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

藐視戒律

藐視戒律

         ● 其有自詡高明,藐視戒律,及與淨土,謂自性清淨,有何善惡持犯自他淨穢。但任天真,即如如佛。從茲口口談空,步步行有。聽其言,則高出九天之上。察其行,則卑入九地之下。生為法門之敗種,死作泥犁之主人。較彼帶業往生者,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,況上焉者乎。其有欲現生親得實益,臨終決定往生者,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,自可不虛所望矣。


正下596頁梵網經心地品跋




滅除我相

滅除我相

         ● 佛以無我為教。今人每每稍有知見,便目視雲漢。是以知文字義理為佛法,而不知以修身淨心,滅除我相,力修定慧,以期斷惑證真為佛法也。


正上207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五





《金剛經》的40句名言 !

《金剛經》的40句名言 !

1.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

2.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

3.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行於布施,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

4.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

5.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。

6.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

7.不應取法,不應取非法。

8.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。

9.無有定法,如來可說。

10.如來所說法,皆不可取、不可說、非法、非非法。

11.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

12.所謂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

13.應如是生清凈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
14.如來說世界,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

15.離一切諸相,則名諸佛。

 16.菩薩應離一切相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
17.若心有住,則為非住。

18.如來說: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。又說:一切眾生,即非眾生。

19.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、不誑語者、不異語者。

20.如來所得法,此法無實無虛。

21.當生如是心,我應滅度一切眾生。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

22.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

23.實無有法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24.如來說:一切法皆是佛法。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

25.一切法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。

26.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

27.諸心皆為非心,是名為心。

28.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

 29.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。

30.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

31.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

32.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33.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。   

34.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
35.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。

36.所作福德,不應貪著。

37.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

38.於一切法,應如是知,如是見,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。

39.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

40.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




262、判斷往生的標準是什麼?

262、判斷往生的標準是什麼?

  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,無一不得往生。何以故?以信願感佛,佛以慈悲攝受,感應道交,必能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。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,方可斷判也。

  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,無一不得往生。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,作問訊頂禮等相,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,顏貌如生,又何必以彼工夫淺為疑乎?夫彌陀願王,十念尚度,況彼精進修持,已二三年,又有何疑。世有種人,志意下劣,雖常念佛,不求往生,唯欲求人天福報,此種人縱畢世修行,只得來生之癡福而已。有正信者,自己以信願感佛,佛以慈悲攝受,感應道交,必能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。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,方可斷判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

261、修行淨土為什麼不必問他人之效驗?




  以佛祖誠言可憑故。若問他人效驗,便是信佛言未極,而以人言為定,便是偷心,便不濟事。


  至于修行淨土,有決定不疑之理,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。縱舉世之人,皆無效驗,亦不生一念疑心,以佛祖誠言可憑故。若問他人效驗,便是信佛言未極,而以人言為定,便是偷心,便不濟事。英烈漢子,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。自己中心無主,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,可不哀哉。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

民國張嗜仁(1975年1月9日)



民國張嗜仁(1975年1月9日)

張嗜仁,浙江吳興南潯鎮人。為人誠懇,宅心仁厚。壯年曾攻讀於南通紡織專門學校,畢業後,入南通大生紡織廠工作。嗣調海門大生三廠。常放生念佛,作諸功德。皈依印光大師,法名德博。家寓上海山海關路,因避塵囂,於一九五七年遷至蘇州,卜居高師巷十三號,以利修持。退休工資,所入雖豐,而自奉甚薄,每餐一菜,不食兼味。

請人書寫大乘經典,則不惜以重資相酬。皈心淨土法門,以深信願,持佛名號。經常持誦華嚴、楞嚴、圓覺諸大乘經。尤喜閱華嚴,日覽一卷,積四十年不輟。曾在友人處,見有未曾裝訂之影印宋磧砂版藏經散頁十三木箱之多,頁次淩亂,殘缺不全,塵封已久。痛念法寶受損,發心加以整理。缺者補齊,損者修復,裝訂成冊,歷數年始竣。

年乘八旬,猶日誦《印光法師文鈔》,擇其警句,寫成單本施送,勸人念佛。迨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,示微疾,不思飮食。當夜見阿彌陀佛現身,自知不起,急電促子國光來蘇,囑咐後事就緒。八日晨,再見阿彌陀佛及觀音、勢至二大士現高大身。因喜告其子:“西方境界,就在眼前。”神態安適,朗聲念佛,並命其子助念。至九日晨八時半,即正念分明,安祥往生,時年八十。


《近代往生隨聞錄》---寬律法師 撰錄 ○九五頁




260、佛說淨土法門難信是指什麼難信?



  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,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,而不肯信受。佛說難信,蓋即指此。


  須知淨土法門,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,不可以與通途法門並論。若不明此義,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,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,而不肯信受,則其失大矣。佛說難信,蓋即指此。若無此執,則誰不信受奉行焉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

心佛眾生三無差別

心佛眾生三無差別




         ● 夫心者,即寂即照,不生不滅,廓徹靈通,圓融活潑,而為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之本。雖在昏迷倒惑具縛凡夫之地,直下與三世諸佛,敵體相同,了無有異。故曰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。

但以諸佛究竟證得,故其功德力用,徹底全彰。凡夫全體迷背,反承此功德力用之力,於六塵境,起貪瞋痴,造殺盜淫。因惑造業,因業感苦。惑業苦三,互相引發。因因果果,相續不斷。經塵點劫,長受輪迴。縱欲出離,末由也已。

喻如暗室觸寶,不但不得受用,反致被彼損傷。迷心逐境,背覺合塵,亦復如是。如來憫之,為說妙法,令其返妄歸真,復本心性。初則即妄窮真,次則全妄即真。如風息波澄,日暖冰泮,即波冰以成水,波冰與水,原非二物。當其未澄未泮之前,校彼既澄既泮之後,體性了無二致,相用實大懸殊。所謂修德有功,性德方顯。

若唯仗性德,不事修德,則盡未來際,永作徒具佛性,無所恃怙之眾生矣。故般若心經云,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夫五蘊者,全體即是真如妙心,但由一向迷背,遂成幻妄之相。妄相既成,一真即昧,一真既昧,諸苦俱集。

如風動則全水成波,天寒則即柔成剛。照以甚深般若,則了知迷真成妄,全妄即真。如風息日煖,復還水之本體耳。故知一切諸法,皆由妄情所現。若離妄情,則當體全空。以故四大咸失本性,六根悉可互用。所以菩薩不起滅定,現諸威儀。眼根作耳根佛事,耳根作眼根佛事。入地如水,履水如地。水火不能焦濡,虛空隨意行住。境無自性,悉隨心轉。

故楞嚴云:若有一人發真歸元,十方虛空,悉皆消殞,乃照見五蘊皆空之實效也。歸者,歸投,歸還,即返照迴光復本心性之義。然欲返照迴光復本心性,非先歸心三寶依教奉行不可。既能歸心三寶依教奉行,自可復本心源徹證佛性。既得復本心源徹證佛性,方知自心至寶,在迷不減,在悟不增。但以順法性故,則得受用,違法性故,反受損傷,而利害天淵迵別耳。 


正下五九三頁歸心堂跋




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

民國方養秋(1941年12月18日)

民國方養秋(1941年12月18日)

         方養秋居士,名綿晃,廣東潮安人。性澹泊,不喜交遊。經商香港,凡救災恤難,育才興學,無役不與。中年皈依三寶,氾濫禪密,禮虛雲、圓瑛、太虛、宏願,諸師助設香港佛學會,及居士林,慈航淨院,復助修南華諸寺,功德不可勝紀。終乃皈依印光大師,全家持戒茹素,虔修淨業。著學佛津梁,啟導初機。三十年冬,日軍襲九龍,攻香港,炮火猛烈,令家人避難。僅子業光隨侍,曰,火宅早離,乃為幸事,宜專心極樂,吾早發願代眾生受苦,不恐怖也。惟禮佛持名不輟。十二月十八日晚七時,彈斷屋柱,傷後腦,血流不止。子以藥進,卻之,但念佛,並令助念。至九時,念佛益急,口呼佛來佛來,合掌微笑而逝。足先冷,由膝而胸而頂。年五十九。(覺有情月刊十一卷八期)

《淨土聖賢錄四編》一五七頁




259、對于淨土法門,自己見解不到,該怎麼辦?


  凡淨土經論,當急急研究,依教奉行。不可以己見不到,稍生一念疑心。仰信佛祖誠言,生信發願,持佛名號,自能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。一得往生,則便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。

  閣下既知仙劫有數,佛壽無量,當此高年,正宜于念佛法門,專精致力。其餘禪教諸法,且從簡略。以彼諸法,廣大深遠,不易研究。即究到極處,尚須歸宗淨土法門,方能究竟了辦。凡淨土經論,當急急研究,依教奉行。不可以己見不到,稍生一念疑心。仰信佛祖誠言,生信發願,持佛名號,自能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。一得往生,則便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長侍彌陀,參隨海眾。當即徹證無生,速登補處矣。回視成仙而為天帝所轄,殆天淵相隔矣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念佛不怕死


念佛不怕死

預知往生 分秒無差



預知往生 分秒無差

1948年某天的一個清晨,一位須發如銀、健步如飛的老居士進了靈岩山寺,高聲對門頭師說:“師父!我來給您告假,明天上午八點鐘我就要回家了!”說罷,就向門頭師頂禮一拜。

門頭師嚇了一跳,遂問:“老居士!你住在新塔院里不是很好嗎?為什麼忽然要告假回家呢?”

