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

討論數番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討論數番


●古人謂共君一夜話,勝讀十年書。


若博聞之士,不與通方作家討論數番,則食古不化,反成大病。


打頭不遇作家,到老終成骨董。


不但徐謙為然,世之同徐謙者,實繁有徒矣。


三上103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五

天理人情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天理人情


●吾人自無始以來,各有宿業,各有宿善。


善用心者,惡業發現,亦可增長善根。


不善用心者,善根發現,亦可增長惡業。


汝之病足,病痢,病目乃宿業。


由念佛而轉後報重報,為現報輕報者。


人唯事事依天理人情而行,則其現生雖不得大利益,冥冥中消除業障,增長福慧於不知不覺中。


當益加努力, 以為往生左券。


三上164頁復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二

一向大聲念 傷氣受病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一向大聲念 傷氣受病


●書中言念佛急進,中氣虛極,此汝不善用心所致。


夫念佛一事,當隨各人力量,隨便出聲默念,大聲小聲,皆無不可。


何得一向大聲念,致令傷氣受病耶。


然汝此大病,雖由傷氣而起,實無量劫來業力所現。


以汝精進念佛之故,遂轉後報為現報,轉重報為輕報。


即此一病,不知消幾何劫數三途惡道之罪。


佛力難思,佛恩難報,當生大慶倖,生大慚愧,生大淨信。


以淨土一法,自行化他。俾家中眷屬,與一切有緣者,同生西方。


則可不負此病,及佛為現身也。


正上168頁復劉智空書

追頂受病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追頂受病


●答幻修學人問


問,有云出聲念追頂持,有云金剛持,有云默持,有云記數,有云隨息等。


欲得一心不亂,可是專持一法否。


答,追頂易受病。


大聲,小聲,金剛,默念,隨自己精神調停而用。


何可死執一法,以致受病乎。


隨息不如靜聽。以隨得不好,也會受病。


靜聽,不會受病。


三下919頁

心火上炎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心火上炎


●汝念佛頭上若有物摩撫,及牽制等,此繫念佛時心朝上想,致心火上炎之相。


若眼皮垂簾,及心向下想,則心火不上炎,此病即消滅矣。


切不可認此為工夫,又不可怕此為魔境。


但至誠攝心而念,並想自身在蓮華上坐或立,一心想於所坐立之蓮華,則自可頓愈矣。


(若不敢作蓮華上坐立,恐致或有魔事,但向腳底下想,此種心火頭火,均可不生矣。)


