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

74、上根之人又得密宗正傳者能現身成佛嗎?




         現身成佛。與宗門明心見性。見性成佛之語大同。仍須斷惑。方能證真。方可了生脫死。若謂現生即已三惑淨盡。二死永亡。安住寂光。了無事事。則為邪說。為魔話。

  □□之根性。約時人論之。亦可云上根矣。自己發心出家。未幾年台教要旨。亦頗悉知。往東洋學密宗。東洋人極佩服崇重。死後尚為修塔于高野山。謂得密宗之正傳。亦不能說彼不能現身成佛。及至臨死。佛也不能念。咒也不能念。比愚夫婦之念佛安坐而逝者。退半多多矣。此又上根人得密宗正傳之結果矣。其餘又何足論?

  密宗實為不可思議之法門。實有現身成佛之事。彼宏密宗者。皆非其人。有幾個真上根。皆自命為上根耳。妄借此事。以誘彼好高務勝。貢高我慢之流。便成自誤誤人。害豈有極也?餘不須提。□□及□□氣焰甚盛。自命固已超諸上根之上。其罵孔孟。更甚于市井小兒罵人。不知罵孔子。即是罵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、武。即是滅世間倫常正理。吾不知彼所學之密宗。欲何所用。為盡傳於廢經、廢倫、廢孝、免恥、殺父、殺母之人乎?為復傳于孝、弟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之人乎?若為傳於廢經殺父之人。彼說尚能強立。若傳于孝弟忠信之人。彼已欲打倒廢滅剷除孔子所稟承之二帝三王之道。復取以為善而教之密。則彼亦莫能自解。若□□及□□者。真可謂敗壞佛法之魁首矣。此人現身亦好成佛。不妨到阿鼻地獄。受毗盧遮那之自受用三昧於刀劍樹鑊湯爐炭中也。又□□之根性。約時人論之。亦可云上根矣。自己發心出家。未幾年台教要旨。亦頗悉知。往東洋學密宗。東洋人極佩服崇重。死後尚為修塔于高野山。謂得密宗之正傳。亦不能說彼不能現身成佛。及至臨死。佛也不能念。咒也不能念。比愚夫婦之念佛安坐而逝者。退半多多矣。此又上根人得密宗正傳之結果矣。其餘又何足論?現身成佛。與宗門明心見性。見性成佛之語大同。仍須斷惑。方能證真。方可了生脫死。若謂現生即已三惑淨盡。二死永亡。安住寂光。了無事事,則為邪說。為魔話。彼嫌淨土偏小遲鈍。讓步彼修圓大直捷之法。現身成佛去。吾人但依淨土言教以修。彼此各不相妨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

73、密宗提倡即身成佛是指什麼佛?



         密宗提供即身成佛。乃以了生死為成佛。一班無知之人。便認做成福慧圓滿之佛。則是以松栽為棟樑。其材可以為棟樑,非現在即可為棟樑也。

  一切法門。皆須以戒定慧之道力。斷貪嗔癡之煩惱。煩惱斷盡。方可出三界了生死。在昔頗有此種人。而今則恐全世界也無一二人可得也。是以愈向後。愈宜專修淨業也。
  密宗法門。不可思議。而今之傳者。多失其宗。以持咒三密之功。消除煩惑。則為正義。而傳之者。以神通吸動人。學之者。無一不以得神通為事。則是尚未能扶壁而行。而欲騰空遠遊。何可得乎?

  密宗提供即身成佛。乃以了生死為成佛。一班無知之人。便認做成福慧圓滿之佛。則是以松栽為棟樑。其材可以為棟樑。非現在即可為棟樑也。十七年有某某在上海提倡密宗。一百日成佛。上海有信心者。咸依之學。十八年夏。有豔其名。欲借此求利。請至北平。四十八日成佛。比在上海快一半。至十九。北平。天津。上海皆不能容。回家還俗。可吧之至。了生死法。淨土法門。最為穩當。無論何等根性。若具真信切願。至誠懇切持念佛號。求生西方者。臨終必蒙佛力加被。往生西方。此之法門。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。一切法門。皆須以戒定慧之道力。斷貪嗔癡之煩惱。煩惱斷盡。方可出三界了生死。在昔頗有此種人。而今則恐全世界也無一二人可得也。是以愈向後。愈宜專修淨業也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

72、修密宗法門能即身成佛嗎?





         密宗雖有現身成佛之義。而現身成者。究有幾人?莫道學密之人。不能現身成佛。即傳密宗之活佛。也不是現身成佛之人。

  近人多好立異。不肯做老實工夫。故有學禪宗。相宗。密宗者。此三法門。均不可思議。然均屬自力。密宗雖有現身成佛之義。而現身成者。究有幾人?莫道學密之人。不能現身成佛。即傳密宗之活佛。也不是現身成佛之人。汝等且莫隨此各法門知識轉。則現生便可出此五濁。登彼九品。為彌陀之弟子。作海會之良朋矣。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71、何為密宗?密宗的要旨是什麼?