老居士笑著對門頭師說:“住新塔院里好是好,但再好總沒有家好吧?”

門頭師聽了這話,心想:一定是誰得罪了他,不然他是不會急著回家的。

那位老居士跑遍寺院,見人就拜,拜了就說:“師父!我來給您告假,明天上午八點鐘我就要回家了!”

當他到方丈室與妙真和尚告假時,妙真和尚不相信地看著他,而他卻認真地對妙真和尚說:“我昨天晚上夢見了觀世音菩薩和師父(指印光大師),菩薩用淨水向我頭上灑了灑,師父手執一朵黃色蓮花,放在我腳上,說:‘後天上午八點鐘我來接你,趕快請人助念。’看情形我就要往生了!和尚慈悲,請您派幾位師父助我念佛,免得到時候心慌意亂,作不得主。”

妙真和尚見他說得那樣認真,知道不是開玩笑,便叫僧值師馬上派人為他助念。

他到底是誰呢?他就是胡松年居士。

大家一聽說這事,有的感到驚奇,有的覺得好笑,有的竟說:“大概是胡居士在塔院里住得太寂寞了,叫幾個人去敲敲念念,驅除寂寞吧。”

胡居士臨走前指著牆上挂著的印光大師自書的“故鄉風月有誰爭”的對聯說:“我就要去與師父同享故鄉風月了,我就要去與師父同享故鄉風月了。”

第二天吃了早粥,許多人都好奇地趕到新塔院一睹究竟。一入胡居士的靜室,大家發現胡居士正鎮定自若地與妙真和尚細聲交談。

只聽和尚問他:“早上吃稀飯了沒有?”

“跟平時一樣,吃了兩碗。”

“身上有不舒服的感覺嗎?”

“沒有,一點也沒有。”

不過,胡居士接著又肯定地說:“我在八點鐘一定要去的!”

後來,妙真和尚又問他要不要通知他在上海銀行工作的兒子。他搖搖頭說:“這點,我昨天就想過了,還是不通知他們的好。因為他們都不大懂佛法,一見我要去了,一定會哭哭啼啼的,反打閒岔。和尚既然想到這點,就請打電話告訴他們吧,我想,等他們接到電話來到這兒,我也就到極樂世界了。”

說罷,向諸位師父合合掌,就端坐在床沿上隨眾念佛了,情形一切如常,毫無異樣,誰也不相信他在一小時之後就能往生極樂世界。

說也奇怪,當時鐘指到七點半的時候,靜室里漸漸起了變化,先是胡松年居士的姿勢由端坐變為側臥,念佛聲由高誦變為低吟,由六字變為四字,由四字變為一字,“佛,佛……”最後只見唇動,就聽不到聲音了。

助念的人都緊張起來,尤其是妙真和尚,眼看著這位多年的老護法就要離開人間,緊張中帶著幾分感慨。

桌上的一盞小油燈原來的光亮是忽明忽暗、極其微弱的,奇怪!在時鐘剛剛敲過八下、胡松年居士咽最後一口氣時,忽然光明炯炯,猶如千日聚于一室;並且,在靜室上空,“百千種樂同時俱作”,自然發出“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”的六字洪名。大家耳聞目睹這天樂盈空、放光現瑞的異相,齊聲說:“胡松年居士真的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!”

這鐵一般的事實擺在面前,我不由得想起印光大師“淨土法門,別無奇特,但要懇切至誠,無不蒙佛接引,帶業往生”的幾句格言。

按:
寄旅他鄉暫為客
忽蒙故親來相接
六字明見西方月
無奇特中最奇特




妄想起時

妄想起時

         ● 妄想起時,只一個不理,便不會妄上生妄。譬如小人撒賴,若主人不理,彼即無勢可乘。若用剛法抵制,彼亦以剛法從事。若以柔法安慰,彼必謂主人怕他,又必益加決烈。二者皆損多而益少。只置之不見不聞,彼既無勢可乘,只得逡巡而去。

三下592頁復溫光熹居士書一

墮地獄想

         ● 所言妄念多者,由汝一向應酬外緣,致心中雜念紛至沓來。當作將死,將墮地獄想,一心念佛,則妄念便可消滅矣。正不在經之生熟也。

三上482頁複復方聖照居士書五

雜念紛飛

         ● 持佛號時,雜念紛飛,此是多知多見,心無正念之現象。欲此種境象不現,唯專心痛念自己將欲命終。唯恐即墮惡道,勵志念佛。了不起他種念頭。久則自可澄清。

三上387頁復丁普瀞居士書




民國邱銘山(1940年11月1日)

民國邱銘山(1940年11月1日)

邱銘山居士,法名淨銘,江西豐城人。秉性純厚。皈依印光大師,潛心念佛。提倡素餐會,男女參加者頗不乏人。工書法,正楷尤精,書經典屏聯約千幅。廿七年,發心恭書華嚴經全部,甫書半數十本,因體素弱,忽於廿九年秋,氣喘成疾。至十一月一日,自知時至,囑請成安法師來家開示,常銘法師及諸男女居士助念。心不顛倒,於當晚九時,安詳西歸,異香滿室。(佛學半月刊第二二一期)


《淨土聖賢錄四編》一五○頁





258、為什麼說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,得度生死?



  念佛求生淨土一法,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。若非宿具慧根,實難深生正信。若信得及,則一切人天六道具縛凡夫,淨土亦總攝無遺矣。

         淨土法門,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。若非宿具慧根,實難深生正信。勿道儒者不易生信,即通宗通教之知識,亦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。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,即于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法,不但不肯自修,而且不肯教人者,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。

  古德謂念佛求生淨土一法,唯佛與佛,乃能究盡,登地菩薩,不能知其少分者,即此是也。則一切上根利器,淨土總攝無遺矣。《大集經》云:“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,得度生死。”則一切人天六道具縛凡夫,淨土亦總攝無遺矣。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

為什麼嘴巴能損福報呢?

為什麼福報流失這麼快

修道不容易.守好口業更不容易,一般人不會犯身業,殺盜淫不會犯,但是最容易犯的卻是口業。

一個人是否富貴,就看他的口業如何?口業守得好福報就留得住!尤其是女性,許多福報都是通過嘴巴給損了。有的人說,我什麼壞事都沒有做啊!要知道,這個口業不好,損福報是很厲害的。

如果嘴巴一直講不好的話,說別人是非以及說一些詛咒的話,這樣損福報是很快速的。還有說長輩不好的話,這也很損福的。會抱怨父母的人,婚姻就會不順。抱怨老師的人,考試就會考差。抱怨領導的人,以後就當不了領導。那麼女人一直抱怨丈夫,說丈夫不好,就會讓他越來越不好。這個口業關,很重要的。嘴巴要留德,不要尖酸刻薄,不要爭強好勝。這樣子就能留住福報。

為什麼嘴巴能損福報呢?
福報是緣起法,是因緣和合的,也是一種能量場的體現。比如說你去寺院做義工,你掃地的動作給你帶來福報?還是擦桌子的動作給你帶來福報?都不是的。是心念給你帶來福報!我們發出利益眾生的心,去掃地,去整理衛生,和眾生結歡喜緣。這個心念發射出去,感應了宇宙的慈悲正能量,這時就得到正能量的加持,就創造了福報的緣起,福報是這麼產生的。

心中趨向自私,趨向抱怨,趨向嫉妒,慳貪,浪費,那刻掉福報就溜走了。人怨天尤人,不珍惜當下所擁有的,一直抱怨,又通過嘴巴來喋喋不休,這時損福報就很快了。

佛經說,佛說話言辭柔軟、悅可眾心。十法界的眾生,聽了佛講話,都很歡喜,都被佛的語言所攝受。這也是佛累世修行,嘴巴說愛語的原因。嘴巴要說好話,心存好心,那像宇宙就會發射出好的磁場。得到的也是好的回報。

什麼叫做好心,首先要知足和感恩。知足是一種成就相。一個人越修行,一定要越自足,對外在任何環境都很知足感恩,這才代表有進步。

語言是一個人內心的流露。講話不要傷害到他人,多念佛,唱佛贊,以後講話就很好聽。大家聽了你的聲音就很歡喜,像海濤法師,講話,唱佛歌,很好聽。這也是度眾生的方式。

急事,慢慢的說;
大事,清楚的說;
小事,幽默的說;
沒把握的事,謹慎的說;
沒發生的事,不要胡說;
做不到的事,別亂說;
傷害人的事,不能說;
討厭的事,對事不對人的說;
開心的事,看場合說;
傷心的事,不要見人就說;
別人的事,小心的說;
自己的事,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;
現在的事,做了再說;
未來的事,未來再說。

知人不必言盡,留些口德與己。
責人不必苛盡,留些肚量與己。
才能不必傲盡,留些內涵與己。
鋒芒不必露盡,留些深斂與己。
有功不必邀盡,留些謙讓與己。
得理不必搶盡,留些寬和與己。




求生華藏

求生華藏


● 還有兩個要求生華藏世界的人,有一天,那個害了毛病,這個就去看他。後來因見他病勢不對,就趕緊的叫他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,華嚴海會佛菩薩,大家亦在旁邊助他念。過了一刻,就問他看見什麼境界沒有。他答道,沒有。這樣的問過兩三次,都說沒有。

到了最後一次,他就說道孃來了。唉呀,這個問他的,才曉得他們如此靠不住了。因為在他的心裏,以為念這樣的佛號,和這樣的希求,應當要看見華藏世界才對,為什麼反見孃來的陰間境界呢。自此以後,他才回頭來修淨土法門了。要曉得華藏世界,是要分破無明的法身大士,才能見得生得的。其餘就是斷盡塵沙的菩薩,亦沒有分的,

何況是具縛凡夫呢。就是華嚴會上,已證等覺的善財童子,普賢菩薩,還教他和華藏海眾,以十大願王,回向極樂,以期圓滿佛果。

三下1119頁由上海回至靈嚴開示




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

民國許月林(1944年1月)

民國許月林(1944年1月)

許月林居士,早年皈依印光大師,法名慧貞,淮安許瑞堂居士之叔祖也。供職瀏河張源泰鹽棧,年邁無人侍奉,接回孝養,勸以念佛求生西方。忽重病數月,醫藥罔效,瑞堂逐日在旁助念。臨終前三日,預知時至,自云,我待三日,即往西方,命姪孫合家念佛,切勿悲傷。果於三日後,念佛含笑而逝。(弘化月刊三十二期)


《淨土聖賢錄四編》一七五頁





257、為什麼說淨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?難信之法怎麼信?


