢錄》。方可知念佛之妙。而光之蕪鈔。屢屢言之。居士謂現世無益者。不但未深體淨宗諸經論。即光鈔亦屬走馬觀燈。未暇詳究耳。 

     又念佛之法。於人之生與死。均有利益。世獨知臨終助念之益。而不知臨產勸念之益。致許多母子受無量苦。或致殞命。無可救法。女人能從小常念佛及觀音聖號。後來決無產難之苦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33、淨土法門的特點是什麼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由其大小不二。權實一如。故上自等覺菩薩。下至逆惡凡夫。皆須修持。皆得成辦也。 

     淨土修持。隨機自立。既無幽深莫測之悶。亦無艱難困苦之煩。且又不費錢財氣力。不礙職業營生。若能隨分隨力。常時憶念。則神凝意淨。業消智朗。自然身心安樂。諸緣順適。 
      淨土法門。諦理甚深。唯佛與佛。乃能究盡。由其大小不二。權實一如。故上自等覺菩薩。下至逆惡凡夫。皆須修持。皆得成辦也。末世眾生。善根淺薄。匪仗佛力。將何所恃。倘能仰信佛言。生信發願。持佛名號。求生西方。雖以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敦倫盡分。閑邪存誠。果能如是。萬無一失不往生者。淨土經論。文義顯明。淨土修持。隨機自立。既無幽深莫測之悶。亦無艱難困苦之煩。且又不費錢財氣力。不礙職業營生。若能隨分隨力。常時憶念。則神凝意淨。業消智朗。自然身心安樂。諸緣順適。其為樂也。何能名焉。願見聞者悉皆修持。各懷自利利他之心。共發已立立人之願。恭敬受持。隨緣宣導。輾轉流通。令遍國界。俾一切同倫。同沐佛恩。同生淨土。實為大幸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《一入耳根,永為道種》



有一次兒子探望他的母親,問她說:媽媽,最近有沒有去佛堂上課呢?」
母親肯定地回答說:「當然有了。」

兒子說:「講師都講了什麼內容呢?」
母親思考了一番,卻想不起講師到底講過什麼,但是她說:「雖然一時記不起來,但是我覺得對我很有幫助。」

兒子笑她說:「聽完之後連內容都忘記了,那裡會有幫助?」
母親聽兒子這麼說,就拿起一隻舊的籐籃對他說:「可以幫我做一件事嗎?請拿這隻籃子到水龍頭那裡,替我接滿水。」

兒子大笑說:「我不會笨到那樣吧?這隻籃子怎能裝水呢?」
母親便趁機解釋說:「你說得對,它是不能裝水。但是,當水從籃子裡流過之後,一定會把籃子上的污垢洗掉的,對不對?」兒子這才明白母親的意思。

我們去佛堂聽課,有時也會把內容忘記,當我們用心去聽的時候,其實心念已經得到潔淨。同樣地,如果我們偶然聽到一句金石良言,雖然不久之後就忘記了,但已經多少從中得到教益。有時我們以善言勸導家人、親友,可能他們好像只當作耳邊風,但是真理聽進去之後,始終會開花結果,不會是徒然無功的。

「一入耳根,永為道種」,到了因緣成熟的時候,這些善的種子就會發芽,就像水洗淨籃子一樣,洗滌我們的心靈,幫助我們圓滿家庭。

💞時時付出,時時歡喜;時時感恩,時時有福。 💕

佛前十不求


一、念佛的人不應該求無病,求無病就生貪心,貪心一生就會破戒、會退道心。在身體有病時應做到心中無病,不以病為病。患病不能懊惱,應以病苦作為幫助自己修行的良藥。

二、人處於世間,不要求沒有磨難。無磨難則驕奢之心必起,驕奢之心起就會壓倒一切求法之心。經歷磨難會抵減人的驕奢心,要以磨難作為獲得解脫的資本。

三、要經常審視自己的心,別去追求成功之路無障礙。如果沒有障礙,修行之心就會懈怠,就會停滯不前,就很容易在未得道時而認為自己已經得道了,要會解決障礙,讓障礙沒有生存的根基,障礙也就不存在了,要將障礙視為解脫的磨練。

四、做事不求容易達成。太容易成功就不能磨練堅強的意志,意志不堅就會妄求,會隨心而走岔路。想成就就要認真努力、腳踏實地,不能逃避困難尋求易成,應該把困難當作精進的動力。

五、與人交往不求利於自己。事事有利於自己就會虧失道義,虧失了道義就會引起人我是非,遇到是非要學會依緣解決,要以不爭人我作為修持的資糧。

六、做人不求適順自己。若凡事順心就會產生傲氣,傲氣生就會執著於自己的看法,就不能悟道,不能開佛慧。要以逆境作為達成菩提願的增上緣。

七、施德不能求回報。若求回報就是有所圖,有所圖就會貪心起,有貪心就會處處宣揚自己顯示自己,就會失功德。要低調做人,要把得失放下。

八、見到利益不要貪求。貪求會生妄想,會為利益毀失自己的德行,世間的利益本來就是空,見利不要妄加追求,以不貪利為富貴。

九、被人誤解不要執著於申明,執著於申明就會引起爭執。爭執會滋生怨恨,放下執著、爭執,謙和做人,退讓三分又何妨?以忍讓、謙和作為修道的法門。

十、修行的一切障礙要學會用智慧去解決。要經常審視自己、覺知自己的德與行,要身體力行、勤於努力,道行可直進。


原文:藕益大師 (以上是白話譯文)




修無法師往生記


修無法師往生記

修無法師,他是營口人,做磚瓦匠出身。因生活環境不好,做工時又嫌辛苦,因感到這個世界上只

有苦沒有樂,屢思出苦之法。後聽人說念佛好,遂發心長時念佛。出家後,正式聞佛法,念佛心益懇切,逢人亦必勸人念佛。

民國十八年,我在東北哈爾濱極樂寺,請諦閑老法師來傳戒。有一天,外寮一位師父找我,說從營

口來了一位修無師,預備發心在戒期裏行苦行。之後,領來見我。我問他能做什麼?他說:「我願

發心侍候病人。」時定西法師在極樂寺任監院,給在外寮找一間房。住了十幾天,又來找我,說要

走!定西法師在旁說:「你發心來侍候病人,為什麼剛住十幾天就要走?太無恆心了吧!」修無師

說:「我不是往別處走,是要往生!請監院師慈悲,給預備幾百斤劈柴,死後焚化。」定西法師問

他:「你幾時走?」修無師說:「在十天以內吧!」說完這話之後,他便回自己屋裏去了。

第二天又來找我和定西法師說:「給法師告假,我今天就要走!請給找一間房,再找幾個人念佛送

送我。」定西法師給在公墓院內打掃出來一間房,找幾塊舖板,搭一個舖,又到外寮找幾位師父去念佛送他。

在他臨往生之前,送他的人說:「修無師,你今天往生佛國了!臨走也應該作幾句詩或作幾句偈

子,給留個紀念。」修無師說:「我做苦工出身,生來很笨,不會做詩也不會作偈子。不過我有一

句經驗的話可以告訴諸位,就是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。」大家聽他說這話,覺得很踏實,於是

