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

204、現今學淨土者多多,有正見者卻少少,何因何緣,如何對治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病在缺乏正信。然須老實頭念佛,並須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使一切人相觀而善。所謂以言教者訟,以身教者從。如此則不至被別宗知識之所搖惑。 
  
           汝既于淨土生正信,今為汝取法名為慧揚。謂依佛智慧,宏揚淨土,俾彼一切同倫,咸皆現生了生脫死。汝以周子、邵子、範文正公擬光,光何能望彼三人肩背。然三人未遇淨土法門,光幸得遇耳。此法遍佈人間,幾多人終日持誦,仍然漠不相關,有如未曾聞見者,又有聞而不信者。信而能行者,殆亦少矣。汝現可生正信矣。然須老實頭念佛,庶不至被別宗知識之所搖惑。孫陳等贈汝書數十種,今為寄《淨土十要》,《佛學救劫編》,《淨土五經》,《淨土聖賢錄》,《飭終津梁》各一部。此十要,乃當日原本,非前木刻之節略本。讀此而能信得及,則一切知識,一切經教,各種法門,皆不能搖動其信心矣。學佛之人,必須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使一切人相觀而善。所謂以言教者訟,以身教者從。現世亂已極,不以佛法為救正,則無法可設矣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佛陀未出世之前,就有的兩種論



佛陀未出世之前,就有的兩種論。


第一.邪因緣論

就是我們說的"外道"。外道認為生命的輪迴是有一個主宰者,是"大梵天王"或是"上帝"在主宰我們,所以我們想離苦得樂,就必須對大梵天王或上帝禮拜.讚嘆.供養,因為我們的快樂的痛苦是他主宰我們的,這樣的"因緣觀"是錯誤的,所以稱為"邪因緣論"。


第二.無因緣論

這個"無因緣論"更可怕,因為"邪因緣論"他心中還有所畏懼,而無因緣論認為生命是沒有理由的,造善不會得安樂果報造惡也不會得痛苦果報,意思就是說,生命只是一個"偶然",就像樹葉掉下來,沒有任何理由,你會快樂會痛苦,是因為你運氣比較好或運氣比較差,果報背後完全沒有任何理由軌則,所以你想獲得快樂,可以不擇手段的及時行樂,當你死了,人死如燈滅,反正只活一次,也不必在乎來世,這種思想叫"無因緣論",是非常可怕。

佛陀出世之後,就把"邪因緣論"和"無因緣論"都給否定了,佛陀說生命是有理由的,但這個理由不是外在理由,而是有"因果"的支持。

世上多殺生,遂有刀兵劫



偈云:“世上多殺生,遂有刀兵劫。負命殺你身,欠財焚汝宅。離散汝妻子,曾破他巢穴。
報應各相當,洗耳聽佛說。”

上二句說:“世上多殺生,遂有刀兵劫。”上句是說:世間的人多殺生是因,下句“遂有刀
兵劫”是果。此二句從理方面來講。古人說:“和氣致祥,戾氣致乖。”意思是說:和氣就
會吉祥,是好的﹔戾氣致乖,是不好的,冤魂會來討債。上面說的屠夫之詞,你想想看:要
向吃肉的人去討債,因為欠他太久,他就要來討還債務。還什麼債務呢?那就是刀兵劫。話
說到這裹,恐怕大家不相信,再舉一條事實來証明。




在宋朝徽宗皇帝時代,北方金兵向南攻下來,所到的地方,都通通被他焚燒殘殺,尤其河南
安陽鎮,所遭受的災禍最慘重。當時在安陽的地方,有一位高僧能入定觀察因果的事情!安
陽的人覺得這樣慘重的災難,不知什麼原因,其中必有緣故,就去拜問這位高僧,高僧就對
大家說:“因為安陽的人過去所造的殺業,比別的地方多的緣故,所以這次所遭受的刀兵劫
災禍,亦比別的地方利害﹔可是這個殺業的報應,還沒有盡,刀兵的災害還會繼續而來,你
們安陽的人趕快回心轉意戒殺,就可減輕將來的惡報。”但是安陽人都不相信這位高僧的話,
依然還是大殺特殺。以後連續好幾年兵火連綿,安陽人民每次都是慘遭屠殺,後來才相信這
位高僧的話是對的,可是已經來不及了。這條公案証明:殺生是因,刀兵劫是果。

三、四兩句偈說:“負命殺你身,欠財焚汝宅。”上一句是說,因為你殺了他的性命,所以他就來殺你身﹔下一句是說,你欠他的錢財不還他,他就來燒你的家,使你損失財產。這二
句從理方面來講是因果定律,有了因再遇到緣成熟的時候即結果,假若要消災免難,必定要在果未成熟的時候,等待果成熟就沒有辦法消災難了。諸位假若不相信,我再講一條公案給大家証明。




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琉璃王引了大兵攻擊迦毗羅閱城,還沒有開始打仗以前,釋迦世尊曾經親自去見琉璃王要求和平解決,但怎樣談都講不和,所以佛就吩咐釋迦族不要攻擊,只要防守就好。琉璃王的兵攻入城內,將居民亂殺,佛陀的弟子們大家都請佛設法解救他們。這個時候,神通廣大的目犍連尊者,用佛的缽將釋迦親族三千人攝入缽內,投上天上,以為這三千人我把他們全救出來了。等到琉璃王戰爭停止後,目犍連尊者就把缽拿下來一看,缽中的人已經變成血水了。目犍連尊者就向佛陀請問此番大災難的因果。世尊說:“這是定業難轉,因為過去多生以前,迦毗羅閱城附近,有一個漁村,村中有一個大魚池,村中的人民把池內的魚全部網來吃完,最後一條大魚也被殺吃掉,只有一個小孩從來沒有吃過魚肉,只是好玩敲了大魚頭三下。”世尊又說:“諸位要知道,當時的大魚就是現在的琉璃王,小魚們就是現在他的軍隊,漁村的人們就是現在被他們殺的釋迦族,當時那個沒吃過魚肉的小孩就是我(佛指自己),因為當時我敲了魚頭三下,現在就為這件事情頭痛三天。”諸位想想看,佛也是如此定業難逃,這樣看起來,已經成熟了的果是無法解消的。




五、六兩句偈:“離散汝妻子,曾破他巢穴。”這二句的意思就是說:在這刀兵劫中妻離子散,其原因就是你過去曾經破壞過鳥類蜂類的巢穴,這就是報應。因果報應的道理絲毫都不差錯的,但是有的直接來報,有的間接來報,有的變成怨家來報,亦有變成父子夫婦兄弟來報的。這亦要講一則歷史故事來証明。



明朝的時候,有一位歷史上很有名的人,名叫方孝孺,他是保護明太祖朱洪武開創天下,太祖死了以後又協助惠帝的一位忠臣。在方孝孺未出生以前,他的父親選擇了一塊地,四面八方風水很好,乃準備造一個墳墓,將他祖先的骨骸埋葬。結果當天晚上做了一個夢,夢見一位穿紅衣的老人,向他禮拜,哀求說:“你所選的風水地點,正是我住了很久的地方,我哀求你再寬延三天,等待我的子孫搬到別的地方去後,你再造墳墓,我一定報答你的恩情。”恭恭敬敬的說了三次,千叮萬囑,要求三天後才掘土,然後禮拜而去。方孝孺的父親夢醒以後,自己想說那裡有這種事情?夢中的事多是虛無飄渺的,已經看了明天吉日,那能再延三天?就命令工人開工掘地。掘至地下,發現一穴,穴中有紅蛇數百條,他就用火把紅蛇全部燒死。當天晚上又夢見那一位紅衣老人,滿面怨恨,啼啼哭哭向他說:“我至心哀求你,你竟然把我子孫八百全部燒死在火中,你既然滅我族,我亦要滅你族。”後來這個燒蛇的人,墳墓做好後就生了方孝孺。方孝孺的舌頭尖如蛇形,後來長大成人,官做到翰林學士,是學問很好、又忠又孝的人。到了明太祖死了以後,北方的燕王,想奪取他侄兒惠帝的帝位,就引兵南下攻入南京,一切文武百官都投降,唯有方孝孺不肯投降,燕王就命令方孝孺寫榜文詔告天下說:“燕王為保護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。”方孝孺知道實情並非如此,就寫出報告說:“燕賊篡位。”立即觸怒了燕王,大發脾氣說:“你不怕滅九族嗎?”方孝孺就答:“滅十族怎麼樣呢?”燕王聽了大怒,就說:“好,我就滅你十族。”但燕王一想,只有九族,那有十族?想來想去,他有老師,亦算上一族吧!諸位,以上是歷史上的事實,方孝孺是紅衣老人來投胎的,也就是被燒死八百條紅蛇的首領。這次被殺的十族,共八百人,與燒死的八百條蛇是同一數字。你看因果報應豈不是絲毫不爽嗎?