續上91頁復沈彌生書

頂門痛癢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頂門痛癢


●頂門痛癢,皆提神過甚,心火上炎所致。


當一心靜念。普為一鄉宣說,常在稠人中念。


則此種驚怖心痛癢事,均可日見消滅矣。


三上376頁復劉慧焯居士書

圍繞之法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圍繞之法


●繞佛,當如日月之由東,至南,至西,至北,不可由東,至北,至西,至南。


以順繞有功德,逆繞有罪過。


圍繞之法,西域最重,與禮拜不相上下,其意便隨順於佛也。


續上50頁復寧德晉書

聚道友念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聚道友念


●聚道友念,宜分三班。


一班出聲繞念,兩班靜坐密念。如此成天念,不至過勞。


若一同出聲念,久則過勞,或致受病。


由不善設法,反令無知之人謂佛法不靈,徒造口業,不可不知。


三上159頁復穆宗淨居士書二

修行各盡其分,潛修默契方可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修行各盡其分,潛修默契方可


●修行之人,要息心靜養。


汝名靜庵,何不顧名思義,一味無事找事,弄得一切人討厭。


自己胸膈膨脹,頭暈神疲。再不自重,必致吐血。輕則便成廢疾,重則或致隕命。


反貽人謂汝學佛修行,不唯無益,而反受損。


從茲一班無知,遂謂佛法之咎。


因之誹謗阻遏,斷人善根。


不知由汝不依佛教而行之所致也。


汝須自知好歹。修行要各盡其分,潛修默契方可。


汝之病,皆爾自取。


謂之何哉。急急改過,攝心念佛,即經典亦暫且勿看。過一二月,便可復原。


不然,即絕交。他日再見,一任情同陌路而已。


正上263頁復馬契西書六



八觸六妙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八觸六妙


●修淨土人,注重信願行三法。


至於定境中之八觸及與六妙,不應注意。


倘或工夫發現,亦當視為平常,不加欣幸。


否則或恐以為勝妙,致將正修淨業,反視為等閒。


三上373頁復慧昭居士書

日念三十萬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日念三十萬


●一日念佛三十萬,則是意根舌根俱利。



然不可徒羨其所念多,當致力於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而已。


又今之泛泛然修行者,多多皆是不修實行,止圖虛名。


三下984頁復周群錚居士書

日課十萬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日課十萬


●光曾見許多日課十萬彌陀者,皆屬虛張聲勢,以自誑誑人耳。


此種習氣,染之則徒勞無功,小則無而為有,大則以凡濫聖,非徒無功,其罪有不可盡言者。


三下984頁復周群錚居士書

十念一法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十念一法


●十念一法,乃慈雲懺主為國王大臣政事多端,無暇專修者設。


又欲令其淨心一心,故立盡一口氣為一念之法。


俾其心隨氣攝,無從散亂。


其法之妙,非智莫知。


然只可晨朝一用,或朝暮並日中三用,再不可多,多則傷氣受病。


切不可謂此法最能攝心,令其常用,則為害不小。


三上65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四

念佛記數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念佛記數


●答善熏法師問三下902頁

(七)念佛記數,是防懈惰。如無懈惰之心,不記亦可。


記數也可不用掐珠子。最初當用珠子念一點鐘。以後快慢,照此一樣,念一刻,半點,一點,均可知其佛數。


又文鈔中記數念佛之法,最能攝心。閱之自知。

高超奇特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高超奇特


●當茲時世,尚是愚夫愚婦之所行為有實際。倘高超奇特者,肯將高超奇特放下,其結局必有大高超奇特者在。


若不肯放下,則其結局,亦只得高超奇特之虛名,決無高超奇特之實際可得也。


念佛一法,理極高深,事甚平常。


欲求心佛相應,第一是志誠懇切,第二是聽,反聞念佛聲,誠聽兼到,昏散自除。


三下992頁復李覲丹居士書一

滑口念過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滑口念過


●念佛之心,必須懇切至誠,如子憶母。縱有他境當前,終不能令此憶母之心,或有忘失。


當念佛時,或聲或默,均須攝耳諦聽。不令一字一句,滑口念過。


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者,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。果依此說,決定往生。


若或討巧,定成大拙。自誤誤人,害豈有極。


三下894頁淨土法會課儀跋

不可看得太輕 太難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不可看得太輕 太難


●末法時代,根性陋劣,斷惑證真者,誠不易得。


惟有淨土一門,能於臨命終時,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即已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矣。


又淨土法門,不可看得太輕。


以法身大士,如觀音,勢至,文殊,普賢等,皆不能出此法門之外。


亦不可看得太難。


以凡有心者,皆堪作佛。


但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則往生一事,如操左券。


三下867頁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黃懺華、龔慧雲謹記

大禍臨頭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大禍臨頭


●所言大禍臨頭,功行淺薄,無有把握,或恐懼失心,打失正念者。


但須在深信佛力,法力,自性功德力,至誠持誦力均不可思議。


勿道無禍,即有大禍,斷不至即失心耳,以有此諸力加被也。


凡人須素位而行,則不至因境遇不好,遂致失心。


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,多皆無深信力,而兼有顧念前境,不肯放下所致。


如被難之時,只思所以逃避之法,餘諸不能料理者,概不縈懷。


以縈懷不釋,有損無益。故曰,素患難行乎患難,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。


(入,當作如,往也。中庸作入,故仍照書,實則是如。)


吾人靠到一句佛,越苦越認真念,決不至有失心無措之虞。


若常懷此懼,久則成病,(心病最難醫。)不可不知。


續上36頁復俞慧鬱書

正助合行 品位優勝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正助合行 品位優勝


●修餘法門,皆須斷惑證真,方了生死。


淨土法門,但具真信切願,持佛名號。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正助合行,不但決定往生,而且品位優勝。