大家齊聲念佛。修無師面西趺坐,也跟著一同念佛,念不到一刻鐘的工夫,就往生了!常住臨時給

打了一口坐龕,到了晚上裝龕。雖是天氣很熱的時候,其面目清秀異常,身上一點臭味、一隻蒼蠅

都沒有。諦閑老法師和一般信佛人都爭相去看,歎為希有!之後用木柴架起,舉火焚化。紅火白
煙,一點邪味也沒有。(倓虛大師 講述)

        論修無師,可說是中年之後才出家的,大字認不了幾個,對佛教教理、淨土教理,也沒什麼深

入,可是他的末後一段,卻比有名的住持或講經法師,還來得殊勝。為什麼?就在於他不管有學問

沒學問,都老老實實地、時常地持念這一句佛號。修無法師臨終所講的那句「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

智慧」,可謂經驗之談,也可說是他一生修行智慧的結晶。所以這段故事,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參

考,啟發我們的信心。
南無阿彌陀佛!

「淨土宗宗風」略講
二○○五年一月十六日講於台北象山淨宗書院

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

132、印祖為什麼力勸文人學愚夫愚婦老實念佛。不可虛度此生?


  
          人生無常。一息不來。即屬後世。此時縱才高八斗。學富五車,亦無用處。若不及早修持淨業。待到此時。方知虛受此生。故應丟掉文人習氣。發大菩提心。於公私之暇。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。方有實益。 

    接手書。知前次之書。尚不討厭。此次除過譽不慧外。皆屬實情。一息不來。即屬後世。此時縱才高八斗。學富五車。亦無用處。若不及早修持淨業。待到此時。方知虛受此生。枉將宿生所種善根。盡消耗於之乎者也中矣。可不哀哉!淨土法門。貴乎實行。今既知之。當隨分隨力行之。方有實益。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聖號。以期近則消業障而增福慧。遠則出三界以登九蓮。則仍是文人習氣。有此習氣。欲真實了生死證無生之利益。實萬難萬難。果能發大菩提心。於公私之暇。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。則將來之母儀閨範。師範女流。與預會蓮池。親承佛記。皆可必得矣。願將身體力行之不遑。不敢故作戲論。以開罪三寶。常念勿忘。則幸甚。此後不須來信。光約於月半後往滬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31、為什麼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?身已得法已聞該怎麼做?



  人身難得。佛法難聞。若非宿有因緣。佛經名字。尚不能聞。況得受持讀誦。修因證果者乎今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。方知衣珠固在。佛性仍存。回思從無始來。未聞佛說。雖則具此心性。無端枉受輪回。真堪痛哭流涕。聲震大千。此恩此德。唯依教修行。自行化他。方可少舒春草仰暉。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。 

  經云。人身難得。佛法難聞。若非宿有因緣。佛經名字。尚不能聞。況得受持讀誦。修因證果者乎。然如來所說。實依眾生即心本具之理。於心性外。了無一法可得。但以眾生在迷。不能了知。于真如實相之中。幻生妄想執著。由茲起貪嗔癡。造殺盜淫。迷智慧以成煩惱。即常住而為生滅。經塵點劫。莫之能反。

今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。方知衣珠固在。佛性仍存。即彼客作賤人。原是長者真子。人天六道。不是自己住處。實報寂光。乃為本有家鄉。回思從無始來。未聞佛說。雖則具此心性。無端枉受輪回。真堪痛哭流涕。聲震大千。心片片裂。腸寸寸斷矣。此恩此德。過彼天地父母。奚啻百千萬倍。縱粉身碎骨。曷能報答。唯依教修行。自行化他。方可少舒春草仰暉。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。

  然今之緇素。翻閱佛經。毫無誠敬。種種褻慢。難以枚舉。而習行既久。彼此相安。其褻慢之跡。不忍備言。視如來之法言。同破壞之故紙。且勿謂不知旨趣者。了無所益。即深知實義者。亦只是口頭三昧。面門輝光。如饑說食。如貧數寶。雖有研究之功。絕無實證之益。況褻慢之罪。奚啻彌天。而受苦之期。豈止窮劫。雖是善因。反招惡果。縱為將來得度之因。難免多劫備受其苦。用是心懷慘傷。敢陳芻蕘。企依佛教以奉行。庶唯得益而無損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印光大師云:無念而念之氣分



           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,此係念心純熟之相。何可名昏沈,歸於無記。然亦非無念而念,但係無念而念之氣分。若即認此為無念而念,則有類於鑽木見煙,而謂得火,即便息鑽,火便無由可得矣。汝之功夫頗好。到此境界,亦不容易。然須専精用功,且莫學今之好高務勝,見異思遷者。則將來之益,自可有不思議處。然此是行門中事,信願門中,尤宜致力,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。若效他宗,專以工夫為事,棄信願而不講,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,其失大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

            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者。乃念到相應時,雖常念佛,了無起心動念之相。(未相應前、不起心動念念、則不念矣、)雖不起心動念,而一句佛號,常常稱念,或憶念。故云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也。無念,不可認做不念。無念而念,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,而復念念無閒。此種境界,殊不易得。不可妄會。

130、根器較高的人怎樣修淨土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根器較高人也應以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。萬善莊嚴為助修。 

     居士當以研究大乘經論開圓頓解為先導。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。至於居心行事。或恐過起於不知。福消於不覺。當詳閱《安士全書》及《法苑珠林》。自然法法頭頭。有所取則。心心念念。無或逾越矣。倘尤恐鑒察不及。當取孚佑帝君功過格著實行去。則超凡入聖。斷惑證真。于震旦國中。當推君為第一矣。功過格乃明云谷禪師傳袁了凡者。切不可謂其落索而藐視之。 

         其修持次序。當以開本知風為先導。信願念佛為正行。萬善莊嚴為助修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29、為什麼無論何等根性。皆須以淨土法門為主?