淨土法門,是以果覺為因心,全體是佛境界。故唯佛與佛,乃能究盡,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。我輩凡夫,仰信佛言,依教奉行,自獲實益。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,便是多劫深種善根,況信受奉行乎哉。

淨土法門者,如來徹底悲心,普度眾生之法門也。令彼無力斷惑具縛凡夫,信願持名,現生了脫,與觀音、勢至同為伴侶。上而至于等覺菩薩,位鄰佛果,尚須往生,方成正覺。至頓至圓,徹上徹下,


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。以故當佛說《彌陀經》時,六方諸佛出廣長舌,一音讚歎,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。又謂我釋迦世尊,能為甚難稀有之事。而我世尊,自敘宿因,謂我于五濁惡世,行此難事,得證菩提,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,是為甚難。


令其聞者,信受奉行,以究竟暢己出世之本懷而已。然此法門,甚深難測。雖經諸佛本師交相勸信,而世之疑者,猶復甚多。不但世智凡情不信,即深通宗教之知識,猶或疑之。不但知識不信,即已證真諦,業盡情空之聲聞緣覺,猶或疑之。不但小聖不信,即權位菩薩,


猶或疑之。即法身大士,雖能諦信,尚不能窮源徹底。良以此之法門,是以果覺為因心,全體是佛境界。故唯佛與佛,乃能究盡,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。我輩凡夫,仰信佛言,依教奉行,自獲實益。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,便是多劫深種善根,況信受奉行乎哉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
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

大安法師開示: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!


大安法師開示: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!

非要吃肉,不要在家裡殺,買現成的。你在家裡,總希望家里吉祥,如果天天在家裡殺羊宰豬、殺雞、煮蛤蠣、煮牡蠣,你的家就成屠宰場了。一個屠宰場,就是一切怨鬼聚會的地方,這些怨鬼都到了你家,那你家裡就不安了,容易生病,容易倒霉,一切吉祥氣氛都沒有了。所以其不吉祥也大矣!每個家都希望五福臨門,都希望吉祥如意,你現在有這樣良好的願望,行為上卻跟願望背道而馳,這不是愚蠢嗎?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。

印祖的開示是對機而說。上根利智,當下就斷,吃常素;中根就漸減以至永斷;下根即他離不開肉,至少不要在家裡殺生。這種開示非常靈活有空間的,不是那麼剛硬的,你非得要吃素不可,你不吃素就怎麼怎麼樣,就怎麼怎麼樣。那隻能對一部分人有這高要求,很多中下根機他就吃不了素,煩惱習氣特別重,這怎麼辦呢?那也要對他有一些循循善誘的方法,我們看了印祖這些開示,也要學印祖教化眾生的方法。




禮佛的功德利益

《增一阿含經》云:禮佛有五種功德:

一、 端正。因見佛相好,發歡喜心,而生渴仰,來世即得相貌端正。


二、 好聲。因見佛相,三稱南無佛名,來世得好聲音。


三、 多饒財寶。於諸佛所,而作大施,散花燃燈,來世獲大財寶,心無貪著。


四、 生長者家。若見如來相好,長跪叉手,至心頂禮,來世生長者家。


五、 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。由敬禮佛,所獲功德,來世得生善處,及於天上也。


以上是佛陀在小乘經典中所談到的,多指後世所得的利益。更在《業報差別經》上又談到十種功德,兼顧今生後世,最極殊勝。


經云:禮佛一拜,從其膝下,至金剛際,一塵一轉輪王位,獲十種功德:


一、 得妙色身。二、出言人信。三、處眾無畏。四、佛所護念。五、具大威儀。六、眾人親付。七、諸天愛敬。八、具大福德。九、命終往生。十、速證涅槃。


又在《華嚴經·普賢行願品》中,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,其中第一願即是禮敬諸佛。


又在《法華經·常不輕菩薩品》中講到常不輕菩薩專行禮拜一門,命終更增壽命,遇佛說法證法華三昧,從是以後又復得遇供養親近無量諸佛,速證無上菩提。常不輕菩薩即本師前身。


再有中國佛教歷史上,專修唸佛法門的王龍舒居士,除唸佛之外,更每天禮佛一千拜,臨終站著往生,非常瀟灑自在。




【縵衣的殊勝功德】#海濤法師



【縵衣的殊勝功德】#海濤法師



各位對這件縵衣你可要重視了,它的功德不可思議。

縵衣也叫「戒衣」,代表佛的加持力在你身上。當你去拜佛懺悔就有真實的佛在加持你。所以各位,這件縵衣,千萬不要跟髒的衣服一起洗。

我們在家裡能夠穿著這個縵衣來懺悔,功德比穿便服多百千萬倍,要有信心。但是你不能隨便亂丟,或是亂跟世間的洗在一起,我們海青、縵衣或是袈裟都是另外洗。平常你收起來也要用個東西包起來,放在高處,你千萬不要把世間的衣服放在上面,把海青縵衣放下面。

有受戒才有縵衣,一個人要正式穿縵衣,一定要受五戒,你一定要圓滿五戒,當然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,「缽吒」,這個讚歎,這個禮懺衣一穿,佛的力量都在了,就像一個人被鬼附魔了,你把出家人的一點點袈裟放他身上,魔就退開了,這種力量。

以前大鵬金翅鳥一直吃龍王,龍王來求佛陀,佛陀就給祂一塊袈裟布,然後所有的大鵬金翅鳥都沒辦法吃到龍王。

玉皇大帝被阿修羅打敗了,逃跑,玉皇大帝求佛,佛就給祂一塊袈裟布,阿修羅軍隊就打不贏玉皇大帝。

所以各位要瞭解這一件縵衣不可思議,以後你往生了,不要把它燒了,交給你的子孫,告訴他們「誰能夠穿這一件,誰才有福報。」要傳下去,或是送給要受戒的人。



海濤法師 20171209 弘法筆記-3

馬來西亞第二屆短期出家體驗營




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

歷代高僧:狀元斷然出家,勸君早修行。

歷代高僧:狀元斷然出家,勸君早修行。
世外家園。 106、12、7



勸君早辦修行路,一失人身萬劫難

在明朝,有個人叫羅洪先,他特別有才華,二十多歲就高中狀元。(以前中狀元極不容易,比現在考上清華、北大還難。)他為人正直,因看到官場黑暗腐敗,感念人生之無常,於是辭官隱居,斷然出家,世稱“狀元和尚”。

狀元和尚在寺院出家後,假裝愚鈍,甘心承擔最苦的雜役,劈柴挑水、燒火煮飯,無所不做,以此來磨練自己的心性。就這樣過了十三年。

他出家前原有妻室,並有一子。十三年後,其子又高中狀元,父子同科,世間稀有,一時傳為佳話。此時妻兒很想念他,無奈他出家後音訊全無,根本無從尋起。

可能是親人思念真切的緣故,有一天狀元和尚忽然起了回家探親的念頭,於是返回家鄉。及至狀元府,剛站在門前,僕人以為是和尚化緣,便入室稟告夫人。夫人生性善良,讓僕人施米一斗。狀元和尚未接受,希望求見主人。僕人認為和尚貪心,又報夫人。夫人又讓僕人出來施錢一貫。

狀元和尚還是不收,即索紙筆,題詩一首:“斗米千錢我不收,十三年返故鄉遊。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為兒孫做馬牛。”(這個偈子很適合現在許多人,他們一輩子為了兒孫操勞,自己也不學佛,天天耗費人身。其實,兒孫自有兒孫的福分,有福報的話,你根本不必為他擔心;沒福報的話,你操心也沒有用。所以,不要一生為兒孫當牛做馬。)

僕人將詩稿入呈夫人。夫人見後驚訝萬分,急速跑出門外,但和尚已經離去。夫人即刻派人四處尋找,再也不見其蹤影。

後來,狀元和尚投歸福建龍褲禪師,朝禪暮凈,終於大徹大悟。他感念世人之迷茫,遂作《醒世詩偈》,廣為流傳。記得其中一句是這樣寫的:“勸君早辦修行路,一失人身萬劫難。”可見,人身難得的教言,在漢傳佛教中也特別重視。




念佛共修的重要意義


【念佛共修的重要意義】
大家在同一個道場,熏修、共修,非常好。為什麼?如果一個人在家裡修行,可能種種懈怠放逸往往會現前;如果是一個共修的團體,大家會相互監督、相互鼓勵、相互勸勉。這叫依眾靠眾,靠大眾熏修的力量,把自己的功行提上去。

建立一個念佛的組織很有必要,第一,因為很多蓮友都懈怠,早上發願很勇猛,到晚上就懈怠了,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共修來對治懈怠;第二,就是共同勸勉,每個蓮友先往生的,要照顧到後往生的,要陪著阿彌陀佛來接引後往生的,它形成了一個神聖的契約。

我們看慧遠大師傳記,慧遠大師比較後一點往生,在他之前往生的慧永大師、劉遺民啊,都伴隨著阿彌陀佛一起來前來接引他往生極樂。

所以建立一個念佛的團隊,使蓮社同修都能夠共同成辦往生的大業,很有意義。


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 大安法師




念佛遇難呈祥


【念佛遇難呈祥】
一個念佛行人,他念佛就有光,我們是看不到,但是其他鬼道的眾生、天道的眾生能看到。

蕅益大師生前有一位道友,也是那個時代的高僧,他出家以後就在一個山頂上蓋了一個茅棚,專門念佛,不修其他的法門。有一天,蕅益大師跟他交談的時候問:“為什麼你這麼相信念佛法門?”

