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87、念佛的原理是什麼?


第四章 淨土內涵與淨土特點

87、念佛的原理是什麼?

  諸佛如來,是法界身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,是故汝等心想佛時,此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隨形好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諸佛正遍知海,從心想生。如來普令眾生緣念於佛,使之隨佛界之緣,則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矣。

  念佛一法,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,信願持名。持至一心不亂,即可轉凡成聖,其功能力用,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。末法眾生,福薄慧淺,障厚業深,不修此法,欲仗自力斷惑證真,以了生死,則萬難萬難!

  念佛法門,其來尚矣。以吾人一念心性,猶如虛空,常恒不變,雖常不變,而復念念隨緣。不隨佛界之緣,便隨九界之緣,不隨三乘之緣,便隨六道之緣,不隨人天之緣,便隨三途之緣。由其緣之染淨不同,致其報之苦樂迥異,雖於本體了無

改變,而其相用固已天淵懸殊矣。譬如虛空,日照則明,云屯則暗,雖虛空之本體,不因云日而為增減,而其顯現障蔽之相,固不可以同年而語也。如來以是義故,普令眾生緣念於佛,故曰“若眾生心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。
”又曰“諸佛如來,是法界身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,是故汝等心想佛時,此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隨形好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諸佛正遍知海,從心想生。”夫隨佛界之緣,則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矣。若隨眾生各界之緣,則是心作眾生,是心是眾生

矣。了此而不念佛者,未之有也。念佛一法,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,即此萬德洪名,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。由其以果地覺,為因地心,故得因該果海,果徹因源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,如蜾蠃之祝螟蛉,久則化之。即生作佛,轉凡成聖,其功能力用,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。末法眾生,福薄慧淺,障厚業深,不修此法,欲仗自力斷惑證真,以了生死,則萬難萬難!

  
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五第1041頁 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)




念佛懺悔 蠅去不來


念佛懺悔  蠅去不來

十餘年前有英人林某,住南京,來普陀見光。送光幾本書,云是他著。他中國話尚不甚好,何能作很好文字乎?有一本專提倡衛生,專門以殺生為事。餘書均送人,唯衛生之書,光撕碎付字簍。恐無知者持去,則害人害物,無有底極。
周君蓋深中西人之毒,而不知衛生利人之道。人為萬物之靈,亦一種動物也。我與萬物同生於天地之間,彼未要我之命,我何得要他的命?打蠅之家,蠅更多。殺蜈蚣之人,常被蜈蚣咬
。彼欲衛生於現生,而現生亦未必得益。由此一生常懷殺心,將來生生世世,常被人殺。但以未能親見,尚樂以忘疲而殺。古書中有惡蟻者,蟻盈其屍。惡蠅者,蠅集其體。無法可設,徒嘆奈何。光以此事即是大造殺劫之根本。若猶欲依己所見而為,竊恐有後悔不及時,為可憐可憫,無有可救援也。仁人君子,何得專以殺物為事。令一切無知者,皆效法乎?
十餘年前,一皈依弟子有一小兒,買一拍蠅板,以為玩具,遂常拍之。一日蠅多極,極力拍之,忽全屋皆黑。大人遂開門窗,念佛懺悔,未久蠅悉去。從此焚其拍物,亦無蠅來矣。此係佛弟子佛慈加被,令斷殺業者。若無信心之人,恐無此兆。其來生後世,何可設想也。

(三編下 .覆淨善居士書三)




生死自己了


佛法要義


聽開示


青蓮華比丘尼




青蓮華比丘尼

很久以前,古印度有一對以歌舞伎樂謀生的夫婦,育有一女,名青蓮華。

青蓮華不僅相貌莊嚴,世所稀有,黠慧聰明,令人折服,並且才華出眾,具足當時婦女所應具備的六十四種才藝,深暗音律,舞藝精湛,不論回旋、俯仰,姿態優雅,無不嬌媚。

一日,青蓮華和父母應王捨城的富豪長者邀請,於節日慶典中表演歌舞伎樂。青蓮華驕慢地唱著:「王捨城中可有人像我一樣能歌擅舞的嗎?可有人深研各種經論,聰明、智慧比得上我,能解答我的疑問嗎?」

結果有人大聲答道:「釋迦牟尼佛在迦蘭陀林精舍弘化,他的慈悲智慧無人能比,一定可以解答你的疑惑。」
青蓮華聽了半信半疑,帶著一種挑釁的心態,跟隨父母等人載歌載舞來到迦蘭陀林中。

青蓮華見到佛陀後,並沒有生起恭敬之心,仍和往常一樣驕慢嬉笑,恣意展露自己的美色。
佛陀見此,即運用神力將青蓮華變成白髮蒼蒼、皮膚斑皺、牙齒疏缺、彎腰駝背的老嫗。

青蓮華見到自己身形醜陋無比,萬分驚恐,心想:「一定是佛陀的威德神力,使我遽變此衰老相貌。」於是,心生慚愧,跪在佛陀前,對自己驕慢自大、放情縱意的作為深感懺悔,並懇請佛陀的原諒。
世尊見到青蓮華已調伏心中的我慢,於是恢復她本來的模樣。

當時在場大眾見到青蓮花時而年老枯槁、時而年輕貌美,皆體悟無常之理而心開意解、心生厭離,有證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阿羅漢者,亦有發辟支佛心、無上菩提心者。