  


           淨土法門。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。語其淺近。則三歲孩子皆能修。語其深遠。唯佛與佛方能究盡。今人無論上中下根。皆須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為事。否則所學之佛法。皆為現在撐場面。未來種善根而已。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。難之難矣。 

      現今無論何等根性。皆須以淨土法門為主。蓋淨土法門。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。語其淺近。則三歲孩子皆能修。語其深遠。唯佛與佛方能究盡。淨土。為凡夫依之現生了生死者。置之不究。縱將一切法門通究得十分通徹。誰能現生將煩惱斷得淨盡無餘。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?仗自力者。既不能得。仗佛力者。又以不知而不注意。則所學之佛法。皆為現在撐場面。未來種善根而已。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。難之難矣。 

         今人無論上中下根。皆須以力敦倫常。主敬存誠。深信因果。廣行眾善。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為事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28、為什麼說念佛一法於在家善信。最為合機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善人修淨業正因。基址鞏固。故念佛能得真實利益。又在家人身在世網。事務多端。唯念佛一法。最為方便。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。禮拜持念。回向發願。 

      念佛一法。乃佛法中之總持法門。三根普被。利鈍全收。上之則等覺菩薩。不能超出其外。下之則逆惡凡夫。亦可預入其中。語其淺。則婦孺均能修持。語其深。則聖哲莫能瞭解。而且於在家善信。最為合機。以孝養父母。奉事師長。慈心不殺。修十善業。如來稱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。故凡念佛之人。必須於家庭倫常中。各盡其分。所謂父慈。子孝。兄友。弟恭。夫和。婦順。主仁。僕忠者是也。又須懲忿窒欲。閑邪存誠。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而修善去惡。尤須在起心動念處。認真省察。篤實擴充而克除之。戰兢惕厲。毋或怠忽。是為善人。善人念佛。方能得念佛之真實利益。如基址鞏固。萬丈高樓。自可隨意建造矣。 

     念佛一法。乃背塵合覺。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。于在家人分上。更為親切。以在家人身在世網。事務多端。攝心參禪。及靜室誦經等。或勢不能為。或力不暇及。唯念佛一法。最為方便。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。禮拜持念。回向發願。除此之外。行住坐臥。語默動靜。穿衣吃飯。一切時。一切處。皆好念。但于潔淨處。恭敬時。或出聲。或默念。皆可。若至不潔淨處(如登廁等)。或不恭敬時(如睡眠洗浴等)。但宜默念。不宜出聲。非此時處不可念也。睡出聲念。不但不恭敬。又且傷氣。久則成病。默念功德。與常時一樣。所謂念茲在茲。造次必於是。顛沛必於是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27、末法時期。什麼人不妨圓修萬行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智力充足者。但必須回向往生。 

     末法學人。如其智力充足。不妨圓修萬行。回向往生。否則固當專修淨業。以期仗佛慈力。橫超三界。直登九蓮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26、什麼人在淨土法門能得實益?


  
          唯上上根人與愚夫愚婦。能得實益。淨土法門。以往生為主。隨緣隨分。專精其志。佛決定不欺人。 

    淨土法門。唯上上根人。與愚夫愚婦。能得實益。而通宗通教之聰明人。多以志大言大。不肯仗佛慈力。而以仗已道力為志事。甘讓愚夫愚婦早預聖流也。 
    汝雖於淨土法門。頗生信心。然猶有好高務勝之念頭。未能放下。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命。須知了生死。愚夫愚婦則易。以其心無異見故也。若通宗通教。能通身放下。做愚夫愚婦工夫。則亦易。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。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往生。淨土法門。以往生為主。隨緣隨分。專精其志。佛決定不欺人。否則求升反墜。乃自誤耳。非佛咎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125、大通家和普通人應如何修淨土?


           普通人。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。大通家能通身放下。亦易得益。否則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。則不得益。或反得病。 

     若大通家。則禪淨雙修。而必以淨土為主。若普通人。則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經奧論。但令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。此人不廢居家業。而兼修出世法。雖似平常無奇。而其利益不可思議。良以愚夫愚婦。顓蒙念佛。即能潛通佛智。暗合道妙。較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。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。為益多多也。以故愚夫愚婦念佛。易得益。大通家能通身放下。亦易得益。若唯以義理是蔔度者。則不得益。或反得病。及未得謂得。流入狂派者有之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【慧律法師:在家眾要怎麼修行】 105、11、10



         什麼叫做修行?現在說在家眾三點:
        第一,要守我們的本分;第二,一定要深信因果;第三,要老實念佛,印光大師有開示。

        第一,守我們的本分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說,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,文化中心有講經,我要去聽,家裡的碗筷要先洗乾淨,家裡整理乾淨,孩子照顧好,七點半、八點家裡都整理好了,先生看電視,我要聽經,這就是守我們的本分。

做人家先生的人要學佛,我們就要賺錢照顧家庭,把妻子照顧好,多餘的時間,好好來學佛,對社會、對國家盡心盡力。這叫做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」。我們是在家人,我們必須要好好在我們在家眾的崗位上站穩,我們是人家的先生,或是人家的太太,還是人家的孩子,就要好好地盡我們的本分,你如果在讀書,一心一意好好讀書,這就對了。

        第二,要深信因果,深信因果就是說:惡的事情不能做,做下去後果不堪設想,難以收拾,弄得亂七八糟,心理也難過,業也卡住了,這樣不好。所以說,我們要深信因果,造什麼因,我們會得什麼果,我們要自己有心理準備,不要做壞事。

        第三,深信念佛,老實念佛,莫換題目,就是要一心一意好好地念佛,不要改變,比如今天密宗在灌頂,就去讓他灌一下;禪師來,來參禪,腳盤起來,來參禪;這樣修到死你都沒辦法,朝三暮四,七上八下,一顆心亂七八糟,你會修到什麼呢?對不對?我告訴你們,祖師大德已經將最快、最感應、最直接的告訴你們,就是念佛啦!拜佛啦!一心一意求往生極樂世界,包括要來度眾生,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,祖師大德,及所有的經典,全部都是叫你們要念佛、拜佛。

你說,慧律法師,你藏經看三遍,經教很通,你很慈悲,你告訴我一個修行的法門,最快、簡單、直接的都沒有轉彎的。喔!喔!。我跟他說很簡單啦!今天如果你相信我,不用像我這樣看十幾年的書,很簡單!「南無阿彌陀佛」這句佛號,念到往生,你就得到很大的利益,但也要記得回向,你不要念佛念一念,就忘記,要記得回向呢。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,以後成佛要度眾生。

印光大師云:墮於蟒蛇



            梁武帝為度元配郗氏夫人,墮於蟒蛇之苦,兼欲一切人民同沾法利。特請誌公,並諸高僧,檢閲經文,述為懺法,帝亦時運睿筆,發揮意致。惜帝未悉淨土法門,故於述成之時,郗氏特現天人妙莊嚴身,而為致謝。使帝詳知淨宗,則其夫人當必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,高預海會,登不退地,又何得資此大法大心,竟以生天結其局哉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即脫蟒身