不但精粹純篤之人,決定往生。即五逆十惡之流,臨終能生大慚愧,生大怖畏,志心念佛數聲,隨即命終者,亦得決定往生。


以佛慈廣大,專以度生為事。一念回光,即蒙攝受。


所謂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也。


末世眾生,不依淨土,修餘法門。但得人天福報,及作未來得度之因緣而已。


以無力斷惑,則生死根尚在,何能不發生死之苗芽乎哉。


正上233頁復嶽仙嶠書

省察之道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省察之道


●蘧伯玉行年二十,而知十九年之非。及至行年五十,而知四十九年之非。


孔子於七十之時,尚欲天假數年,或五年,或十年而學易,以期免大過。


此聖賢存養省察之道,乃學佛了生死之基址也。


三上431頁復徐鑒章居士書


五停心觀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五停心觀


●修行之要,在於對治煩惱習氣。習氣少一分,即工夫進一分。


有修行愈力,習氣愈發者。乃只知依事相修持,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。


當于平時,預為提防。則遇境逢緣,自可不發。


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,全屬幻妄。求一我之實體實性,了不可得。既無有我,何有因境因人,而生煩惱之事。


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。


如不能諦了我空,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,而為對治。


(五停心者,以此五法,調停其心,令心安住,不隨境轉也。)


所謂多貪眾生不淨觀,多瞋眾生慈悲觀,多散眾生數息觀,愚癡眾生因緣觀,多障眾生念佛觀。


正下767頁示淨土對治等義

不可一向專在事相上用功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不可一向專在事相上用功


●三,佛堂日課,即依現在所訂規矩,切實修持。


然不可一向專在事相上用功。


必須心心念念,對治自己習氣毛病。


能如是者,方為真念佛人。


否則,如水泡石頭,絕無心得。


但按淨土常規,不可別生花樣。


有欲立異,如燃指燃燈者,請彼往育王去行,此山永不開此一端。


續上16頁與明本師書


學問愈深 習氣愈盛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學問愈深 習氣愈盛


●學道之要,在於對治習氣。每有學問愈深,習氣愈盛者,此乃以學道作學藝耳。


故其所學愈多,畔道愈甚。


此吾國儒釋俱衰之本源也。


居士果能不以時派是趨, 則吾鄉之大幸也。


三下719頁復王尊蓮居士書

不妄語 亦須漸漸練習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不妄語 亦須漸漸練習


●接手書,知全家念佛,不勝欣慰。念佛時突起妄想,但不隨彼妄念轉,久之自可不起矣。 


不妄語, 亦須漸漸練習, 久之自無。


三下1003頁復崔益榮居士書四


文人習氣(四)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

文人習氣(四)


●昨接汝及范古農之書,知汝宿世固有善根。


然猶以文人習氣未除,幾致不得實益。


今則實行其事,猶不知自利利他之相關甚巨。


且勿論外人,即自己丈夫,兒女,媳婦,孫等,均當教以常念佛號。


一則令彼等同種善根,當此大亂之世,若不以佛為怙恃,則危險可慮。


二則不于平時令彼等操練熟習,一旦汝欲謝世,彼等以世俗知見,預為瞎張羅哭泣。


則汝縱有淨功,可以與佛相應,蒙佛接引。


一經此種動作,破壞淨念,決定仍復留住娑婆。


則塵沙劫又塵沙劫,仍在六道受輪迴矣。


是以勸眷屬念佛,為最要緊之一件大事。


續上18頁復覺明居士書

文人習氣(三)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文人習氣(三)


●接手書,似深知其病。然以文字習氣太深,雖自知而實不能痛改,則畢生終是一詩文匠。


其佛法真實利益,皆由此習氣隔之遠之。


故佛以世智辯聰,列於八難,其警之也深矣。


三上321頁復張曙蕉居士書七

文人習氣(二)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文人習氣(二)


●淨土法門,貴乎實行。今既知之,當隨分隨力行之,方有實益。


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聖號,以期近則消業障而增福慧,遠則出三界以登九蓮,則仍是文人習氣。


有此習氣,欲真實了生死證無生之利益,實萬難萬難。


果能發大菩提心,於公私之暇,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。


則將來之母儀閨範,師範女流,與預會蓮池,親承佛記,皆可必得矣。


三上319頁復張曙蕉居士書三

文人習氣(一)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文人習氣(一)