青蓮華及其父母也善根現前,懇請佛陀為他們剃度出家,早求解脫。
青蓮華比丘尼出家後,精進修道,很快證得阿羅漢果,不僅具足三明六通,亦得八種解脫,諸天天人及世人無不對其敬仰贊嘆。

當時有人向佛請示:「佛陀度化此放逸妖媚、不信佛法的青蓮華,令其出家,乃至開悟證道的因緣為何?」
世尊乃為眾人開示青蓮花過去的一段因緣。

原來,青蓮華比丘尼過去世曾為緊那羅女,相好莊嚴猶如天女,某日在深山遇到精進修行、獲得五種神通的波羅奈國太子孫陀利,乃故作種種媚態,妖嬈歌舞,企圖媚惑孫陀利,讓他退失菩提心。然而孫陀利道心堅固,不起任何色慾邪念,對緊那羅女開示道:
「一切世間有為法,一切森羅萬象,皆因緣和合而成。人有生老病死,事有成住壞空,其性本空,無有常定。

「人的形體臭穢不堪,在皮膚下所覆藏的是屎尿糞便,猶如行廁。老年之時,鶴髮雞皮,佝僂而行,你甜美音聲隨著歲月的流逝也將轉為喑啞,有什麼值得驕傲,你為何在此故作嫵媚?在此放恣?」

緊那羅女聽了心生慚愧,來到仙人孫陀利面前懺悔,併發願言:「願我來世了斷輪回生死之因,並得以跟隨孫陀利修行證果。」
佛陀開示大眾:「當時的外道仙人孫陀利就是我,而緊那羅女就是現在的青蓮花比丘尼。由於青蓮華比丘尼過去生曾經發願,故於今世跟隨我出家修行。」

佛典出自:《撰集百緣經》



色欲是修行人一大障礙,如何對治?


色欲是修行人一大障礙,如何對治?

  色欲一事,乃舉世人之通病。學道之人,本為出離生死,苟不痛除此病,則生死斷難出離。即念佛法門,雖則帶業往生,然若淫習固結,則便與佛隔,難於感應道交矣。
  欲絕此禍,莫如見一切女人,皆作親想、怨想、不淨想;當常懷敬畏,切勿稍有邪妄之萌。若或偶起此念,即想吾人一舉一動,天、地、鬼、神、諸佛、菩薩,無不悉知悉見,專心念佛名號,朝暮佛前,竭誠盡敬,懇到懺悔無始宿業。如是久之,當有不思議利益,得於不知不覺中。

  色欲一事,乃舉世人之通病。不特中下之人,被色所迷,即上根之人,若不戰兢自持,乾惕在念,則亦難免不被所迷。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傑,固足為聖為賢,只由打不破此關,反為下愚不肖,兼復永墮惡道者,蓋難勝數。

《楞嚴經》云:“若諸世界六道眾生,其心不淫,則不隨其生死相續。汝修三昧,本出塵勞。淫心不除,塵不可出。”學道之人,本為出離生死,苟不痛除此病,則生死斷難出離。即念佛法門,雖則帶業往生,然若淫習固結,則便與佛隔,難於感應道

交矣。欲絕此禍,莫如見一切女人,皆作親想、怨想、不淨想。親想者,見老者作母想,長者作姊想,少者作妹想,幼者作女想。欲心縱盛,斷不敢於母姊妹女邊起不正念。視一切女人,總是吾之母姊妹女,則理制於欲,欲無由發矣。怨想者,

凡見美女,便起愛心。由此愛心,便墮惡道。長劫受苦,不能出離。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,比劫賊虎狼,毒蛇惡蠍,砒霜鴆毒,烈百千倍。于此極大怨家,尚猶戀戀著念,豈非迷中倍人。不淨者,美貌動人,只外面一層薄皮耳。若揭去此皮,

則不忍見矣。骨肉膿血,屎尿毛髮,淋漓狼藉,了無一物可令人愛。但以薄皮所蒙,則妄生愛戀,花瓶盛糞,人不把玩。今此美人之薄皮,不異花瓶,皮內所容,比糞更穢。何得愛其外皮,而忘其皮裡之種種穢物,漫起妄想乎哉?苟不戰兢乾

惕,痛除此習,則唯見其資質美麗,致愛箭入骨,不能自拔。平素如此,欲其沒後不入女腹,不可得也。入人女腹猶可,入畜女腹,則將奈何。試一思及,心神驚怖。然欲於見境不起染心,須於未見境時,常作上三種想,則見境自可不隨境轉。

否則縱不見境,意地仍復纏綿,終被淫欲習氣所縛。固宜認真滌除惡業習氣,方可有自由分。每日除了己職分外,專心念佛名號。朝暮佛前,竭誠盡敬,懇到懺悔無始宿業,如是久之,當有不思議利益,得於不知不覺中。

  
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三第512頁 復甬江某居士書)




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

身心等病無有不治


大安法師:經常做很多夢,是不是妄念太多了?要如何念佛,才能令自己安眠?


大安法師:經常做很多夢,是不是妄念太多了?要如何念佛,才能令自己安眠?

信眾問:法師,經常做很多夢,是不是因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多了?

  大安法師答:常做種種雜七雜八的夢,確實是說明你的心很散亂。
  這裡面有日常生活的烙入印象;或者是因為追求的目標沒有實現,而在夢中作出的反映;也可能是多生多劫的前塵影事在翻騰。

  做太多夢並不是好現象。莊子也說:至人無夢。我們達不到至人的程度,但至少讓夢少一些,不要天天做那些亂七八糟的夢。
 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我們要生慚愧心,用佛號來改善。

信眾問:要如何念佛,才能令自己安眠?