            昔阿耆達王,一生奉佛,堅持五戒。臨終因待人持拂驅蠅,久之昏倦,致拂墮其面。心生瞋恨,隨即命終。因此一念,遂受蟒身。以宿福力,尚知其因。乃求沙門,為説歸戒。即脫蟒身,生于天上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秦始皇

            且古今為子孫謀萬世之富貴者,莫過秦始皇。呑並六國,焚書坑儒,收天下兵器以鑄大鐘,無非欲愚弱其民,不能起事。誰知陳涉一起,羣雄並作。一統之後,不上十二三年,便致身死國滅,子孫盡遭屠戮。直同斬草除根,靡有子遺。是欲令子孫安樂者,反使其速得死亡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曹操

            漢獻帝時,曹操為丞相,專其威權。凡所作為,無非弱君勢,重己權,欲令自身一死,子便為帝。及至已死,曹丕便篡。而且尸猶未殮,丕即移其嬪妾,納於己宮。死後永墮惡道,歷千四百餘年,至清乾隆間,蘇州有人殺豬出其肺盰,上有曹操二字。鄰有一人見之,生大恐怖,隨即出家,法名佛安。一心念佛,遂得往生西方,事載淨土聖賢錄。夫曹操費盡心機,為子孫謀。雖作皇帝,止得四十五年,國便滅亡。而且日與西蜀東吳互相爭伐,何曾有一日安樂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五祖戒

            參禪一事,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。即做到大徹大悟地位,而煩惱未能斷盡,生死仍舊莫出。現在人且勿論,即如宋之五祖戒,(五祖,寺名,師戒襌師住五祖寺,故名五祖戒。)草堂清,真如喆,其所悟處,名震海內。而五祖戒後身為蘇東坡。東坡聴明蓋世,而不拘小節,妓館婬坊,亦常出入。可知五祖戒悟處雖高,尚未證得初果之道,以初果得道共戒,任運不犯戒。( 任運者,自然而然也。)未證初果者,要常常覺照,方可不犯。初果則自然而然不至犯戒。如耕地,凡所耕處,蟲離四寸,道力使然。若不出家,亦復娶妻。而雖以要命之威力脅之,令行邪婬,寧肯捨命,終不依從。東坡既曾出入婬坊,則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,説什麼了生死乎。

124、現在人的對症藥和適合的修法是什麼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對症藥。唯因果為第一。宜修法。唯淨土為第一。何以故?以自力了生死之難也。使真知之。殺了亦不肯棄置淨土法門而不力修也。 

     現在人的對症藥。唯因果為第一。宜修法。唯淨土為第一。若夫研究起信。雖亦具因果淨土。而凡夫知見。不能普領全義。又不能按論起修。則只一解義了之矣。無論何等根性。因果淨土。為必不可不先講究也。至於教相。亦須擇人而施。以學生各有所學之事。佛學乃兼帶耳。天機若淺。則專務教相。或將淨土拋在腦後。致成有因無果之結果。是不可不相機而設法也。今之崇相宗者。其弊亦復如是。彼提倡者。實不為了生死。只為通理性。能講說耳。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難。斷不肯唯此是務。置淨土於不問。或有誹薄之者。此其人皆屬好高務勝。而不知其所以高勝也。使真知之。殺了亦不肯棄置淨土法門而不力修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123、為什麼說業力之凡夫。現生欲了生死沒有第二個法門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凡夫無力斷惑。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。方有了生死分。若論業盡情空。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。若以信願念佛求生。則萬不漏一。 

     須知佛法。法門無量。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。現生即了生脫死。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。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。其餘一切法門。皆須修到業盡情空。方有了生死分。倘有絲毫未盡。則生死依舊不了。若論業盡情空。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。若以信願念佛求生。則萬不漏一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【帶業往生是否不帶新業?】



信眾:弟子煩惱不斷,意惡重重,甚至還造作身口意罪業,這種情況下信願持名能夠往生嗎?

大安法師:
首先我們要認知到凡夫眾生都是煩惱重重的,每天妄想雜念紛飛,與生俱來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諸多的無明煩惱,一定會驅使身口意造作惡業。如果沒有煩惱,心很清淨,功夫成片,事一心乃至理一心,能達到這個水平固然好,那往生不在中下品。但如果業障深重,煩惱不斷,只要我們在煩惱當中還有信願持名願往生心,決定能蒙彌陀願力的加持橫超三界。
我們內心朋從爾思的大多還是貪瞋癡三毒煩惱,這些都是業。阿彌陀佛悲憫不捨一切眾生,舊業新業一攬子解決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反正帶業可以往生,我現在就造作很多惡業。不能這樣!

一個真心學佛的人,一定要持戒,一定要淨業三福,隨緣消舊業,更不造新殃!念佛行人盡最大努力消舊業,盡可能做更多的善業淨業,但在起心斷惡修善業的過程當中,摻合著貪、瞋、癡的煩惱,這種雜毒之類是在所難免的。

在這世間上做事,我們常會犯錯誤,能找一個不犯錯誤的人嗎?我們就是在錯誤當中成長的!我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,好好地淨化自己的心,然而確實煩惱重重。我做不到的地方,就全交給阿彌陀佛了,他老人家會憐憫我等,有慈悲願力,給我們解決問題的!帶業往生,橫超三界,疾速成佛 ,這淨土法門的異勝方便,圓妙妙法,吾人當深信不疑。

122、為什麼說當今之世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時節因緣。實為根本。違悖時節因緣。亦如冬葛夏裘。饑飲渴食。非唯無益。而又害之。故當今之世。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。決不另於敦倫盡分。及注重淨土法門外。別有所提倡也。 

     然須恪守本分。切勿學好高務勝一派。譬如穿衣吃飯。須按各人身量食量。夏葛冬裘。渴飲饑食。則可以養身心。施之失宜。均可以傷身心。非飲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,視其人之善用與否耳。無論如何資格。必須敦倫盡分。閑邪存誠。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又須注重淨土法門。以仗佛力。比仗自力。其難易奚啻天地懸隔。近有一種專逞口解脫者。指念佛者為腐敗待死。祈勿被此種邪說所惑。當今之世。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。決不另於敦倫盡分。及注重淨土法門外。別有所提倡也。使達摩大師現于此時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。時節因緣。實為根本。違悖時節因緣。亦如冬葛夏裘。饑飲渴食。非唯無益。而又害之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121、為什麼不能以念念在淨土方可往生教中下根人?