●陳劍潭先生信因果,而思欲發明,而復不肯念佛,乃文人習氣。


當日遠公以陶淵明胸懷空曠,可以學道,招之入蓮社。


彼殆以酒為命者,知佛門戒酒,不敢遽許,因曰,許某飲酒則來。


遠公大慈悲心許之。彼來念佛三日,攢眉而去。


以但能放下,不能提起,若紀文達,袁子才之輩,皆同一病。


紀,袁頗相信因果,每記載佛法感應事實,皆不曾潛心研究,故所論多有外行話。


袁則初辟佛,而後信佛,信而不能研究修持,所謂聰明文字障也。


陳君當有善根發現之一日,未必終於如此也。


續上187頁與魏梅蓀書十

對治習氣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對治習氣


●閣下既自名為佛弟子,何得以己之凡夫知見,測佛境界。


將謂出人意表者,皆不足取信耶。


須知佛之所以教人,皆為對治習氣。


以由習氣障蔽自心,不但佛之神跡不能知,即己之從生至死,見聞覺知,又何嘗自知乎。


今既信佛,而不於能得真實利益處致力,而泛泛以己之知見不及處詢問,誠所謂舍家常茶飯,而欲得天廚妙膳,其失計也大矣。


三上390頁復羅鴻濤居士書一

勿妄測度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勿妄測度


●故善財入彌勒樓閣,入普賢毛孔,皆於十方世界,行六度萬行,經佛刹微塵數劫,汝看此文,又將何以測度乎。


須知三際無實體,而在凡夫分中,只見凡夫所應見之境,不得以凡夫所見之境,謂佛菩薩亦復如是,了無有異也。


今為喻明,如鏡照數十重山水樓閣,實無遠近,而復遠近曆然。


世間色法,尚能如是,況已證唯心自性之心法者乎。


故曰,於一毫端,現寶王刹,坐微塵裏,轉大法輪。


十世古今,始終不離於當念,無邊刹土,自他不隔於毫端也。


汝既發心閉關,當懇切至誠禮拜持誦,以求三寶加被,令其業消智朗,障盡福崇。


凡屬不思議境界,但當仰信佛言,勿妄測度。


果能懇切至極,自可悉皆明瞭,亦不須問人也。


若不在懇切至誠禮拜持誦上致力,終日取非凡夫所能測之境界而妄測之,則與幻人法師同一覆轍,欲不受謗佛謗法謗僧之罪報,何可得乎。祈慧察是幸。


正上185頁復盛機68

疑惑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疑惑


●汝學佛者,何得以自己知見,測佛境界,測之不得,遂生疑惑乎。


夫證真如者,則三際坐斷,十界平沉,有因緣故,亦可於一念現無量劫,於無量劫作一念,念劫圓融,兩不混濫。


汝謂六十小劫,猶如食頃,五十小劫,只如半日,無此事理。


然則經中所有大小互入,念劫互現之說,皆為妄語乎。


如來初成正覺,現圓滿報身相,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說華嚴經,二乘在座,不見不聞。


所見之佛,乃老比丘相,所聞之法,乃生滅四諦。


故維摩經云,佛以一音演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,汝將謂無此事理乎。


須知時無定法,隨人所見不同,佛菩薩境界且置,姑以凡小之境明之。


正上184頁復盛機師書

疑心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疑心


●欲說淨土修法,若不略陳諸法仗自力了脫之難,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,則不是疑法,便是疑自。