  大安法師答:怎樣改善?要認真地念這句佛號,在佛號的作用下,我們內心雜亂的念頭就會逐步地有序化,逐步地清凈,逐步地平和,最終使夢境得以改變、減少。
  即便還會做夢,但因為念佛的心具有智慧,是友善的,所以相應地也將做出好夢。
  如果不念佛,妄想雜念就很有力量,會佔據上風,所以我們要做的,就是讓念佛的力量由弱勢強化到足以同妄念相抗衡,直至最後蓋過妄心的力量,那你的夢境必將有所改變。
  這種改善需要一個過程,你慢慢來,先從念佛下手,老實地從每天一萬聲佛號開始念起,保持定量。只有咬緊牙關,堅持念佛,心性才會轉變得過來,從而達到改變夢境。





真誠恭敬


大安法師: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嗎?


大安法師: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嗎?

問:現在有的法師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,並且說現在連出家師父都沒有持戒的了,師父怎麼看這個問題呢?

大安法師答:這個說法是邪知邪見,大家不要去聽。念佛,怎能不持戒呢?作為佛弟子,首先得要三皈五戒呀!凈業三福裡面,第一福就得要修十善業,第二福就得要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。佛在大乘經典中,千經萬論處處勸勉讚歎持戒

的功德,怎麼說不需要持戒呢?有人說,末法時代眾生持戒持不清凈,所以就不需要持戒,這個說法有混訛,要辨別清楚。作為念佛行人,一定要按照佛的制教來受持戒律,居士的五戒、出家眾的二百五十條戒律,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,因為戒律是佛教的壽命,是佛教的幢相。如不持戒,佛教就會在這個世間上提前消亡;唯有戒律能使佛教生存與發展。

佛在臨涅槃的時候殷勤顧命:以戒為師。能夠受持波羅提木叉,就如同佛在世啊!一部《涅槃經》就是扶律談常啊——扶持佛的戒律,廣談常住真心;《遺教經》也殷勤地勸說持戒。作為佛弟子,怎能不聽佛的話呀?佛這麼強調戒律,他怎麼說不

需要持戒呢?這是原則性問題,凈業行人必須明白。至於說持戒持不清凈,那是另外一個問題。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持戒的態度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。難道五戒就不能持嗎?不殺生,難道一天到晚想到要殺人嗎?不偷盜,作為一個學佛的人還想
要偷別人的東西嗎?不邪淫,難道學佛的人還去留連花街柳巷?這些都是做人最起

碼的道德,為什麼不去做呢?至少在身口七支,你要把五戒做到;至於內心清凈那是需要佛法長期熏習的。起碼你在行為上能做到它吧!說出家都沒有持戒的,這個觀點就更說不通了。自古以來僧團難免魚龍混雜,社會上傳言某些出家眾做得不如法,不持戒,甚至一些假和尚,到處化緣、趕經懺,弄錢什麼的,確實有這些現象。

但是要看到,在這個時代僧團主流是好的,有很多比丘、比丘尼非常有道心,非常信因果的。那些真有道心修行的僧眾,往往不出頭露面,默默無聞地修行,一般人也看不到,主持寺院叢林的僧眾也有許多發大心行菩薩道者,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恭敬,去護持的。那麼這些持戒的出家眾在住持佛法,利益眾生,他們一定能夠往生凈土,而且品位不在中下。中國凈土宗祖師悉是持戒念佛。吾輩凈業行人應當將持戒念佛的家風在現代發揚光大。





86、印光大師禁人讀誦研究大乘經論嗎?


86、印光大師禁人讀誦研究大乘經論嗎?

  淨土法門,若果信得及、守得定,隨己所樂,諸大乘經論,皆當讀誦。倘此道尚未究明,一涉博覽,或恐舍此取彼,則欲了生死,難之難矣。有謂光禁人讀大乘經者,此乃不知利害,妄充通家之所說耳。

  念佛一事,固貴純無間。所以一切時、一切處,均宜念。育經則不能如念佛之常不間斷,又何必於污穢處誦也。持名若至其極,則不作觀,而淨境亦可具現。倘工夫不純,妄欲見聖境者,或有著魔之虞。所以古德多多皆主持名,以下手易而成功高故也。淨土法門,若果信得及、守得定,隨己所樂,諸大乘經論,皆當讀誦。倘此道尚未究明,一涉博覽,或恐舍此取彼,則欲了生死,難之難矣。有謂光禁人讀大乘經者,此乃不知利害,妄充通家之所說耳。

  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十八第1070頁 復馬宗道居士書二)


  有謂光禁人讀誦研究大乘經論者,不知凡來光處求教者,或身羈俗網,或年時已過。對此事務繁冗,來日無多之人,倘泛泛然令其遍讀研究,而不先將淨土法門之所以,令其徹底明瞭,其於種善根、明教理,則或有之。於即生了生脫死,或恐無有希望。以注重於讀誦研究,以期開悟而自證,不復以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為事也。不知凡夫具足惑業,欲仗自力,於現生中了生脫死,其難甚於登天。以故光不避譏誚,而攄誠以告耳。

  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二十一第1790頁 文鈔摘要序)