最後兩句偈是:“報應各相當,洗耳聽佛說。”此二句是結語,前面講的理論與事實,有前因後果,報應各相當,所以我們要洗洗耳朵,好好的聽佛說的話。佛是大智慧者,有宿命通,能知過去未來事情,並且有天眼通,徹上徹下看透了一切。話說到這裡,有的就會說:佛既然有神通有能力,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時候,為甚麼不救他們呢?要知道,佛是大悲心的,但因為眾生造的共業,因果報應是一定的。眾生現在造惡因,將來必定受惡果,所以佛教眾生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。什麼方法呢?那就是解怨斷惡因的方法。你若不造惡因,將來一定不受惡果。好比剛才講的,過去一鄉村的人假若沒有吃一池魚的因,就沒有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果﹔而琉璃王造了殺人大罪,又是惡因,不久就被火燒死,墮下地獄,這就是惡果。

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

203、印祖是如何勸念佛人深信因果,求生極樂的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是以光每為一切人說,必須敦篤倫常,恪盡己分,閑邪存誠,克己復禮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戒殺茹素,信願念佛,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以此自行,以此化他。世出世間之利益,悉于此得之矣。 

    今日之世,以興佛法,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,患不知因果報應,及家庭教育,而實行其所當行耳。果能一切人皆實行其所當行者,則天下太平,人民安樂,佛日增輝,法輪常轉矣。是以光每為一切人說,必須敦篤倫常,恪盡己分,閑邪存誠,克己復禮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戒殺茹素,信願念佛,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以此自行,以此化他。內而父母兄弟妻子,外而親戚鄉黨朋友,俾彼同修淨業,庶可謂之真佛弟子。能如是則生為聖賢之徒,沒登極樂之邦。世出世間之利益,悉于此得之矣。此愚夫愚婦所能為者,並非有高深玄妙,不能企及之處。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,故難得其真實利益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寶池內 您的蓮華生了嗎?



【精華開示】【寶池內 您的蓮華生了嗎?】

問:今發願但可云當生,何名今生?
答:此亦二義:一約一期名今,現生發願持名,臨終定生淨土;
二約剎那名今,一念相應一念生,念念相應念念生。
妙因妙果,不離一心 ,如稱兩頭,低昂時等。
何俟娑婆報盡,方育珍池?
只今信願持名,蓮萼光榮,金台影現,便非娑婆界內人矣。
極圓極頓,難議難思。唯有大智,方能諦信。

——蕅益大師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》

淨土宗祖師常常開示兩句話:“一念相應一念生,念念相應念念生 。”
  一個淨業行人當下這一念,如果能跟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相應 ,跟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相應,那麼當下就已往生,不是要等到臨命終時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。

  在信願持名的當下,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,就長出了一朵標有念佛人名字的蓮華。可以說,當下他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,雖然身體還在娑婆世界,但已是極樂世界之嘉賓。這是非常神妙的。

  根據《淨土聖賢錄》記載,宋代有位荊王夫人,是宋哲宗之叔父荊王的妻子。

  荊王夫人信仰淨土法門,專門念佛,而且引導家中的妾與婢女一同念佛。其中有個妾懈怠散漫,夫人呵斥說:“不可因你一人而壞我規矩!”遂將她驅擯。妾因而生出慚愧之心,從此念佛非常精進,後來預知時至,無疾往生。

       往生之後,這個妾託夢給另外一位妾侍,請她替自己感謝夫人,因為夫人的督促,自己得以成就往生淨土。荊王夫人知道後,說:“ 如果她也託夢給我,我才相信她真的往生。”

  當天晚上,往生的妾果然前來入夢,以相同的言辭對荊王夫人表達了感恩之意。夫人問她能不能帶自己去極樂世界看一看,妾說可以 。

  荊王夫人跟隨其後,到了極樂世界,看到蓮華池裡諸多蓮華,但相狀不同,有大有小,有榮有枯,便問為什麼。

       妾跟她解釋,世間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人,才發一念,池內便生蓮華一朵。若願心精進,則華日日敷榮,以至大如車輪。若願心退轉 ,則華日日萎悴,以至殞滅。

  夫人看到有個穿朝服的人坐在蓮華上,身著寶冠瓔珞,相當莊嚴 。妾說,這是楊杰。

       楊杰是當時的一個大居士,雖然是參禪的,但是也修淨土,所以七寶池中有他一朵蓮華,並且本人已在華中。此外還看到一個叫馬玗的,也是那個時代的官員。

  夫人問:我的蓮華在哪裡呢?妾帶領她又前行數里,遙見一朵巨大的、放著熾盛光明的蓮華台,說這就是夫人的蓮台,上品上生的金台 。

  荊王夫人醒後,悲喜交集。後來她於八十歲生日那天,在佛像前手持香爐點香時,站著往生了。

所以,正如釋尊在《佛說阿彌陀經》中所宣說的,“若已願則已生,若今願則今生,若當願則當生”,當我們信願念佛時,身體雖仍滯娑婆,神識卻已登極樂。

  這是淨土法門的神妙之處,極圓極頓,難思難議,淨業行人唯有仰信遵從而已。

(摘自大安法師講法講記,經東林寺文宣部編輯、整理、發布。)

信願具足的人,臨終遇障礙,能往生嗎?



【答疑】【問:信願具足的人,臨終遇障礙,能往生嗎?】
信眾:
假如一個具足信願的人,臨命終時被家屬送去醫院急救,或因車禍等意外,被搬動身體造成痛苦,能順利往生嗎?聽說生瞋恨心會墮地獄 。

大安法師:
你只要具足深信切願,臨命終時,如果有比較好的緣份,能在家裡有些蓮友幫你助念,這是最好的狀況。

對於一個念佛人,你一定要把生死置之度外。到了臨命終時,還要送醫院幹嘛呢?你事先就要跟家裡的子女們說好這個問題。你一到醫院,醫生給你插這個管子、那個管子急救,心臟停止跳動了,醫生還要用心肺復甦術在那兒弄,這是比較麻煩。

所以為了避免這個情況,平時你就要發願,請阿彌陀佛加持,願我臨終無障礙。我們每天晚上念這個偈子,就是希望不要出現這種情況。

但萬一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?這就是看你平時是否真正具足深信切願。你被搶救,也不要生煩惱。他搶救他的,你把肉體交給醫院;把精神、把靈魂投注在阿彌陀佛那裡,深層意識還是在繫念阿彌陀佛名號,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你最關鍵的時刻,會來護佑具足深信切願的念佛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。

即便是意外的車禍。這裡還是談平時要具足深信切願的問題。意外車禍等等情況,好像對我們來說是意外,但是在佛的眼裡都是在「意中」。因為眾生的業力決定了他肯定有種種的死亡形態,這些在阿彌陀佛的大圓鏡智下,他都很了解,知道你什麼時候是臨命終時的情況。無論你是壽終正寢,還是意外情況死亡,實際上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引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接引,不是說你壽終正寢的臨終來接引,你意外事故的死亡就不來接引,他是一概包含在裡面的。

你還是要堅信阿彌陀佛一定會在我們臨命終時最無助、最困難、最沒有辦法的時候,阿彌陀佛一定會及時的、不失時機的來救度我們 。因為佛在二六時中都在觀察我們,都知道我們的情形。

佛有一種功能,就是能夠不失時機的、不前不後的、恰到時機的來救度眾生。你相信這一點,就不要再害怕了。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●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