若有絲毫疑心,則因疑成障。


莫道不修,修亦不得究竟實益也。


由是言之,信之一法,可不急急講求,以期深造其極乎哉。


正上47頁與陳錫周書

謙和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謙和


●五,凡處事接物,必須謙和公平,不得固執己見,抹殺正理。


尤須大家互相勸勉,精修淨業。常省己過,莫論人非,極力克治習氣毛病。


習氣去一分,道業方可增一分。


不得驕傲自恣。注意溫飽。總須忍苦耐勞,安貧守分。


續上17頁與明本師書

我慢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我慢


●學道之人,以治習氣為修行第一步工夫。若能克除一分習氣,其工夫方始實得一分。


否則有因無果,難得與佛相應也。


汝既知性情暴戾,當時時作我事事不如人想。縱人負我德,亦常作我負人德想。


覺自己對一切人,皆有愧怍,歉憾無已。則暴戾之氣,便無由生矣。


凡暴戾之氣,皆從傲慢而起。


既覺自己處處抱歉,自然氣餒心平,不自我慢貢高以陵人。


三上531頁復郝智熹居士書

癡者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癡者


●愚癡者,非謂全無知識也。


乃指世人於善惡境緣,不知皆是宿業所招,現行所感。妄謂無有因果報應,及前生後世等。


一切眾生,無有慧目。不是執斷,便是執常。


執斷者,謂人受父母之氣而生,未生之前,本無有物。及其已死,則形既朽滅,魂亦飄散。有何前生,及與後世。此方拘墟之儒,多作此說。


執常者,謂人常為人,畜常為畜。不知業由心造,形隨心轉。


古有極毒之人,現身變蛇。極暴之人,現身變虎。當其業力猛厲,尚能變其形體。況死後生前,識隨業牽之轉變乎。


是以佛說十二因緣,乃貫三世而論。前因必感後果,後果必有前因。


善惡之報,禍福之臨。乃屬自作自受,非自天降,天不過因其所為而主之耳。


生閉環,無有窮極,欲復本心以了生死者,捨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,不可得也。


貪瞋癡三,為生死根本。信願行三,為了生死妙法。


欲捨彼三,須修此三。此三得力,彼三自滅矣。


正下767頁示淨土對治等義

機緣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機緣


●眾生習染甚深,欲令改弦易轍,頗不容易。子勤夫婦,念佛之機緣尚未熟,不能勉強。


然居士已設法薰染,或當漸漸生信。上海附近曹行鎮一婦,每念佛,其婆輒罵而阻止,婦仍不更改。


久之其婆亦念佛,亦皈依。今則其婆比媳更加精進。祈緩圖之,勿生煩憂。


三上482頁復方聖照居士書六


瞋心(三)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瞋心(三)


●所言瞋心,乃宿世習性。今既知有損無益,宜一切事當前,皆以海闊天空之量容納之。


則現在之寬宏習性,即可轉變宿生之褊窄習性。


倘不加對治,則瞋習愈增,其害非淺。


正上331頁復裘佩卿書一

瞋心(二)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瞋心(二)


●瞋心乃宿世之習性,今作我已死想,任彼刀割香塗,於我無干,所有不順心之境,作已死想,則便無可起瞋矣。


此即如來所傳之三昧法水,普洗一切眾生之結業者,光特為閣下述之,非光自出心裁妄說也。


正上332頁復裘佩卿書二

省察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省察


●斷淫念瞋念,甚不容易,非有所證,決不能究竟清淨。


至於所說感應篇,見人之得,如己之得等十二句,若能事事省察自心,則雖未能即純,亦可以常然如是。


顏子三月不違仁者,亦是微有間斷,未能畢竟與仁打作一塊之樣子。


希聖希賢,在人自勉。


若一放縱,則便不可名狀,如今日之為國為民者然,可不哀哉。


續上239頁復念佛居士書

瞋心(一)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瞋心(一)


