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

道證法師講述:《阿彌陀佛讚佛偈》


道證法師講述:《阿彌陀佛讚佛偈》

阿彌陀佛讚佛偈:第一句是讚歎「阿彌陀佛身金色」,不是說阿彌陀佛身金色很漂亮這樣就好了。我們也要回頭好好看看自己,我們和阿彌陀佛,佛性是一樣的,為什麼祂已經可以放光開發出無量的光明來,全身都金光閃閃,而我們還是全身都污穢不堪呢?

阿彌陀佛已經身金色,為什麼我們還在這裡灰頭土臉,整個臉黑漆無光呢?為什麼還在這裡氣得整張臉紅通通呢?稱讚「阿彌陀佛身金色」,是提醒自己本來也是金色會放光的啊!不要再繼續「黑」下去了吧!

如果沒有這樣提醒自己,阿彌陀佛身金色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?讚佛身金色,為什麼說「金色」呢?「金」是代表什麼道理呢?當然「金」是我們這個世間被認為很有價值的,這是一種道理。「金」為什麼有價值呢?就是因為它不會生鏽、不會變質、不會縮水、不會褪色,所以用它來代表常住不變,不會壞、不會老、不會死。

我們凡夫的肉體是無常的,會老、病、死,等於是會變質、會生鏽、會縮水,又會褪色,若是稍微不小心跌倒就會骨折皮肉裂開,甚至皮開肉綻。因為我們的心很亂,變化無常,所以感得的身報也是這樣的變化無常,而佛就不是了。

我們知道黃金可以打造成戒指,也可以改成項鍊,或者製成很薄的金箔來貼佛像,甚至也可以整塊熔化,將它塑成佛像。如果有很多黃金,也可以用來鋪路、做馬桶。不論它的形相如何改變,它的本質都不會變。這表示佛的形相可以隨意變化,隨眾生的需要而現身。

眾生應以何身得度,佛就現何身度化眾生。佛可以現為國王身,也可以變現成乞丐,也可以變現成男身或女身。能夠隨意變化形相,但又不會變質,這就是「金」的特色。「佛身金色」,就是在讚歎佛能夠轉作無我,有常住不壞的德能。

另外「金」,也代表中道的道理。如果有研究過美術,有在畫圖或者從事彩色印刷的人就知道,青色、紅色、黃色這三種色彩混合起來,就可以變出無量的色彩。比如用紅色和黃色調合在一起,就變成橘色的色彩。

所調合的比例,如果不一樣,現出來的色彩深淺就不一樣。如果用青色調合黃色,就會變出綠色來。如果這三種原色,都放得很重,調合在一起,就會變成黑的。如果三色都拿掉,都沒有就變成白色的,也就是對這三色的色光都反射的時候,就會變成白色。

如果這三種色,比例調合得很適中還會發光,那樣的色彩現出來就是「金」的顏色。所以用「金色」來代表調合適當的「中道」,代表大調合,又會放光,而且很有功能。這是末學學習用金色畫佛像的時候,才了解到為什麼古德會說「金」是代表中道實相的道理。當然說佛身金色還有其他的道理,我們如果沒有深入去體會,就無法了解。
   
讚佛偈第二句是「相好光明無等倫」,相好就是佛的相很好,佛有很多好的相,不但有好的相,相裡面還有微細的好,而且還會放光。一般來說佛有三十二相,八十種的好,這個「好」也是好的相,不過是比較微細的。依照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說,阿彌陀佛不只是三十二相,他有八萬四千相。每一相裡面,還有八萬四千種的好。

阿彌陀佛為什麼有那麼多好的相呢?不但是相很好,而且還會放光明。我們要如何成就相好呢?要成就一個好的相,就要盡心盡力做一百件利益天下大眾的好事情,才有辦法成就一個相好。

所以要生出一個好的相,是不簡單的。如果沒有努力利益大眾,是要用什麼功德來成就相好呢?像我就是長得這麼難看,一出生,我大阿姨就很老實的說:她很想要讚美我,可是找不到什麼可以讚美的。

這就是前世沒有好好去做利益大眾的事情,所以沒有半個好的相。這不是別人不想讚美我們,就真的沒什麼好讚歎、讚美的地方啊!我們如果能像佛一樣具有三十二好相,當然每天都會有人讚歎。佛教我們每天都要説一首偈來讚佛,不是教我們念一念就算了。

念讚佛偈就是教我們要反省自己,是不是有努力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呢?如果沒有去做,就不可能和阿彌陀佛一樣的相好。讚佛若是沒有反省改進自己,那麼相好光明,永遠都是佛在相好光明,我們還是相不好,依然黑漆無光,這樣讚佛就失去意義了。