9、見母變豬 終不吃肉


9、見母變豬  終不吃肉

吾秦當洪楊未亂之先,興安某縣一鄉民與其母,居家貧,傭工養母。後其母死,止己一人,便不認真傭工。一日晝寢,夢其母痛哭而來,言:「我死變做豬,今在某處,某人殺我,汝快去救我。」其人驚醒,即往其處,見其殺豬之人與夢合,而豬已殺矣。因痛不能支,倒地而滾,大哭失聲。人有問者,以無錢贖此死豬,言我心痛,不便直說。
從此發心吃素。鄉愚不知修行法門,遂募化燈油,滿一擔則挑送武當山金殿供燈。募人一燈頭油,三個銅錢,錢作買香燭供果用,已送過幾次。後有一外道頭子欲造反,事泄而逃,官府畫圖到處捉拿。其人與化油者,同名姓相貌,因將化油者捉住。
彼以母變豬化油對,不信。又得其帳簿人名數千, 係出油錢的名,遂以為造反之名。在湖北邊界竹溪縣署,苦刑拷打,因誣服定死罪。又解鄖陽府重審,彼到府稱冤,因說娘變豬化油事。知府甚有高見,以其人面甚慈善,決非造反之人。聞彼說娘變豬之話,謂汝說之話,本府不相信。本府今日要教汝開齋,端碗肉來令吃。其人一手端碗,一手捉筷,知府拍省木逼著吃。其人拈一塊肉,未至口,即吐一口血。知府方知是誣,遂行文竹溪縣釋其罪,令在竹溪邊界蓮花寺出家。以蓮花寺, 係興安鎮台,鄖陽鎮台,每年十月,兩省在此寺會哨,故有名。

其人出家後,一心念佛,頗有感應。後回陝西故鄉,地方人稱為周老禪師,建二小廟。洪楊亂,徒弟徒孫均逃去。將示寂,與鄉人說:「我死以缸裝之,修一塔,過三年啟塔看,若壞則燒之,不壞則供於大殿一邊。」後啟塔未壞,供大殿內。現身為鄰縣縣少爺看病,病癒不受謝。云:「汝若念我,當往某處某寺來訪。」後來訪,言 係大殿所供之僧名,閱之即是。因此香火成年不斷。

此人,印光之戒和尚之師公也。經五十八九年,其人名廟名,均忘之矣。此人若非娘變豬,亦不過一守分良民而已。若非鄖陽府逼令吃肉,肉未入口,血即吐出,則其案決無翻理。以彼視此肉,即同娘肉。以官威強逼,不敢不吃。未吃而心肝痛裂,故吐血。故官知其誣,而為設法行文釋罪,令其出家也。

(三編上 .覆郁連昌昆季書   民廿九二月初二)





一念不正就是惡


慧律法師 :佛陀是禁止一切眾生養貓、養狗的


慧律法師 :佛陀是禁止一切眾生養貓、養狗的

 在這裡,再講一個,既然一切相不可得,在座諸位!我們不要著這個假相,所以,佛陀是禁止,佛陀是禁止一切眾生養貓、養狗的。美國有一個小女孩,非常地喜歡貓跟狗,這個小女孩只要看到狗啊,就是一定手給它摸一摸,狗啊,就拍一拍,

就非常喜悅狗跟貓,這個美國的小女孩,非常喜歡貓、狗以外,還喜歡野生動物。這個小女孩,到了十多歲的時候,突然得了一種病,嘔吐,得了一種病,頭痛,劇烈的頭痛,一直頭痛。剛開始,學校也不以為意,告訴她家人,到美國的這些比較

有名望的醫院看,這個醫生查不出所以然,完全看不出到底是什麼病,就是頭痛,因此就開藥,這美國人開藥,要經過她媽媽同意的,媽媽同意,你同意我開止痛藥嗎?媽媽如果同意,媽媽要簽名的,不是像台灣這樣子,管他吃了會不會死,媽媽

拿起來就灌藥了,不行,在美國不行,你同意我開消炎藥給她吃嗎?同意,止痛劑開了以後,吃,好一點點,第二天又開始一種頭痛...到最後,倒下去,倒下去,一直到她死,才十六歲而已,十幾歲,到她死,醫院仍然查不出她到底什麼病,完全查不出來,莫名其妙地嘔吐,莫名其妙地噁心,莫名其妙地劇烈的頭痛,到死,仍然死因不明。
後來經過兩個月,從那個貓跟狗的身上,找到一種蟲,寄生蟲,這個衛生署打電話給她媽媽,我們找到原因了,就是寄生在貓跟狗的身上,因為你這個女兒,很喜歡去摸這個狗跟貓,還有野生動物,這個野生動物,你到非洲去,怎麼樣?都很多的野

生動物,這個衛生署講,千萬不要去碰,因為那很多的寄生蟲,結果她的女兒,女兒去碰觸到這個,跑跑跑...跑到這個腦部,侵蝕到她的後腦,結果這掃描怎麼掃都掃不出來,怎麼檢查也檢查不下來,就是一直劇烈地頭痛,一直到她死,斷氣,再

來,跑到她的五臟,斷氣以後兩個月,死後兩個月,才把她這個查出來,說:她的病因,問題出在哪個地方,死亡以後,十六歲。所以說,講到「外相空」,這個例子就告訴大家,要冷靜一下,你如果很喜歡貓跟狗的話,要冷靜一下,講到這個相空,所以我們修學佛道的人,在佛的戒律裡面,也是不允許,在菩薩戒裡面,也不允許你養貓、養狗,那其他的畜牲,就更不用講了,除非有特殊的,除非有特殊。





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

念永不變心的佛


讚佛的功德


讚佛的功德
 

很久以前,印度有一位阿輸迦王。雖然,國王並沒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,但是對佛法不但具有相當的信心,而且發心非常廣大。所以,在一天當中,建造了八萬座佛塔。國王不僅僅是建塔,每天還虔誠供養許多位法師,並恭請法師開示說法,如此日復一日,從未停止過。

有一天,國王和往常一樣地供養法師們,其中有一位年輕聰穎、相貌莊嚴、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,神情自若地坐在國王的身邊,准備升座說法。

突然間,國王發現,從這位年少法師的口中,散發出一陣陣沁心的清香,心中深感惑,心想:“這位法師口中一定含了什麼特別的東西,是不是想利用這香氣來蠱惑我的人民?”