這位同參就說出了他的出家因緣。他說他原來是一個商人,跟一個朋友(也是經商的)一塊到外地去經商。不幸的是,他那個朋友在外地生病去世了,去世以後,他就把他的朋友埋葬了,辦完喪事 ,就把他朋友的衣物帶回來交給他的妻子,然而他的妻子產生了懷疑心,

說:“你們倆人去的,怎麼就你一個人回來?那是不是你謀財害命了,把我的丈夫給謀害了?”這樣一來,這一位就感到非常地冤枉,就很痛苦啊!所以他就趕回去,到那個墳墓,因為新墳不久,就跟他的朋友說,那就是人和鬼的對話,在墳上痛哭,說 :“你的家人在冤枉我,

現在你得跟我回去,來對證,來洗刷我的罪名”,那個鬼還能跟他對話,那個鬼朋友說:“好,好!那我跟你一塊去”。這兩個朋友,一個活人,一個鬼,就走在路上。但他正走在路上看到一隻老虎,這老虎一來,這個人就情不自禁地念“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”,這一念,

這個老虎也就離開了。你看老虎聽到這句佛號的聲音都能夠身心柔軟,由這個例子表明,遇到凶狠的老虎,如果你能夠站在那裡,你也不要跑,就很穩定地站在那裡跟它念佛,這個老虎會搖搖尾巴,看一看離開。為什麼?因為念佛有光,這光照在老虎身上,老虎那種殘暴的心都能變柔軟,它就沒有了吃人之心。那麼,這個老虎走了之後,

這個鬼很害怕,說:“哎呀!你剛剛嚇了我一跳”,他說:“怎麼嚇你一跳?”鬼說:“你的胸口放光啊!”這個人說:“我放光?”他想想剛才是什麼原因放光啊?就是念了幾句佛呀!他就想,是不是由於念佛的原因?

他又開始試驗一下“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 ”這一念,光就放得更大了,這鬼朋友說:“哎呀,不行不行,我不能靠攏你了,我不能跟你走,你還是自己回去告訴我的家人,怎麼怎麼的”,這鬼就離開了。

這樣一來,這人就覺得原來念佛能放光,鬼就靠攏不了。他是由於這個因緣,對這句佛號產生了信心,以後就出家了,出家後就專門念佛,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高僧。能夠跟蕅益大師成為同參道友的,那是什麼水平啊?就是專門念佛。

在古印度也有這樣的公案。有一個國家,有一位羅剎鬼,專門吃人,由於吃得太多,國王就與羅剎鬼談判,說:你不要隨便吃人 ,我一年供給你一個人吃,供給一個小孩。這個羅剎答應了,以後就一年供一個小孩,全國就每家輪流,輪到哪家就要拿一個小孩出來。

結果就輪到一家,只有一個不到十歲的兒子,不送是不行的,他家是信佛的。小孩要放在神廟前面一個缸子裡,白天安置好,羅剎半夜要來取食的。這個父母就告訴這個小孩,說:“你坐在這個缸裡面,

你就合掌念阿彌陀佛”。這個小孩也想到九死一生,看看是不是能夠救一命,所以非常懇切地念佛啊!念到半夜時分,一陣風刮過來,但是這個羅剎今天晚上靠攏不了。這羅剎鬼就退了,退回去了。

第二天早上,小孩的父母和其他人一看,這小孩還在那裡念“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”。哎呀!這下全體國民都像舉著凱旋的英雄一樣,把他扛在肩上,扛回了村莊啊! 這個國家以後再也沒有羅剎鬼來搗亂了,念佛卻鬼。



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大安法師

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

民國邵慧安


民國邵慧安(1942年10月13日)

邵慧安居士,原名治安。初從理敎先天道,後獲印光大師嘉言錄,始深信三寶,皈依大師,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。三十一年春,因乘車不慎,失跌傷氣,經百餘日而稍瘥。九月廿四日,自遜和尚荼毘,步往觀禮,並參加念佛,精神如故。旋又感冒風寒,一病不起,而念佛尤篤,一心往生。十月十二日,自知時至,命家人助念。


至夜初鼓,問此何時耶,家人妄云,漏將盡矣。又云,余決於今夜丑時西去。言已,復念佛。及丑時,復云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,現在我前,自遜大師,亦來迎接,吾去矣。即高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,吉祥善逝,面貌如生。八小時後,肢軟體冷,而頂猶溫。(弘化月刊三十一期)


《淨土聖賢錄四編》一六七頁




256、淨土法門為什麼被稱為難信之法?


淨土法門,為一切法門中之特別法門。心無成見者,則易生信。知為特別法門者,則必極力提倡。將特別法門作普通法門論者,則不但不生信且將辟駁矣。以故名為難信之法。汝能信得及,許汝往生有分。

須知淨土法門,乃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中之特別法門。愚夫愚婦心無成見,則易生信。通宗通教者,知為特別法門者,則必極力提倡。通宗通教而以特別法門作普通法門論,則不但不生信且將辟駁矣。以故名為難信之法。故光常曰淨土法門,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。故得九界(六道三乘之九法界)同歸,十方共讚,千經俱闡,萬論均宣也。汝能信得及,許汝往生有分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
廣欽老和尚開示



廣欽老和尚開示:

念佛要發長遠心,不可間斷,如同小溪的水,不管水流大小,總是潺潺不斷注入大海。念佛就像這樣,不管念多少,都要持之以恆,天天念,一心念,念到阿彌陀佛的大誓海裡。生西就有望。任何人只要肯念,成佛一半!

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,一切皆幻化不實,如戲夢一場,到頭總是空 !

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,放下萬緣,念佛求生西方,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,是我們的故鄉 !





究竟真如

究竟真如

● 以如來藏妙真如性,含育生佛,包括空有。世出世間,無有一法能出其外,不在其中故也。以凡情觀之,豈但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,皆屬生滅,皆非真如。即斷惑證真,成等正覺,亦不出生滅之外。

以聖智觀之,非但斷惑證真,成等正覺,固屬真如。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,全體真如。從本已來,原無一毫生滅之相可得。再進而論之,真亦不立,如本無名。一心尚不可得,有何二門之可論哉。

是為究竟真如,究竟如來藏妙真如性,究竟心。正所謂五蘊皆空,度諸苦厄,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者也。如上一番說話,乃光二十年前偶爾夢著者。今承其雅意,獻於座下。如曰必須分而論之,詳其文義語脈旨趣,則非光之衰頹心目,荒唐學業,所能辦也。請求之古德,及當代講家。自能暢座下之本懷,愜座下之素志耳。


正上九頁復海曙師書




凡聖生佛了無二致



凡聖生佛了無二致

● 孔子曰: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性,即覺之本體也。習,即覺之功用也。性,則凡聖生佛,了無二致,故云相近。亦即所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也。習,則有順性、悖性、之不同。能順其性,則居心動念行事,自能懲忿窒欲,閑邪存誠。以至人欲淨盡,天理流行,圓復其本體之覺性,以至為賢為聖,初非有待於外也。如是之人,名為覺者。



續下三三七頁覺後編序




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

民國徐老翁


徐老翁,居士徐祖耀之父,家住寧波竺家巷廿二號。祖耀在上海交通大學執教。翁皈依印光大師,篤修淨土。終日披海青,獨處佛堂,一心念佛。往生前,示微疾,其女問曰:“真有往生這回事否?”翁答說:“你等著看罷。”言竟,趺坐念佛如故。少頃,不聞佛聲。視之,已坐化矣。逝後,異香滿室。其二子一女,目覩瑞相,亦長齋念佛,均不婚嫁。
《近代往生隨聞錄》--寬律法師 撰錄 一○九頁

255、為什麼要急急講求信之一法,以期深造其極?


淨土一法,因法門廣大,而其修法又極簡易,被稱為難信之法。若能于此法深生信心,雖是具縛凡夫,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。由是言之,信之一法,不可不急急講求,以期深造其極。




如來知諸眾生唯仗自力了脫之難,故于一切法門之外,特開念佛求生淨土一門。但能信願真切,即五逆十惡極重罪人,臨命終時,地獄相現,有善知識教以念佛,若能念佛十聲,或止數聲,或止一聲,亦得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。況彼修行世善,不作諸惡者乎?