         密宗。又名真言宗。此宗主張三密相應。所謂三密即身語意三密。就是手結印。口念咒。意作觀想。靠三密加持。可以即身成佛。


  今之學密宗者。皆得其皮毛。全無金剛戒力。菩提道心。不去持咒以斷惑證真。多效現字現象。以問吉凶禍福。前因後果。則與靈鬼作用相同。是之謂敗壞密宗。吾恐避不暇。說甚即凡成聖也?


  密宗以三密加持。能令凡夫現生證聖。其功德力用。不可以心思。不可以言議。故云不思議力用。雖然。此就密宗之本旨說。然須是其人方可。其人謂誰?如金剛智。善無畏等。苟非其人。道不虛行。今之學密宗。皆得其皮毛。全無金剛戒力。菩提道心。不去持咒以斷惑證真。多效現字現象。以問吉凶禍福。前因後果。則與靈鬼作用相同。是之謂敗壞密宗。吾恐避不暇。說甚即凡成聖也?吾人但以淨土法門為一座大須彌山。全身靠倒。庶幾不被一切知識所奪。而現生可以了脫矣。否則隨風倒流。了無已時。



( 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

70、為什麼不能現生斷惑證真而又不仗佛力者則非愚即狂?



         淨土乃特別法門。全仗佛力。若能現生斷惑證真。不仗佛力。亦不為過。若不能。則非愚即狂也。今之大通家。類皆如是。哀哉!

  然聽經如為修持淨業。發明自力他力之所以然。則其利大矣。若止求通達教義。不以淨土為事。則斷惑證真。恐無此力。帶業往生。又以不生信願。雖有佛力。莫由依仗。則成有因無果之業識茫茫人耳。須知一代所說。皆屬自力法門。乃通途教理。淨土乃特別法門。全仗佛力。若能現生斷惑證真。不仗佛力。亦不為過。不能現豐斷惑證真。而又不仗佛力。則非愚即狂也。今之大通家。類皆如是。哀哉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69、為什麼說今日張三。明日李四的人往往欲求益反受損?



         不要聽人說何法。便修何法。今日張三。明日李四。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墮。心地上絲毫也用不著。我佛法門無量。總要量自己身分。擇法而修。莫使求益反損也。

  我佛法門無量。總要量自己身分。擇法而修。莫使求益反損也。淨土法門。是十方諸佛下化眾生。諸大菩薩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門也。根無大小。皆可修持。有大便宜。快修快修。不要聽人說何法。便修何法。今日張三。明日李四。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墮。心地上絲毫也用不著。所以古來大法師。大宗師。對此淨土法門。莫不提倡。有不提倡者。不知此法門之廣大故也。今試言之。唯此法門。未成佛前。仗以自修。已成佛後。賴以度世。三根普被。凡聖兼資。上至等覺菩薩。下至阿鼻種子。高之不能超此外。卑之亦能預其中。廣大圓滿。無以復加矣。證諸《華嚴經》。善財菩薩經歷百城。遍參知識。其第五十三次至普賢菩薩所。其時善財已證等覺之位。與諸佛齊等。而普賢為之讚歎如來勝功德後。對彼善財及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教以廣發十大願王。以此功德。回向往生極樂世界。良以圓滿佛果。舍此末由也。其聞此法者。最下亦是初發心菩薩。修此十大願王功德。皆須回向西方。方能勝進。再證諸十六觀經。下品下生。是五逆劣根。臨命終時。地獄相現。遇善知識。教以念佛。仗佛願力。滅罪往生。即得了生脫死。超凡入聖。淨土法門。神妙難思。敬於此信得極者。修此法門。萬牛莫挽矣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

68、如何認識自力了生死與仗佛力了生死的區別?




         仗自力了生死。皆須功深。斷惑證真。見思煩惱絲毫無餘。仗佛力。至誠懇切。心與佛合。心與道合。臨命終時。自能蒙佛接引。帶業往生。

  一切法門。皆須自力功深。斷惑證真。見思煩惱絲毫無餘。方了生死。斷見惑已。即證初果。預聖流。名須陀洹。尚須七生天上。七返人間。而斷思惑。漸證四果羅漢之位。生死方了。念佛法門則不然。只要至誠懇切。心與佛合。心與道合。臨命終時。自能蒙佛接引。品位高下由修持之深淺定之。極樂四土。雖生同居。位亦不退。即能頓超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帶業往生。全仗佛力。喻如有大石百千萬個。欲過海者。裝於大火輪中。即可不沉而運於他處。否則撮土之沙。亦即下沉。自力欲了生死。猶如舍舟過海。除非有羽能飛。否則未有不墮溺者。仗佛力了生死。猶如穩坐船中。片刻即到彼岸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67、淨土法門為什麼最要在有信願?



         有信願。則決定肯認真修持。肯修持。則即可得往生之益。

   淨土法門。乃極難極易之法門。說其難。則大徹大悟。深入經藏者。尚不信。說其易。則愚夫愚婦。至誠懇切念。即能臨終現諸瑞相。往生西方。彼大徹大悟。深通經論者。猶不能望其肩背。良以一則棄佛力。以專主自力;一則專仗佛力。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。以佛力、法力、自心本具之力。三法契合。故得超凡入聖。了生脫死也。此法最要在信願。有信願。則決定肯認真修持。肯修持。則即可得往生之益。非如禪宗。密宗。要常有善知識教導。否則。或恐入於魔道。則佛也難救矣。但依光所說而行。決定不會有危險。及不得實益之慮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

66、念佛人為什麼要自審自知根基?