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

202、宋程朱辟佛與否定因果,給天下後世帶來什麼危害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學說誤人,深可畏懼。程朱昧心辟佛與否定因果,既毀佛又毀儒,違悖儒教先聖。由不提倡因果,則治國治民治心之根本,反視作迂談謬見。以致放僻邪侈,無所不為。天下後人深受其害。二子有靈,當不以己所說者為是,而悔無所及矣。 
  
           吾固曰,因果者,世出世間聖人,平治天下,度脫眾生之大權也。周安士曰,人人知因果,大治之道也,人人不知因果,大亂之道也。程、朱天資超邁,竊取佛經之義以釋儒經。又恐人學佛,特倡異義,謂佛所說之因果報應,生死輪回,實無其事,不過藉此以騙愚夫愚婦奉彼教耳。且人死之後,形既朽滅,神亦飄散,縱有剉斫舂磨,將何所施。又神既飄散,又有何人復托生乎。此事在佛法中為極淺之事,在國家社會為極要之事。彼既提倡因果輪迴為虛謬,則善無以勸,惡無以懲,徒抱定正心誠意,為教民治國之本。而不知無因果輪迴,則正心誠意,與不正心誠意,有何分別,不過一空名而已。且實既無有,又誰顧此虛名乎?自此以後之理學,無一不偷看佛經,無一不辟駁佛法。由不提倡因果,則治國治民治心之根本,反視作迂談謬見。數百年來,猶能維持者,尚有禮教之儀型在。及至歐風東漸,則完全隨歐風以披靡矣。以無因果輪迴之根本,故致放僻邪侈,無所不為。在程朱當日之本心,乃借毀佛以護儒,而不知毀佛即成毀儒。如今五經四書,乃成犯禁之書,而大小學堂皆不許讀,此明證也。儒釋本同源,認心性為身形之異端,而謀為滅除心性,則先滅身形矣。使二子有靈,當不以己所說者為是,而悔無所及矣。 
  
           現在殺劫尚盛,前途危險。當勸眷屬,及與鄉人,各各吃素念佛,以求往生西方。否則後世做人,不知又如何苦惱也。凡皈依者,令彼各各實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之事。以為世間善人,吃素護生,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,以了生死。以此自行,復以化他,普令同人,同沾法澤。否則後來之苦,與眼前有過之無不及也。嗚呼哀哉!此之禍根,近由家庭無善教,遠由程朱辟三世因果、六道輪回之實理實事,謂為佛設此法,以誘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,實無其事之邪說以釀成之也。 
  
           三日前接汝父遺稿,知汝家祖德甚深。為人子者欲榮親,當以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為本。否則縱祖父功德一一彰顯,而身不行道,反為辱親矣。吾國之亂,至從古未有。此之禍根,乃程朱辟因果,謂是佛騙愚夫婦耳;又錯解致知格物。辟因果則無治國治民之本;錯認格物,為窮盡天下事物之理,則有幾人能做得到。汝父續稿,致知在格物,說得頗闊大,而實非正心誠意之根本。蓋此物字指心之私欲而言。心之私欲一格除之,則是是非非,絕無錯亂。一有私欲,則所知不得其正。如愛妻愛子者,妻子再不好,彼總不知其不好,由愛之私欲障蔽其真知故也。程朱錯認作外物,故止說正心誠意,不題致知格物。此處一錯,人各不在去私欲上用工,此吾國學術之一大不幸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

201、人死之後則告了脫,並無善惡果報之說,這樣認為對嗎?


  

           此為最誤天下後世之邪見。須知人死之後,神識不滅。如人人能知神識不滅,則樂於為善。若不知神識不滅,則任意縱欲,殺父殺母,種種罪惡,由此而生。此種極惡逆之作為,皆斷滅邪見所致之結果。人人能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則天下太平,人民安樂。 

     然此尚非究竟法。何為究竟法,是在念佛求生西方,了生脫死,並須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則國運可轉,災難可消。蓋今日之災難,皆大家共業所招。如人人念佛行善,則共業可轉,而劫運可消。 

  

           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如今生所作所為皆是惡事,來世定得惡果。如今生所作所為皆是善事,來世定得善果。《易》曰:“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。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”《書》曰:“作善,降之百祥。作不善,降之百殃。”其理與吾佛所講因果正同。所謂餘者,乃正報之餘,非正報也。本人來生後世所享受者,乃所謂本慶本殃也。餘報乃在其子孫,余慶餘殃,皆其祖父所積而成者也。 

  

           世人不知因果,常謂人死後,則告了脫,無善惡果報,此為最誤天下後世之邪見。須知人死之後,神識不滅。如人人能知神識不滅,則樂于為善。若不知神識不滅,則任意縱欲,殺父殺母,種種罪惡,由此而生。此種極惡逆之作為,皆斷滅邪見所致之結果。人人能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則天下太平,人民安樂。然此尚非究竟法。何為究竟法,是在念佛求生西方,了生脫死,並須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則國運可轉,災難可消。蓋今日之災難,皆大家共業所招。如人人念佛行善,則共業可轉,而劫運可消。如一·二八滬戰時,念佛之人家,得靈感者甚多。彼自己單修,尚得如此靈感,況人人共修者乎。故知國難亦可由眾人虔懇念佛挽回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

臨命終時 心不顛倒



【臨命終時 心不顛倒】


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。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——《佛說阿彌陀經》


接引這一願對我們是非常非常的重要,這真是表達了阿彌陀佛至極的慈悲。


因為臨命終時,是我們最困難的一個時候。四大的分離,神識要出來,但是有時還不想走,各種病苦交加,阿賴耶識善惡業的種子翻捲,所以是最難做主的時候。如果這個時候沒有阿彌陀佛的幫忙,一定要我們自己前往西方極樂世界,那可能一萬個人裡面也很難一兩個人去得了啊!我們的神識一出來到哪去啊?如果「嘩啦」一下進了中陰身階段,就更沒辦法把控了。


所以,是阿彌陀佛看到我們臨命終時極度的困難,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來幫助。他專門發了一個願,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一定會過來接引我們的。所以,阿彌陀佛又叫接引佛


我們東林大佛造的佛像的樣子就是接引佛的樣子,他的右手垂著金色的手臂,在生死苦海撈漉眾生,拔出來,拔到哪去?放在蓮華蓮台上,這樣來接引。我們臨命終時,神識一出來,馬上看到阿彌陀佛在面前,我們那種歡喜,那種有依靠的安全感,馬上油然而生。為什麼往生者都能帶著微笑走?他看到阿彌陀佛來了,他高興啊!所以,在世間去世的人裡面,唯有念佛人的面容是最燦爛的,笑得最開心的。


但是這裡要注意,是「臨命終時」。有的同修可能求往生的心很切,他常常會發願:「哎呀!我現在就要走,阿彌陀佛你現在來接我吧!」這種情況是不好的。「滅壽取證者,亦非下種處」,你不能故意縮短自己的壽命,求提前往生,不要這樣。你這樣求的話,那種躁妄心會出來,會導致很多的顛倒、很多的痛苦。所以經文都是講得這麼明確——「臨命終時」,不是說你什麼時候想走就什麼時候走。


可能是他聽了一些公案,把特殊的公案作為一個普遍現象。比如瑩珂比丘,瑩珂比丘就是念念念,念到阿彌陀佛來了,阿彌陀佛說:「你還有十二年壽命。」他跟佛說:「哎呀,十二年壽命我不要了,我就馬上走!」阿彌陀佛說:「那三天之後就接你走」。是有這麼一個記載,但這個記載是:第一,瑩珂比丘是生起大慚愧心大恐怖心,他是斷食念佛,證得念佛三昧,阿彌陀佛來了,他向阿彌陀佛請求往生淨土,阿彌陀佛也慈悲地許可了,也是覺得他的煩惱很重,在這個世間他自己怕又要退轉。這種情況是特例,特殊的例子。