若是精修梵行,禪定力深,則往生品位更高,見佛聞法最速。即大徹大悟,斷惑證真之人,亦須回向往生,以期圓證法身,速成佛果。其餘法門,小法則大根不須修,大法則小根不能修。唯茲淨土一門,




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上之則觀音、勢至、文殊、普賢,不能超出其外,下之則五逆十惡,阿鼻種性,亦可預入其中。使如來不開此法,則末世眾生,欲即生了生脫死,便絕無企望矣。然此法門如是廣大,而其修法又極簡易。由此之故,非宿有淨土善根者,便難諦信無疑。




不但凡夫不信,二乘猶多疑之。不但二乘不信,權位菩薩,猶或疑之。唯大乘深位菩薩,方能徹底了當,諦信無疑。能于此法深生信心,雖是具縛凡夫,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。喻如太子墮地,貴壓群臣,雖其才德未立,而仗王力故,感如此報。修淨土人,亦復如是。




由以信願持佛名號,即能以凡夫心,投佛覺海,故得潛通佛智,暗合道妙也。欲說淨土修法,若不略陳諸法仗自力了脫之難,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,則不是疑法,便是疑自。若有絲毫疑心,則因疑成障,莫道不修,修亦不得究竟實益也。由是言之,信之一法,不可不急急講求,以期深造其極乎哉?
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


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

攝一切音聲、一切現象界入佛音,勿為所轉




【攝一切音聲、一切現象界入佛音,勿為所轉】


廣欽老和尚開示:


心若至誠,則念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,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,也會發出香味來。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,不只在寺內。心至誠就與佛相應。


一切法門中,以專一念佛,效果威力最大。


念佛才能了生死,對於耳聞、眼見、鼻嗅、舌味、身觸、意念等,不去分別掛礙,則能得到解脫,這才是修行的意思。


現前第一念是念佛,全知是佛念,就是一切音聲是念佛聲。鳥聲、車聲、人聲等,皆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攝一切音聲、一切現象界入佛音,勿為所轉。


念佛才是真正清淨、正當的一條路。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,同音念佛即到西方,不須買票搭飛機,西方法船是無色相的。


打佛七是要度眾生往極樂世界。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滅,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滅。我們現在到別的國家還要買飛機票,如念佛念到一心,則十方國土皆可到。念佛即心心不離佛,念得清清楚楚,聽得明明白白,要字字清楚,用心想,用耳聽,用口念,要攝心專注佛號,


萬緣放下,要依此音聲才能一心,沒有能念所念、你在念或我在念,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,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,一心就是專注此音,聽音聲而念。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,如不專心則可惜來這一趟,故要一心念佛,一心注意音聲。


三因佛性 正因 了因 緣因







● 一切眾生,皆有佛性。而佛與眾生,心行受用絕不相同者,何也。以佛則背塵合覺,眾生則背覺合塵。佛性雖同,而迷悟迥異。故致苦樂升沈,天淵懸殊也。若能詳察三因佛性之義,則無疑不破,無人不欲修習矣。三因者,正因、了因、緣因也。



一、正因佛性,即吾人即心本具之妙性,諸佛所證真常之法身。此則在凡不減,在聖不增。處生死而不染,居涅槃而不淨。眾生徹底迷背,諸佛究竟圓證。迷證雖異,性常平等。



二、了因佛性,此即正因佛性所發生之正智。以或由知識,或由經教,得聞正因佛性之義,而得了悟。知由一念無明,障蔽心源。不知六塵境界,當體本空,認為實有,以致起貪瞋癡,造殺盜淫。由惑造業,因業受苦。反令正因佛性,為起惑造業受苦之本。從茲了悟,遂欲反妄歸真,冀復本性也。



三、緣因佛性,緣即助緣。既得了悟,即須修習種種善法,以期消除惑業,增長福慧,必令所悟本具之理,究竟親證而後已。請以喻明。正因佛性,如鑛中金,如木中火,如鏡中光,如穀中芽。雖復本具,若不了知,及加烹煉鑽研磨礱種植雨澤等緣。則金火光芽,永無發生之日。



是知雖有正因,若無緣了,不能得其受用。此所以佛視一切眾生皆是佛,而即欲度脱。眾生由不了悟,不肯修習善法,以致長劫輪迴生死,莫之能出。如來于是廣設方便,隨機啟迪。冀其返妄歸真,背塵合覺。 



正下七一○頁陳了常往生發隱



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

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直解



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直解


莊嚴身寶心

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即是滿三善,即是莊嚴身寶心。


莊嚴口寶心

不惡口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妄語即離四過,莊嚴口寶。


莊嚴意寶心

捨離無明、貪愛、瞋恚、邪見即莊嚴意寶心。


集法寶心

集法寶即是集自己的財寶,功德能出生無盡的福德。福德無法出生功德。



四攝寶心

菩薩以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四攝法,攝法及眾生。


善知識寶心

菩薩為聞法親近善知識,即為善知識寶心 。


聞正法已能持寶心

人身難得,正法難聞,聞已能持更是可貴,要有大無畏的精神。


不吝法寶心

心不吝法,願意說法弘法,印經法廣為流通,廣為書寫。


不期利養說法寶心

說法不是為了利養,也不希望得到回報,乃因不忍聖教衰微與衆生受迷蒙之苦,所以捨離欲惡不望報。


離惡知識寶心

惡知識以盲引盲,淫欲大妄語,未證謂證,親近者破失善根,為集善根,所以具離知識寶心。



善修學習無慢寶心

小乘至三果阿那含還存有慢心,三果之前慢心仍無法降伏,至四果阿羅漢慢心才清淨,可知慢心不易降伏,有力降伏慢心,是大人法。無力降伏慢心是正常小人。


滅憍慢寶心

菩薩是滅憍慢的,能謙卑禮敬一切眾生。



臨終是一個怎樣的過程

臨終是一個怎樣的過程

夢參老和尚開示 | 我們現在念《彌陀經》,念阿彌陀佛,就是很不容易修得來的


夢參老和尚開示 | 我們現在念《彌陀經》,念阿彌陀佛,就是很不容易修得來的

103歲夢參長老
於2017年11月27日下午4點30分
在五台山示寂。
敬請有緣念"南無阿彌陀佛"萬德洪名
迴向老和尚蓮品高增,祈願長老不舍眾生,乘願再來。

【編者按】夢參老法師,是當代佛教界不可多得的老一輩法師,曾親近弘一、慈舟、倓虛、虛雲等多位近代佛教大德學習佛法,其一生閱歷之豐富,諸宗要義之精通,講法之圓融,堪為當代學人學習之典範。

問:大家都非常尊敬弘一大師、慈舟法師等民國大德。請長老為我們開示一下,親近這些大德時,最感人的事迹與德行。

夢參老法師:說到弘一法師,當時很難見到,現在更是見不到了,見到了也會生煩惱。為什麼呢?他不見人,他的門總是關著。當年我請他去青島弘法,他在青島只呆了不到三個月,但是我為了請他,在他那裡住了四個月。

  弘一法師屬於清高派。他的門經常是關著的,幾乎不接見人。他會出來散步,但是他告訴人家,散步時也不要去找他,不要問他問題。晚年的時候,出來講《行願品》,他倒是很歡喜。因為是他主動的,所以歡喜,如果別人請他,他就不一定高興講了。

  所以,每一個大德都是有個性的。弘一法師的鞋子,幾乎穿了一生。想當年,他家是天津八大富商之一,他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的。後來留學日本的時候,他的哥哥給他30萬兩白銀,他不到兩年花完。而他晚年又是那樣的苦行……

  另外,倓虛老法師像我一樣,喜歡聊天,總是海闊天空地講。而慈舟法師則較為隨和,他也愛講,但是很少有時間,他就繞佛、念經。總體來看,倓虛老法師最行方便,慈舟法師很隨和,而弘一法師門總是關著,他和什麼人有緣就接觸什麼人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最好,為什麼我們卻只能生在末法時代呢?諸法因緣生,沒有那個緣。人和人接觸,得有個緣才行。所謂因緣所生法,緣生緣滅,這是諸佛說的。

  總之,這些大德的性格個個都不一樣,和過去諸佛一樣。比如釋迦牟尼佛和迦葉佛、阿彌陀佛的教法,也都各不相同,教化眾生的方式也不同。每一個人、每一個大德也是這樣的。

  還有,每一個時代,有每一個時代的大德。我當年親近過的大德,弘一、虛雲、慈舟、倓虛,以及那時候的八指頭陀,都有那個時代的特色,再往上追溯,則有憨山大師、蓮池大師、蕅益大師的時代……不過,現在看來,每代的情況不同,是一代不如一代了。

  諸法因緣生,能生,則能滅。人和人說幾句話,也是有因緣的。比如人們說同船渡,那是五百年的因緣。再比如,上海這麼大幾千萬人,你認得幾個人?所以說,未成佛,先結人緣。

  又拿念佛來說,現在末法時代,有幾個人能聞到佛法?又有幾個人能念佛?比如到美國去弘法,他們沒有佛法的善根,即使聽到佛法,也不會相信。

  我們現在能生在這個末法時代,能聞到佛法,雖然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,但是等到舍利弗、目犍連等成佛的時候,到時候我們參加那個法會,就不會是末法了。

  我去雞足山,見不到迦葉尊者,我在山外,他在山裡,見不到,這就是無緣。我們現在念《彌陀經》,念阿彌陀佛,就是很不容易修得來的,要珍惜。我收弟子,都是中國人,美國人不信。所以說要有緣,無緣則不行。

問: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,許多人都是因此經進入佛門。但不少人僅僅將此經作為一種懺悔消業障的方法,將重心放在讀誦上。請長老慈悲開示,應如何正確學習地藏法門?