  

          念念在淨土方可往生。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。 

     念念在淨土。方可往生。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。若執定此義。以自求上品。何善如之。若執定此義。以教中下根人。則阻人勝進不淺。何以故?以彼必以為此法太高。遂以卑劣自居。不肯修持耳。

(印光大師文鈔 )




120、為什麼說俯提劣機。曲護初心。唯淨土法門。最為第一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淨土法門。若凡若聖。或智或愚。同以

深信切願。持佛名號。臨欲命終。隨佛往生。亦登不退。故最為第一。如來之恩。廣大周至。雖天地父母。莫能喻其萬一也。 

     淨土法門。乃如來普度眾生之特別法門也。如來湣念眾生。示成正覺。俯順群機。循循善誘。大根則令其悟一心之具造。斷惑證真。以直趣菩提。小器則令其明三世之因果。趨吉避凶。為入道方便。雖則大小不同。權實各異。皆須斷盡見思二惑。方可出離分段生死。倘惑業未盡。道果未成。縱有修持。不能自主。久經生死。進少退多。以道不勝習。業能縛心。譬如坯器未燒。經雨則化。雖有前功。了無所益。以是之故。特開一信願念佛。求生淨土法門。俾若凡若聖。或智或愚。同以深信切願。持佛名號。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此則以已信願。感佛慈悲。感應道交。必蒙攝受。迨至臨欲命終。即得隨佛往生也。既往生已。則已斷惑者。速證無生。具業縛者。亦登不退。從茲親炙彌陀。參隨海眾。薰陶化育。染如來之妙香。障盡智圓。復本具之佛性。俯提劣機。曲護初心。唯此法門。最為第一。如來之恩。廣大周至。雖天地父母。莫能喻其萬一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19、為什麼說念佛一法。唯務高深和談玄說妙者不能得實益?


  
          一切法門。皆以念佛為其歸宿。唯務高深。談玄說妙。則如數他人寶。自無半錢分。畢竟自己受用不著。以業盡情空。方了生死。但能談說。有何利益。須知見思二惑。即是生死根本。不到業盡情空地位。何由得了生死。念佛則仗佛慈力。利益宏深。 

    五逆十惡極重罪人。臨命終時。地獄相現。聞善知識教以念佛。或念十聲。或念數聲。即可蒙佛接引。往生西方。以其苦逼。發懇切心。故得成辦。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比而生疑也。此為下根。若論上根。以初發心住。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皆須念佛回向往生。以圓滿佛果。由此言之。一切法門。皆以念佛為其歸宿。唯務高深。談玄說妙。則如數他人寶。自無半錢分。畢竟自己受用不著。以業盡情空。方了生死。但能談說。有何利益。須知見思二惑。即是生死根本。不到業盡情空地位。何由得了生死。念佛則仗佛慈力。利益宏深。故清涼國師說。愚夫愚婦。顓蒙念佛。即能潛通佛智。暗合道妙。念佛法門。最合末法時機。善導和尚說。若論學解。一切法門。都應當學。若論修持。須擇契理契機者。方有實益。念佛一法。因該果海。果徹因源。最為契理契機。今人俱宜修持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【聖嚴法師:迴向的意義】



聖嚴師父說:回向的意思是:

1.回己向人,

2.回小向大,

3.回有限向無限,

4.回有漏向無漏。

做任何好事,不論是無形的、有形的,為己的、為人的,均有功德。

如果認為該功德只應歸於自己,功德便很有限,因為個人是一個非常有限的存在。

相反地,如果把功德回向給一切人,其功德將是無限的大了;

如果做了功德而不執著功德,便是做的無漏功德

《維摩經》中有一個無盡燈的譬喻:點燃自己的一盞油燈,那照明度是很小的,如能主動去點燃別人或被動的讓別人來點亮他們的燈,那麼燈燈相傳相續,點亮的燈越多,照明度越強,照明的範圍也越大,終究使大家都能得到光明。

能為需要的人做個祈禱和回向,也是助人。雖僅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佛號,但我們相信:只要有心,諸佛菩薩確實有感應。「眾生有盡,我願無窮」,便是菩薩所發的大悲願心,又名:「大菩提心。」

讓我們以虔敬的心,將一切善法功德普皆回向,匯集分分善念,成就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的目標!

118、哪些人是淨土法門所攝之機?


  
          上中下三根皆為淨土法門所攝之機? 

    須知無量法門。皆須自力斷惑證真。方出生死。求其攝生普遍。利濟無方。上中下三根同修。初中後始本不二。不斷煩惑。不曆異生。即得了生脫死。超凡入聖者。唯淨土法門為然也。以故上根如文殊。普賢之儔。下根如五逆十惡之輩。皆為淨土法門所攝之機。以其至簡至易。至頓頓圓。故能如大地之普載萬象。大海之普納眾流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117、胎生疑城的含義是什麼?


 
          西方無胎生。亦無城郭。乃約不能即出蓮苞及與佛相隔之義。喻取于胎於城。我等不必死執。無事生事。

  《大寶積無量壽如來會》所說。乃說此等墮疑悔者。名為胎生。亦有謂為疑城者。此約障蔽隔礙之義。立胎生疑城之名。以在蓮華中五百歲。不見佛聞法。何得死執其字以說義。將謂此等不在九品之數乎。須知西方無胎生。亦無城郭。乃約不能即出蓮苞及與佛相隔之義。喻取于胎於城。汝遂執定其詞。謂此在蓮品之外。然則下品中生六劫。下生十二劫。則其胎其城。為更厚更遠矣。彼十二劫者。尚歸九品。何五百歲者。便居品外。又何不觀於蓮華中不能出現八字。是蓮為不列九品之蓮乎。佛法本無可說。一死執。則無事生事。便費盡筆墨矣。總因自己居於疑胎。其為城也。厚逾鐵圍。果能直下明瞭。則大地平沉。鐵圍了不可得矣。孟子謂以意逆志。是為得之。只此逆字。亦是疑城。若知逆即迎合之意。則疑城化為烏有。一般死執著漢。所以終日講說。終日違背。皆坐此死執著之病根未消。故致難得實益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【南無阿彌陀佛 - 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個字】


  
          阿彌陀佛把他因地當中,無量劫以來備修菩薩六度萬行,所有的功德,以及果地上佛的十種力,四種無畏,十八不共法,涅槃的種種的功德,來莊嚴這六字洪名!所以這六字洪名成為萬德洪名,就是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來莊嚴的這句名號,這句名號具足了所有功德,我們稱為名具萬德。既然名號具足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,那麼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,法界藏身是諸佛之王!所以名號換句話來說,是具足著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所有的功德!