如果你求求求,你跟阿彌陀佛還沒有見面,你是一廂情願的,你沒有得到念佛三昧。特別不能是「我什麼時候要走,我要開往生大會,我要表演給大家看。」你念佛往生,你又不是演員,為什麼要表演?這麼一表演,出了很多笑話。據說一個居士宣布:「我某年某月某時走,大家都來送。」到時候到了時間,念念念,走不了啦,走不了她也覺得不好意思,不好意思就搞得精神都錯亂了。所以往生這樁事情,大家千萬要有一種平實的心理,要有高度的信心,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。實際上你求哪一天走,要開往生大會、要表演,都是我執的表現,你的虛榮心在作怪,這都是跟佛法不相容的。


我們正確的心態,我們要有懇切求往生的心,要有這個願,這個願要發。阿彌陀佛今天來,我今天愉快地跟阿彌陀佛走。阿彌陀佛還要讓我活120歲,我也愉快地活120歲,我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,由阿彌陀佛來安排。阿彌陀佛什麼時候讓我走,我就什麼時候走。


這實際上也是一個破我執的一個過程。什麼叫「南無」?南無,就是皈命,你把生命交給阿彌陀佛,你就不要考慮,你一定要指定哪個時候走。阿彌陀佛自然臨命終時會安全的、穩妥的,拿著蓮華,而且是你平時念佛,在七寶池標上你的名字的那朵蓮華來接引你,自在的、彈指間、一念間、屈伸臂間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。那麼,由於有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臨終接引,所以這樣的往生者臨命終時心不顛倒。


這個「心不顛倒」是他的信心決定的,他有堅固的信願,以這個能感之機,感召了阿彌陀佛兌現他的願力,他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,他歡喜了。


「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」,這個「即得」就是當下就走了,非常快速,這個「即得」就是不隔時、當下,所以就叫「文成印壞」。娑婆世界五蘊的身就像印,印壞了,神識當下極樂世界的生陰就出來了,像文成。所以在這個世間,臨終在定之心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之時。


當下說明什麼?實際上說明,在阿彌陀佛前來的時候,阿彌陀佛肯定會放光,聖眾都會放光。在這種光明當中,是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打成一片。換句話說,極樂世界就在當處,所以就「即得往生」。這個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西方,這樣的一個空間的概念,是根據凡夫的生滅心,凡夫的空間概念來說的。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是超越了這種時間和空間的,所以他就能「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」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●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  大安法師

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

200、人多有外彰善相,實則暗存惡心以行惡事,以為人不知鬼不覺。何以解釋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須知吾人之心,與天地鬼神,及諸佛菩薩之心,息息相通。我心隨起一念,彼則無不了知。故曰人間私語,天聞若雷。暗室虧心,神目如電。所以稍知因果報應者,則舉心動念,皆有所畏懼,而不敢肆縱。 

     盡義盡分之語,只能教于上智,不能制其下愚。若知因果報應,則善惡禍福,明若觀火。其誰不欲趨吉而避凶,免禍而獲福乎。又不知因果,多有外彰善相,實則暗存惡心,以行惡事。意謂人既不知,有何妨礙。不知吾人之心,與天地鬼神,及諸佛菩薩之心,息息相通。我心隨起一念,彼則無不了知。故曰人間私語,天聞若雷。暗室虧心,神目如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大師)

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

199、世出世間聖人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,有什麼後果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通宗通教之後,尚或有錯因果事。因果一錯,則墮落有分,超升無由矣。且勿謂此理淺近而忽之。如來成正覺,眾生墮三途,皆不出因果之外。 

   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,烹凡煉聖之大冶洪爐。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,則通宗通教之後,尚或有錯因果事。因果一錯,則墮落有分,超升無由矣。且勿謂此理淺近而忽之。如來成正覺,眾生墮三途,皆不出因果之外。而凡夫心量小,凡經中所說之大因果處,或領會不及。當以世間淺近者,為入勝之方便。如《文昌陰騭文》,《太上感應篇》等,(感應篇,上海中華書局有感應篇彙編,為古今注此篇者之冠,文理俱佳,有二本。)俾熟讀而詳審以行之。則人人可以為良民,人人可以了生死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在家居士如何看破、放下?



問:在家居士如何看破、放下?

慧律法師答:看破,有兩個角度:

第一,觀不淨、苦、空:你想想看,這個色身從小到大,大、小便不淨;有這個色身就會生病、開刀,吃得不乾淨就會中毒,晚上睡不著苦悶,有色身就很苦;到最後送進火葬場火化,那就空了,什麼都留不住。看不破,你的罣礙就會多;看不破,執著、煩惱就會多;看不破,所有的痛苦就會跟著而來。這個色身到最後的終點,都會變成骨灰,沒有任何的例外,只是一些化學元素而已。

第二,要觀無常:我們這個色身每分每秒都在變化,想想看,五歲的時候長得可愛,十歲的時候來到私塾,二十歲以後大學畢業,三十歲以後結婚、生兒育女,四十歲以後搞一點事業,五十歲以後漸漸老化,六十歲的時候退休,七十歲以後眼睛漸漸不行了,牙齒慢慢動搖,皮膚也變皺了,兒孫已經長大了。釋迦牟尼佛示現人間八十年,我們用釋迦牟尼佛的年齡,八十歲減去你現在的年齡,還剩下幾歲?還有幾年可以活?這樣觀想,這個世間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執著的,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下一輩子著想。

到最後的階段,要什麼統統放下,什麼也不要管,拼命念阿彌陀佛,念佛的時間要多,持咒的時間減少,死神來敲門是沒有信號的,哲學家講了一句話:「死亡是人類最難掌控的一種訊息。」所以,要好好珍惜佛法的因緣。

如何度化家人?



問:如何度化家人?

慧律法師答:從你的行為做起:把你的個性改變得溫文儒雅、謙卑、謙恭,對家人更好,讓他(她)感覺學佛是有這個好處的,有大轉變,又記得我的生日,還時時刻刻記得買一些衣服、水果等等。

如果你一意的跟他(她)對幹,互看不順眼,脾氣也不改,常常發脾氣,他(她)就會說:「你看,學佛的就不過如此嘛,跟我們沒什麼兩樣,甚至比我們更糟糕。」所以,要先度自己,你一下子要度他(她),他(她)沒有那個根沒有辦法的,修行盡份,度眾隨緣。

從此以後,態度要誠懇,口氣要好,沒有貪、嗔、癡,不要和家人鬥嘴、對幹,慢慢來,先拿一些光碟給他(她)看,盡己之力,竭己之心。有的人一輩子跟佛無緣,那誰也沒辦法,釋迦牟尼佛說,佛不度無緣人,我們盡力就好。

修學佛道的人為何要有柔軟心?柔軟心如何培養?



問:修學佛道的人為何要有柔軟心?柔軟心如何培養?

慧律法師答:剛硬的心叫做眾生心;柔軟心是佛菩薩的心,它永遠慈悲地對待每一個眾生。只有柔軟心方可進入究竟第一義諦實相的道理。

培養柔軟心分兩個角度進行:第一,從理體角度,要證得空性,諸法平等。萬法都是自己本性所具足的,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,都是未來佛,所以,應當尊敬跟柔軟。柔軟心最重要的是要降服自己,對人家好是要昇華自己,對人家好是要對得起自己的靈性,平等心對待他人是佛弟子的一個基本的涵養。

第二,從事相的角度,觀想所有的眾生都是我過去生的父母、兄弟、姊妹來轉世的,沒有必要用嗔恨心來對待他們,應當用柔軟心對待自己的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。如果沒有柔軟心,我們就度不了眾生,所有的眾生都不希望看到對方驕傲和狂妄的態度,驕傲和狂妄不但自己的道業和心性會被傷害,同時也無法引導別人入于正道。

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

198、世之愚人誚謗念佛人為生死預修為癡,而以己之肆志縱情、恣行淫殺為有福、為有智。遇此種人應如何對待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此種愚人不知因果。不知世間盲聾喑啞殘廢無依之人與牛馬豬羊或為人服役、或充人口腹者,皆此種自以為有福有智之人,所得其福智之真實好報耳。念佛人之人,須具決烈之心,任彼誚謗,我總了無疑慮。要以佛所說為依歸,決不以此種愚人所說者為根據。 
    
          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,悉知預備,不致臨時失措。而于關于身心性命之事,不但不知預修,且以人之預修為癡,而以己之肆志縱情,恣行淫殺,為有福、為有智。不知世間盲聾喑啞殘廢無依之人,與牛馬豬羊或為人服役,或充人口腹者,皆此種自以為有福有智之人,所得其福智之真實好報耳。修行之人,須具決烈之心,任彼誚謗,我總了無疑慮。若聞人誚謗,便生退心,此種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淺所致。不為佛所說者為依歸,而以愚夫愚婦所說者為根據。固當長在生死輪回中,永受三途之苦。而欲得人天之身尚難,況了生死超凡入聖,以至成佛之大利益乎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

197、有人見為善而得禍,便說善不可為;見作惡而得福,便說惡不可戒。遇到如此愚人應如何勸教?