夢參老法師:不論地藏法門、觀音法門、念佛法門等等法門,都是提供進入佛法的一種途徑。門是通達的意思。哪個門都可入,至於選哪個門,得看個人的因緣。選定之後,就要一門深入,不要貪多。

  比如我們念佛,念佛相應了,就可以消業,業障消除之後就通達了。又好比塔有八個門,你從任何一個門進都可以,入了門就行。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你選擇一個門就行。入一門,八萬四千法門就都通了。這叫一門深入。

  至於要選擇地藏法門、觀音法門、念佛法門乃至八萬四千法門,得自己摸索,看哪個和自己最有緣就選擇哪個。念阿彌陀佛不相應,念觀音相應了,你是根據自己摸索,你跟哪個法門有緣。佛在世的時候,有一個人來找佛,佛給他說法,他沒有受益,這是無緣;但是阿難給他說法,他立刻就接受了,這叫有緣。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,正是這個意思。

  念佛人,如果到禪堂去給人家講念佛,參禪的人就氣死了。參禪是要參念佛是誰。所以,各自的法門要相應。

  不像古代,那些大德有神通,一看你,就知道你十生、乃至多生以前的情況,可以直接指點你修那個法門最相應。就像佛在世的時候,有個人來找舍利弗,舍利弗指點給他的修行法門,難以相應,不受益。於是找到佛,佛能看到八萬大劫以前的情況,就讓這個人念佛,結果很相應。

  不管修什麼法門,關鍵是一門深入。我以前認識一個老人。他什麼都不會,除了念《心經》。他從小時候開始就讀《心經》,他能夠一門深入,一直念到老死。他往生的時候,我在場,走得很殊勝。所以一門深入很重要。

  過去,山裡有一個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「唵嘛呢叭咪吽」念了多年。有一位過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氣,知道定有修行人。僧人見到老太婆,卻發現她念的是「唵嘛呢叭咪牛」,於是告訴老太婆念錯了,應該是「吽」而非「牛」。老太婆很後悔,改了過來。又過了半年多,僧人再次路過這座山,發現山上的殊勝景象沒有了,便立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個大錯誤,不應該糾正老太婆。於是,僧人對老太婆說,我去年是和你開玩笑的,你還是繼續念「唵嘛呢叭咪牛」吧。

  佛法講一心,心和境合一。佛所說的一切法,都是為了轉你的心。心生則種種法生,心滅則種種法滅。當你沒有貪、瞋、痴時,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。

問:您如何看待持咒與念佛的關係?

夢參老法師:持咒也好,念佛也罷,都是一種方便法門,是用來煉眾生心的。就像之前講的老太婆持咒的故事一樣,為什麼念對了卻沒有了之前的異象了呢?難道對的是錯的,錯的是對的?不是的。這是因為之前那位老太太雖然念錯了,但是他的心是虔誠的,所以能夠念出異象來。後來念錯的六字真言被糾正過來,但是心卻亂了,有分別心了,於是異象就消失了。所以說,不管持咒也好,念佛也好,都是佛陀因眾生根機不同,因緣不同而說法,不要太執著。佛法是三藏十二部,眾經平等,是持咒還是念佛都沒什麼關係。凈土宗念佛也是持咒,阿彌陀佛,在漢語意思就是無量光、無量壽,它和咒語也沒有太大區別。中國有一句老話:心誠則靈。心靈則法靈,心不靈則法滅,關鍵在於用心。

問:蕅益大師有雲,「得生與否,全憑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全憑持名之深淺」,請您開示,修行凈土宗的行人,如何檢驗自己的信願是否堅定,以及持名功夫之深淺程度?
  
夢參老法師:學佛要有三個條件,就是信願行三者具足,這裡頭,最重要的是「信」。信是信心,相信阿彌陀佛一定能來度我,這是修行凈土宗的首要前提。凈土宗九祖蕅益大師往生之際示語「臨行贈汝無多字,一句彌陀作大舟。」講的也是這個意思。信心具足了,就能做到不計世間色法。很多人雖然都在學佛,但往往是「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」。為什麼?因為他還在留戀世間色法,他不信自己能成佛。這就是對極樂世界沒有信心了。我們要是哪一天能將這句話改成「去則決定去」,要靠有信心,沒有懷疑了,那麼我們的信心肯定就具足了。

問:當代人多妄想紛飛,請長老慈悲開示,如何誦經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?

夢參老法師:任何時代的人都是妄想紛飛,從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到現代社會,眾生沒有不是妄想紛飛的。其實,誦經、念佛都是妄想。但當我們誦經、拜佛時,心能夠高度集中,那麼就可以以妄止妄。比如你「打佛七」,一天下來念佛七八個小時,其中有六個小時以上都是佛號之外的妄想。再講,念佛本身也是妄想。不過,這個妄想和我們平時的其他妄想是不一樣的。妄有「背真妄」,有「順真妄」。念佛就是隨順真如的妄,念佛、念經也是妄想。所謂「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」,念深則無妄,以妄止妄,當你其他的妄念止息的時候,念佛的順真妄也就成真的。

  這個在打七和不打七的時候,就會體會得到。同樣,誦經根本上也是妄,在誦經時也是以妄止妄,或者說以妄顯真。明白這個道理,妄就是顯真的。起心動念都是妄。

  比如,我們現在修行時,念南無阿彌陀佛。我們知道念佛法門、凈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開設了「念佛堂」,對我們來說,那就是古時候的事情。但是,慧遠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一切都變了。現在廬山的東林寺都在平地,不在山裡了。

  廬山其實很小。蘇東坡的詩,「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生在此山中。」你站在廬山裡面,怎麼能夠看到廬山的真實面目呢?同樣,在妄里看妄,妄想自然就紛飛了。所以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只要好好念佛,念佛本身就是妄,可以以妄止妄。

  我們來看真、妄是怎麼回事。對眾生來說,佛法的根本利益是受三皈依。入得佛門,從念佛法門來看,我們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供養給佛。比如你們來到上海,看到上海很好,有很多美好的境界,那麼就可以合掌,把你看到的供養給佛。又比如你去百貨商店,看到好多美好的商品,你很喜歡,同樣也可以合掌供養給佛,這是意念供養。心地供養是真的。我曾經問過有些居士,說用這些來供佛,和用香、花、燈來供佛,一樣嗎?或者說,哪個才是用「真」東西來供佛呢?你們可以考慮一下。其實,香、花、燈與你用來供佛的其他東西,這些都是假的,供佛關鍵在於心。所以,我們可以通過觀想意念來供養佛。

問:初學佛者,應如何對待以古為師?

夢參老法師:學佛要向古人學習。但是,學佛更要把握當下、現在。慧遠大師的「念佛堂」現在還在嗎?已經過去了。過去都是虛妄的,現在才是真實的,過去的已經過去,要把握現在,但是,現在也是假的,很快就要過去了。而現在、當下我們認為的真,其實也是假的,現在你們來我這裡,我們聚在一起,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。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心都不可得,應該這樣認識。

  古人已經過去,只給我們留下了文字。不知道你們去過廬山沒有,我去廬山,看到那裡只剩下歷史文物、遺跡遺址,原來的慧遠大師和他的「念佛堂」早就沒了。蘇東坡又講,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」我在山裡、山下看到的廬山都不同,看不到廬山的真面目,為什麼呢?因為你山裡看山,看不到;在心外看心,心外還有心嗎?

  以古為師,這個說法不對。「古」的標準是什麼?對慧遠大師來說,釋迦牟尼佛是古,對我們來說,釋迦牟尼佛、慧遠大師都是古,我們是今。所以,古今是沒有個標準的。關鍵在於把握現在、當下。

  我們學佛要以佛為師,佛才是我們的老師。佛雖然不住世了,但是他說過的話還在,經典還在。而僧就可以代表佛,佛法僧三寶,僧就是佛的代表。

問:初學佛者,應如何對待以苦為師?

夢參老法師: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求樂,不是求苦,學佛人沒有苦的時候,苦是世間相,不是出世間相。四諦——苦、集、滅、道。知苦斷集;慕滅修道。什麼是道?明心。道是明心,是指心來說的。想想,你認識你自己嗎?認識自己就明心了,見性了。除了佛,世間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。只有佛認識自己,認識自己是「性」,而非「相」。心本無生,有境則有心。

  我們世間人看到和尚吃素、沒有家庭、到處行腳參訪,就覺得出家人是苦。但是出家人卻認為這是快樂的事情。因此,苦樂沒有標準,看你自己怎麼認識了。以苦為師,苦就是老師了?

  總之,學佛是為了學樂,為了斷苦,為了斷苦的因。以苦為師是古德警示世人的話。苦行,到山裡行苦行,就可以成道嗎?不是這樣的。所謂苦行,是為了磨練自己,為了讓自己在面臨逆境的時候不被境界所轉,是這個意思。四諦,苦、集、滅、道成就之後,永遠就不會再受苦了。

  勸各位多讀讀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,所謂讀誦大乘。讀了之後就明白,不是吃苦才是學佛,只是要以「苦」來怖愄生死,所謂八苦交煎——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。學佛就是為了斷掉這些苦。而這些苦,其實都是自己招來的,你不招就沒有苦。 

(本文系弘化社於2011年11月下旬在上海親近老和尚的開示實錄,曾刊登於《江蘇佛教》2011年第4期)




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

初學佛者,應如何對待以古為師?