     我們要認識這一點,我們才知道,我們每天念的這句名號是多麼地不尋常!多麼地沉甸甸!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法報化三身,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,都在這六個字裡面。它是無盡的寶藏啊!那麼我們每一聲去念這句名號,都是開採這個寶藏!我們能把六字洪名的寶藏完全開顯出來,我們也就成佛了,萬德洪名,名具萬德。

    含藏在名號裡面的萬德,是要等待我們開啟的,所以我們念佛就是名召萬德。我們每一聲念這個名號,就把這名號內具的萬德召喚出來,挖掘出來,挖掘出來的佛的功德,就變為我們這些凡夫眾生的功德。這就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,為我們自己的功德。這種攝過來的功德成為我們的功德,是法爾自然的,因為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就是為我們來積累的,就是要遺傳給我們的,恩賜給我們的,我們挖掘出來,就是我們自己的。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大安法師《淨土資糧信願行》講記

116、我佛當日。何以不專談淨土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養人不止一穀。治病不止一藥。由有各法門。方顯此法門之妙。 

     問:淨土法門。既能三根普被。利鈍全收。我佛當日。何以不專談淨土。俾萬法歸一。一路同歸。竟爾兼談各宗。反啟後人多歧之惑。且失淨土之實益乎?
(師於問辭中何以不專談淨土句旁。批云:胡說八道。) 

  答:養人不止一穀。治病不止一藥。由有各法門。方顯此法門之妙。若止淨土一法。何以能引彼一切機宜。同入佛法乎。
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15、如何理解淨土法門為佛法之歸宿。亦世法之源本?


  
          世法八德。八事離此則不能究竟圓滿。斷惑證真。超凡入聖離此則不能直下親得。 

     淨土法門。其大無外。為佛法之歸宿。亦世法之源本。約俗諦論。舉凡孝悌忠信。禮義廉恥之八德。格致誠正。修齊治平之八事。離此則不能究竟圓滿。約真諦論,舉凡斷惑證真。超凡入聖之妙道。一塵不立萬德圓具之真心。離此則不能直下親得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【念佛大聲好還是小聲好?】



大安法師:

            念佛隨各人的好樂,可以大聲念佛,就是你覺得很昏沉的時候可以大聲一點念,或者追頂念。還有小聲念,金剛念(金剛念就是音聲在嘴唇旁邊,雖然有聲音,但是旁邊人聽不到,就是你自己能聽到) ,還有心中默念。雖然有種種不同的念法,但一定共同的都要做到三清,就是三種都要清楚,就是心裡這個念頭出來你要清清楚楚,口裡發出的聲音你得要清清楚楚,耳朵再把這聲音聽進去是清清楚楚,三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號的音聲產生相依的關係,不能說口裡念著佛號,心裡打妄想,念出的聲音聽不到,那就念佛效果大打折扣了。如果能做到三清,那你當下這一念心就不會向外跑到五欲六塵裡面去了。六根不跟六塵產生關係,中間的六識就會不產生,妄想雜念,就慢慢子止息,妄念止息了,佛號在這裡不斷地念、不斷地念就慢慢純熟了。佛號純熟之後,就能引發我們如來藏的多生多劫的善業的種子 ,無量光壽的性德,那功德就無量無邊了。

114、如何理解念佛法門是總持法門?


  
          念佛法門。乃律。教。禪。密諸宗之歸宿。人。天。凡。聖成佛之捷徑。一切法門。無不從此法界流。一切行門。無不還歸此法界。故得九界同歸。十方共贊。千經並闡。萬論均宣。 

    念佛法門。乃律。教。禪。密諸宗之歸宿。人。天。凡。聖成佛之捷徑。一切法門。無不從此法界流。一切行門。無不還歸此法界。小知見人。均謂是愚夫愚婦之法門。豈知華嚴會上。善財以十信後心。受文殊教。遍參知識。隨聞隨證。末後至普賢菩薩所。蒙其加被開示。所證與普賢等。與諸佛等。普賢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。令其發十大願王。以此功德。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以期圓滿佛果。並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。一致進行。求生西方。夫華藏海眾。無一凡夫。二乘。及未破無明之權位菩薩。最下者。即為圓教初住。其人已能於無佛世界。現身作佛。及隨類現種種身。以度脫眾生。此後從二住。以至十住。十行。十回向。十地。等覺。位位倍勝。是諸菩薩。皆以十大願王。求生西方。彼何人斯。敢與彼抗。由是知念佛法門。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眾生。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。故得九界同歸。十方共贊。千經並闡。萬論均宣。以其是以果地覺。為因地心。而即得因該果海。果徹因源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13、如何理解淨為歸宿?


  
          佛說諸法。無不以律為根本。淨為歸宿。此在佛世已然。況今末法時代乎。以淨土法門。徹上徹下。三根普被。凡聖同歸。 

    如來一代所說諸法。舉其大宗。其名為五:曰律。曰教。曰禪。曰密。曰淨。此五宗者。悉皆顯示佛之身口意三業。戒定慧三學。與夫一切三昧萬德。固無可軒輊抑揚。揀擇取捨者。然在學者修習。當詳審與自己根性相契之法而修。一門深入。較為省力。而此五宗。無不以律為根本。淨為歸宿。此在佛世已然。況今末法時代乎。以淨土法門。徹上徹下。三根普被。凡聖同歸。上之則等覺菩薩。不能超出其外。下之則五逆罪人。亦可預入其中。良由一切法門。皆仗自力。非到業盡情空。不能了生脫死。淨土法門。兼仗佛力。若具真信切願。即可帶業往生。二法相較。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12、為什麼篤修世善。信願念佛。求生西方一法為最切要。最普通、最易下手。最易成就之法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 若不篤修世善。何能上希佛佑。若不念佛求生西方。誰能現生斷盡煩惑。了生脫死。是以我佛湣念不能頓斷煩惑之人。特說此仗慈力即了生死之法。 

      然佛法法門無量。唯篤修世善。信願念佛。求生西方一法為最切要。最普通。最易下手。最易成就之法。良以若不敦倫盡分。尚為世間罪人。何能上希佛佑。若不念佛求生西方。誰能現生斷盡煩惑。了生脫死。是以我佛湣念不能頓斷煩惑之人。特說此仗慈力即了生死之法。俾一切若凡若聖。同於現生悉得成辦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111、淨土法門為什麼要重視事修?


