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

四種柔軟

四種柔軟

【夢參老和尚的叮嚀】「學佛」不是「佛學」。

【夢參老和尚的叮嚀】

「學佛」不是「佛學」。

「佛學」是把佛所教導的當成學問去研究,這叫「佛學」。

「學佛」是佛怎麼樣做的,佛最初怎麼樣發心的,佛是怎麼樣成佛的,他這個道路怎麼走的,我們要跟著他走。

他怎麼做,我們就怎麼做,這才是「學佛」。-─《修行》

佛只能給你啟發、幫助。悟!得你自己去悟。

成就慧身得自己成就,佛不能給你;佛也不能斷除你的業,也不能給你智慧,只是告訴你方法,照這個方法就能得到。--《八十華嚴講述》修行,是在修自己。要修正的,是自己的心性和言行;要處理的,是你和自己的關係,與外在的人事物無關。




慧律法師教你消業障

慧律法師教你消業障

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

【 因果錯綜複雜 】——— 夢參老法師 開示

【 因果錯綜複雜 】——— 夢參老法師 開示

 一次上山,有道友問師父:
 「為什麼這個世間常看到好人不得好報?」 

 師父說:「因果錯綜複雜,我們所看到的只是一生,如果有神通看到十生、百生,乃至更長,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,因果是絲毫不差的。」

 我跟你講個故事,我親見的:
 我在青島,有一個姓李的人,他是給一個德國人當管家,後來大戰一發生,德國人要回國,把公司就交給他,跟他說,我要是回得來,公司算我們倆的,你算一個股東,我如果回不來公司就是你的,我必須要回國去當兵。

 這個人回去了就沒有回來,是不是在戰場上被打死了就不知道了,那全部的財產就歸了這個姓李的人了。
 這一歸他啊,他原來窮得很,這一暴富,什麼壞事都做,他在青島做了很多壞事!因為他有錢,跟青島市的官員勾結,做很多壞事!後來青島人就開始暗殺他,他知道在山東青島混不下去了,他就跑廣東去了,他的歷史我很清楚。

 到廣東他就改了,他知道這樣做人混不下去,到廣東他變了,在廣州他買了幾條船,因為他很有錢嘛,就開始做船業了,這個時候,他淨做好事,做慈善事業等等。

 但是有一次他檢查船的時候,不曉得怎麼掉到水裏頭了,那裏的船很密啊,兩個船正巧把他一搓,搓得連屍體都沒有了,粉身碎骨我所聽到的,青島人就說,就像你剛才問的:「因果沒有啊!這麼壞的人竟然跑了,沒有受報!」

 大家也知道他跑廣州去了,有財產,青島人在罵沒有因果!他在廣東淨做好事,結果讓船把他搓死了,廣東人也在罵說,這:「麼好的人、這麼慈善的人,老天爺真是沒眼睛,怎麼會遭到這樣的惡報?」

 那時候我就跟我一個弟子講,我說:「這個李先生在青島可是壞得很!他不象在廣東這麼好啊;他現在到了廣東,他青島做的惡業成熟了,受報了,他在廣東做的好事果報還沒成熟,只能等以後了。 」

 所以,這個因果是錯綜複雜的,咱們這一生做了很多好事,也做了很多壞事,那個在前(受報)?說強者在前,說做好事心猛利,那壞事就壓下了;那做壞事心很猛利,就是很精進,力度很強,那好事就壓下了,壞事就現前了。

 那好事力量薄弱,壞事力量強,所以上面那個李先生,青島的業成熟了,他在廣州的好事啊等著來生再受吧。 

 所以說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報是因為時候沒到呢。
 而且一個人一生,善善惡惡既做好事也做壞事,咱們心裡頭一會兒菩薩心腸,一會兒煩惱來了就狠狠地發惡願,錯綜複雜,每個人都是。

不可走錯路

不可走錯路

蕅益大師開示【念佛止觀雙運】


蕅益大師開示【念佛止觀雙運】

修止觀是用意識心去觀想。天臺宗修三觀「空假中」。觀一切法「空」。「空」不是什麼都沒有,而是有,只不過是假有。再從假有悟入中道。什麼是「中道」?真理是中道,就是不落於二。我們說「有」、「無」,是對待的,實際上是非有非無。說有也不對,它是非有。說無也不對,它是假有。在有無之間取一個中道。

就某一對象而言:說它有,可是它變化無常;說它沒有,它還暫時存在,還起作用。譬如我們有機緣在此研究佛法,這是有,但它是種種因緣合和而成的,是一個暫時的存在。過一會兒,講完了,人去室空。念佛也是如此。

念佛有能、有所,這是「假」;但是又不能得到它,這是「空」;但念佛的功德仍然存在,功德不可思議,就是「中」。

所謂「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

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,本自離過絕非,不消作意離絕。即現前一句所念之佛,亦本自超情離計,何勞說妙談玄?

念佛念得心清淨了,就不會起妄念。念佛就是用佛號來對治妄念。心清淨時,一句佛號,就是離情絕非。情,就是凡情,就是妄想。



敬佛法僧

敬佛法僧

峨眉山 通永老和尚開示重點

峨眉山 通永老和尚開示重點:

        功和德都是在内心的起心動念之中,是在無相境界。那是内心的意識念頭的戒道啊。

因为你在做人之中、在生活裡,有太多的私心雜念,有太多的要求妄想。而你根本就不在乎起心動念,也不去注意起心動念。

恰恰所有的修行和因果都在這個起心動念之中!所以你連一個最基本的清淨都没有,連真正的戒都没有搞明白,起心動念天天還在犯戒之中!只是在形式外相之中有所求的為了自己得到。走的都是形式戒,是相戒,是外道。而非念積念修,非心戒。

不應正道,不在無相。所以没有正心真意,没有找到善與德的標準,也没有去掉自我的惡意貪心。更没有功德可言。

如何有道啊?所謂的捨,就是首先要認自我,從此開始在心中念念都要没有計較,處處要認自己的因果而理解他人,承担磨難的考驗。

外在的一切惡意、誹謗、逆境,都是你自身應該承受的因果相應,而非是他人的錯誤。所以不可以用對與錯來看别人、看問題,而只能以正與邪來要求和把握自己的心,在念念中來放下這個自我。因此,你首先要捨下的是自我的一切私心和欲望,才能進入清淨。




慧律法師:邪見

邪見

元曉大師悟道趣談

【元曉大師悟道趣談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唐高宗時,新羅(即今韓國)有一位元曉法師,他已讀過萬卷佛書言,對於寺內的佛經,深覺不夠用了,於是與同門師兄義湘商量道:

「聽說中國玄奘法師,剛從印度取回很多珍貴經典,我們一同到中國一趟,以探個究竟,您意下如何?」義湘聽了,拍手叫好說:「我正有此意,只不知找誰同行,如今師兄卻先一步邀我,真是榮幸之至!」兩人在前往中國途中,有一天,經過一個戰亂後的偏僻鄉下,時已黃昏,肚了又餓口又渴,只好找了一個小廟暫時棲身,他們看到神案前的供桌上,有幾個糕餅之類的供品,由於飢餓難忍,只好合掌向佛菩薩稟告後,兩個人就拿起這些供品狼吞虎嚥,吃後深覺口乾,此時師兄義湘,突然覺得肚子疼痛不已,大師即外出尋找水源,在不遠的樹林下,看到一個水池,大師連忙用缽取水,然後急奔回廟裡,兩人喝完水後,都稱讚此水極為甘美,身體頓覺清涼舒暢。等到第二天,兩人醒來後再度前往昨晚取水處取水,不料在池中發現一具腐爛多時的死屍,身上長滿丁蠕動的蛆,兩人當場愣住了,想起昨晚喝進肚子那麼甜美的水,竟是如此這般,立即悉數吐出。元曉大師受此刺激,靜下來反觀自我,悟到「萬法唯心造」的道理。

同樣的水,為什麼昨晚喝起來如此甜美,今天看到實景後,卻起了反胃,這是為什麼?可見眾生對世間一切存在的事物或現象的好惡,都是憑自己心念來決定的,所以一會隨心念的轉動而改變。

於是元曉大師告訴義湘師兄說:「中國我想可以不用去了,若師兄仍堅決前往,我祝福您早日證悟回國!」

附註:在《六十華嚴》卷十云:「心如工畫師,畫種種五陰;一切世界中,無法而不造。如心佛亦爾,如佛眾生然;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別。諸佛陀悉了知,一切從心轉;若能如是解,彼人見真佛。心亦非是身,身亦非是心;作一切佛事,自在未曾有。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;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

    眾生因不知「萬法唯心造」,故心常隨境而轉,因外境是無常的,所以我們的心,也隨著變化無常,人生的種種苦惱,大都由此而生出。若能反觀己心,了達「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」的道理,則心不再受環境所以迷,也不受世間名利、榮辱所惑,如此必能了生脫死,斷絕煩惱,而得到真正的解脫。上述元曉大師的悟道經過,可以做為最好的佐證。




道證法師:要弄清楚往生的條件

道證法師:要弄清楚往生的條件

為什麼要跟大家講這麼難聽的話呢?因為最近有人很緊張、很沉重地告訴末學,說台灣某大助念團的團長,臨終的狀況很不好,沒有往生
西方。

另外,又有人恨沮喪地說,某某師父,拜佛兩百五十萬拜,可是臨終也不好,可能也是沒往生西方,令人很退失往生的信心。

實,這一點都不奇怪,因為根本沒有把往生的條件弄清楚啊。

假如一輩子辦助念團為人助念,或是拜佛很多拜,卻不是以『仰仗佛力,依靠彌陀慈願的心』來念佛求生西方;又拿『我常常為人助
念』、『我拜多少佛』來作為自我的成就感,增長我執、我慢。以為『我』很能助念,『我』很會為亡者開示,『我』很會拜佛。

這樣表面上是念佛,實際上是在念自我、念我慢。久而久之就以為自己很行啊,以為自力很可靠。其實,小我小水泡一個,有什麼可靠呢?無常一到,一病倒就知道了。

佛是教我們要去掉我執,而所以會拿念佛來增長我執,也就是對佛毫無真實的相信,對佛的教導滿不在乎。會這樣念自我、念我慢,對佛根本沒有真正的依靠,也沒有往生的願力,沒有真實的信願是不能往生的。

沒有信願不往生,是理所當然的,和這些資歷,根本沒有關系。請注意,阿彌陀佛根本沒有說,形式上助念幾次,或是形式上辦什麼佛教團體,拜幾拜,就可以往生啊,大家可別自己發明哦。

佛是説「至心信樂」。主要的是『心』,『至心信樂』,並不是任何的形式啦、資歷啦。像大陸東北最近有一位王松山居士往生,他既沒有什麼資歷,但是,非常認真,他說他要真幹。

結果念佛沒有幾年,他就站著往生,而且是預知時至,人都好好的,也沒有生病。他還到天目山去跟大家說:『我到東天目山往生來了。』還跟大家一一告假,沒有人當他一回事。隔天早上,他就請人助念,人家還說:『一個人活蹦蹦跳的助什麼念啦?』沒想到,他就在樹下拜佛,拜一拜衣服還脫下來,因為熱了流汗;有人看見西方三聖來了,放光,他就合掌這樣站著走了。他半年前就跟他的太太説,他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農夫,至心信樂,就可以往生。

蕅益大師說,信願行是非一非三,而三而一。有真信的人一定會有願、有行;沒有願、沒有行的人,不算是真信哪;沒有信和行,也不
能叫作真願哪。一個有信心的人,他一定會老老實實地念佛,這一生就作佛了。很多人不能夠相信,不能發起真正的信願,這也不奇怪。

有人跟老法師說:『唉!勸人念佛,人家都不信呢,都不肯真正發願老實地念!』老法師就笑一笑說:『你看他像這一生要作佛的樣子嗎?』真正想要往生成佛的人,修學的方向就會放在日常生活如何真正加強自己的信願。




蓮池大師開示

蓮池大師開示

         千里燒香,不如安坐家堂念佛。供奉邪師,不如孝順父母念佛。

廣交魔友,不如獨身清淨念佛。寄庫來生,不如現在作福念佛。

許願保禳,不如悔過自新念佛。習學外道文書,不如一字不識念佛。

無知妄談禪理,不如老實持戒念佛。希求妖鬼靈通,不如正信因果念佛。

 以要言之,端心滅惡,如是念佛號曰善人。攝心除散,如是念佛號曰賢人。 悟心斷惑,如是念佛號曰聖人。


 雜念是病,念佛是藥,念佛正治雜念,而不能治者,因念佛不親切也。雜念起時,即用心加工念,字字句句,精一不二,雜念自息矣。

萬念紛飛之際,正是做工夫時節,旋收旋散,旋散旋收,久後工夫純熟,自然妄念不起。

信願持名乃善中之善,福中之福,亦為多善多福可謂妙中之妙,玄中之玄徑而復徑。正所謂發菩提心,而為生彼國之大因緣也。以持名為正行,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。阿彌陀佛即無上菩提故,是則善中之善,福中之福名多善多福也。




佛曾在獼猴池側的重閣講堂弘法

佛曾在獼猴池側的重閣講堂弘法

         佛陀開示大眾:「譬如大地皆成大海,有一隻壽命長達無量劫的盲龜,每百年才能從海中探出頭來一次。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,上頭