有人見為善而得禍,便說善不可為;見作惡而得福,便說惡不可戒。遇到如此愚人應如何勸教? 
  
          如此愚人當以三世因果,六道輪回之事理為其詳細剖明,報應事蹟,為其揭示,以警其操行,束其身心。須知禍福之來,有近有遠,遲早不定。近則人俱得見;遠則或隔生隔若干生,非具宿命通者,不能悉知。 

     世間愚人,不知因果。見為善而得禍,便謂善不可為。見作惡而得福,便謂惡不可戒。不知禍福之來,有近有遠,遲早不定。近則人俱得見;遠則或隔生隔若干生,非具宿命通者,不能悉知。今設一喻,以期易知。作善作惡,如種穀然。其人雖善,以前生所作不能無過,故今日所受不能無逆。今生之身,名為報身。以今生之為男為女,或好或醜,以及壽、夭,貧、富,智、愚,康、病等,乃前生之所作所為所感之報,故名此身為報身。謂其為前世所作之果報之身,以前世之因,為今生之果。今生雖善,前世之業重,不能即得其為善之報,而先得其前世之惡報。如人去年未種穀,今年雖勤勞耕種于未收穫之前,亦不免于無糧。此無糧,非因今年之勤勞而無也。今年之無糧,乃去年不下種所致。今年既勤耕種,則收穫後及明年則有糧矣。為惡之人,尚未受禍,以有餘福未盡。如人去年勤耕種,今年不耕種,而仍不至饑餓,乃去年之所餘。吃完,則今年未種,將無所食矣。須知善人得惡報,使不為善,其惡報當更甚。由作善,而惡報隨之減輕。惡人得善報,使不為惡,其善果當更大。由作惡,善報亦隨之減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一念貪欲成豬身,一念瞋心變赤蛇。



一念貪欲成豬身,一念瞋心變赤蛇。  蕅益大師。 

蕅益大師未出家時有一位善友,名叫黃洪江居士,他因為親身經歷一件投胎轉世的事實,因此發起學佛的心。這件事頗多轉折,又感人至深,所以蕅祖把它收在《見聞錄》。

江蘇省蘇州的南濠街,有一個人常到陰曹地府去做差役。每隔幾天,他就要去值班。某日,有一位鄰居滿懷好奇地跟他請求說:“你去地府輪值時,能不能帶我一塊去遊逛?”差役答說:“可以!你只要靜靜地躺臥在房間,交代家人千萬不可開門,我就可以帶你一同前往,然後再送你回來。”

鄰人便照著陰差的話,閉門靜臥在房間內等候。陰差就攝取他的魂魄,一同來到縣府城隍廟前,叮囑他一定要在廟前石牌樓下等著,自己就拿著文書進入中庭裡去了。這位鄰人在外面等得太久,開始厭倦不耐煩,這時湊巧看見有一輛大馬車從西向東跑過來,車上載著四個娼女和兩個男人。當中有一個娼女跟鄰人是老相好,就揮手招呼他,鄰人見狀馬上登車跟著一同走了。

陰差辦完公事,出了廟門,遍尋鄰人不著,趕緊轉問旁人,才知道他剛剛登上車子離開了。於是返回陽間,急忙趕往城牆門外的一家民宅,發現這戶人家的母豬剛產下七頭小豬,當中一隻正是那位鄰人來投胎的。陰差上前抓起一扔,小豬即刻斃命,可是魂魄卻忽然消失了。陰差又趕忙到處尋,在田岸邊見到一條偌大的赤蛇仰頭倒在那兒,心知那就是鄰人轉胎變成的。陰差上前又是一擊斃命,然後攝取魂魄返回鄰人的房間,往躺在臥室的鄰人身上一擲,鄰人終於醒過來了。

陰差探問他說:“你同我一起遨遊地府,玩得還滿意吧?”

鄰人答說:“你把我放在城隍廟前的石牌樓下,你進去許久都還不出來。我正感厭倦不耐煩時,恰好遇見熟識的妓院姑娘,邀我一起到城門外一戶人家裡。大夥吃吃喝喝,正在歡暢快樂時,忽然有人奪走我的食物,又打我的脖子。我怒不可遏地沖向外頭,跑了一陣子,感到疲憊不堪,倒在地上休息,卻聽到有人喊著說:'赤蛇!赤蛇!'接著就有人用手使力地將我扭絞,我便痛得醒過來了。這一趟折騰下來,哪有什麼快樂可言呢?”陰差望著鄰人失魂落魄的可憐模樣,不禁笑了起來,於是將當初如何攝取鄰人魂魄,後來又如何變豬變蛇,如何追回魂魄的驚駭情節,一五一十地道了出來。

黃洪江居士親耳聽到這件事後,便發心學佛。因為什麼呢?你看,這位鄰人的魂魄懵然無知,順著染習,變形易貌,輪轉生死,絲毫作不得主。一念貪欲險成豬身,一念瞋心就化為赤蛇。在生死交關之際,這一念可不是生死關鍵嗎?

人的念頭不外七情六欲,這當中又以“”與“”帶給人最多苦惱,因此孔聖人在《周易·損卦》中說:“君子以懲忿窒慾。”一位有道的君子必得損去忿怒和貪欲才能趨吉避凶,化險為夷。可憐世人於“忿、欲”大都習以為常,一任其煩惱動亂迷而不覺,擾得身心世界,不得安寧!這位鄰人因為出入娼館,染上色欲習氣,一見娼妓即尾隨而去,心靈不由自主,完全被習氣牽著走。所以佛陀悲心懇切地勸眾生說:淫心不除,塵不可出啊!黃洪江居士聽聞之後,懍於輪迴路上風險多,想到自身要如何走出這茫茫生死路呢?於是往佛法裡頭尋取出離的法子。

愛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極樂”。若要當生遠離生死輪迴之苦,應當轉娑婆之愛,成極樂之願。留意現前一念,念起即覺,一有散心雜念即代以佛號淨念,這般功夫若用得上,自然“娑婆苦海風濤靜,穩泛樂邦紅藕舟”了。

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

196、為什麼說佛法包括所有世間經世之道?三世因果,生死輪回何以深則見深,淺則見淺?



           舉凡父慈、子孝,兄友、弟恭,夫和、婦順,主仁、僕忠,咸與世間聖人所說無異。世間聖人,唯令人盡義盡分。佛則具明能盡義盡分,與不能盡義盡分之善惡報應。倘知善惡報應,則欲為善而必能勉力,欲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。 

          如來所說三世因果,六道輪回等法,以之修心,即可斷惑證真,了生脫死。以之治世,即可勝殘去殺,返澆還淳。 
  
          佛法雖屬出世之法,所有世間經世之道,悉皆包括無遺。舉凡父慈、子孝,兄友、弟恭,夫和、婦順,主仁、僕忠,咸與世間聖人所說無異。世間聖人,唯令人盡義盡分。佛則具明能盡義盡分,與不能盡義盡分之善惡報應。盡義盡分,只能教其上智。若稟性頑劣,則不是偽為,便是故悖。倘知善惡報應,則欲為善而必能勉力,欲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。如來所說三世因果,六道輪回等法,深則見深,淺則見淺。以之修心,即可斷惑證真,了生脫死。以之治世,即可勝殘去殺,返澆還淳。近來世道人心,陷溺已至極點。競倡新法,廢棄舊章。雖父子夫婦之倫,尚欲推翻,況其小焉者乎。以故天災人禍,相繼降作。國運危岌,民不聊生。有心世道人心之人,欲為挽救,普勸悉皆研究佛學。戒殺放生,吃素念佛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由一傳十,由十傳百,至千至萬,靡然風從。庶可望其天下太平,人民安樂。此實治亂持危,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輪也。當今之世,若不以因果報應,生死輪回為訓,雖聖賢齊出于世,亦末如之何矣。若不以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是修,縱天姿高上,亦難斷惑證真,了生脫死。