         念佛人如果自知自己的根基。就會做到愚者安愚。不雜用心。專修淨業。即生定獲往生。所謂其愚不可及也。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。猶然從事於仗佛慈力。求生淨土一門。是之謂大智。

  來書頗合善導專修之說。又契吾人庸劣之機。喜甚。眾生習氣。各有所偏。愚者偏於庸劣。智者偏于高上。若愚者安愚。不雜用心。專修淨業。即生定獲往生。愚不可及也。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。猶然從事於仗佛慈力。求生淨土一門。是之謂大智。倘恃己見解。藐視淨土。將見從劫至劫。沉淪惡道。欲再追隨此日之愚夫。而了不可得。彼深通性相宗教者。吾誠愛之慕之。而不敢依從。何也?以短綆不能汲深。小楮不能包大。故也。非曰一切人皆須效我所為。若與我同卑劣。又欲學大通家之行為。直欲妙悟自心。掀翻教海。吾恐大通家不能成。反為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。豈非弄巧翻成大拙。騰空反墜深淵乎哉?一言以蔽之。曰自審其機而己矣。吾人但安分守愚。一任舉世之人盡作通家。俾佛法大明于世。眾生盡得度脫而已。快何如之!師壽處祈亦以此言告之。弘一師擬僻居深山。可謂篤信真修之士矣。欣慰無量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65、信願念佛之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有什麼不同?




         仗自力了生死無分。仗佛力得超凡入聖。

   淨土法門。其大無外。如天普覆。似地均擎。上之則等覺菩薩。不能超出其外。下之則逆惡罪人。亦可預入其中。誠可謂三世諸佛之總持法門。一代時教之特別妙道也。


但以法門大而攝機溥。用力少而得效速。致稍通宗教者。皆藐視之。謂為愚夫愚婦之修持法門。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。不可以語言文字形容也。以一切法門。依戒定慧力。修到業盡情空地位。方有了生死分。業盡情空。豈易言哉?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。況思惑乎?縱令見地高深。以煩惑未斷。仍舊輪回。再一受生。退者肆有十千。進者億少三四。自力之不足恃。敢矜己智。而不隨順如來誓願攝受之道乎?

修淨土法門者。但具真信切願。志誠懇切。如子憶母而念。其平素所作所為。不與佛法世誼相悖。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。往生西方。縱絲毫惑業未斷。帶業往生者。其所得尚超過業盡情空之阿羅漢上。以種性不同故。況己斷者又何待言。以佛力不可思議。法力不可思議。眾生心力不可思議。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。

俾自心之力。得以圓顯。(此自力。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)固與專仗自力者。奚啻恒河沙數之天淵懸殊也。是知此之法門。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門之道理論。以是特別法門故也。
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

64、如何認識仗佛力特別之因果?



        良由以果地覺。為因地心。故得因該果海。果徹因源。一切法門。無不從此法界流。一切行門。無不還歸此法界。

        淨土法門。其大無外。全事即理。全修即性。行極平常。益極殊勝。良由以果地覺。為因地心。故得因該果海。果徹因源。一切法門,無不從此法界流。一切行門。無不還歸此法界。三根普被。利鈍全收。等覺菩薩。不能超出其外。逆惡罪人。亦可預入其中。統攝律、教、禪、密之宗。貫通權、實、頓、漸之教。于一代時教中。獨為特別法門。

        其修證因果。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。古今多有深入經藏。徹悟自心。於此法門。不生信向者。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。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民。使知此義。則其信向修持之心。佛也不能阻止矣。以此法門。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眾生。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。故得九界同歸。十方共讚。千經並闡。萬論均宣也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63、依普通法門評論淨土法門的錯點在哪裡?




         錯在不知佛力不可思議。

        淨土法門。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。其利益與普通法門。大不相同。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。論淨土法門。由茲自誤誤人。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。不勝其多。其最初錯點。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。

        以仗佛力之法門。硬引仗自力之法門。而欲平論。致有此失。使知佛力不可思議。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。相為平論。則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。化為烏有。
           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62、念佛往生有哪三種不可思議的力?


 
         佛力、法力、眾生心力均不可思議。

   可知佛力不可思議。法力不可思議。眾生心力不可思議。一切眾生皆具不可思議之心力。由無佛力、法力加持。則只能造業。不能得其受用。徒具佛性。了無所益。一旦聞善知識開導。歸命投誠。與佛慈誓。感應道交。仗佛慈力。往生西方。回視六道往還。如輪上下者。不勝憐憫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61、靠自力和靠佛力的具體含意是什麼?