於是請法師開口,仔細瞧了好一會兒,法師口裡真的是什麼都沒有。國王仍不相信地再請法師漱口,但是他口中的香氣依然不減。

國王忍不住地對法師說:“請示法師,您的口中為什麼會散發出如此微妙的香氣,而且我從來沒有聞過這麼特別的香味呢?”

法師回答國王說:“大王!這要追溯到過去久遠以前,在迦葉佛的時代,我是一位善於說法的比丘,常向大眾贊歎宣說迦葉佛無量的清淨功德,並且使人們明了種種深妙佛法的真理和無邊的修習方法。從那個時候開始,一直到現在,我生生世世口中都有妙香散發出來,而且這香氣遠超過一般世間花草的香味,人們只要聞到了這個香氣,都會心生喜悅。”
國王聽了以後,歡喜有加地說:“原來贊佛及說法的功德果報是那麼的殊勝無比啊!”年少法師接著又說:“這還只是現前看得到‘花’報,贊佛及說法的十種功德‘果’報,更是不可思,不可議,請大王仔細聆聽:

一、贊歎佛的功德,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(因心及願力),就可以得到廣大好名聲的果報。

二、贊歎佛的功德,使一切眾生心生歡喜,就可以得到世世相貌端正的果報。

三、為眾生講說滅罪生福的方法,使眾生能有安樂的心靈棲所,就可以得到心中時時感到快樂歡喜的果報。

四、贊歎佛的功德,來調伏一切眾生的煩惱,就可以感到時時受人恭敬的果報。

五、顯揚說法時有如明燈一般,照亮眾生的心燈,使眾生契悟佛法,就可以得到威德如日光一般明耀人心的果報。

六、用種種方法贊歎佛的功德,使一切眾生心生歡悅,就可以得到受人敬愛的果報。

七、運用種種巧妙的言語,來贊歎佛無量無邊的功德,就可以得到無盡無礙辯才的果報。

八、贊歎佛不可思議的妙法,使一切眾生不再有任何過咎,就可以得到深妙清淨大智能的果報。

九、贊歎佛的功德,使人們煩惱越來越淡薄,就可以得到斷除無明,垢穢滅盡的果報。

十、因為使自己及他人的煩惱盡消,而證得涅槃的境界。譬如天降大雨,不僅可以熄滅大火,連灰燼也不再有余熱。

國王聽了法師如此詳細地闡述贊歎佛的殊勝功德後,心開意解,歡欣踴躍地對年少法師說:“有大福德的人們,都善能贊歎佛的功德啊。”





如何對治業障重、貪嗔盛、體弱心怯等疾?


如何對治業障重、貪嗔盛、體弱心怯等疾?

  但能一心念佛,久之自可諸疾咸愈。

  至於業障重,貪嗔盛,體弱心怯,但能一心念佛,久之自可諸疾咸愈。《普門品》謂若有眾生,多於淫欲嗔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之。念佛亦然。但當盡心竭力,無或疑貳,則無求不得。然觀音於娑婆有大因緣,於念佛外,兼持觀音名號亦可。或兼持楞嚴、大悲等咒,亦無不可。

  
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一第174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)




病重的時候如何發心,如何念佛?


病重的時候如何發心,如何念佛?

  唯有放下萬緣,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。一心求佛慈悲,接引往生西方。除此一念外,心中不可再起一絲毫別種的想念。好記我語,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。

  人生在世,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。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,唯有放下萬緣,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。若氣促,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。一心求佛慈悲,接引往生西方。除此一念外,心中不可再起一絲毫別種的想念。亦不可望病速好,亦不可另起

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。有此種想念,便與阿彌陀佛之心隔開了,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。你要曉得,天地父母,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輪回,唯有阿彌陀佛,能令你出生死輪回。你若肯放下一切,一心念佛,若世壽未盡,就會速好。若世壽已盡,

即往生西方。然不可求病速愈,只可求速往生。求病癒,若壽盡,便不得往生。求往生,若壽未盡,則速得痊癒。往生西方,好處說不盡,較彼生到天上,做天帝天王,尚要高超過無數無量萬萬萬萬倍。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,有怕死的心,就不

得往生了。我們在世間,猶如蛆在糞坑裡,囚在監牢裡,苦得了不得。往生西方,如出糞坑監牢,到清淨安樂消遙自在之家鄉,何可怕死?若一有怕死的心,便永遠在生死輪回中受苦,永無出苦的時期了。你若能出聲念,則小聲念。不能出聲念,

則心裡默念。耳朵聽別人念,心中亦如此念。又眼睛望著阿彌陀佛(即室中所供的佛),心中想著阿彌陀佛。有別種念起,當自責曰,我要仗佛力生西方,何可起此種念頭,壞我大事。你若肯依我所說的念,決定會往生西方,了生脫死,超凡入

聖。永劫常受快樂,了無一絲一毫之苦事見聞,又何有此種之疾病苦惱乎?倘心中起煩惱時,要曉得這是宿世惡業所使,要壞我往生西方之道,要使我永遠受生死輪回之苦。我而今曉得他是要害我的,我偏不隨他轉。除過念佛外,一事也不念他。那就能與佛心心相應,蒙佛接引,直下往生矣。好記我語,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。

  
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十二第912頁 示華權師病中法語)



出苦第一妙法


李炳南居士:[每天念佛,依然妄想很多,應採取什麼辦法?]