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

195、學佛法專重理性,撥棄事修及因果是以身謗法嗎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此種人雖聰明學佛法,但因執理廢事,不修因果,為偏邪狂妄之人。究其行為,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。故為以身謗法,罪過無量。學佛之人應深信因果,理事並修。縱在暗室屋漏,常如面對佛天,不敢稍萌惡念。 

    今之聰明人,雖學佛法,以未親近具眼善知識,率皆專重理性,撥棄事修及與因果。既撥事修因果,並理性而失之。所以每有才高等輩,詞驚鬼神,究其行為,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。其病根皆由撥事修因果之所致也。俾上智者徒生憐憫,下愚者依樣妄為。所謂以身謗法,罪過無量。《法苑珠林》一書,(一百卷,常州天寧寺訂作三十本,蘇州瑪瑙經房訂作廿四本,瑪瑙經房板殘傷模糊,天寧寺板系新刻。)詳談因果,理事並進,事蹟報應,歷歷分明,閱之令人不寒而慄。縱在暗室屋漏,常如面對佛天,不敢稍萌惡念。上中下根,皆蒙利益。斷不至錯認路頭,執理廢事,歸于偏邪狂妄之弊。夢東所謂善談心性者,必不棄離于因果。深信因果者,終必大明乎心性。此理勢所必然也。夢東此語,乃千古不刊之至論,亦徒逞狂慧者之頂門針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

【以心轉境】



【以心轉境】

廣欽老和尚開示:

我們的心要如何轉境呢?就是多念佛!常將「阿彌陀佛」念在心頭。 不煩惱沒有時間修行,若能行、住、坐、臥隨時都在念佛,就是修
修行。修行過程都會遇到許多境,如果對境當時,一念轉不過來,不但無明 會起,煩惱也跟著來,而修行就是在修這一念轉得過來。
所以念佛這「一念」要保持得好,時時刻刻都以阿彌陀佛念在心裡; 以佛來伏無明煩惱種子,對境轉心,這個心不起分別、無好無壞,這就是「定」。

陰德陽德



陰德陽德

  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,不被人知道叫陰德。陽德報得快,做了好事,讓別人知道了,別人稱揚你,讚歎你,給你發個獎狀、錦旗什麼的,表揚表揚,報掉了,報掉了就沒了,德積不住。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,陰德後面的福報大,積得久。不要怕德積不住,你的德積在那裡永遠是你的,別人偷不去、搶不走,自修自報。

  陽德積不久,甚至隨修隨報,陰德積得久,且越積越大。所以我們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,不讓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積越厚,後面你的福報就大。甚至福澤你的子孫。如果讓人知道了,報掉了,報掉了就沒了。

  相反,做了壞事要讓人知道,不要隱瞞,越多人知道越好。為什麼?報掉了,報掉了就沒有惡了。所以佛法裡面發露懺悔,一懺悔什麼罪業都消了。發露就是要讓別人知道,越多人知道越好。罪如霜露,太陽一出,什麼罪業都消融。


        所以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,越少人知道越好。做了壞事一定要讓人知道,越多人知道越好,別人一知道就報掉了。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,叫人知道了叫陽德,陽德積不住,一叫人知道就報掉了。做壞事不叫人知道叫陰惡,叫人知道了叫陽惡,陽惡也積不住,一被人知道就報掉了,報掉了就沒有了。

  福德與功德

  著相修福叫福德,福德感應人天福報,福報有限,享完了就沒有了,福享完了就沒福了,沒福了惡報就來了,所以福德是很有限的,不能超出生死輪迴,因為執著沒有破,還有我執。

  離相修福叫功德,功德的福報無限,因為功德與道相應,與自性相合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。做了好事,不著做好事的相,不執著這個好事,這就有功德。功德可以超越三界生死輪迴,因為功德裡面有智慧,沒有我執,沒有我執就超越六道輪迴。

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

194、怎樣理解孔子所說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”之說?

     人積善與積不善,因也;餘慶與餘殃,則果矣。又既有餘慶餘殃,豈無本慶本殃。本慶本殃,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,當大于餘慶餘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。凡夫不得而見,何可認之為無乎。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,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。 

    約佛法論,從凡夫地,乃至佛果,所有諸法,皆不出因果之外。約世法論,何獨不然。故孔子之贊周易也,最初即曰:“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。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”夫積善,積不善,因也;餘慶,餘殃,則果矣。又既有餘慶餘殃,豈無本慶本殃。本慶本殃,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,當大于餘慶餘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。凡夫不得而見,何可認之為無乎?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,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。
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

193、念佛人為什麼也會慘死?



        《華嚴經》云,假使惡業有體相者,十方虛空不能容受。須知人之修持,果真誠無偽,便能轉業。轉重報後報,為現報輕報。凡夫肉眼,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,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。 

  明理之人,任彼境遇如何,決不疑因果有差,佛語或妄。不明理,守死規矩,而不知因果復染,遂致妄生疑議,總因心無正見故也。如所說念佛之人,有三寶加被,龍天護佑,此系一定之理,斷不致或有虛妄。然于轉重報後報,為現報輕報之理,未能了知,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。 
  
          周頌堯居士原函:今有一疑問,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。弟子吃素念佛,已經多年。因為信佛之人,為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護念,天龍八部,大力神王,常隨擁護。往世惡業,亦漸消滅,縱有怨對,不能為害。此乃佛經所說,決非虛語。詎于三月間,接到上海舍親處來一訃聞,系一極信佛之張太太,吃素已二十餘年,常到居士林聽經。逢人必勸念佛吃素,心極慈悲行善。不料一日,送素菜與某師兄,在馬路上行走,為汽車軋死。後為巡捕房收去,至三日後,其家子孫曉得,始去領歸安殮。余聞悉之下,心中非常驚惶,至今疑惑不解。且佛會中人聞之,亦均不安。故特上書,懇求老法師開導,指示所以然之故。何以臨終如是之苦,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。說個明白,可使大家安心念佛,不勝感德之至。 

    接手書,知閣下于佛法道理,尚未真明。吾人從無始以來,所作惡業,無量無邊。《華嚴經》云,假使惡業有體相者,十方虛空不能容受。須知人之修持,果真誠無偽,便能轉業。轉重報後報,為現報輕報。凡夫肉眼,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,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。此老太太,多年精修,一朝慘死,或者由此苦報,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,而得生善道。或在生有真信願,亦可往生西方。但吾人既無他心道眼,不敢臆斷,謂決定往生,與決定不往生也。其可決定者,為善必有善報,作惡必有惡報。為善而得惡報,乃宿世之惡業果報,非現在之善業果報也。汝等諸人,見此老人,得此果報,心中便有為善無福,善不足為之邪見,故致驚惶疑惑。其知見,與未聞佛法之人,有何各異。倘深信佛言,決不以此事,作此驚惶疑惑之態。以因果之事,重疊無盡,此因未報,彼果先熟。如種稻然,早種者早收。如欠債然,力強者先牽。古有一生作善,臨終惡死,以消滅宿業,次生便得富貴尊榮者。

如宋阿育王寺一僧,欲修舍利殿,念沂親王有勢力,往募,所捐無幾,憤極,以斧於舍利殿前斷其手,血流而死。即時,其王生一子,哭不止。奶母抱之遊行,至掛舍利塔圖處則不哭,離開又哭。遂將其圖取下,奶母常向彼持之,則永不哭。王聞而異之,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,則即于其子生日,斷手流血而死。彼王遂獨修舍利殿。及年二十,寧宗崩,無子,遂令彼過繼,為皇帝四十一年,即宋理宗也。此僧之死,亦屬慘死,使無常哭不止,見舍利圖則不哭,人誰知此子,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。此事載《阿育王山志》,光于光緒二十一年,拜舍利數十日,看之。明理之人,任彼境遇如何,決不疑因果有差,佛語或妄。不明理,守死規矩,而不知因果復染,遂致妄生疑議,總因心無正見故也。如所說念佛之人,有三寶加被,龍天護佑,此系一定之理,斷不致或有虛妄。然于轉重報後報,為現報輕報之理,未能了知,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。

昔西域戒賢論師,德高一世,道震四竺(四天竺國)。由宿業故,身嬰惡病,其苦極酷,不能忍受,欲行自盡。適見文殊、普賢、觀世音三菩薩降,謂曰,汝往昔劫中,多作國王,惱害眾生,當久墮惡道。由汝宏揚佛法,故以此人間小苦,消滅長劫地獄之苦,汝宜忍受。大唐國有僧,名玄奘,當過三年,來此受法。戒賢論師聞之,遂忍苦懺悔,久之遂愈。至三年後,玄奘至彼,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。其說苦之人,哽咽流淚,可知其苦太甚。使不明宿世之因,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。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,尚得如此慘病,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?汝等心中所知者小,故稍見異相,便生驚疑。無善根人,遂退道心。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,亦複如是起邪見心。不知皆是前因後果,及轉後報重報,為現報輕報,及轉現報輕報,為重報後報等,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

為什麼說一切都是因緣而生,因緣而滅?