讚佛偈的第三句是「白毫宛轉五須彌」。白毫是什麼呢?佛的眉毛中間有一根毛,這根毛長得很長,若是盤起來就是在兩眉的中間,表中道的智慧。遠看就像一顆圓痣,其實是一根白毫毛。這根白毫毛盤的方向是依順時鐘的方向盤繞,而且還會放光。這根白毫的毛是有多大呢?盤起來有五個須彌山那麼大,所以叫做「白毫宛轉五須彌」。須彌山有多大呢?佛經說:太陽是圍繞須彌山在轉。小時候看到佛經這樣說,覺得很奇怪,因為小學的課本上是説太陽是一顆恆星,它是不會動的。

但是現代科學家研究發現並不是這樣,太陽也是有一個中心,它圍繞著這個中心點在轉,轉一圈需要二萬萬年,所以看不出它在動,以為它沒有在動。如果依小學課本所説,就會認為佛經説的不對囉?怎麼會說太陽圍繞的中心是須彌山呢?其實不是佛經說錯,而是人類的凡夫肉眼無法觀察到,科學也還沒有辦法研究出來罷了,所以無法了解到佛所說的是真理。

五須彌就是五座須彌山那麼大,我們想想看,太陽繞兩萬萬年,繞一圈的範圍,就是須彌山的大小,如果這樣,五個須彌山是多大呢?這就難以想像了。五個須彌山的大,就是佛的一根白毫毛的大。佛的一根毛就已經那麼大了,若全身都現前是多偉大呢!祂的一根毛,我們可能都認不出來了,若是祂整個身體都現在我們的面前,我們也見不到。佛的身體為什麼那麼大?我們為什麼這麼小呢?因為祂的心量很大、度量很大、智慧很大。而我們是小心量、小耐力。

用很小的心量,很小的耐力,感應來的身體,當然是很小了。我們的心量,如果還要再繼續小下去,以後作螞蟻也是有可能的。我們是要發大心利益大眾,還是要發小心量只利益自己,這就隨自己的選擇了。要成佛,還是要作螞蟻,也是隨我們自己了。真正讚佛時,是要發出一種心,佛既然那麼好,我也要像佛這樣好,我也要將這個佛性開發出來。
   
讚佛偈第四句是「紺目澄清四大海」。「紺」,是青色的。「目」,就是眼睛。佛的眼睛是青色的,非常的清澄,叫做「紺目澄清」。佛的眼睛是智慧慈悲的眼睛,有多大呢?就像「四大海」那麼大。四大海的「大海」,並不是像地球的太平洋這樣的小海,這是宇宙裡面廣大的星海。星海就是宇宙廣大天空裡面很多星球,這星球多到像海一樣,非常廣大而無有邊際。

佛的眼睛是很清淨的,看什麼都清淨。有句話說:「佛眼視眾生,眾生皆是佛。」就是說佛的眼睛看眾生,眾生全都是佛。為什麼呢?因為佛能夠看到眾生的佛性。不論是多麼糊塗、多麼黑暗的眾生,佛都能夠看到眾生所隱藏的光明佛性。所以佛很有耐心、慈悲心,不斷教化眾生,因為他看眾生都是會成佛的。

像我們凡夫的眼睛,時常看這不順眼,看那個也不順眼,這種眼睛怎麼可能「紺目澄清四大海」呢?像我的眼睛,就是近視又加上亂視,現在年紀比較老了,又兼老花。為什麼同樣是眼睛,功能差那麼多呢?因為雖有眼睛,但是不會用啊!每天眼睛都沒用來看佛,沒用來看自己的心,好好檢討自己,都用眼睛看東看西,看這個不如意,就生煩惱;看那個也看不起,就生驕慢。看這一項,也有障礙;看那一項,也有問題。看這個人,不怎麼樣;看那個人,也不順眼。不需要看的,看了一大堆,徒生煩惱;應該看的佛,卻反而看不到。

你想這樣怎麼不會亂視又加近視呢?是要修到哪一天,才能夠「紺目澄清四大海」呢?所以每天唱讚佛偈,不是唱好聽的,這是在提醒自己本來眼睛是應該「紺目澄清四大海」的,可是我們澄清的紺目是跑到哪裡去了呢?我們怎麼會把它弄丟了,弄得那麼悲哀,眼睛變得那麼小,又模糊乾澀?唱這句讚佛偈,就是要找回自己澄清的紺目,找回自己清淨的眼睛,使自己能夠看到清淨的世界,清淨的佛。

有人從大殿出來,就說:「大殿的地上,有一隻蟑螂死掉了,旁邊圍了很多螞蟻。」其實,大殿目標最大的就是佛像,但進去的人都只看到蟑螂和螞蟻,沒有看到佛像。同樣在大殿內,用心看佛的人,他所看到的就是佛;用心看蟑螂的人,所看到的就是蟑螂。
同在一個地方,所見到的世界,並不一樣,就看你的心要注意什麼。如果我們善用清淨的心眼看佛像,世界就會變得很清淨莊嚴。