         靠自力。須深明教理。依教修行。修行功深。斷惑證真。方出生死。靠佛力。縱不明教理。未斷惑業。但能信願持名。求生淨土。臨命終時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。往生西方。既生西方。見佛聞法。悟無生忍。即此一生。定補佛位。此是佛力。又兼自力。謂信願持名。是自力能感於佛。誓願攝受。垂慈接引。是佛力能應於我。感應道交。故得如是。


  律教禪宗。最初須深明教理。依教修行。修行功深。斷惑證真。方出生死。若教理不明。則盲修瞎煉。若非得少為足。便是著魔發狂。縱使理明功深。亦頗斷惑。倘有絲毫未盡。依舊不出苦輪。直待惑業淨盡。方可出離生死。尚去佛地甚大懸遠。更須歷劫進修。始可圓滿佛果。

譬如庶民。生而聰慧。讀書學文。多年辛苦。學問既成。登科入仕。由其有大才能。所以從小漸升。直至宰相。官居極品。再無可升。於群臣中。位居第一。若比太子。貴賤天淵。何況皇帝。畢世為臣。奉行君命。鞠躬盡瘁。輔治國家。然此相位。大不容易。半生勤勞。通身能耐。到下場頭。不過如是。若學問才能。稍不充足。則不能如是者有百千萬億也。此是自力。

學問才能。譬深明教理。依教修行。位至宰相。譬修行功深。斷惑證真。只可稱臣。不是敢作君。(臣決定不敢作君。臣欲作君。除非托生皇宮。為皇太子。修余法門。亦可成佛。但與淨土較。奚啻日劫相倍。讀者須善會其意。勿泥其詞。然依華嚴末後一著。等覺菩薩。尚以十大願王。回向往生。正與托質皇宮。為皇太子。意義相齊。淨土法門。得華嚴一經。遂得如大海之橫吞萬川。如太虛之總攝萬象耳。猗歟大哉。)譬雖出生死。尚未成佛。學問不充。不能如是者甚眾。譬惑未斷盡。不出生死苦海者甚眾也。

念佛法門。縱不明教理。未斷惑業。但能信願持名。求生淨土。臨命終時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。往生西方。既生西方。見佛聞法。悟無生忍。即此一生。定補佛位。此是佛力。又兼自力。謂信願持名。是自力能感於佛。誓願攝受。垂慈接引。是佛力能應於我。感應道交。故得如是。

又若深明教理。斷惑證真。則往生品位更高。圓成佛道更速。所以文殊、普賢、華藏海眾,馬鳴、龍樹、諸宗祖師。皆願往生也。譬如托生皇宮。一出母胎。貴壓群臣。此是王力。迨其長大。學問才能。一一充足。全能承紹大統。平治天下。一切臣宰。皆聽詔諭。此則王力自力。兼而有之。

念佛法門。亦復如是。未斷惑業。仗義佛慈力。往生西方。便出生死。猶如太子初生。貴壓群臣。既往生已。惑業自斷。定補佛位。猶如太子長大。承紹大統。平治天下也。又惑業。如馬鳴、龍樹、諸宗祖師。已登補處。如文殊、普賢、華藏海眾。皆願往生者。猶如昔鎮邊鄙。不堪承紹。今居東宮。不久登極也。

祈盡舍舊習。於此法門。極生信願。專精修習。則無盡煩惱。不斷頓斷。無量法門。自然證入。其圓成無上佛道。度脫無邊眾生。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。尚勉之哉。尚勉之哉!

 ( 印光大師文鈔)





60、為什麼說念佛法門統攝律教禪宗?




         欲知此義。須深明佛力自力大小優劣。則一切疑惑。泮然冰釋矣。

  問。念佛法門。愚尚能修。律教禪宗。智猶難曉。何謂此法統彼諸法? 

  答:欲知此義。須深明佛力自力大小優劣。則一切疑惑。泮然冰釋矣。夫佛與眾生。心性雖同。若論力用。天地懸殊。良由眾生具足無量煩惱惡業。功德智慧。不能顯現。佛則具足無量功德智慧。煩惱惡業。淨盡無餘。佛與眾生。迷悟不同。致使力用。勝劣迥異。律教禪宗。皆仗自力了脫生死。所以久經長劫。尚難出離。念佛法門。全仗佛力又兼自力。了脫生死。所以盡此一生。便登不退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59、信願念佛往生是靠什麼力量?


 
         信、願、念佛、求生西方。完全是佛力。不是自己道力。

  佛法法門無量。無論大、小、權、實。一切法門。均須以戒、定、慧、斷貪、嗔、癡。令其淨盡無餘。方可了生脫死。此則難如登天。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。若以真信、切願。念佛求生西方。則無論功夫淺深。功德大小。皆可仗佛慈力。往生西方。此如坐火輪船過海。但肯上船。即可到於彼岸。乃屬船力。非自己本事。信、願念佛。求生西方亦然。完全是佛力。不是自己道力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58、一切法門難在哪裡?淨土法門易在哪裡?