【為什麼說一切都是因緣而生,因緣而滅? 】海城市佛教協會。106、3、10

有了大格局,才會有大人生!修養決定格局,格局決定人生。道德修養不僅是一種品質,更是一種力量。有了善,就有了別人的尊重;有了博愛,就有了大家的牽掛;有了寬容,就有了別人的認可。獲得這些以後,自然會收穫美好的人生。

彌蘭陀王非常尊敬有過禪悟的那先比丘,那先比丘從禪修中證悟的智能,出言吐語,充滿了慧思靈巧。有一天,彌蘭陀王向那先比丘道:“眼睛是你嗎?” 
那先比丘笑笑,回答道:“不是!”
彌蘭陀王再問:“耳朵是你嗎?” 
那先比丘再回答道:“不是!”
“鼻子是你嗎?”
“不是!” 
“舌頭是你嗎?” 
“不是!”
“那麼,真正的你就只有身體了?” 
“不,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。”
“那麼‘意’,是真正的你?”
“也不是!” 
彌蘭陀王經過這些問答,最後問道:“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,那麼你在哪里里?”
那先比丘微微一笑,反問道:“窗子是房子嗎?” 
彌蘭陀王一愕,勉強回答:“不是!” 
“門是房子嗎?” 
“不是!” 
“磚、瓦是房子嗎?”
“不是!” 
“那麼,床椅、樑柱才是房子嗎?” 
“也不是!” 
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:“既然窗、門、磚、瓦、樑柱、床椅都不是房子,也不能代表這個房子,那麼,房子在哪里里?” 
彌蘭陀王恍然大悟!

佛學的緣起論認為世間上的事事物物(一切有為法),既非憑空而有,也不能單獨存在,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,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,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,“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”的因果定律,稱之為“緣起”。
彌蘭陀王悟了什麼?這是佛法的真理:“緣起性空”,“大地山河宇宙萬有”,都是因緣和合的存在,沒有因緣,就沒有一切!世間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,也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,一切都是因緣而生,一切都是因緣而滅。

對於和尚來說,同寺廟的師兄弟,就是一種緣分;對於凡人來說,家人,朋友,同事,就是一種緣分。這些緣分,伴隨著我們的生活,幫我們排解煩惱,和我們一起組成這大千世界。如果有一天,緣分不在了,那麼,我們的世界,也就變得荒蕪貧瘠了。

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!想要生活圓滿,就要懂得去愛親人,朋友,同事。這些愛,是讓我們維繫因緣的紐帶,這紐帶不斷,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希望。

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

192、提倡因果及家庭教育對當今社會和諧和培養後人有什麼重要意義?



     如人人知因果報應,則舉心動念,皆有所畏懼,而不敢肆縱。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。

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少時栽培成性,其至長成,欲令其曲,不可得也。 

     因果為千聖不易之法也。舍此言治,皆屬皮毛之事,決無大好成就。天下不治,匹夫匹婦與有其責。能注重家庭教育及因果報應,則賢才自然蔚起,而天下漸可太平矣。祈與一切人皆以此說懇切告之,亦居塵學道,自未得度,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。 

     欲家風不墜,非提倡因果不可。欲天下太平,亦非提倡因果不可。此千聖不易之法也。本此法而行之于家,則家齊,行之于國于天下,莫不皆然。舍此言治,皆屬皮毛之事,決無大好成就。 

     今之時世,壞至其極,其原由于不知因果報應,及家庭教育。欲為挽回,宜注重此二法。而家庭教育,尤須注重因果報應。以因果報應,能制人心。除此之外,任憑何法,皆無救藥。以心不改良,則一法才立,百弊叢生矣。 

     古之聖賢,無不戰戰兢兢,以自操持,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。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今之人于日用云為,父子兄弟夫婦之間,尚不能一一如法。稍有知見,便妄企作出格高人。未得其權,則肆其狂妄之瞽論,以惑世誣民。已得其位,則逞其暴虐之惡念,以誤國害民。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師友,未曾以因果報應之道,以啟迪之也。使稍知因果報應,則舉心動念,皆有所畏懼,而不敢肆縱。即不欲希聖希賢,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不可得也。以故天姿高者,更須要從淺近處著手。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少時栽培成性,如小樹標使壁直。其至長成,欲令其曲,不可得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

191、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脫眾生之大權?


          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人每謂現生所享受苦樂吉凶者為命,豈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惡之果報耳。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。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若人人知此道理,則天下和諧也!


    佛教人修戒定慧,斷貪嗔癡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初則斷盡世間煩惑,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。次則漸漸進修,以至真窮惑盡,慧滿福圓,徹證自心,成菩提道。咸皆不出因果之外。


    因果者,世出世間聖人,平治天下,度脫眾生之大權也。孔子之贊周易也。最初即曰:“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。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”此語依表面看,是說慶殃及于子孫。依實際論,其慶殃之歸于本人者,當更大於子孫者多多也。箕子之陳洪範也,末後方曰“向用五福,威用六極。”用,以也。極,窮困苦荼也。五福六極,實示前生之善惡因,及現生之善惡果也。儒經說前因現果,現因後果。孔子箕子此二語,最為明顯。


佛經說三世因果,最為詳悉。撮要說之,則曰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人每謂現生所享受苦樂吉凶者為命,謂天所命令,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惡之果報耳。天豈有厚于彼,而薄于此之命令乎?故《感應篇》云:“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。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”果知此理,則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兢兢業業,恐懼修省。格除自心私欲之物,則自心本具之正知發現。


由茲罔念作狂者,咸得克念作聖矣。此就儒教所說因果,尚有如此之大利益。況佛教人修戒定慧,斷貪嗔癡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初則斷盡世間煩惑,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。次則漸漸進修,以至真窮惑盡,慧滿福圓,徹證自心,成菩提道。咸皆不出因果之外。故曰,因果者,世出世間聖人,平治天下,度脫眾生之大權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臨終時,怎麼知道來的是阿彌陀佛?


【答疑】【臨終時,怎麼知道來的是阿彌陀佛?】

問:臨終時,阿彌陀佛來接引,但我沒見過佛,怎麼知道是阿彌陀佛來了呢?如果是別的佛來我認錯了怎麼辦呢?