問:大家都非常尊敬弘一大師、慈舟法師等民國大德。請長老為我們開示一下,親近這些大德時,最感人的事跡與德行。



夢參老法師:
說到弘一法師,當時很難見到,現在更是見不到了,見到了也會生煩惱。為什麼呢?他不見人,他的門總是關著。當年我請他去青島弘法,他在青島只呆了不到三個月,但是我為了請他,在他那裡住了四個月。





弘一法師屬於清高派。他的門經常是關著的,幾乎不接見人。他會出來散步,但是他告訴人家,散步時也不要去找他,不要問他問題。晚年的時候,出來講《行願品》,他倒是很歡喜。因為是他主動的,所以歡喜,如果別人請他,他就不一定高興講了。

所以,每一個大德都是有個性的。弘一法師的鞋子,幾乎穿了一生。想當年,他家是天津八大富商之一,他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的。後來留學日本的時候,他的哥哥給他30萬兩白銀,他不到兩年花完。而他晚年又是那樣的苦行……




另外,倓虛老法師像我一樣,喜歡聊天,總是海闊天空地講。而慈舟法師則較為隨和,他也愛講,但是很少有時間,他就繞佛、念經。總體來看,倓虛老法師最行方便,慈舟法師很隨和,而弘一法師門總是關著,他和什麼人有緣就接觸什麼人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最好,為什麼我們卻只能生在末法時代呢?諸法因緣生,沒有那個緣。人和人接觸,得有個緣才行。所謂因緣所生法,緣生緣滅,這是諸佛說的。


總之,這些大德的性格個個都不一樣,和過去諸佛一樣。比如釋迦牟尼佛和迦葉佛、阿彌陀佛的教法,也都各不相同,教化眾生的方式也不同。每一個人、每一個大德也是這樣的。


還有,每一個時代,有每一個時代的大德。我當年親近過的大德,弘一、虛雲、慈舟、倓虛,以及那時候的八指頭陀,都有那個時代的特色,再往上追溯,則有憨山大師、蓮池大師、蕅益大師的時代……不過,現在看來,每代的情況不同,是一代不如一代了。


諸法因緣生,能生,則能滅。人和人說幾句話,也是有因緣的。比如人們說同船渡,那是五百年的因緣。再比如,上海這麼大幾千萬人,你認得幾個人?所以說,未成佛,先結人緣。


又拿念佛來說,現在末法時代,有幾個人能聞到佛法?又有幾個人能念佛?比如到美國去弘法,他們沒有佛法的善根,即使聽到佛法,也不會相信。


我們現在能生在這個末法時代,能聞到佛法,雖然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,但是等到捨利弗、目犍連等成佛的時候,到時候我們參加那個法會,就不會是末法了。


我去雞足山,見不到迦葉尊者,我在山外,他在山裡,見不到,這就是無緣。我們現在念《彌陀經》,念阿彌陀佛,就是很不容易修得來的,要珍惜。我收弟子,都是中國人,美國人不信。所以說要有緣,無緣則不行。









問: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,許多人都是因此經進入佛門。但不少人僅僅將此經作為一種忏悔消業障的方法,將重心放在讀誦上。請長老慈悲開示,應如何正確學習地藏法門?


夢參老法師:不論地藏法門、觀音法門、念佛法門等等法門,都是提供進入佛法的一種途徑。門是通達的意思。哪個門都可入,至於選哪個門,得看個人的因緣。選定之後,就要一門深入,不要貪多。


比如我們念佛,念佛相應了,就可以消業,業障消除之後就通達了。又好比塔有八個門,你從任何一個門進都可以,入了門就行。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你選擇一個門就行。入一門,八萬四千法門就都通了。這叫一門深入。


至於要選擇地藏法門、觀音法門、念佛法門乃至八萬四千法門,得自己摸索,看哪個和自己最有緣就選擇哪個。念阿彌陀佛不相應,念觀音相應了,你是根據自己摸索,你跟哪個法門有緣。佛在世的時候,有一個人來找佛,佛給他說法,他沒有受益,這是無緣;但是阿難給他說法,他立刻就接受了,這叫有緣。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,正是這個意思。


念佛人,如果到禅堂去給人家講念佛,參禅的人就氣死了。參禅是要參念佛是誰。所以,各自的法門要相應。


不像古代,那些大德有神通,一看你,就知道你十生、乃至多生以前的情況,可以直接指點你修那個法門最相應。就像佛在世的時候,有個人來找捨利弗,捨利弗指點給他的修行法門,難以相應,不受益。於是找到佛,佛能看到八萬大劫以前的情況,就讓這個人念佛,結果很相應。


不管修什麼法門,關鍵是一門深入。我以前認識一個老人。他什麼都不會,除了念《心經》。他從小時候開始就讀《心經》,他能夠一門深入,一直念到老死。他往生的時候,我在場,走得很殊勝。所以一門深入很重要。


過去,山裡有一個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“唵嘛呢叭咪吽”念了多年。有一位過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氣,知道定有修行人。僧人見到老太婆,卻發現她念的是“唵嘛呢叭咪牛”,於是告訴老太婆念錯了,應該是“吽”而非“牛”。老太婆很後悔,改了過來。又過了半年多,僧人再次路過這座山,發現山上的殊勝景象沒有了,便立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個大錯誤,不應該糾正老太婆。於是,僧人對老太婆說,我去年是和你開玩笑的,你還是繼續念“唵嘛呢叭咪牛”吧。


佛法講一心,心和境合一。佛所說的一切法,都是為了轉你的心。心生則種種法生,心滅則種種法滅。當你沒有貪、瞋、癡時,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。







問:您如何看待持咒與念佛的關系?

夢參老法師:持咒也好,念佛也罷,都是一種方便法門,是用來煉眾生心的。就像之前講的老太婆持咒的故事一樣,為什麼念對了卻沒有了之前的異象了呢?難道對的是錯的,錯的是對的?不是的。這是因為之前那位老太太雖然念錯了,但是他的心是虔誠的,所以能夠念出異象來。後來念錯的六字真言被糾正過來,但是心卻亂了,有分別心了,於是異象就消失了。所以說,不管持咒也好,念佛也好,都是佛陀因眾生根機不同,因緣不同而說法,不要太執著。佛法是三藏十二部,眾經平等,是持咒還是念佛都沒什麼關系。淨土宗念佛也是持咒,阿彌陀佛,在漢語意思就是無量光、無量壽,它和咒語也沒有太大區別。中國有一句老話:心誠則靈。心靈則法靈,心不靈則法滅,關鍵在於用心。











問:蕅益大師有雲,“得生與否,全憑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全憑持名之深淺”,請您開示,修行淨土宗的行人,如何檢驗自己的信願是否堅定,以及持名功夫之深淺程度?

夢參老法師:學佛要有三個條件,就是信願行三者具足,這裡頭,最重要的是“信”。信是信心,相信阿彌陀佛一定能來度我,這是修行淨土宗的首要前提。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往生之際示語“臨行贈汝無多字,一句彌陀作大舟。”講的也是這個意思。信心具足了,就能做到不計世間色法。很多人雖然都在學佛,但往往是“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”。為什麼?因為他還在留戀世間色法,他不信自己能成佛。這就是對極樂世界沒有信心了。我們要是哪一天能將這句話改成“去則決定去”,要靠有信心,沒有懷疑了,那麼我們的信心肯定就具足了。






問:當代人多妄想紛飛,請長老慈悲開示,如何誦經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?

夢參老法師:任何時代的人都是妄想紛飛,從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到現代社會,眾生沒有不是妄想紛飛的。其實,誦經、念佛都是妄想。但當我們誦經、拜佛時,心能夠高度集中,那麼就可以以妄止妄。比如你“打佛七”,一天下來念佛七八個小時,其中有六個小時以上都是佛號之外的妄想。再講,念佛本身也是妄想。不過,這個妄想和我們平時的其他妄想是不一樣的。妄有“背真妄”,有“順真妄”。念佛就是隨順真如的妄,念佛、念經也是妄想。所謂“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”,念深則無妄,以妄止妄,當你其他的妄念止息的時候,念佛的順真妄也就成真的。


這個在打七和不打七的時候,就會體會得到。同樣,誦經根本上也是妄,在誦經時也是以妄止妄,或者說以妄顯真。明白這個道理,妄就是顯真的。起心動念都是妄。


比如,我們現在修行時,念南無阿彌陀佛。我們知道念佛法門、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開設了“念佛堂”,對我們來說,那就是古時候的事情。但是,慧遠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一切都變了。現在廬山的東林寺都在平地,不在山裡了。


廬山其實很小。蘇東坡的詩,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生在此山中。”你站在廬山裡面,怎麼能夠看到廬山的真實面目呢?同樣,在妄裡看妄,妄想自然就紛飛了。所以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只要好好念佛,念佛本身就是妄,可以以妄止妄。


我們來看真、妄是怎麼回事。對眾生來說,佛法的根本利益是受三皈依。入得佛門,從念佛法門來看,我們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供養給佛。比如你們來到上海,看到上海很好,有很多美好的境界,那麼就可以合掌,把你看到的供養給佛。又比如你去百貨商店,看到好多美好的商品,你很喜歡,同樣也可以合掌供養給佛,這是意念供養。心地供養是真的。我曾經問過有些居士,說用這些來供佛,和用香、花、燈來供佛,一樣嗎?或者說,哪個才是用“真”東西來供佛呢?你們可以考慮一下。其實,香、花、燈與你用來供佛的其他東西,這些都是假的,供佛關鍵在於心。所以,我們可以通過觀想意念來供養佛。







問:初學佛者,應如何對待以古為師?