●瞋心一起,於人無益,於己有損。


輕亦心意煩燥,重則肝目受傷。


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,則疾病消滅,福壽增崇矣。


正下767頁示淨土對治等義

財色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財色


●在凡夫地,誰無煩惱。須于平時預先提防,自然遇境逢緣,不至卒發。


縱發亦能頓起覺照,令其消滅。


起煩惱境,不一而足。舉其甚者,唯財色與橫逆數端而已。


若知無義之財,害甚毒蛇,則無臨財苟得之煩惱。


與人方便,究竟總歸自己前程,則無窮急患難求救,由惜財而不肯之煩惱。


正上42頁復高邵麟書四

貪者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貪者


●貪者,見境而心起愛樂之謂。


欲界眾生,皆由淫欲而生,淫欲由愛而生。若能將自身他身,從外至內,一一諦觀。


則但見垢汗涕唾,發毛爪齒,骨肉膿血,大小便利。臭同死屍,汙如圊廁。誰於此物,而生貪愛。


貪愛既息,則心地清淨。以清淨心,念佛名號。如甘受和,如白受彩。


以因地心,契果地覺。事半功倍,利益難思。


正下767頁示淨土對治等義

三障者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三障者


●三障者,即煩惱障,業障,報障。


煩惱即無明,亦名為惑,即是於理不明,(即貪瞋癡也)妄起各種不順理之心念。


業,即由貪瞋癡煩惱之心所作之殺盜淫等之惡事,故名為業。其業已成,則將來必定要受各種苦報。


三途,途即道也,路也,相通之義。由有殺盜淫之惡業,故當受地獄餓鬼畜生之三途惡報也。


三上200頁復寧德晉居士書六

煩惱何生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煩惱何生


●人苦日在煩惱中,尚不知是煩惱,若知是煩惱,則煩惱便消滅矣。


譬如竊賊認做家人,則所有家財悉被彼竊。若知是賊,彼即逃去。


金不煉不純,刀不磨不利。不於煩惱中經歷過,一遇煩

惱之境,便令心神失所。


能識得彼無什勢力,其發生勞擾心神者,皆吾自取。


經云,若知我空,誰受謗者,今例之云,若知無我,煩惱何生。


汝之所譬,甚有道理。古云,萬境本閑,唯心自鬧,心若不生,境自如如。


三上240頁復陳飛青居士書四

宜覓一真實辦道之處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宜覓一真實辦道之處


●座下發菩提心,備十八種物,欲行頭陀行,實為行所難行。


然光竊不以為然。以時局危險,各處災荒,冒難遊行,梵網不許。


是宜覓一真實辦道之處,死心蹋地,修持淨業。較比日日遊行,奔跋勞碌為有益也。


吾國風俗,不比佛在世時。因時制宜,方為通人。


如或決定不肯改所定章,光亦不強。然以後不得再來一字,來決不復。


子行子道,吾守吾志。況光旦夕將死,又何敢干涉他人之事。


三上12頁復應脫大師書二

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

淫習固結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淫習固結


●色欲一事,乃舉世人之通病。


不特中下之人,被色所迷。即上根之人,若不戰兢自持,乾惕在念,則亦難免不被所迷。


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傑,固足為聖為賢。


只由打不破此關,反為下愚不肖。


兼復永墮惡道者,蓋難勝數。


楞嚴經云,若諸世界六道眾生,其心不淫,則不隨其生死相續。.


汝修三昧,本出塵勞。淫心不除,塵不可出。


學道之人,本為出離生死。苟不痛除此病,則生死斷難出離。


即念佛法門,雖則帶業往生。然若淫習固結,則便與佛隔,難於感應道交矣。


正上274頁復甬江某居士書




待入地獄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待入地獄


●所發之願,甚真切。然須如曾子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不到將欲西歸,決不敢放心任意始得。


某某五六年前,來往信劄並發願文,甚真切。


光以彼僻處山間,兼且貧寒,寄去經書甚多。


當地因彼勸導念佛者頗眾。


彼則近一二年,直是下劣不堪,吃烏煙,犯邪淫。


經光警誡,已經半年,尚不改悔,直是專待入地獄耳。


三下662頁復唯佛居士書




以古為師 力修淨業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以古為師 力修淨業


●今法運雖衰,勝地猶昔。我僧界諸同衣,各宜以古為師,見賢思齊。精進勇猛,力修淨業。


庶不至宗風掃地,貽辱法門。而況外護有人,內修無障。


豈可不自奮勉,以挽既倒之狂瀾,續將絕之慧命,冀報佛恩於萬一哉。


正下684頁潮陽佛教會演說一




表彰古德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
表彰古德


●近來世道人心,日趨日下。邪見熾盛,正法衰微。


若不表彰古德懿范,何由使宗風丕振,魔外歸降乎哉。


正下514頁雲穀塔院序




妄說閒談 不以古人所說

 印光大師文鈔


妄說閒談 不以古人所說


念佛自知不得力,欲加課非但無力,且無時間,如長此以往,恐生西少把握,而此志又決計欲生,究用何法,能萬分可靠。


答,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何得妄說閑談,不以古人所說者為指南。


三下925頁答俞大錫居士問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