 
         一切法門。難在斷煩惑以了生死。淨土法門易在仗已信願念佛之力。感佛慈悲攝受之力。感應道交。故得不斷煩惑。帶業往生。較彼專仗自力者。其難易不可同年而語矣。

 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。無非為眾生斷煩惑以了生死。證無生以成佛道耳。但眾生根機不一。致所得利益各別。其有宿根深厚者。現生即可斷盡見思。超出三界。進學菩薩上求下化之道。以期圓滿菩提。則何幸如之。其或根機稍劣。縱令禪定力深。徹悟自心。而見思未斷。則依舊輪回。況從生至生。何能自保?倘一隨福迷。則直墮三途矣。其下焉者。又何待言?此自力了生死之難也。如來懸知末世眾生。無力斷惑。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法門。俾彼法身大士。與具縛凡夫。及五逆十惡之極重罪人。同于現生。往生西方。既生西方。則了生脫死。超凡入聖。各隨已資。而為悟證。其慈悲撫育之心。雖天地父母。不能喻其萬一。以此法門。仗已信願念佛之力。感佛慈悲攝受之力。感應道交。故得不斷煩惑。帶業往生。較彼專仗自力者。其難易不可同年而語矣。念佛之人。若知此義。自能死盡偷心。專修此法。不致好高務勝。隨經教知識語言所轉。舍此別修諸餘法門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57、淨土殊勝法門為什麼世人多不研究。或完全不知?若能信得及往生有分嗎?


 
         殊勝法門愚人不知。或恐提倡淨土法門。人或藐視。謂其無智慧。故不敢耳。須知淨土法門。乃如來一代據說一切法門中之特別法門。愚夫愚婦心無成見。則易生信。汝能信得及。許汝往生有分。

  念佛法門為律教禪密之歸宿法門。等覺菩薩尚須以十大願王功德。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以期圓滿佛果。況以下之一切菩薩之諸大德乎?永明之本當已久證佛果。然既示生世間。必須自利利他之行。念佛往生西方。乃自利利他最上之法。故以身作則是極力提倡之。以期盡擔荷佛法之職。而慰如來說法之本懷也。今人多不研究。或完全不知。所謂習矣不察。或恐提倡淨土法門。人或藐視。謂其無智慧。故不敢耳。此正孟子所謂“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”之流輩也。須知淨土法門。乃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中之特別法門。愚夫愚婦心無成見。則易生信。通宗通教者。知為特別法門。則必極力提倡。通宗通教而以特別法門作普通法門論。則不但不生信且將辟駁矣。以故名為難信之法。故光常曰。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眾生。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。故得九界(六道三乘之九法界)同歸。十方共讚。千經俱闡。萬論均宣也。汝能信得及。許汝往生有分。祈將此字與邵夫人看。倘領會得。當立即痊癒。否則亦只世間夫妻之情誼而已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

56、如何認識念佛與參禪的權、實、頓、漸?


 
         如來為眾生說法。唯欲令眾生了生脫死耳。念佛一法。徹上徹下。即權即實。即漸即頓。不可以尋常教理批判。若深研淨宗。則當竭盡心力。而為宏揚。

  《西方路》書中,權、實、頓、漸辯疑之文。須先明權、實、頓、漸四字。然後再論念佛、參禪之為、為實、為頓、為漸。則可了無疑義矣。權者。如來俯順眾生之機。曲垂方便之謂也。實者,按佛自心所證之義而說之謂也。頓者。不假漸次。直捷疾速。一超直入之謂也。漸者。漸次進修。漸次證入。必假多劫多生。方可親證實相之謂也。彼參禪者。謂參禪一法。乃直指人心。見性成佛之法。固為實為頓。不知參禪。縱能大徹大悟。明心見性。但見即心本具之理解性佛。若是大菩薩根性。則即悟即證。自可永出輪回。高超三界。從茲上求下化。用作福慧二嚴之基。此種根性。就大徹大悟人中論之。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。其或根器稍劣。則縱能妙悟。而見思煩惱未能斷除。仍須在三界中。受生受死。既受生死。從悟入迷者多。從悟入悟者少。是則其法雖為實為頓。苟非其人。亦不得實與頓之真益。仍成權漸之法而已。何以故?以其仗自力故。自力若十分具足。則何幸如之。稍一欠缺。則只能悟理性。而不能親證理性。今時則大徹大悟者。尚難其人。況證其所悟者哉。念佛一法。徹上徹下。即權即實。即漸即頓。不可以尋常教理批判。上至等覺菩薩。下至阿鼻種性。皆須修習(此徹上徹下之謂也)。如來為眾生說法。唯欲令眾生了生脫死耳。其餘法門。上根則即生可了。下根則累劫尚難得了。唯此一法。不論何種根性。皆於現生往生西方。即生死即了。如此直捷。何可名之為漸。雖有其機。不如尋常圓頓之機。有似乎漸。而其法門威力。如來誓願。令此等劣機。頓獲大益。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處。凡禪講這人。若未深研淨宗。未有不以為淺近而藐視者。若深研淨宗。則當竭盡心力。而為宏揚。豈復執此權、實、頓、漸之謬論。而自誤誤人哉?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55、什麼是禪淨。什麼是有禪有淨土?