李炳南居士:[每天念佛,依然妄想很多,應採取什麼辦法?]

    這是工夫不深的緣故,時間久了就漸漸能夠約束自己的心了,現在不要勉強,恐怕方法不妥當,越除越多。念佛的時候,六字洪名從心裏生起要清清楚楚,從口裏出來要清清楚楚,從耳裏聽到要清清楚楚。這樣念下去,妄念就自然一天天減少了。


李炳南居士:[人人念佛往生,阿彌陀佛一個人怎麼忙得來呢?]

阿彌陀佛的法身遍滿虛空,光中化佛無數億,化菩薩眾亦無邊。


李炳南居士:[有人說女人罪障深重,難以往生?]

         這是胡說!恐怕是你聽錯了。往生淨土與成佛不同,並不分男身和女身。《阿彌陀經》分明把善男子和善女人相提並論,哪里有女子難以往生的道理。往生傳裏那麼多女人往生,證據確鑿。男人有男人的優點,女人有女人的優點。女人思想單純,更有慈悲心,又對淨土深信不疑,所以末法時代反而比男子更容易解脫。


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

雪廬老人,明倫月刊

六根清淨要緊的是管好第六識,叫「防意如城」,拿意識當作城一樣,關好城門,不許裏頭的識往外走,也不許外頭的六塵進來,用城牆把它倆隔開,意識說清淨了。你的心終日染塵,做好也罷,做壞也罷,怎麼勸也不肯防意如城,不肯真正為了求道,臨終不能往生,可不要怨別人。

防意如城之外,還得「守口如瓶」,言語要像嘴窄肚大的瓶子,一肚子的東西都出不來。現在沒有一個人不好多說話,祖師教人要「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句佛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。」今人相應不理。耳根聽的若皆是阿彌陀佛在說法,耳根就

清淨了。我們學淨土宗信願行,現在有那一根清淨了?修淨土就得「淨念相繼」,乾淨念頭相續不斷,什麼叫乾淨念頭?什麼也不想,心念就乾淨。這很難,淨土宗就換上一句佛號,心念只有這句佛號,佛號就是佛種子,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,佛就是心,心就是佛,這個佛字一直不斷,就成功了!

「淨念相繼」要成功須有一段時間,才上來,必須出聲念,叫「口念耳聽」,口念得清清楚楚,口就沒閒功夫說別的話,耳朵再聽得清清楚楚,口耳連成一塊,心就不往外頭跑了。第二步是「心念心聽」,六根清淨,就不必用嘴念,可以「心念心聽」,在這裏坐著喝茶搧扇子,可是心在念佛。我說一句妄誕的話,不是自誇,我現在也學著「心念心聽」。到了第三步叫「神念神聽」,連心都不想,等於孔子的「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。」





聖嚴法師:用慚愧和謙虛來消融自我


聖嚴法師:用慚愧和謙虛來消融自我

自我成長的最終目的,在於自我消融,如此才能達到智能無邊、慈悲無邊,完全沒煩惱的境界。可是這樣的境界似乎只有佛菩薩才能達到,凡夫能做得到嗎?

的確,要做到“自我肯定”或“自我成長”,改變自己的觀念,發揮優點,改善缺點,就可以做到。但是“自我消融”就很不容易,因為自我是與生俱來、根深柢固的,怎麼消融得了呢?
而且一般人常常動不動就是「我」、「我」、「我」的,根本不知道何謂「無我」,而且還誤以為自我消融以後,就不用吃飯、不用睡覺、不需要賺錢、也不需要工作了,其實,這種想法與感受都是錯誤的。

另外,也有人認為:「無我或是自我消融之後,就是菩薩,就是佛,我們普通人怎麼可能成佛,那個層次太高了,我不想達到,我也達不到,想要成佛還早呢!」

一般人要成佛,當然要花很久的時間。凡夫做初發心菩薩還容易,要做大菩薩就很難了。大菩薩是證得無生法忍,且「動者恆動,靜者恆靜」。煩惱永遠靜止,慈悲和智能永遠在運作。而這樣的境界,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嗎?

關於這個問題,我曾經請教一位長老:「佛的境界或大菩薩的境界,能不能夠解釋?能不能夠說明?能不能夠讓我們學習?」他回答說:「你不要做夢!」

想以凡夫的層次來了解佛的境界、佛菩薩的修行,這當然是在做夢!但是我們也知道「雖不能至,心嚮往之」的話,也許現在我們還達不到,但是可以把它當成一個目標,一步一步前進,而且既然曾經有人能達到那個境地,那麼誰說我們做不到呢?