有一個孔洞;它浮在海上,隨著風四處漂流。盲龜百年才出水一次,想要遇到浮木,已經是機會渺茫,更何況還要由浮木的孔洞探頭而出,你們覺得可能嗎?」

阿難尊者回答:「世尊!盲龜不太可能遇到浮木的孔洞,因為牠百年才出水一次,如果牠在海的東方伸出頭,而浮木可能正隨風漂到海的
西方、南方或北方的任何一個地方,所以盲龜要遇到浮木是十分困難的。」 

佛陀告訴阿難尊者:「盲龜和浮木雖然不易相遇,但還是有可能會遇到。愚癡凡夫因為不行義、不行法、不行善、不能依真實之理而行,

輾轉互相殺害,強者欺陵弱者,造作無量惡業。在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地獄、餓鬼五趣漂流,輪迴不息,所以眾生想要暫得人身,更難

於盲龜值遇浮木,可見能得人身是多麼珍貴之事。諸位既得人身且值遇佛法出家修行,於四聖諦尚未契悟者,當勤修各種方便法門,起希求增勝上進之心,修學無間道,趣向解脫。」諸比丘聞佛所說,皆歡喜奉行。

典故摘自:《雜阿含經•卷十五》




歡喜做甘願受

【歡喜做甘願受】

發心做事(如志工等)要默默的做福報才會大,千萬別四處張揚自己的善行功德。再者,歡喜做要甘願受,或許你辛苦做到流血流汗不但得不到贊許還被呵責,或許你做事方法和建議得不到認同、或許會受

到誤解(如強出頭、好表現等)、或許會捲入人我是非,乃至遭受到
排擠等,但千萬別憤惱怨疾而灰心退志。當知世間(或佛門)廣大什麼人都有,沒有圓滿的事和完美的人,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種種想法

和種種分別,自然就有種種人我是非,只要你往道上會就容易轉念,心念一轉境界就轉,煩惱自然消散。那麼,發心做事就能夠任勞任怨和「無所求」,就會明白培福種德不是為別人而做,而是為自己而做,更是種快樂的事,自然福報就會越來越增長,品德內涵也會越來越成熟。阿彌陀佛!




修行成功的關鍵-善知識

【修行成功的關鍵-善知識】

◎因為我們都還是具縛凡夫,背負著無始劫以來的無明習氣業障,所以修行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,因為我們無法自覺,這些盲點很可能阻礙了我們修行的成果。問題一.是有沒有一位明眼的善知

識,看得清清楚楚,為我們指點出盲點的所在;問題二.是我們自己能不能虛心慚愧,恭敬領受善知識的指示,進而反省改過,切實修正自己的盲點。這是我們修行成功與否的二個大關鍵!

◎法華經云:「善知識者,是大因緣,所以化導令得見佛。」我們因為業深障重,生於此佛法飄搖,正法蒼茫的末法時代,邪師邪說如恒河沙,邪徒邪眾如恒河沙,善知識幾不可見。但如果在千載難逢的機緣中,我們得以逢遇一位真真實實的善知識,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竭誠奉事,竭力護持,虛心受教,惜緣把握,以不辜負千載難逢所際遇的這個大因緣。

***明憨山大師云:「修行容易遇師難,不遇明師總是閒;自作聰明空費力,盲修瞎練也徒然。」***
~ ~ 敬請:深信因果,老實念佛!以慈悲心.戒殺.放生.吃素!廣結眾生良善因緣!以勇猛心持戒念佛!求生西方極樂世界!感恩!南無阿彌陀佛!阿彌陀佛!~~

***祈願以此功德迴向給觀看貼文者及其累劫寃親債主,普願法界眾生離苦得樂,皆得往生淨土共成佛道。***

節錄:蓮池警策~圓因老和尚




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

在家學佛人易犯的五類錯誤

在家學佛人易犯的五類錯誤
學誠法師

很多在家居士來寺院作了幾天義工以後,內心對佛法的體會比在家時要深很多,不少人問及在家修學不能很快進步的原因在哪裡?原因有很多,首先要認識清楚在家修學容易犯的錯誤,然後糾正他,就可以很快進步。



一、著於文字,喜見他過

為了解決自心的苦樂問題,所以要學習佛法。但是學佛多年,不見的快樂有增長、痛苦有減少。不是經論有問題,而是我們依世間的學習方式學習經論,誤以為懂了文字就懂了佛法,沒有辦法依經論反省生命、對治煩惱,文字懂得越多,反而成了看別人過失的工具。這一點,在家居士尤易陷入而不知。



二、我慢高山,法鏡外照

聽聞佛法要具六想,第一就是「病者想」,而我們常常不這麼想,我們通常會以世間的地位、學歷、名譽等等,作為不承認自己有病的依憑。佛法是從恭敬中求,如果有一絲毫的慢心,都會成為受用佛法的障礙。實際上我們在無明當中絕對是個大病人,聞思佛法必須反觀自心,法鏡內照才能治病。反之,不照自己而照別人,在外境上分別計較,不可能凈化及提升心靈。



三、二寶居士,輕賤僧寶

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學佛人,只皈依佛法二寶,人稱「二寶居士」。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,多是看不到自心的煩惱賊在作祟,以至膨脹我執、法執,以自己片面、單一的角度看僧眾的行為,不能理解,乃至毀謗,這種過失非常嚴重。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,因為還沒成佛,所以每個人都在學習,學習就是因為有不圓滿的地方,俗眾在學習,僧眾也在學習。

四、貪著自宗,嗔他法派

入了佛門,皈依了三寶,還是容易犯一些過失。有些人學了一個法門就非常執著,常在人、寺廟、宗派上分別,居士之間不能互相尊重接納,結果因為對人看不慣,進而對其所學的法門一概否定甚至毀謗,造下毀謗正法的惡業。謗法業障大如須彌,修行怎麼可能進步。


五、學不善巧,反成障礙

還有一類居士,皈依了三寶,讀了一些經論,覺得佛法最好,就一頭扎進學習佛法中去,極力勸導家人、親戚、朋友都來學佛,要求全家跟他一起吃素。實際上,每個人善根福德因緣不同,人家不一定聽你,結果漸漸和家人相處不來,乃至格格不入。在單位工作,人際關係變得很差,別人看你學了佛法卻成這樣,也就排斥否定佛法,對佛教產生很多誤解,自己學佛也越來越痛苦,得不到解決。

在家居士要想走出學佛的誤區,關鍵就是讓佛法融入自心,以正知見指導自己的行為,把佛法轉化為自己潛意識中的力量,自然而然任運都和正見相應。如何做到呢?這個過程譬如登山,若一路上都是拉你下山的人,都是告訴你上山多危險的話,你可能在信心薄弱時就隨同

他們下山去了,還是得不到受益。所以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助伴,走上菩提大道才會既穩又快。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,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在師友的幫助下,首先認清自己學錯的形相,不自輕,不退怯,以「 契而不舍,志在必得」之心,突破學佛路上的重重難關,不斷改正錯誤,證得種種功德、究竟成佛。










慧律法師:妄想


道證法師:學佛人,你喜歡坐電梯還是走樓梯?