 
         禪者。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。宗門所謂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。淨土者。即信願持名。求生西方。非偏指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也。

  有禪者。即參究力極。念寂情亡。明心見性也。有淨土者。即真實發菩提心。生信發願。持佛名號。求生西方也。禪與淨土。唯約教約理。有禪有淨土。乃約機約修。教理則恒然如是。佛不能增。凡不能減。機修須依教起行。行極證理。使其實有諸己也。

禪者。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。宗門所謂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。宗門語不說破。令人參而自得。故其言如此。實即無能無所。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。純真心體也。(離念靈知者。了無念慮。而洞悉前境也。)淨土者。即信願持名。求生西方。非偏指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也。有禪者。即參究力極。念寂情亡。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。明心見性。有淨土者。即真實發菩提心。生信發願。持佛名號。求生西方也。禪與淨土。唯約教約理。有禪有淨土。乃約機約修。教理則恒然如是。佛不能增。凡不能減。機修須依教起行。行極證理。使其實有諸己也。二者文雖相似。實大不同。須細參詳。不可籠統。倘參禪未悟。或悟而未徹。皆不得名為有禪。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;或有信願而不真切。悠悠泛泛。敷衍故事;或行雖精進。心戀塵境;或求來生生富貴家。享五欲樂;或求生天。受天福樂;或求來生。出家為僧。一聞千悟。得大總持。宏揚法道。普利眾生者。皆不得名為有淨土矣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

54、如何正確理解《永明四料簡》的含義?


 
         今當末世。眾生根劣障重。知識稀少。若舍淨土。無由解脫。永明禪師恐世不知。故特舉料簡以示 來茲。誠迷津之寶筏。昏衢之明燈也。

  又永明禪師。為修行人確示要道。開出《四料簡》。

  (一)有禪有淨土。猶如戴角虎。現世為人師。來生作佛祖。
  (二)無禪有淨土。萬修萬人去。若得見彌陀。何愁不開悟?
  (三)有禪無淨土。十人九蹉路。陰境若現前。瞥爾隨他去。
  (四)無禪無淨土。鐵床並銅柱。萬劫與千生。沒個人依怙。

  此《永明四料簡》。乃大藏之綱宗。修持之龜鍳。先須認准如何是禪。如何是淨。如何是有。如何是無。然後逐文分剖。則知字字的當。無一字能移易。禪者。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。即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。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。所謂純真心體也。淨土者。即信願持名。求生西方。(非偏指唯心淨土。自性彌陀。)有禪者。即參究力極。念寂情亡。徹見本來面目。明心見性。有淨土者。即真實發心。生信發願。持佛名號。求生西方。禪與淨土。是約教約理。有禪有淨土。是約機約修。一理一事。理雖如是。須如理起行。行極證理。務使實有諸己也。倘參禪未悟。或悟而未徹。皆不得名為有禪。倘念佛而無信願。或有信願而不真切。悠悠忽忽。敷衍故事。或行雖精進。而因地不真。心戀塵境。乃至求來生富貴。生天求樂。皆不得名為有淨土。

  (一)有禪有淨土。猶如戴角虎。現世為人師。來生作佛祖者。其人徹悟禪宗。明心見性。又復深入經藏。備知如來權實法門。而于諸法之中。唯以信願念佛一法。自利利他。其人有大智慧。有大辯才。邪魔外道。聞而喪膽。如虎之戴角。有來學者。隨機說法。應以禪淨雙修接。即以禪淨雙修接之。應以專修淨土接者。即以專修淨土接之。無論上中下根。無一不被其澤。豈非人天導師歟?至臨命終時。蒙佛接引。往生上品。一彈指頃。花開見佛。證無生忍。即最下證圓初住。能現身百界作佛。故曰。來生作佛祖。

  (二)無禪有淨土。萬修萬人去。若得見彌陀。何愁不開悟者。其人雖未明心見性。即是決志淨土。求生西方。志誠念佛。感應道交。定蒙攝受。力修者。固得往生。即五逆十惡。臨終十念。亦皆蒙佛化身前來接引。非萬修萬人去乎?既生西方。見佛聞法。雖有遲速。然已高預聖流。竟不退轉。漸證聖果。則其開悟。可不待言。故謂若得見彌陀。何愁不開悟。

  (三)有禪無淨土。十人九蹉路。陰境若現前。瞥爾隨他去者。其人雖略識心性。而見思未盡。直須磨礪淨盡。至於無餘。則生死方可出離。若一毫未斷。六道輪回。依然難逃。生死海深。菩提路遠。即使命終。歸途莫測。十人之中。九人如是。故曰:“十人九蹉路”。蹉者。蹉跎。即俗所謂耽擱也。陰境者。中陰身境。即臨命終時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。眨眼之間。隨其業力。便爾受生。一毫不能自作主宰。如人負債。強者先牽。心緒多端。重處偏墜。故曰:陰境若現前。瞥爾隨他去。