當然,要達到那個境地,需要預備階段,在這個階段裡,我們可以根據經典裡釋迦牟尼佛所提出的幾種方法,讓自己慢慢從“自我成長”過渡到“自我消融”。而方法原則其實很簡單,就是少一些自私心,多一些慈悲心;少一些煩惱心,多一些智能心。當有情緒出現時,就要用觀念和方法來調整、疏導以及化解,而這個過程就是在「自我消融」了。

自我肯定的同時,一定也要自我消融。有的人常常不經意會表現出驕傲、自負的態度,但是聽聞佛法以後,懂得觀察和反省自己的缺點,就會有慚愧心,也會變得謙虛;而且想到自己些微的成果和貢獻,是由許多人共同促成的,有時是因為“時勢造

英雄”,靠環境造成的,有時是因為有貴人幫忙才完成的,不全然是因為自己的因素。能夠這樣想,漸漸就會轉變自己的觀念,而不再老是覺得自己了不起,傲慢的態度和習氣,慢慢地就會轉變為謙虛和慚愧。如此,自我就能夠減少一點,自我也就消融一點了。

所以,自我消融是要可以用慚愧的心、謙虛的心,而一點一滴地完成。一開始從消融百分之零點零就好,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,等到消融到百分之九九點九九九的時候,不就是大菩薩了嗎?




誠心戒殺 自有感應


誠心戒殺  自有感應

華蓀職業,頗難修持。然有誠心,自有感應。今以一事為證:北京阜城門內大街,有一大葷館子,名九如春,生意很發達。一夕經理夢無數人來,向他要命,心知是所殺諸物。與彼等說:「我一個人,償你們許多人命,哪裡償得完。我從今不做這個生意了,再請若干和尚念經念佛,超度你們,好吧?」多數人應許曰:「好。」少數人不答應,曰:「你為幾圓或幾角錢,殺我們多苦,就這樣,太便宜你了,不行。」多數人勸少數人曰:「他若肯這樣做,彼此都好,應允許他。」少數人曰:「他可要實行才好。」經理曰:「決定實行,否則再來找我。」因而一班人便去。適到五更要殺的時候,店中夥計起來要殺,雞鴨等皆跑出籠四散了。趕緊請經理起來說之,經理云:「我們今天不開門,不殺跑出的。在店內的收起來,跑出去的隨他去。」天明請東家來,說夜夢,辭生意,決定不幹了。東家云:「你既不願殺生,我們不妨改章程,作素館子。」遂改做素食,仍名九如春。因此吃素的人頗多,更發達。

(三編上 .覆琳圃居士書)




84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成佛尚有餘裕,不學密法,又有何憾?

 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只要念得熟,成佛尚有餘裕,不學密法,又有何憾?切勿以密宗有現身成佛之義,遂將往生西方置之不論,則其失大矣。

  淨土法門,徹上徹下。將墮阿鼻者,念佛尚得往生;已證等覺者,尚須回向往生西方,以期圓滿佛果。切勿以密宗有現身成佛之義,遂將往生西方置之不論,則其失大矣。
  
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十七第871頁 復沈授人居士書)




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將往生想,能與佛感應道交嗎?


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將往生想,能與佛感應道交嗎?

  有病即作將往生想,一定能與佛感應道交。世壽未盡,則可速愈,世壽已盡則決定往生。
  念佛之人,有病,即作將死想,一心念佛。壽若未盡,反能速愈。若唯望病癒,則是怕死。有怕死之心,便難感佛。

  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十第472頁 復曾怡之居士書)


  病人一心念佛待死,壽若未盡,則當速愈。壽若已盡,則決定往生。倘于病時,急於求好,絕無求往生之念。即或壽未盡,以急於求好,不肯一心念佛。縱念佛,以求好之妄念過重,反致與佛不相應矣,決難速愈。若壽已盡,以求病癒之心切,決無往生之事。

  
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十八第1096頁 復溫光熹居士書四)





為什麼有病及遇危險災難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?


為什麼有病及遇危險災難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?

  人生世間,凡有境緣,多由宿業。既有病苦,念佛修善,懺悔宿業,業消則病癒。向鬼神祈禱,即為邪見,即為違背佛教,不可不知。

  世人有病,及有危險災難等,不知念佛修善,妄欲祈求鬼神,遂致殺害生命,業上加業,實為可憐。人生世間,凡有境緣,多由宿業。既有病苦,念佛修善,懺悔宿業,業消則病癒,彼鬼神自己尚在業海之中,何能令人消業?即有大威力之正神,其威力若比佛菩薩之威力,直同螢火之比日光。佛弟子不向佛菩薩祈禱,向鬼神祈禱,即為邪見,即為違背佛教,不可不知。

  
(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》卷三第587頁 復周孟由昆弟書)




萬無一失


什麼叫攀緣呢?


你看,我身臭如死屍,九孔流不淨,哪裡值得你貪愛呢?


你看,我身臭如死屍,九孔流不淨,哪裡值得你貪愛呢?