道證法師:學佛人,你喜歡坐電梯還是走樓梯?

道證法師:

下面我們打個比方來說凈土法門。凈土法門是“坐電梯”,不論是腳力很好的,或是腳受傷很難走的,或是坐輪椅的,或是用推車送的病人,不論是好人、壞人,只要有信願,搭上去,把門關好,不要一腳在電梯里,一腳又在外面;看準按鈕,一按就可以到自己所選的那一樓,要上上品的就選頂樓一按,而下下品就可以滿足的,也可以選按下層的樓,要高要低,隨願而到,電梯都平等運載。坐電梯當中,可以背行李,也可以不背行李。要輕鬆一點的,就不要背行李,行李通通都放在電梯上,讓電梯去載。假如非要辛苦不可的人,就儘管大包小包地背在自己肩膀上也無所謂呀!最輕鬆的連一個行李也不必帶。坐電梯比爬樓梯省力,又直接了當很多,又快很多,所以叫作:“至簡易,至直捷。”

然而要明白,電梯是阿彌陀佛造好的,不是我們的功勞哦!讓我們能上升的電力,是彌陀大願力,根本不是我們的本事,不是我們的努力哦!我們只是由電梯的指示牌知道電梯在哪兒,我們只是相信電梯的力量可以背負我和一切的行李,願意搭上,真的跨進去而已,搭上就是信願啦。


在這個比喻當中,我們把“相信電梯能夠負載我們和一切行李”,比喻為“相信阿彌陀佛佛力能夠荷擔我們”。把“願意搭乘電梯”,比喻為“願意往生的願”。在這個比喻中,我們把“跨步進電梯”這個動作叫作“行”,當然要實地有跨步走進電梯才叫行啊,我們把“跨步進電梯”這個動作代表“念佛”。


進電梯要兩腳一起進去呀,不能一腳在裡面,一腳在外面;一邊又想要去極樂世界,一邊又放不下娑婆世界。一腳在內,一腳在外,當然上不去啊。一腳在內,一腳在外,可以說“願”還不具足啊!到底是要不要搭?要搭又像不搭,說他是不搭,他又像要搭。就這樣一腳在內,一腳在外,卡在電梯門口,電梯門一關,正好夾住,又不上又不下,夾得很痛苦。這就是有願又像沒願,沒願又像有願,拿不定主意,這是沒有用的。


這樣一腳在內,一腳在外,到底是要靠電梯的力呢?還是要靠自己走路的力呢?又不敢靠電梯的力,又很怕靠自力會很累,又不是靠他力,又不是靠自力,也不敢放心地跨步走進電梯,這樣當然不算有行啊!在行為的表現上,又不像要念佛,又不像不念佛。說他有念佛嘛,他又不專心,都胡思亂想,罣礙一大堆;說他不念佛嘛,他又好像知道要念佛,否則沒有什麼好路可走。


這種一半在內,一半在外,有願又像沒願,有行又像沒行,這種人,說老實話,不能算“凈土宗”,只能算是“騎牆宗”,也就是騎牆派的。一腳在電梯裡面,一腳在電梯外面,不但不能上去,還要抱怨說這個電梯的門把他夾得好痛苦,其實是自己沒有信、願、行,不能夠乾乾脆脆地走到電梯裡面。


仗他力的念佛——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,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、作為落腳處的上升。


請注意哦,搭電梯並不是沒有上升的“行”,並不是沒有上升的實際行動,就是說,搭電梯並不是不念佛;而是在念佛上升當中了解——我之所以能上升,是因為彌陀的願力而上升,並不是我的本事!這樣的心態完全拋棄了自我意識,體認阿彌陀佛的願力,體念電梯的功勞,就很感恩,而且很輕鬆,沒有自我的成敗得失,就不必罣礙,就沒有我執的痛苦,也不會狂妄地以為:能上升是因為自己的努力。大家要了解哦,即使在電梯裡面,很有壓力、很辛苦地背著很多行李,又忙著踏步踏,這樣的到達,其實也還是電梯的力量,並不是因為自己很辛苦、努力背,所以才上升的。


仗著自力往生的思想和心態


有些人雖然念佛,但是他的觀念中都認為,都是我自己的努力,我自己努力要修到“證一心不亂”,我要得一個“念佛三昧獎”,甚至認為都是我自己很修行,消息很靈通才能夠搭上這班電梯,或是認為都是我度了好多人,帶了好多人來搭這個電梯,都是我的功勞。其實我們以前推病人的推車上電梯,上了電梯,其實他和我和推車都是由電梯來負載,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負載,根本就不是我的力啊!


像前面所說的,認為都是我自己努力,我自己要努力得“一心不亂”,我要得個“念佛三昧獎”,這樣的觀念只是多背了一個“我執”的煩惱、行李而已,這就是凈土法門當中,認為是仗著自力往生的一派的思想。這樣的想法,只是比較累、比較苦而已,其實也不會得到什麼。如果說要得到什麼,可能是得到“壓力獎”吧——得到很多自我的壓力。


這樣的想法,也不會比仗他力的,歸功於電梯、心存感恩的人更早到;也不會比歸功於電梯的人更舒服。現代人處處強調要自由,好吧,大家要選擇自己爬樓梯,依通途法門來走;或者是要坐電梯,隨各人自由選擇。假如選擇搭電梯,那麼同樣會到,用哪一種心態會比較舒服,這也隨大家自己去體會。


念佛遇向,要看對方向


再說,搭電梯如果不按上升的鈕,也是不會上升;如果按錯了鈕,按到下降的鍵,也可以到地下室去;這是說,念佛迴向,要看對方向。搭上電梯,要關上門,是說要“都攝六根”。看上升的鍵一直亮著,這是表示說一直攝心在念佛,一直有信願的光。同樣是信願念佛,如果觀念對了,心態對了,就很輕鬆愉快;否則的話,連念佛這麼舒服的事情都會變成是壓力。


我們在這裡讀《要解》,就是在看電梯的說明書和電梯的指示牌,以便了解電梯的好處,弄清楚電梯的位置,真正找到電梯,勇敢地走入電梯裡面,而且搭得很舒服。不用很緊張,在裡邊兒一直撞牆,跟電梯對抗。


隨著電梯的升高,雖然我們還是凡夫的肉眼,也變成可以看得又寬又遠,這幫助我們了解,到了極樂世界,由於佛力的加被,我們會得到天眼通、神足通等等。本來我們凡夫的肉眼、近視眼,站在地面上是看不遠、看不寬的,乘著電梯的電力,乘著電梯的功能,我們登得很高,看得又寬又遠,那就像天眼了。這不就是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,電梯以它的負載力,除掉了我們看不見的障礙嗎?