夢參老法師:學佛要向古人學習。但是,學佛更要把握當下、現在。慧遠大師的“念佛堂”現在還在嗎?已經過去了。過去都是虛妄的,現在才是真實的,過去的已經過去,要把握現在,但是,現在也是假的,很快就要過去了。而現在、當下我們認為的真,其實也是假的,現在你們來我這裡,我們聚在一起,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。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心都不可得,應該這樣認識。


古人已經過去,只給我們留下了文字。不知道你們去過廬山沒有,我去廬山,看到那裡只剩下歷史文物、遺跡遺址,原來的慧遠大師和他的“念佛堂”早就沒了。蘇東坡又講,“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”我在山裡、山下看到的廬山都不同,看不到廬山的真面目,為什麼呢?因為你山裡看山,看不到;在心外看心,心外還有心嗎?


以古為師,這個說法不對。“古”的標准是什麼?對慧遠大師來說,釋迦牟尼佛是古,對我們來說,釋迦牟尼佛、慧遠大師都是古,我們是今。所以,古今是沒有個標准的。關鍵在於把握現在、當下。


我們學佛要以佛為師,佛才是我們的老師。佛雖然不住世了,但是他說過的話還在,經典還在。而僧就可以代表佛,佛法僧三寶,僧就是佛的代表。



問:初學佛者,應如何對待以苦為師?

夢參老法師: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求樂,不是求苦,學佛人沒有苦的時候,苦是世間相,不是出世間相。四谛——苦、集、滅、道。知苦斷集;慕滅修道。什麼是道? 明心。道是明心,是指心來說的。想想,你認識你自己嗎?認識自己就明心了,見性了。除了佛,世間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。只有佛認識自己,認識自己是“性”,而非“相”。心本無生,有境則有心。


我們世間人看到和尚吃素、沒有家庭、到處行腳參訪,就覺得出家人是苦。但是出家人卻認為這是快樂的事情。因此,苦樂沒有標准,看你自己怎麼認識了。以苦為師,苦就是老師了?


總之,學佛是為了學樂,為了斷苦,為了斷苦的因。以苦為師是古德警示世人的話。苦行,到山裡行苦行,就可以成道嗎?不是這樣的。所謂苦行,是為了磨練自己,為了讓自己在面臨逆境的時候不被境界所轉,是這個意思。四谛,苦、集、滅、道成就之後,永遠就不會再受苦了。

勸各位多讀讀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,所謂讀誦大乘。讀了之後就明白,不是吃苦才是學佛,只是要以“苦”來怖愄生死,所謂八苦交煎——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。學佛就是為了斷掉這些苦。而這些苦,其實都是自己招來的,你不招就沒有苦。





253、為什麼淨土法門應當仰信,不可懷疑?



  古人謂淨土法門,唯佛與佛乃能究盡。登地菩薩,不能知其少分。我等博地凡夫,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,斷不可有一念疑心。

  淨土法門若信得及,何善如之。若己智有不了,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,斷不可有一念疑心。疑則與佛相背,臨終定難感通矣。古人謂淨土法門,唯佛與佛乃能究盡。登地菩薩,不能知其少分。夫登地大士,尚不全知,豈可以博地凡夫,妄生臆斷乎?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

蓮池大師發願文



  稽首西方安樂國,接引眾生大導師。
  我今發願願往生,惟願慈悲哀攝受。

  弟子 某甲   普為四恩三有,法界眾生,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,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期生淨土。又以業重福輕,障深慧淺,染心易熾,淨德難成,今於佛前,翹勤五體,披瀝一心,投誠懺悔。
我及眾生,曠劫至今,迷本淨心,縱貪嗔癡,染穢三業,無量無邊,所作罪垢,無量無邊,所結冤業,願悉消滅。從於今日,立深誓願,遠離惡法,誓不更造,勤修聖道,誓不退惰,誓成正覺,誓度眾生。

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,當證知我,當哀愍我,當加被我。願禪觀之中,夢寐之際,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,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,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,光明照身,手摩我頭,衣覆我體。

使我宿障自除,善根增長,疾空煩惱,頓破無明,圓覺妙心,廓然開悟,寂光真境,常得現前。至於臨欲命終,預知時至,身無一切病苦厄難,心無一切貪戀迷惑,諸根悅豫,正念分明,捨報安詳,如入禪定。阿彌陀佛與觀音、勢至、諸聖賢眾,放光接引,垂手提攜。

樓閣幢幡,異香天樂,西方聖境,昭示目前。令諸眾生,見者聞者,歡喜感歎,發菩提心。我於爾時,乘金剛台,隨從佛後,如彈指頃,生極樂國。七寶池內,勝蓮華中,華開見佛,見諸菩薩,聞妙法音,獲無生忍。於須臾間,承事諸佛,親蒙授記。得授記已,三身四智,

五眼六通,無量百千陀羅尼門,一切功德,皆悉成就。然後不違安養,迴入娑婆,分身無數,遍十方刹。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,種種方便,度脫眾生。咸令離染,還得淨心。同生西方,入不退地。

如是大願,世界無盡,眾生無盡,業及煩惱,一切無盡,我願無盡。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,回施有情。四恩總報,三有齊資。法界眾生,同圓種智。




252、修淨土以哪個發願文為主?



  專修淨土者,宜以蓮池大師新定淨土發願文為主。此願文事理周到,了無一義一法之滲漏。

  汝既專修淨土,宜以蓮池大師新定淨土發願文為主。(省庵語錄下卷,有此願文注解,閱之自知其妙。)汝自立四願,或兼用或不用皆可。以彼願文,事理周到,了無一義一法之滲漏。彼云法界,則包括無遺。汝云大千,較法界量,奚啻大地一塵,大海一滴?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  附:蓮池大師發願文

  稽首西方安樂國,接引眾生大導師。
  我今發願願往生,惟願慈悲哀攝受。

  弟子 某甲   普為四恩三有,法界眾生,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,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期生淨土。又以業重福輕,障深慧淺,染心易熾,淨德難成,今於佛前,翹勤五體,披瀝一心,投誠懺悔。
我及眾生,曠劫至今,迷本淨心,縱貪嗔癡,染穢三業,無量無邊,所作罪垢,無量無邊,所結冤業,願悉消滅。從於今日,立深誓願,遠離惡法,誓不更造,勤修聖道,誓不退惰,誓成正覺,誓度眾生。

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,當證知我,當哀愍我,當加被我。願禪觀之中,夢寐之際,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,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,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,光明照身,手摩我頭,衣覆我體。

使我宿障自除,善根增長,疾空煩惱,頓破無明,圓覺妙心,廓然開悟,寂光真境,常得現前。至於臨欲命終,預知時至,身無一切病苦厄難,心無一切貪戀迷惑,諸根悅豫,正念分明,捨報安詳,如入禪定。阿彌陀佛與觀音、勢至、諸聖賢眾,放光接引,垂手提攜。

樓閣幢幡,異香天樂,西方聖境,昭示目前。令諸眾生,見者聞者,歡喜感歎,發菩提心。我於爾時,乘金剛台,隨從佛後,如彈指頃,生極樂國。七寶池內,勝蓮華中,華開見佛,見諸菩薩,聞妙法音,獲無生忍。於須臾間,承事諸佛,親蒙授記。得授記已,三身四智,

五眼六通,無量百千陀羅尼門,一切功德,皆悉成就。然後不違安養,迴入娑婆,分身無數,遍十方刹。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,種種方便,度脫眾生。咸令離染,還得淨心。同生西方,入不退地。

如是大願,世界無盡,眾生無盡,業及煩惱,一切無盡,我願無盡。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,回施有情。四恩總報,三有齊資。法界眾生,同圓種智。




佛性常光



         ●  一切眾生,具有佛性常光。舉凡明暗通塞遠近,悉皆徹照無遺。固不假日月燈明,方能有見也。無奈眾生迷昧本性,背覺合塵。致此佛性常光,變作煩惱無明。不但暗塞遠處不能見。即近在目前,若無日月燈光,雖泰山亦不能見,況其他乎。由是輪迴生死苦海,如盲無導,了無出期。

 正下六四一頁李夫人燃燈記

論心性



         ●(以下論心性),真性在未證前,隨惡緣則成煩惱,而仍不變。隨善緣淨緣而成菩提,亦不變。譬如真金打做馬桶夜壺,雖日盛糞,而金性仍然不變。打做佛像菩薩像,雖極其貴重,而金性仍然不變。世間人各具佛性,而常造惡業,如以金做馬桶夜壺,太不知自重了。 三上三一四頁復呂智明居士書

251、印祖為什麼勸念佛人:凡離信願說念佛等開示,悉宜置之度外?



  以彼系禪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,非淨宗仗佛慈力,以求往生者之軌範也。光之所說,乃宗淨宗古德之誠言,非臆見杜撰之偏論。


  現今之世,謬亂已極。廢經廢倫,無可救藥。然以道眼觀之,是殆催人出此娑婆,生彼極樂之大警策。倘不懷出世之心,則將來之世,直無可為吾父母者。近來研究佛學者,實繁有徒,但天姿高者,

每任臆見,偏重理性,不務事修。或以信願為著相,或以參究為親切。縱修淨業,不依淨土法門之宗旨,則致感應道隔,以現生了脫之法,作未來得度之因。令上等天姿,反不如愚夫愚婦,顓蒙念佛,為能得其實益,豈不大可惜哉!閣下既發心念佛,固當依淨土宗旨,凡離信願說念佛等開示,悉宜置之度外。以彼系禪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,非淨宗仗佛慈力,以求往生者之軌範也。光之所說,乃宗淨宗古德之誠言,非臆見杜撰之偏論。請熟讀《淨土十要》,則自可悉知。

印光《文鈔》文雖淺陋,其于禪淨界限,及普通特別法門之所以,佛力自力大小之得失,頗為詳悉。倘肯詳閱,亦未始絕無裨益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