  (四)無禪無淨土。鐵床並銅柱。萬劫與千生。沒個人依怙者。其人既未徹悟。又不求生淨土。悠悠泛泛。修諸法門。(非指埋頭造惡不修行者)既不能定慧均等。斷惑證真。又不能仗佛慈力。帶業往生。以畢生修持功德。感來生人天福報。現生既無正智。來生即隨福轉。享福愈大。惡業愈多。既造惡業。難逃果報。一息不來。即墮地獄。償其夙債。所謂鐵床並銅柱是也。如是造業之人。譬如慧日。盲者不見。雖有諸佛菩薩垂以慈悲。以彼惡業障故。不能獲益。永劫受苦。故曰:沒個人依怙。

  夫一切法門。專仗自力;淨土法門。專仗佛力。一切法門。惑業淨盡。方可了生死。淨土法門。帶業往生。即預聖流。又佛在世時。眾生色心業勝。依仗自力。或可證道。今當末世。根劣障重。知識稀少。若舍淨土。無由解脫。永明禪師恐世不知。故特舉料簡以示來茲。誠迷津之寶筏。昏衢之明灯也。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

53、參宗研教。都可以了脫生死。何必一定要念佛呢?


 
         參宗研教全仗自力。談何容易。信願持名了生死。才是道理。

   佛法的最要問題。就是了生死。若論了生死之樁大事。很難很難。我們凡夫。根機劣。知識淺。而且五濁惡世。邪師外道甚多。要了脫生死。究竟如何了脫呢?唯有念佛法門。真信切願。精進念佛。求生淨土。佛法之中。方便多門。參宗學教。都可以了脫生死。何必一定要念佛呢?因為參宗研教。都要務到極處。如實修證。才有希望。這是全仗自力。談何容易!念佛是攸賴佛的願力加被。是兼仗佛力。自然確有把握了。譬如渡海。仗自力如飛渡。仗佛力如駕慈航。飛渡難免墮落之虞。駕慈航決定有到彼岸的日子。其中難易安危。想大家都能辨別得了。總而言之。仗自力參禪悟道。了生死。未證到家。總是不易了。念佛求生淨土。只要信願真切。行持堅固。就有了脫的功能。若論自力他力。禪淨難易。講得最清楚最明白。莫如永明延壽大師的《四料簡》。照《四料簡》說來。不通宗教的人。固然要念佛。就是通宗通教的。更要念。雖通沒有證。總要念佛了脫生死。才是道理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

52、淨土法門在佛法五乘中的地位是什麼?



             人天乘而兼菩薩乘。佛乘者。其唯淨土法門乎?惟此淨土法門。乃能出三界。了生死。

  竊維佛法有五乘:(一)人天乘。人乘持五戒。得生人道。天乘行十善。得生欲界天。加四禪四定。則生色無色界天。(二)聲聞乘。修四諦。得四沙門果。(三)緣覺乘。觀十二因緣。得辟支佛果。(四)菩薩乘。修六度萬行。證菩薩果。(五)佛乘。行大慈大悲。成正等覺。人天乘而兼菩薩乘佛乘者。其唯淨土法門乎?蓋人天乘。只修五戒十善。俱是有漏功德。唯此淨土法門。乃能出三界。了生死。修淨土者。必須敦篤倫常。恪盡己分。父慈子孝。兄友弟恭。夫和婦順。加以四弘誓願。廣大其心。自行化他。普令內而父母妻子。外而鄰里鄉党。皆修五戒十善。並修淨土法門。以深信願。念佛求生西方。是人雖系凡夫。實即菩薩。何以故?以心廣大故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大師文鈔)

51、什麼是有相三昧和無相三昧?


        禪宗所說。是依無相三昧發揮。念佛求生西方。是依有相三昧而發揮。

  《金剛經》說心地法門。故云:“凡所有相。皆是虛妄”。汝不知看經上文說的話。獨以此兩句。疑念佛求生西方。不知有有相三昧。有無相三昧。凡般若部中許多經。並禪宗所說。皆是依無相三昧發揮者。凡諸大乘經。備明修因證果。並開示念佛求生西方者。皆是依有相三昧而發揮者。

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

50、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。而念到極處亦能開悟。為什麼?



 
         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。若求開悟。或置信願於度外。而念到極處。亦能開悟。不悟亦無所礙。縱悟到極處。若無信願。則斷難往生。以故大師恐人受病。令其直念也。

  入道多門。唯淨土最為第一。淨土宗要。唯信願行三法而已。蓮池之令人參者(即參念佛是誰)。以當時宗門甚盛。不如是。或恐人以為異宗。而不肯修。又亦欲引宗門中悉修念佛三昧也。蕅益之不須參究者。以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。若求開悟。或置信願於度外。而念到極處。亦能開悟。不悟亦無所礙。縱悟到極處。若無信願。則斷難往生。以故大師恐人受病。令其直念也。

  今人多多崇尚外道。以外道皆有秘傳。實則外道百千萬種。但只煉丹運氣一道而已。此系保養色身之法。非了生脫死之道。況其名詞多與欲事相似。妄人遂從此造無間業。可痛傷哉。
  竅謂淨土一法。為諸法之歸宿。乃用吾人依之以自利利他者。何得不先研究得極無可疑。不被一切經教知識語言所搖奪?而泛泛然研究其他經典。則愈研究愈將淨土看得尋常矣。若先知淨土之所以。再研究其餘經論。則愈研究愈將淨土看得高深矣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49、禪宗與淨宗的宗旨有什麼不同?