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

老實念佛

老實念佛





280、為什麼臨終聞法念佛也能往生?

280、為什麼臨終聞法念佛也能往生?

  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因緣,平素不念佛人,臨終善友開示,一心念佛,或止念上十聲即命終,亦得往生。

  念佛之人,若是一心念佛,不念世間家業兒女,決定可以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。無論修持久近,乃至臨終始得善友開示,一心念佛,或止念上十聲即命終,亦得往生。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,第十八願云,若有眾生,聞我名號,至心信樂,求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由此因緣,平素不念佛人,臨終善友開示,大家助念,亦可往生。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279、為什麼堅持早晚十念也能往生?

279、為什麼堅持早晚十念也能往生?

  若至心發願,早晚十念念佛,亦能往生。

  或有公私眾務,了無少暇,須於早晚十念念佛,至心發願,亦能往生。以阿彌陀佛曾有願云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是故十念念佛,亦得往生也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慧律法師說〈無常〉

慧律法師說〈無常〉

佛法中之特別法門

佛法中之特別法門

         ●方知淨土法門,為佛法中之特別法門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仗佛慈力,即生便可了生脫死,較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,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也。



續下五二O頁郃陽觀音寺疏




仗自力修

仗自力修

         ● 竊維修持法門,有二種不同,若仗自力修戒定慧,以迄斷惑證真,了生脫死者,名為通途法門。

若具真信切願,持佛名號,以期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者,名為特別法門。
通途全仗自力,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。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,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,亦屬自力。

今以喻明,通途如畫山水,必一筆一畫而漸成,特別如照山水,雖數十重蓊蔚峰巒,一照俱了。

又通途如步行登程,強者日不過百十里,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,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。吾人既無立地成佛之資格,又無斷見惑任運不造惡業之實證,若不專修淨業,以期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,則恐盡未來際仍在三途六道中,受生受死,莫由出離也,可不哀哉。願我同人,咸生正信。



正下五五六頁近代往生傳序




佛說緣份的故事

佛說緣份的故事

有一天,釋迦牟尼佛對著所有弟子在講經說法,忽然他叫起了阿難說:“你拿一個桶子,到前方五裡路遠的一個小村莊,向一個在井邊洗衣服的老婦人,要一桶水回來,記得態度要客氣和善一點。”阿難點點頭,拿著空桶子,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。他想說,這麼容易的事,一定輕易就能辦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務。走啊走的,走到了那村莊,真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婦在井邊洗衣服。阿難很有禮貌的向這位老婦恭敬的作揖,說:“老人家啊老人家,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嗎?”那老婦一抬起頭望見這年輕人,不由怒從心生,很生氣的說:“不行,這口井只能給這村子裡的人使用,任何外人,是不被允許的!”接著就趕阿難走了,任由阿難苦苦哀求也不為所動!阿難無奈,只有帶著空桶回去。他將他所遭遇的種種情形,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場的弟子道來。世尊點點頭,示意阿難坐下,接著他叫舍利弗去。舍利弗一樣走啊走的,走到了那村莊;一樣見到那個白發蒼蒼的老婦還在井邊洗衣服。


舍利弗一樣很有禮貌的向這位老婦人說:“老人家啊老人家,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嗎?”那老婦一抬起頭望見這年輕人,不由得心花怒放,彷佛見了一個很投緣的親人。她很高興的說:“行!行!來來,我來幫你打水………”打好一桶水給舍利弗後,又叫他等一下;老婦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齋食叫舍利弗帶著路上吃。
舍利弗帶了整桶水回去,將他所遇到的種種情形,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場的弟子道來……世尊點點頭一樣示意舍利弗坐下。阿難和在場弟子就很納悶、疑惑,問世尊是何種因緣?造成阿難和舍利弗這兩人有這麼大的差別。世尊開示說道:在遠劫前的一世,這位老婦淪為畜牲道,是隻老鼠;牠死在路邊被烈日艷陽暴曬著……。阿難那時候是個趕貨經商的賈人,見到這隻死老鼠,心中起了嫌惡之心,掩鼻而過……舍利弗那時是個正要赴京趕考的讀書人,見到這只死老鼠,心中起了憐憫之心,順手捧把泥土將牠掩蓋。經久遠劫以後,現在他們見了面,產生這樣不同的差別待遇。眾人可以想象……小小的起心動念,就有如此大的善惡果報,何況是直接加諸痛苦在人身上呢!!緣份真的很奧妙!!




278、念佛功夫不得力能否往生?

278、念佛功夫不得力能否往生?

  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何得妄說閒談。

  問:念佛自知不得力,欲加課非但無力,且無時間。如長此以往,恐生西少把握,而此志又決計欲生,究用何法,能萬分可靠?
  答: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何得妄說閒談,不以古人所說者為指南。

  問:念佛時心多散亂,或說是年齡關係,如年老心散,不能收束,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。究竟是否由于年齡,抑功夫未到家之故?
  答:汝之不一心,由于心無正見。無正見,故無真信切願。有真信切願,未能一心,亦可往生。無真信切願,縱能一心,亦難往生。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。
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達磨大師

達磨大師

         ● 又須注重淨土法門,以仗佛力,比仗自力,其難易奚啻天地懸隔。近有一種專逞口解脫者,指念佛者為腐敗待死,祈勿被此種邪說所惑。當今之世,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,決不另於敦倫盡分,及注重淨土法門外,別有所提倡也。使達磨大師現於此時,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。時節因緣,實為根本。違悖時節因緣,亦如冬葛夏裘,饑飲渴食,非唯無益,而又害之。



續上二O頁複王德周書一




念佛法門

念佛法門

         ●念佛法門,自力佛力,二皆具足。故得已斷惑業者,速證法身,具足惑業者,帶業往生。其法極其平常,雖愚夫愚婦,亦能得其利益,而復極其玄妙,縱等覺菩薩,不能出其範圍。故無一人不堪修,亦無一人不能修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,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,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也。末法眾生,
福薄慧淺,障厚業深,不修此法,欲仗自力斷惑證真,以了生死,則萬難萬難。



正下五六二頁棲真長年念佛序




道證法師開示:【自己所念的佛到底是不是佛?】

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,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?

因為每個人念佛的動機不一樣,念佛的時候心的焦點也不一樣,嘴裡好像是念佛,事實上內心所發出去的電波並不是佛,那電波並不是射到佛的法界,也就是說方向根本就不對。

譬如說有人是為了做股票要賺錢才念佛,這樣雖然嘴裡是念阿彌陀佛,其實心裡發出去的電波都是念股票,都是發射貪賺錢的心念電波,當然貪的電波是射到餓鬼道的,所念的就不是佛。

還有人念佛,他的心是貪世間的成就,所希求的是功名利祿等等,當然這樣好像是發射阿彌陀佛的波,其實發出去的是求功名利祿、貪求的波,所以事實上頻道是不對的,用貪的電波當然來帶他的是鬼啦!