大安法師答:
你還想得很周到。要知道,我們常講因果的相應。一個人平時念阿彌陀佛 ,臨命終時也是念阿彌陀佛,那肯定就是阿彌陀佛來,不可能是其他的佛來。

為什麼呢?由於阿彌陀佛二六時中都在關護著我們。阿彌陀佛曾經發過願 ,臨命終時一定要現前接引,任何一個眾生臨往生的時候,阿彌陀佛都來接引。

由於其他的佛沒有發過臨終接引願,阿彌陀佛才發了這樣的願。而且你念的又是阿彌陀佛,所以,從因果的相應,以及阿彌陀佛願力的兌現的層面來說,一定就是阿彌陀佛來了。

但你不要執著阿彌陀佛就是一個相,阿彌陀佛顯現什麼相,是依照你心性的清淨程度來顯現的。

有時候你的心很散亂、很渾濁,也許佛現前你還看不清楚呢!有時候你看不到佛,只是看到蓮華。這時,你要知道佛就在你面前,只是你看不到而已。

所以,你不要擔心認錯了,你不會錯的,阿彌陀佛更不會錯。如果有錯,就錯在你不去念佛。這時候你念的不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是念「我的媽呀!」那就麻煩了,那可能就會錯了。

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



《華嚴經云》:

【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】。

修行不是單從文字上去鑽研,而是要契入內心深處自性經藏,則妙智慧才能無窮無盡。


有智慧的人靈台清澈,對世間各種法門都能悟入其旨,轉化為各種道理,來點化世間的眾生。


未開悟者,往往執著偏見法門,而產生我的最大,最殊勝,最正法,最莊嚴,別人都是旁門左道。


「佛性本在於自心」,道在日常,修行原則在於如何擁有一顆安穩無愧的心。


「自心才是真佛」,如自己沒有佛心,何處覓真佛?如果智慧不流露,就算熟讀千經萬典,是很難開悟見性的。


真正須做到「心貫萬法,才能一理通,萬理徹」。否則心境上產生分別對待,縱經塵劫,還是一個輪迴的眾生。


禪師云:「把真心融入性海中」,轉化成你的慈悲與智慧,才能擴大心靈世界。



故內心世界「愈清淨,愈單純,愈慈悲,心量才能遍及十法界」,清澈明白佛性光明偉大境界。同霑佛陀恩惠。




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

三苦



三苦
苦苦是身心受苦時所生的苦;
壞苦是偶現之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;
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。

苦苦:人生在世是苦,而處於違逆境界中,身心產生種種逼惱之苦,實在是「苦上加苦」,故稱之為苦苦。 

壞苦:於種種順意境界壞滅時,身心所感受的苦,稱為壞苦。

行苦:「行」是遷流變動之意,即於非違逆、非順意之境,心中無有苦、樂、憂、喜之感受;一般人常會感到無聊、無所事事,心中好像沒有苦受或樂受,但事實上仍然有微細的念頭在活動,念念生滅、遷流不止,此即為「行苦」。例如晚上做夢,乃白天心中微細的念頭於夢境中顯現,此即是行苦。


知苦才能想要離苦得樂,修行增上,共勉之




190、不信因果的危害是什麼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深信因果者,自然意誠、心正、而身修。從而成為淑世善民。廢經廢倫,廢孝免恥,互相殘殺,民不聊生,皆為破斥因果輪回之所釀成。 


     吾常曰,因果者,世出世間聖人,平治天下,度脫眾生之大權也。舍因果而言治,不過稍愈皮膚之病。若夫心病,則反令增長,決無能愈之理。彼唱高調者,謂因果報應,生死輪回,乃佛騙人之妄談。其人不但不知因果,亦全昧世間正理。聖人窮理盡性,如來斷惑證真,皆不出因果之外。

人果深信因果者,自然意誠、心正、而身修矣。彼以誠意、正心、修身,為淑世善民,希聖希賢之據。而極力破斥因果輪回,不知能令人誠意、正心、修身之權,唯因果輪回之事理。

既無因果輪回,有幾肯從事於誠意、正心、修身乎?欲人皆誠意、正心、修身,先破斥令人不得不誠意、正心、修身,不敢不誠意、正心、修身之權,其誣往聖、誤來學之罪,罄竹難書矣!彼猶自矜能崇正除邪,淑世善民,以致現出廢經廢倫,廢孝免恥,互相殘殺,民不聊生等象,皆此破斥因果輪回之所釀成。

彼若夢見此禍,縱以粉身碎骨之刑,逼彼提倡破斥,亦有所不敢。況只求無關緊要之虛名,而又何敢為之乎。甚矣,眾生之惡業深重,而感此學說,以重增其業,豈不大可憐哉。願一切同倫,同懷自利利人之心,勿存彼此門庭之見。由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以馴至於明心見性,斷惑證真,及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。則由此一杯,直登如來之大願船,以誕登覺岸。又復傳傳相渡于盡未來際,庶可不虛此生此遇也已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

189、隨心造業隨心轉業的道理是什麼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修德者愚者可賢,恣意妄為者賢者可愚。一切皆在自己之存心而已。世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。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,弄得前功盡棄,尚且遺害累劫。可悲哉! 


      嘉夢奇特,必有嗣書香而繩祖武,出類拔萃之嘉男,賜自佛天也。不勝欣慰,賀賀。《華嚴經》云,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。是知智慧德相,乃生佛所同,即性德也。有妄想執著,離妄想執著,則生佛迥異,即修德也。修德有順有逆。順性而修,愈修愈近。修極而徹證,證而了無所得。逆性而修,愈修愈遠。修極而永墮惡道,墮而了無所失。了此則愚者可賢,賢者可愚,壽者可夭,夭者可壽。富貴貧賤,及與子孫之蕃衍滅絕,一一皆可自作主宰。則有憑據者亦可無憑據,無憑據者亦可有憑據。如山之高不可登,人不能由,不妨鑿岩設砌,則絕頂亦可直到矣。

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。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,弄得前功盡棄,尚且遺害累劫。若不修德,即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,與夫位極人臣聲勢赫奕之宰輔地位,有不即世而身戮門滅者哉。是親得者皆無憑也。袁了凡頗會此義。故一切所享者,皆非前因所定也。前因俗所謂天。天定者勝人,謂前因之難轉也。人定者亦可勝天,謂兢業修持,則前因不足恃,是以現因為因而消滅前因也。若恣意妄為則反是。了此則欲愚者賢,庸平者超拔,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與隨時善教而已。可不以努力栽培,以祈嘉夢有據也已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
【楞嚴經講義】

《倓虛法師  ~  主講》

「佛告阿難,根塵同源,縛脫無二,識性虛妄,猶如空華」。

佛告訴他說,根和塵是一個源頭,根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塵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,這六根對六塵是一個源流,無有二樣,縛脫無二,你被他捆綁上也是六根,你想脫離了六塵也是六根,無有二樣。

六根,你自己把自己捆上了,說識性虛妄猶如空華,六根六塵中間發生六識,眼識乃至意識,識性是個假的,虛妄的,真的這是個對待。這是有實實在在的一個源流,六根對六塵,六塵也是四大合成,六根也是四大合成,你自己縛上也是六根,你脫離生死也是六根,識性虛妄這根和塵,中間結上識,這個識是個虛妄,他無有本體根塵,所以說識性虛妄,猶如空華,這個識性,看著又如同空中的華,一會就完,那不能長遠。

188、父母與子女有哪些因緣?


  
           有四種因緣。一者報恩,二者報怨,三者償債,四者討債。古云子女是債,有討債有還債,無債不來是也! 


    子有四因者。一者報恩,二者報怨,三者償債,四者討債。報恩者,謂父母于子,宿世有恩,為報恩故,來為其子。則服勞奉養,生事死葬。必使生則親歡,祭則鬼享。乃至致君澤民,名垂青史,令天下後世,敬其人而並敬其親。若曾魯公,陳忠肅,王龜齡,史大成,(曾陳王三公,皆宋名臣,史公清初狀元,四公皆信佛,唯忠肅悟入甚深,以前世皆為高僧,故雖處富貴,猶能不昧本因耳。)

今世之孝子賢孫,皆此類也。報怨者,謂父母宿世于子有負恩處,為報怨故,來為其子。小則忤逆親心,大則禍延親身。生無甘旨之養,死貽九泉之辱。又其甚者,身居權要,謀為不軌,滅門戮族,掘墳夷墓,使天下後世,唾駡其人並及其親。若王莽、曹操、董卓、秦檜等是也。償債者,子宿世負親資財,為償債故,來為其子。若所負者多,則可以終親之身。若所負者少,故不免半途而去。如學甫成名而喪命,商才得利而殞身。討債者,謂親宿世負子資財,為討債故,來為其子。小債則徒費束修聘金延師娶妻,及種種教誨,欲望成立,而大限既到,忽爾喪亡。大債則不止如此,必致廢業蕩產,家敗人亡而後已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