讚佛偈第五句是「光中化佛無數億」,這是讚歎佛所發揮的偉大功能。因為佛心中已經都沒有貪瞋癡這些垃圾煩惱了,所以佛會放光,這個光明是無限的,佛用這種無限的能力,在各處發揮不一樣的功能。這個地方需要這樣的幫助,祂就化成這樣的佛去幫助;另外一個地方,需要另外一種的幫助,佛就又化成另外一種的佛去幫助。佛能夠有無量無邊的化身,就是祂已經開發出無量無邊的能力來。現代人應該很容易了解化身,比如一張佛像的底片,它能夠沖洗出很多張佛像的相片。一個印刷版,可以印出無限量的佛像。每一尊都是化身佛,每一尊都能夠發揮力量。佛將祂所有煩惱的塵埃都去除掉了,所以本性的光明都可以顯現出來。我們如果肯將心中的貪、瞋、癡這些垃圾丟掉,自性光明就能無障礙的顯現出來,可以跟佛一樣光中化佛無數億,這是多麼自在,想要什麼功能,就有什麼功能。如果貪、瞋、癡都捨不得放下,保留一大堆,什麼功能也都顯現不出來,時常做這個也不如意,做那個也不順利,那要等到哪一天,才能光中化佛無數億呢?
   
讚佛偈的第六句是「化菩薩眾亦無邊」,菩薩本身是覺悟的眾生,祂的責任就是度化眾生,幫助眾生覺悟,所以菩薩叫做「覺有情」。佛具大慈悲心,不忍心眾生迷惑受苦,所以佛去到任何地方,就是為了度化眾生。祂化作無邊的菩薩眾,去度化眾生,再壞的眾生,受到佛的感化,也會變成菩薩。佛的功能,就是教化眾生,使眾生覺悟,令眾生都變成菩薩、變成佛。這句「化菩薩眾亦無邊」,也是在讚歎佛感化出無量無邊覺悟的眾生,感化出無量無邊的菩薩。
   
讚佛偈的第七句是「四十八願度眾生」,就是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個大願,要度化眾生。我們凡夫也是有很多願望,大部份的願望都是為了自己,都想:「我要做什麼、我要享受什麼、要用什麼…」這就是自私的小願。佛所發的大願,就不是這樣,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,沒有一個願是為了自己,每一個偉大的願,都是要幫助眾生究竟解脫,自在快樂。每一個願都是佛辛辛苦苦用生生世世的修行,經過很長的時間才達成的。阿彌陀佛的大願,就是要無條件救度我們,只要我們肯接受,佛對我們的救度是沒有條件的。
   
讚佛偈最後一句是「九品咸令登彼岸」,就是對九種不一樣的眾生,佛都要讓他們離開輪迴的苦海,登上極樂的彼岸,永遠離苦得樂。我小時候唱這句「九品咸令登彼岸」,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。後來慢慢知道「九品」的內容,原來就是由上上品的眾生,也就是根機最好的眾生,一直到下下品根機最差的眾生,佛都要讓他們登上極樂的彼岸,究竟成佛。下下品的眾生是多差呢?就是五逆十惡。五逆就是殺父親、殺母親、殺阿羅漢、破壞和合的僧團,甚至殺佛。

這種惡人就是下下品的眾生,這也是佛很親切要救度的對象。一般人都很不喜歡壞人,若是看到殺人犯,或者因搶劫而被警察抓去關,就鼓掌說:「很好!很好!」壞人若是受報應,就說:「那是應該的」。尤其如果從前曾經得罪過我們的人,他今天遇到了不好的境界而不順利,就說:「你看!他受報應了。」但是阿彌陀佛他不是這樣的心,祂和我們凡夫的心不一樣,祂是「九品咸令登彼岸」,佛對最好和最壞的眾生都是平等慈悲。不論你是哪一種類的眾生,祂都要讓你去到快樂自在的彼岸。

祂的大願裡面有一句很令人感動的話,說:「不論你是哪一種類的眾生,只要來到我的國土,受到我佛法的感化,都可以變成菩薩,都可以發起成佛的心。」當我了解這個意思以後,每次念到「九品咸令登彼岸」這句時,就感動到流眼淚,我是要到什麼時候,才能夠開發出像佛這種「九品咸令登彼岸」的慈悲心呢?佛對好人,也不偏心,對壞人,也不怨憎,完全是平等慈悲,要讓大家一起快樂成佛。


難怪我們需要每天都稱讚佛,佛這種偉大的精神和慈悲,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天都對祂讚歎嗎?不值得我們每天在讚歎中,來反省自己,來改進學習嗎?佛的偉大,確實值得我們每天讚歎,值得我們每天在讚歎中,來反省學習。所以菩薩戒規定我們每一天都要說一首偈來讚佛,我們就要由內心誠誠懇懇說一首偈來讚佛,提醒自己要像佛。


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