又有人念佛,他發的都是爭強好勝的電波,嘴裡雖然是念阿彌陀佛,心裡老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還強,這樣念的是阿修羅,也不是佛。

嘴裡雖然發的是佛號的聲音,心的電波是阿修羅的電波,這樣當然不能希求跟佛相應,來帶他的可能就是阿修羅。

有人雖然嘴裡念的是佛,心裡不是想佛,而是想著我自己,我自己要得到什麼念佛的成就,總是想著我自己念佛的功夫有如何如何的好,這樣念的還是“我”,念的不是“佛”。

如果是仗佛力的念佛,全都交給佛,佛哪有不替我們作最好地安排呢?

是我們自己喜歡和佛對抗,不讓佛安排。

我們常常像倔強的孩子,不肯信任父母,父母明明很清楚,要替我們做最好的安排,我們也不肯讓他安排,一定要自作聰明。

我們如果不要自作聰明,跟佛抬槓,和佛力抵抗,佛一定會替我們作最好的安排。




277、吃葷的人能念佛嗎?

277、吃葷的人能念佛嗎?

  吃肉即無慈悲之心,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。若泛泛悠悠之人,雖不吃素,亦可念佛。

  按理宜淨素。雖勢難即淨,但宜少食。即食,亦當存一憐憫度脫之心。非吃葷人念不得佛也。
  
  佛以慈悲為本,汝既吃肉,即無慈悲之心,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。若泛泛悠悠之人,雖不吃素,亦可念佛。非吃葷者,就念不得佛,不可不知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善護口業

善護口業

一日,佛陀與阿難到王舍城中托缽乞食,結束後走出城門,見到城門邊有一個大深坑。當時王舍城的人都把大小便棄置此坑,再加上雨水的累積,所以水坑污穢不堪。濁水中,有一隻似人形卻又多手多腳的

蟲,見到佛陀走來,便將頭伸出水面,淚流滿面地看著佛陀。佛陀見了,非常憐憫,回到耆闍掘山后,阿難問佛陀:“世尊!剛剛在王舍城外濁水中的蟲,是造了什麼樣的惡業?又何時才能解脫呢?”

佛陀告訴阿難及大眾:“過去無量劫時,有佛出現於世教化眾生。佛涅槃後,於像法中有一婆羅門造立僧房,供養僧眾。當時有居士送酥油來,維那法師因為前來掛單的僧人過多而心生瞋恚,就把酥油藏起

來,不分給其他來掛單的僧眾。掛單比丘於是問:‘為何不分給我酥油呢?‘維那法師說:’我常住在此,而你只是來此掛單的僧人,為何要分給你?’掛單比丘說:‘但這是居士要供養給現前僧的。’維那法師便開口大罵:‘你怎麼不去吃屎尿啊?為何要向我拿酥油!’因為這樣的惡口,維那法師死後即投身為濁水中的蟲,且無量劫都住在屎尿當中。”

佛陀告誡弟子們:“你們應當善護口業,因為惡口的過患比猛火還可怕。要常感恩父母、僧眾的恩德,說柔軟語、讚歎語,因為僧眾是幫助我們出離三界的福田,而父母則是三界內最勝福田。僧眾中,有成

道證果的聖者,若能虔心供養,不僅能夠得到人天福報,亦可成道證果。而父母,懷胎十月,辛苦哺育孩子,並給予教誨,提供學習的環境;孩子長大後若是出家修行,不僅自己得到解脫,也能令有緣大眾解脫自在,可謂自利利他。因此,父母、僧眾是兩種最殊勝的福田,人天福報、解脫妙果,都是因為他們而得成就。”

佛說此經時,無量百千眾生有成就初果乃至四果,亦有眾生發願成佛,或成就聲聞、辟支佛果者,大眾合掌禮佛右繞,歡喜而去。


典故摘自《大方便佛報恩經·卷三》

省思

口過是最易犯的過失,若因一念瞋心而惡口傷人,將自招無量苦報。因此唯有知因識果、善護口業,方能離苦得樂。若能清淨口業,或進一步以柔軟語、讚歎語,常說利益大眾之語,則有無量功德,果報無邊。




當此時節 唯此一法 最為合機

當此時節 唯此一法 最為合機

         ● 時當末法,人根陋劣,匪仗如來宏誓願力,其誰能斷煩惑以出生死,見本性而證無生乎。譬如病入膏肓,雖和緩亦無從措手。然肯服此阿伽陀萬病總持之藥,則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,見本性而證無生者,固人人皆可親得,而了無所難焉。何也,以其以真信切願,持佛

名號,求生西方,決於臨終蒙佛接引,即獲往生也。既往生已,長時親炙彌陀,參隨海眾,尚當圓滿菩提,徹證究竟涅槃,況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,見本性而證無生乎。是知當此時節,唯此一法,最為合
機。若捨此仗佛力之法門,而修仗自力之法門,勿道中下根人,莫由冀望,縱令上根,亦斷難以一生成辦, 多皆但種來因, 難得實益。



續下三O六頁淨土輯要序




下一次當你想要罵人,記得念佛號

【下一次當你想要罵人,記得念佛號】

■聖嚴法師

  
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,不但對自己不好,對別人也不好,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殺一樣,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氣。

然而,勉強控制瞋恨心的結果,反而會愈控制,就愈瞋恨自己,因為你會發現根本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。因此每當瞋恨心生起時,你就會怨恨自己:「怎麼搞的?連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,實在太不應該了!」

情緒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來處理的,必須要採取疏導的方式,才能真正地化解瞋心。而瞋恨和慈悲是相對的,因此只要我們多培養、增長慈悲心,瞋心自然就會減少了。所以,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,轉變自己的情緒,以更積極的慈悲心、愛心來看待世界,才是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。

例如你正在忙,孩子們又在你身旁吵鬧,心裡當然會覺得很討厭、煩亂。但是,如果你能將念頭一轉,想到:「孩子們不知道我在忙,只是因為玩得很高興,才吵吵鬧鬧!」那麼你就會感覺到他們的可愛,很快地就能消除心中的瞋火。但是孩子們的吵鬧畢竟還是會影響你做事,如果仍在吵,不妨就陪他們一起玩,順便休息一下,再回到工作上,這樣說不定效率更高。

其實,當某個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氣時,你應該要感謝他,因為對方用他負面的行為來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你,讓你能夠戒瞋;而且你也要慈悲、憐憫他,因為他不知道他的行為是錯的。

但是,如果已成為習慣性的瞋恨,想要在瞬間轉變念頭,實在很困難。所以,我常勸人念「阿彌陀佛」,因為當瞋恨心生起時,念「阿彌陀佛」、「觀世音菩薩」的聖號,或是其他的佛號、咒語,就能把瞋恨的情緒轉移到念佛、持咒或是念菩薩聖號的清淨心念上。能夠這樣做,久而久之,瞋恨心自然而然就會轉為清淨心了。