         佛在波羅奈國鹿野園中,與五百大比丘說法。

         佛陀開示大眾:當思無常,於一切時一切處。若能常思無常,便能斷除欲愛、色愛;若無色愛,則能盡斷憍慢、無明。
為什麼這麼說?現在告訴你們一段過去的因緣。

久遠劫前,有一位辟支佛名為善目,相貌端正,面色如桃花,舉手投足優雅莊嚴,不僅口中散發優鉢花香,身體也有栴檀香味。
一天,善目搭著袈裟、持著鉢,入波羅奈國乞食,來到一位大長者家門口,默然而立。
長者的女兒看見門外有一位沙門,容貌殊特,莊嚴無比,而且身口發香,於是起了淫欲心,走到比丘面前,說道:「你的長相如此端莊,世間罕見,我雖是女人,但也相貌端正,可與你共成一對。而且,我家中富有,珍財寶貝無量,可供你享用。沙門的生活很艱苦吧?」
善目問:「你現在貪愛我身體的哪一處呢?」
長者女回答:「我喜歡你的眼睛,也喜歡你口出妙香,身體有栴檀香味。」

善目便以右手把眼睛挑出來放在左手,告訴長者女:
「你貪愛的眼睛,就是這個!你看看這眼睛流著不淨,就像臭穢的膿瘡,也像水泡一樣虛妄不實,欺騙著世人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皆不堅固,皆是不真實的。嘴巴是盛裝唾液的器具,不斷流出不淨之物;身體是積聚苦之器,其實只是白骨一堆,甚至上萬蟲於中寄居,如外表美好的瓶器,內裝著種種污穢之物,這一切有什麼好貪著的呢?

「你現在應該專心思惟這個法門,思惟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皆是不淨,這色身虛幻不實、無常,欲愛之心自然就會滅除。」
長者女聽了,心懷恐懼,趕緊向辟支佛頂禮懺悔:「從今以後,我再也不敢有這種不清淨的欲念,我會好好改過。」

善目告訴長者女:
「這不是你的錯,是我過去的宿罪,必須承受這個形體,使人看到就起貪欲。要徹底地看清這無常不淨的眼睛,它並不是我,一切是因緣和合的假有,緣起則有,緣滅則無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皆如是,皆屬空性。所以千萬不要貪著色身,如能斷除貪著,便能恆處安穩之處,不被情慾的波濤所襲卷,你一定要好好地學習。」
說完,善目就升上空中,現十八種神變後離開。
當下,長者女就依這個法門,在閑靜處專心思惟,證得四無量心,後來往生之後,生到梵天。

聽完這段因緣,比丘們皆有深刻體會,歡喜奉行如來的教誨。

典故摘自《增一阿含經·卷三十二》

省思

《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,慎勿與色會,色會即禍生。」
「喜歡」是一種感覺,實際上是一種盲目的感受,往往沒有理由。然而一旦深入研究,就會發現一切不如自己想像,實則被無常、假合、不淨的色相所騙,就會看清事實的真相。
古德說:「身如臭死屍,九孔流不淨。」身體時時刻刻都在流出不淨,而且不斷地在衰變,哪裡值得我們貪愛呢?應要把握因緣修行,明悟心性之理,才能發揮得人身的最大價值。




只有阿彌陀佛能為依靠


水上泡


【水上泡】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位美麗的公主,十分受到國王的寵愛。

由於國王視公主為掌上明珠,因此對她提出的任何要求,總是百依百順、言聽計從。

就這樣,公主宛如溫室中的花朵一般,被種種的五欲享受,細心地呵護、嬌養著。

有一天,下起了傾盆大雨,路上凹陷的地方積滿了雨水,形成一灘灘的水窪;雨滴落在水窪裡,生出了一顆顆圓潤剔透、色彩斑斕的小水泡。

公主一見這小水泡,立刻被深深地吸引,心裡想著︰「這水泡兒要是能像花鬘一樣別在頭髮上,將是多麼賞心悅目啊!」

於是,公主便跑到了國王跟前,嗲聲嗲氣的要國王派人把水泡取來。

「哈!哈!我的寶貝女兒,水泡那麼脆弱的東西,連拿都拿不起來,怎麼能當頭飾呢?」國王有些哭笑不得。

「我不管!如果父王不給我水泡,我馬上就死在您的面前!」公主負氣地說。

國王拿公主沒輒,只好募集了全國一流的工匠,當著他們的面,下了一道命令︰「速速取水泡來,把它做成花鬘,給公主別在頭上,如果辦不到,就立刻斬首!」

工匠們聽到這番話,全都嚇得臉色發白。不過,這時候卻有一位老工匠站了出來,自告奮勇地要達成這個任務。

國王高興極了,立刻去跟公主報告好消息。

「女兒啊!今天有位老工匠,說能取來水泡,給妳做成頭上的花鬘,要不要去見識見識啊?」

「真的嗎?太好了!」公主簡直喜不自勝。

取水泡當天,國王和公主屏氣凝神地在一旁仔細觀看著。這時候,老工匠說話了。

「啟禀陛下,老朽不識這水泡的美醜,可否勞煩公主親自來選取,好讓我加以雕琢呢?」

公主一聽,二話不說,就在微風細雨中挑選她滿意的小水泡。

可是,她赫然發現,當手指輕輕觸碰水泡時,水泡竟然就破滅了。

公主不死心,一試再試,不過,終究沒有一個水泡是可以執持的。

耗了大半天,公主覺得厭煩了,她疲累地對國王說︰「父王,女兒終於明白,水上的泡沫不過是虛幻不實的東西,只有像我這般愚癡的人,才會為了得到它,苦苦地勞神費心啊!」

*省思 : 世間萬事萬物,均是生生滅滅、遷變不停,虛幻不實的東西,何止水泡而已。

悲哀的是,很多人窮其一生的心力,都在五欲六塵中追逐、奔波,不懂得止息妄心,讓真常的本性做主,胡里胡塗地甘願受輪迴的驅役,這看在佛菩薩的眼裡,都不禁要深深地嘆息。

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故事,可是我們卻能時常拿來反省觀照︰公主無知又荒唐的所作所為,有沒有自己的影子呢?


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