  

          永明壽禪師日課一百零八種佛事。夜往別峰。行道念佛。今以凡夫而不自量。不重事修。而欲成辦道業。實為可憐憫者。當用力修持。一心念佛。從事而顯理。顯理而仍注重于事。方得實益。 


     吾人念佛。當從有念而起。念至念寂情亡時。則既無能念之我。亦無所念之佛。而復字字句句。歷歷分明。不錯不亂。即所謂念而無念。無念而念也。念而無念。無念而念者。正念佛時。了無起心念佛之情念。雖無起心念佛之情念。而復歷歷明明。相續而念。然此工夫。非初心所能即得。若未到無念而念之工夫。即不以有念為事。則如毀屋求空。此空非是安身立命之所。古之禪德。多有禮拜持誦。不惜身命。如救頭然者。故永明壽禪師。日課一百零八種佛事。夜往別峰。行道念佛。況後世學者。不重事修。而欲成辦道業乎。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體。力行萬行圓修之事功。方是空有圓融之中道。空解脫人。以一法不修為不立。諸佛稱為可憐憫者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蓮池大師云:著事而念能相續。不虛入品之功。執理而心實未通。難免落空之禍。以事有挾理之功。理無獨立之能,故也。吾人學佛。必須即事而成理。即理而成事。理事圓融。空有不二。始可圓成三昧。了脫生死。若自謂我即是佛。執理廢事。差之遠矣。當用力修持。一心念佛。從事而顯理。顯理而仍注重于事。方得實益。如等覺菩薩。尚以十大願王。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以期圓滿佛果。今以凡夫而不自量。視念佛為小乘。不足修持。則將來定入阿鼻地獄矣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
香港超級富豪何東爵士夫人念佛發光往生極樂世界!
105、10、29

何東夫人念佛放強光往生西方
作者:莫正熹 
文章來源:蓮池海會第四期:何東夫人  
   民國二十七年秋,香港工商報載過一件奇聞,就是香港大富翁何老太太張蓮覺生西的事實。

那時大約是舊曆六月十九日,何老太太是一位虔誠的佛徒,香港有一間東蓮覺苑,就是她建造的。她每逢觀音誕辰,必定請同道們到她的家裡念佛。有一年,她特別要念佛七天,七天期滿,各人便要回去,但何老太太特別挽留,並且對他們說:“今天我要生西,請各人暫留貴步,幫助念念佛好嗎?”各同道聽了這話,真是出乎意外,因為她又沒有毛病。於是大家都說:“你老人家身體健康,福壽雙全,生西還沒到時候。”但何老太太就沐浴更衣,準備好了,她叫家人把床板臥具扛出來,自己走上床去,整理衣服,盤著膝,合起掌。當時滿屋的人,不知何老太太玩什麼把戲,只有跟著她一齊念佛。不一會,她果然氣息全無,周身冰冷,真是返魂無術了。同道們都大為驚奇,讚歎她預知時至,安詳而逝。但這樣還不算奇,她的周身,竟放出金黃色的光來,同時又異香撲鼻,天樂齊鳴,大眾都證明她確是生西了。  

【煮雲法師按】何老太太就是何東爵士夫人,何世禮將軍之母。那時除何老太太而外,何將軍全家皆是信仰基督教的。當何夫人臨終前數日,召集全家兒媳婦們說:“信教是自由,你們不信佛教,我也不勉強要你們信,不過,無論信哪一種宗教,也都是教人孝順父母的。我沒有幾天就要離開你們了,希望你們能成全我的志願。當我要去的時候,你們全家替我念佛,助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你們就盡了做人子之道的孝義了。”  

何將軍遵照太夫人之命,屆時率領全家大小皆在旁邊虔誠地念佛。最奇特的是念到最後,忽然見一道強烈佛光,從他母親身上發出,如大流星似的繞屋一周,這一道光,慢慢地向西方去了。這是不可思議的奇蹟,在場助念的每一個人,都為此事嘆為希有。  

何將軍本來是受過洗禮的外教徒,自從看到他母親念佛臨終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瑞應,毅然全家改信佛教,皈依三寶,一直到今天,何將軍手腕上還是不離一串佛珠。上來事實,系本人親自聽孫張揚居士所說,與本文相近,故附識之。

【佛號要如何念?】



            修行首先要談一個正確的心態,這心態就是四個字——「至誠懇切」 !大家注意這四個字,非常重要。念佛沒有這個心態,是念得效果大打折扣的。一定要有至誠心,不能有欺詐的心,就是信和願,是至誠心裡面出來的,不是口頭上說說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所以為什麼談至誠懇切,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早已成就,我們就是怎麼感通的問題。跟這個大願感通上了,我們什麼問題都能解決;感通不上,那就什麼都解決不了。所以感通的條件就是要至誠懇切,由於阿彌陀佛發的願就是從至誠心裡面出來的,至誠心感至誠心,不能用虛假的心來感至誠心。所以至誠懇切決定能不能得到佛垂慈接引的重要的心態。所以十八願講十念往生,你念佛只要念十聲(含平時和臨終),好像這誰都能做到,但是注意,有前提的——前提就是「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 這八個字你能不能做到?所以,至誠心,懇切的心,一往情深地求生淨土,一往情深地厭離娑婆,一定從內心深處生出來。解決這個至誠懇切的心態之後,你念佛就常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這個音叫納莫(námó),「南無」是屬於梵文,翻譯直譯過來的,音譯,為什麼沒有翻譯一個中文的什麼呢?是由於這個「南無」包含多義,多種意思。比如包含恭敬、禮拜、歸命、歸元、救我、度我這些意思。那這些意思你選哪個意思呢?選一個意思丟了其他意思,所以在佛經翻譯五種不翻當中就叫多義不翻,就直接把他音翻譯過來,叫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這六字洪名又稱為萬德洪名,要二六時中,時時刻刻,不要忘記這句名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大安法師)

110、事一心和理一心是什麼含義?


  
          以斷見思惑。方名事一。破無明證法性。則名理一。具縛凡夫。則事一尚不多得。況理一乎。 

    所言念佛三昧。說之似易。得之實難。但當攝心切念。久當自得。即不能得。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。當必穩得蒙佛接引。帶業往生。事一心。若約蕅益大師所判。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。況理一心乎。以斷見思惑。方名事一。破無明證法性。則名理一。若是內秘菩薩行。外現作凡夫。則此之二一。固皆無難。若實系具縛凡夫。則事一尚不多得。況理一乎。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。則可知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09、生則決定生。去則實不去。等四句是什麼意思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事實有生。理實無生。此理甚深。宜認真念佛庶可親得。 

     生則決定生。去則實不去。為奪境不奪人者。顯能生之人。泯所生之境故。去則決定去。生則實不生。為奪人不奪境者。顯所生之境。泯能生之人故。去則實不去。生亦實不生。為人境俱奪者。人境兩寂故。去則決定去。生亦決定生。為人境俱不奪者。以人境雙顯故。雖有四句。只是事實有生。理實無生耳。亦是彰照泯寂。彰寂泯照。寂照雙泯。寂照雙彰之妙旨耳。生必有其人。故謂為人。去必有其境。故謂為境。此理甚深。宜認真念佛庶可親得。否則便成口頭禪。妄談般若矣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08、修淨業人應守什麼樣的家風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學愚夫愚婦老實念佛。如是信。如是行。則利益大矣。 