因此,下一次當你想要罵人,或是恨人恨得牙癢癢的時候,不要控制你的情緒,就念一句「阿彌陀佛」或是「觀世音菩薩」;即使一時忍不住還是開口罵人,罵出來的那句話也是「阿彌陀佛」。這樣不但憤怒、瞋恨的情緒會漸漸地減少,而且還養成了經常念佛、念菩薩聖號的習慣。

除此之外,我們也要常常問一問自己:「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?我今天心裡產生了多少慈悲心?是不是有瞋恨心?瞋恨心有沒有顯露出來?或是心中有瞋恨,但是沒有顯露出來?」就像曾子所說的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、語言、心裡的念頭,有了這個自我檢討的工夫,瞋恨心也會愈來愈少。

南🌻無🌻阿🌻彌🌻陀🌻佛

276、以前做過種種惡事,現在念佛能夠往生嗎?

276、以前做過種種惡事,現在念佛能夠往生嗎?

  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,兒女不依父母之教,父母無可奈何。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,佛決定于彼臨終親垂接引也。

  若其人未發心念佛前,曾作諸惡,今既念佛生大慚愧,痛改前非,則亦可決定往生。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,兒女不依父母之教,父母無可奈何。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,佛決定于彼臨終親垂接引也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慧律法師開示:【學佛的重點在有沒有『悟』】

慧律法師開示:【學佛的重點在有沒有『悟』】

 必須瞭解理事不二,修行有事相上的生滅及理體上的不生不滅。所謂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」學佛就兩個字,「悟」與「迷」,重點在有沒有「悟」。修行一定要悟。而「悟」就是「發菩提心,提起正

念。」時時刻刻提起正念,大用現前。開悟的人悟到無念。無念不是沒有念,而是有念,有清淨的念。我們的本性是無常嗎?不對!本性若是無常,我們永遠不能成佛。一般而言,皆認為本性是常,是不生

不滅而非生滅的。我們的本性是不生不滅嗎?錯!我們的本性是無常。為什麼?因為大用現前。既然要起作用,而起作用就是無常。如果我已開悟,跟大家說話即是本性在作用,現在就是無常,無常就是常,覺性當下現前。

我們一般都以觀念在學佛,教育往往落入文字的遊戲,書本拿來就一直在教義、教理上研究,從未契入空性的道理,所以談到不生不滅,就透過主觀的意識,將之觀想為一種永恆的東西。有人說:「永恆如

同虛空一樣。」如果永恆是一種死寂的東西,那麼,佛性就沒有作用,成了一潭死水。所以,佛性是「常」還是「無常」?佛性,你講「常」,不對,它要起作用——「依體起用,攝用歸體。」說佛性是

「無常」也不對,因為無常是生滅法。對立法,乃凡夫之見,著無常則不能成道。接著,我們來討論佛性是什麼?「佛性是常」因為它不生不滅;「佛性是無常」因為它大用現前。所以,簡單講,悟道就是

你講什麼都對也都不對。你講「無常」不對,因為空性不是無常,《楞嚴經》講:你可曾見過虛空壞掉、爛掉?我們這個色身會爛會壞,凡是有相的東西皆會爛會壞,但無相的虛空會爛會壞嗎?我們的

覺性亦復如此,是以,說「常」不對,說「無常」亦不對。說「無常」對,何以故?因為「作用」。說「常」對,為什麼?因為「不生不滅」。難就難在這地方。說常、無常、生滅、不生不滅都對,也都不對。

要先認識佛,才能成佛。我們以正思惟來探討,何者為「佛」?泥塑紙繪,被供奉的是佛嗎?那只是佛像而已。什麼是佛?清淨心就是佛。





即生了脫

即生了脫

         ●淨土法門,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上成佛道,下化眾生之通規,亦為末法時代一切眾生,仗佛慈力,即生了脫之要道。良以如來所說一切法門,無非令眾生出生死,成佛道耳。但以上根者少,中下者多,故能於即生了脫者,雖在正像,尚不多見,況末法人根陋劣,壽命短促,知識希少,邪外縱橫之時乎。由是如來預鑒機宜,特開淨土一門,俾一切若聖若凡,上中下根,同事修持,同於現生往生淨土。上根則速成佛道,下根則亦預聖流,校彼一代所說仗自力法門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


正下五八四頁彌陀經白話解序




四十八願第三十五願脱離女身願

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,即女人、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?表示沒有這些。


四十八願第三十五願脱離女身願

極樂世界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。因為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,往生極樂是蓮花化生,清虛之身,無極之體,金剛那羅延身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所以沒有女人沒有六根不具足之人。
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,然皆屬發大乘心者,所以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之二乘人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。

275、盲聾喑啞之人,念佛可以往生嗎?

275、盲聾喑啞之人,念佛可以往生嗎?

  喑者無聲,啞者不會說話,但能心中默念,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,臨終直登九品。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?

  凡有心者,皆堪作佛。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?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,謂其難以入道而已。果能專精念佛,雖聾子不能聽經,及善知識開示,瞎子不能看經,究有何礙?喑者無聲,啞者不會說話,

但能心中默念,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,臨終直登九品。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?至于殘廢缺手缺腳者,與此盲聾喑啞者同。此之說話,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。偈云“大乘善根界,等無譏嫌名,女人及根缺,二乘種不生。”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,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,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。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,

即女人、六根不具足之人,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。故曰:“女人及根缺,二乘種不生。”乃謂西方無有女人,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。(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,然皆屬發大乘心者,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。)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。無智慧人,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,其錯大矣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回向往生

回向往生

         ● 念佛求生淨土一法,乃十方諸佛普度眾生之要道,九界眾生速證佛果之妙門。諸大乘經,皆啟斯要。淨土三經,專明其致。世多習矣不察,視為淺近。謂不若教海之宏深,禪宗之直捷。每揚宗教而抑淨土,尚自力而惡佛加。當仁固讓,見義不為。致如來徹底悲心,

鬱而不暢。眾生出苦捷徑,塞而罔通。今不避罪責,略引證據。冀見聞隨喜,同生蓮邦。如來初成正覺,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演大華嚴。及至入法界品,善財以十信滿心,受文殊教,遍參知識。初見德雲,一聞念佛法門,即證初住。從茲隨參隨證。及五十三至普賢所,

普賢以威神加被,即時善財所證,與普賢等,與諸佛等。普賢乃為說十大願王,勸進善財,併華藏海眾,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而觀經五逆十惡,地獄相現,十稱佛名,即得往生。夫法身大士,悉願往