禪宗以開悟為事。淨宗以往生為事。

明心見性。見性成佛。乃見自性天真之名字佛。非究竟涅槃。福慧圓滿兩足尊也。明心見性。是悟非證。悟後當須經歷十住。十行。十回向。以迄十地。等覺。而了生死。學者切莫妄會。

古人謂西方極樂世界有一樂字。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。大眾聞法有素。深望至誠懇切修持去。吾保將來。成佛有分。勉之哉。勉之哉!

宗門以開悟為事。淨宗以往生為事。開悟而不往生者。百有九十。往生而不開悟者。萬無有一。此義認不准。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為事。則其誤大矣。

日者有居士詢余祖師西來意。庭前柏樹子。彼實毫無心得。祖師之意。庭前柏樹子。巍巍大樹。學人當下即見。令人參而自得。不然。本明心地。無所發明。即見不過柏樹子而已。宗門所有言句。一一皆指歸即心自性。初無義路可以思量。明心見性。見性成佛。乃見自性天真之名字佛。非究竟涅槃。福慧圓滿兩足尊也。明心見性。是悟非證。悟後當須經歷十住。十行。十回向。以迄十地。等覺。而了生死。學者切莫妄會。古人謂西方極樂世界有一樂字。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。大眾聞法有素。深望至誠懇切修持去。吾保將來。成佛有分。勉之哉。勉之哉!

(印光大師文鈔)




48、修淨業與學教有什麼不同?



 
          學教注重開解。修淨業注重實行。

    修淨業。與學教不同。一注重開解。一注重實行。縱有不知者且置之。再三看幾次。多有前後發明處。即令不了然。且體貼上下文義。當可以意會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47、為什麼不能以念佛之特別法門。修通途之自力觀行?




          身業專禮。口業專稱。意業專念。念至其極。則心佛外佛。一如不二。善導專修念佛證道。非自力證道之所能比。

     善導專修。身業專禮。口業專稱。意業專念。念至其極。則心佛外佛。一如不二。其證道也。非自力證道之所能比。古人謂劣夫乘輪寶力。一日可以遍遊四大部洲。何得以念佛之特別法門。修通途之自力觀行?光雖下愚。不敢肯許。倘以此一塵不染之清淨心。圓發三心。則現生親證三昧。臨終往生上品。便可豫為座下賀。一得之愚。尚祈矜監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

46、為什麼說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?



 
         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?當今之人。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。舍淨土一法。則絕無希望矣。須知淨土法門。法法圓通。如皓月麗天。川川俱現。水銀墮地。顆顆皆圓。

    淨土法門。超勝一切法門者。在仗佛力。其餘諸法門。皆仗自力。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?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。

       如來聖教。法門無量。隨依一法。以大菩提心修之。皆可以了生死。成佛道。然于修而未證之前。不無難易疾遲之別。求其至圓至頓。最簡最易。契理契機。即修即性。三根普被。利鈍全收。為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。作人天凡聖證真之捷徑者。無如信願念佛。求生西方一法也。良以一切法門。皆仗自力。念佛法門。兼仗佛力。仗自力非煩惑斷盡。不能超出三界。仗佛力若信願真切。即可高登九蓮。當今之人。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。舍此一法。則絕無希望矣。須知淨土法門。法法圓通。如皓月麗天。川川俱現。水銀墮地。顆顆皆圓。不獨於格物致知。窮理盡性。覺世牖民。治國安邦者。有大裨益。即士農工商。欲發展其事業。老幼男女。欲消滅疾苦者。無不隨感而應。遂心滿願。於是各處有心之士。群起而提倡佛法。明三世之因果。顯六道之輪回。示娑婆之惡濁。表極樂之嚴淨。以期斯世之人。克已復禮。生入聖賢之域。了生脫死。沒歸極樂之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印光大師文鈔)

45、為什麼以橫超法作豎出用。得益淺而受損深?



 
         真修淨土人。用不得禪家開示。未斷惑業。欲了生死。則夢也夢不著。

  淨土法門。以信願行三法為宗。有信願。無論行之多少淺深。皆得往生。無信願。即到能所兩忘。根塵迥脫之地步。亦難往生。以真證到能所兩忘。根塵迥脫之實理。便可自力了生死。則不必論。若但有工夫見此理。尚未實證。若無信願。亦難往生。禪家說淨土。仍歸於禪宗。去信願說。果能依之而做。亦可開悟。而未斷惑業。欲了生死。則夢也夢不而著。以凡夫往生。由信願感佛。故能仗佛慈力。帶業往生。今既不生信願。又將佛一一說歸自心。何由感佛?感應不符。則生自生。佛自佛。以橫超法。作豎出用。其得益淺而受損深。不可不知。得益者。依彼所。亦能開悟。受損者。既去信願。則無由仗佛慈力。吾故曰。真修淨土人。用不得禪家開示。以法門宗旨不同故。祈為慧察。如不以為然。請求之大通家。庶可契汝心志矣。光固不執著也。


(印光大師文鈔)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