     但修淨業人。著不得一點巧。倘或好奇厭常。必致弄巧成拙。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。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。為有實益。若肯守此平淡樸實家風。則極樂之生。定可預斷。否則不生極樂。亦可預斷矣。祈切實令社友如是信。如是行。則利益大矣。             

雲棲大師立法教人。皆從平實處著手。依之修持。千穩萬當。斷不至得少為足。著魔發狂。

            念佛之人。勿自仗聰明智慧。須拋之於東洋大海外。不然。恐為所誤。自貽伊戚。蓋以其知見多而不一也。反不如一般愚夫愚婦之念佛。正心誠意。而受益甚眾。故念佛一法。最好學愚夫愚婦。老實行持為要。俗言。聰明反被聰明誤。可不懼乎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07、如何正確理解心清月現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心清月現。各現淺深不同。唯佛方為究竟清現。 

     心清月現。何可死執以論。須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現。聲聞有聲聞之清現。菩薩有菩薩之清現。唯成佛方為究竟清現也。若如法說。其餘一切皆非清現。唯佛方是清現。蓮池大師所說。便成錯謬。不知自己完全未開正眼。故有此種盲論也。何苦如此。凡夫之清現。乃觀行之清現。聲聞斷見思。乃相似之清現。菩薩在內凡位。從初信至七信。亦與聲聞同。八九十信破塵沙。證法空。何可云破法空乎。初住即破無明。證法身。此分證位之初位。至十信。十行。十回向。等覺(等覺。乃分證位之後位。分證位。凡佛所證者。皆證之。但未圓滿究竟證耳。)四十一位。乃分證之清現。唯佛方為究竟清現。且即一位中。尚有無量無邊淺深之不同。譬如外國人到中國。一到中國界上。即可云已到中國。而從茲尚有數千里之途程。方可到中國京都。在汝意既云到。即無所謂途程。既未得道。說清現便成錯謬。且於仗佛力帶業往生之事相違。其咎在汝好充通家。非蓮池大師所說有不恰當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【念佛念到什麼境界才有把握往生?】



居士問:
念佛念到什麼樣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?念佛有追求數量的,有追求質量的,哪種念法更易成就?

大安法師講述:
     念佛念到什麼境界才有把握往生?這個提法本身就是不正確的。

你只要具足信願,就是往生的條件,沒有說你要念到什麼水平才能往生。

你只要具足信願,感通彌陀的願力,就能往生。

如果說你不在信願上面下功夫,只是在功夫上注重,你功夫再好也往生不了。

所以我們在念佛上,數量和質量的追求,最終還是質量。什麼叫質量呢?

就是我們跟阿彌陀佛非常的親切,有一種「心外無佛,佛外無心;全心即佛,全佛即心」,就是全體的佛號就是我們的心,這就是有質量。

那麼,這個質量是要靠數量來完成的。

我們剛開始念佛時肯定是很濁染,很散亂。

慢慢地,你念的時間長了,數量多了,這句佛號就越來越有力量,比較能夠伏住煩惱,比較清淨。

所以,這種念法還是從數量開始,以數量求質量,這兩者不是分開的。

【信心是往生的必要條件】



欲得淨土宗的利益,首先要有信心。如果沒有信心,對淨土法門就不得其門而入。但淨土法門又是極難產生信心的法門,它全體是建立在佛果地功德的基礎上的,凡夫眾生如果用自己的常識、心意識去推斷 ,就會越推斷越不相信。淨土起信首先要從仰信佛的聖言量開始。相信釋迦牟尼佛是真語者、實語者,並具有一切種智和大慈悲心,他為我們處處宣說淨土法門的大利,既然是佛說的,我們就先仰信遵從 。

         然後再由仰信開始念佛,在念佛的過程中,藉由六字洪名的功德和佛力加被,我們無分別的實相般若智慧便得以開顯,這時候我們內心就有真實的信根紮下來。有信根就會有信力,信心的力量就能夠破疑。修行淨土法門就怕懷疑,懷疑是以我們內心的暗鈍作為根本,以猶豫不決作為表相。有懷疑和猶豫不決,我們就很難提起這句佛號,也就很難感通阿彌陀佛的願力。

      《佛說無量壽經》:“諸有眾生,聞其名號,信心歡喜,乃至一念至心回向,願生彼國,即得往生,住不退轉。”說明哪怕只是一念具足 “ 信心歡喜”,以這一念的信心回向西方淨土都能夠往生。所以修淨土法門首先一定要談信心!信心是往生的前提,甚至可以說有信心的話 ,只要念佛發願就能往生;如果沒有信心,即使我們再用功夫也不能往生。這是成就往生的圓頓道理,也告訴我們,信心是往生的必要條件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大安法師)

106、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與西方之淨土及佛是什麼關係?


   
           單執自性彌陀。而不念西方彌陀。縱令其真悟。尚未能即了生死。 

  有唯心淨土。方生西方淨土。若自心不淨。何能即得往生。縱逆惡罪人。以十聲念佛即得往生者。由念佛之淨心。感生西方之淨土。世多以唯心則無土。便是魔外知見。此種似是而非之邪見。居其大半。致念佛之人。不得實益。尚自以為高明。而不知其為執理廢事。自誤誤人之邪見也。由自性彌陀故。必須念西方彌陀。以求往生。漸進而可以親證自性彌陀。倘單執自性彌陀。而不念西方彌陀。縱令其真悟。尚未能即了生死。況說此話者。皆是一班擔板漢脫空漢乎。一而二。系未成佛前之事。二而一。乃已成佛後之事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105、淨土諸古德所說之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的含義是什麼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。乃謂西方淨土。不出唯心。阿彌陀佛。不出自性。性相。理事。因果。悉於此中圓彰。 

     從前諸祖宏法。均按時機。導利後學。不得謂為偏執。須諒當時苦心。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。語本無病。病在學人不解圓義。死執一邊。便同徐六擔板耳。宗家未得之人。只執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。謂淨土彌陀。皆非實有。此種人本不知宗。何況淨土。淨土諸古德所說之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。乃謂西方淨土。不出唯心。阿彌陀佛。不出自性。性相。理事。因果。悉於此中圓彰。閣下病其偏執。不能普攝。謂學者根鈍。難以領會則可。謂古德此語有病。則不可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