生。阿鼻罪人,尚預末品。法門之宏深直捷,孰有過於此者。誠可謂教海之南針,禪宗之北極。一切諸法,無不從此法界流。河沙妙義,無不還歸此法界。



正下四一五頁刻彌陀圓中鈔序




什麼是十二因緣

什麼是十二因緣

這是透過動畫簡單介紹人類的八識


隨緣淡我執

隨緣淡我執

         佛教我們「隨緣消舊業 莫更造新殃」隨緣才能消業,隨緣是什麼!一切隨其緣。對這個世間一切貪戀要淡泊,於一切事情得失心不要看得太重勇敢面對接受他,但有取捨心 ,取欣求極樂,捨厭離娑婆的心。一切隨緣,隨緣就自在,隨緣才能不起煩惱,所以佛教我

們,一切隨緣。不要攀緣~攀緣是什麼!攀緣就是放不下,我一定要這樣,我一定要那樣,你這個一定,就是分別,就是執著,就是造業,攀緣就有障礙,就有煩惱。隨緣就自在,隨緣能轉境界,換句話

說,我們要轉變境界,意念是最有效的方法,意念能轉惡為善,化凶為吉,轉災難為吉祥。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聖人或賢者,怎麼可能不會犯錯呢!話雖如此,人難免都會犯錯,知過能改,善莫大焉,暸解自己的錯誤並改正,就是莫大的善事,自然寧靜祥和 。




十大願王

十大願王

         ●竊聞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,隨機逗教,說種種法,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已。然佛之知見,眾生本具。而無始迷昧,淺深不同。迷之淺者,隨修一法,便得悟入。迷之深者,匪仗彌陀宏誓願力,往生淨土,決難克證。況茲一門,為諸法之歸宿,乃修證之極致。如來初成正覺,說華嚴經,具無量法門,收一乘根性。而善財于證齊諸佛之後,普賢菩薩乃令發十大願王,導歸極樂。並勸海會大眾,咸求往生。



正上一一O頁與玉柱師書




把握機緣

【把握機緣】

◎宇宙萬物,天地萬事都是因緣和合而成,緣聚則生,緣散則滅,聚散有時,生滅無常。大家有緣相聚在一起學佛,都是多生以來種下無數的菩提因緣成熟的緣故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好好珍惜此一千載難逢的殊勝因緣,但念無常,好好地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緣,努力精進,勿懈勿怠,一生成就,了辦生死。




274、四十八願中有唯除五逆之句,《觀經》下下品中又許五逆往生,是否互相衝突?

274、四十八願中有唯除五逆之句,《觀經》下下品中又許五逆往生,是否互相衝突?

  四十八願,系約平時說。《觀經》下下品,乃約臨終說。由時事不同,故攝否有異。

  至于《無量壽經》乃至十念,咸皆攝受,唯除五逆,誹謗正法者,此約平時說,非約臨終說。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,又加以邪見深重,誹謗正法,謂佛所說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及念佛往生之法,

皆是誆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,實無其事。由有此極大罪障,縱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,由無極慚愧極信仰之心,故不能往生也。《觀經》下下品,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時說。雖不說誹謗正法,而其既

五逆十惡,具諸不善,必不能不謗正法。若絕無謗法之事,何得殺阿羅漢,破和合僧,出佛身血乎?每有作此無謗法,彼有謗法解者,亦極有理。但既不謗法,何又行三種大逆乎?是知四十八願,系約平時

說。《觀經》下下品,是約已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。其人恐怖不可言宣,一聞佛名,哀求救護,了無餘念,唯有求佛救度之念。雖是乍聞乍念,然已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,心外無佛,佛外無心。故雖十念,

或止一念,亦得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也。四十八願,系約平時說《觀經》下下品,乃約臨終說。由時事不同,故攝否有異。謂為衝突,則成鑿死卯子漢矣。
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大事因緣

大事因緣

         ●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,出現於世。所謂大事者,欲令一切眾生,悉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,各得成佛而已。以眾生根性,大小不一,致如來法門,權實不同。由茲如來普度眾生之心,不能大暢。故特開一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一法,俾若凡若聖,同於現生,出此苦域,生彼樂邦。上根則頓證法身,中下亦同登不退。令眾生同出生死,暢如來出世本懷。其為利益,莫能名焉。





續下四四二頁南京法雲寺記

273、不識字的人念佛也能往生嗎?

273、不識字的人念佛也能往生嗎?

 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,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。有信願,決定往生,無信願,決不得往生。

 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,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。有信願,決定往生,無信願,決不得往生。汝母經咒不能念,當勸令一心念佛。宜吃長素,切勿以血肉供親為行孝也,此系不知佛法人之迷信。吾人既知食彼之肉,將來亦當以身命還,則此之行孝,直是令親生生世世受人屠宰也。此孝,乃害親于生生世世之孝,可不哀哉。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世尊出家

世尊出家

         ●我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,塵點劫前,早成正覺。為度眾生,數數示生,頻頻現滅。且據此番出世,在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,示生於中天竺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宮。其母摩耶夫人,於四月八日入毗嵐尼園遊觀,見無憂樹花盛開,以右手攀枝欲取,世尊即於右脅誕生。

隨即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目顧四方,周行七步。曰,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至年十九,於二月八日夜半時,乘乾陟馬,逾城而去,直至深山,修出世道。又欲示彼外道皆非正法,故復遊歷五年,遍訪諸

仙。後乃獨坐觀心,日食一麻一麥,苦行六年,於臘月初八日明星出時,舉目一觀,豁然大悟。歎曰,奇哉奇哉,一切眾生,具有如來智慧德相。但以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。若離妄想,一切智,自然智,無

礙智,即得現前。須知世尊出家遊歷苦行悟道,皆為後世修行者作一榜樣。非先實未悟,因茲始悟也。事在穆王二年癸未。從茲隨順機
宜,度脫眾生。說法四十九年,談經三百餘會。偏圓頓漸,大小權
實,觀機逗教,令其得益。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,以一切眾生,根已熟者,皆證道果,其未熟者,皆亦已作得度因緣。一期事畢,復示涅盤。


正下六八一頁潮陽佛教會演說一

272、有信願,但未得一心不亂,能夠往生嗎?

272、有信願,但未得一心不亂,能夠往生嗎?

  果具真信、切願,雖未到一心不亂,亦可仗佛慈力往生。

  須知往生淨土,全仗信、願。有信、願,即未得三昧、未得一心不亂,亦可往生。且莫只以一心不亂,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,不復以信、願、淨念為事。(都攝六根而念,為淨念。念佛時,常聽自己念佛音聲,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。切須注意。)或恐志大言大,未得實益。由不注重信願,不能與佛感應道交,仍在此五濁惡世中,做苦眾生耳。

  然念佛一法,注重在信、願、行三法。只知念而不生信、發願,縱得一心,也未必得往生。果具真信、切願,雖未到一心不亂,亦可仗佛慈力往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