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

永明大師 彌陀再來


永明大師 彌陀再來

永明大師亦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,曾召集慈恩、賢首、天台三宗僧人,輯錄印度、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,廣蒐博覽,互相質疑,而成《宗鏡錄》一百卷。對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,持調和之態度。高麗王見此書,乃遣使敘弟子之禮,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,法眼之禪風遂盛行於海東。大師集大乘佛法為一身,融通各宗、會歸淨土,持律精嚴,欣求往生。其以華嚴一乘為究竟圓妙,以吾人靈明妙心為萬法之本源,以西方淨土為最終歸宿,身體力行,理事雙修,為後人樹立了不朽的榜樣。

宋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,大師晨起,焚香辭告眾人,趺坐而化,時年七十二歲。據云:永明大師乃阿彌陀佛示現。大師走的時候,有這麼一個故事。國王發了大心,想辦一個無遮大會,無遮大會是什麼意思?「無遮」是無條件請客,凡是出家人,這一天皇帝供齋,都可以來應供。這個不要發請帖的,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來,一律歡迎,決定沒有拒絕的,千僧齋。在這供齋期間,當然座席也有上座,也有首席,首席當然是高僧大德們。這些人彼此都謙讓,互相的推讓,都不肯坐這個上位。正在大家謙虛推讓的時候,來了一個和尚,大家也不認識他,過去也沒見過,來這麼一個和尚,穿的也很普通,邋裡邋遢的。這個和尚耳朵很長,所以人家給他取個綽號叫「大耳和尚」。這個和尚看大家推推讓讓的,他就跑到上位坐下來了,因為都是出家人,於是也不便說他。供齋後,人都散掉,都走了。國王就問永明大師:我今天發心供齋,有沒有聖賢來應供呢?聖賢應供,福報就大了。大師說:今天有。國王說:什麼人?大師說:錠光古佛今天來了。皇帝說:是哪一個?大師說:就是坐在上位那個大耳和尚。

這下子國王歡喜,立刻派人找這個法師,到處打聽。結果找到了,他在一個山洞裡面打坐。國王派的這些人見到法師,知道他是錠光古佛,身分暴露了,哪一個不到那裡去拜的?他一看大家來找他,只說了一句話:「彌陀饒舌」;阿彌陀佛亂說話,他說了這一句就往生,就走了。

大家聽了這句話,心裡想:錠光古佛走了,「彌陀饒舌」這個話是錠光古佛講的,那永明老和尚是阿彌陀佛來的。不要緊,還有阿彌陀佛在,趕緊回去報告。回去報告時,剛好跟皇帝撞了一下,「什麼事情這麼慌張」?「報告皇帝,大耳和尚找到了,他已經往生了」。皇帝也著急的說:「他怎麼走了」?但他說了一句話,「彌陀饒舌」。皇帝立刻就懂了,趕緊去拜永明延壽國師,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來的。還沒有出大門,外頭有人進來說:「永明大師圓寂了」。永明延壽大師是這樣往生的,示現給我們看,教我們怎樣做人,怎樣做事,怎樣學佛。現今阿彌陀佛聖誕日乃以永明大師的出生日為準。

永明大師 四料簡

有禪有淨土 猶如帶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

無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

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磋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

無禪無淨土 鐵床並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

要明白這四料簡的意思,先要明白怎麼叫做禪。怎麼叫做淨。怎麼叫做有。怎麼叫做無。拿這禪淨有無四個字看清楚,就明白四料簡之意思。所以將禪淨有無,略為抉擇一下。

所謂禪者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如教中明大開圓解,徹證一念靈知本覺理體也。所以要親見本來面目,方能算有禪。否則不能算有。

所謂淨者,是淨土三經,深信切願,求生淨土的法門。自心淨,則國土淨。自力感,則佛力應。第一要信得真,願得切,行得精進勇猛。所以須有決定不疑的信心,至誠懇切的發願,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,才算有淨土。否則不能算有。

世人每以為枯坐,看看死話頭,就算有禪。悠悠揚揚的念幾句佛,就算有淨。乃是大錯而特錯了。

總而言之,有禪,乃是有明心見性的功夫。有淨土,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。這是最要緊的道理。

然而明心見性,但是開悟,還沒有證,總不能了生死。悟得就無生死,非門內語。當知悟是開眼,悟後才有真修實證的徑路。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練,墮坑落坎。因是之故,先須開悟,這是初步功夫。若論要證到家,正須火上添油,加功進步呢。

四料簡中第一句,有禪有淨土者,謂既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功夫。更能真信發願求生西方。大徹大悟,猛虎相如,且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,豈非如虎生角麼。故曰猶 如戴角虎。以自己所悟的,自己所行的,拿出來教化眾生。應以禪機得度者,便為說禪。應以淨宗得度者,便為說淨。應以禪淨雙修得度者,便以禪淨法門而化度之。

如是言不虛發,機無不攝。開眾生眼目,做人天師範。故曰現世為人師。

以明心見性人,念佛求生。徹見自性彌陀,克證唯心淨土。臨命終時,上品上生。一彈指頃,花開見佛。便證圓教初住位。百佛世界,分身作佛。隨類應現,化度眾生。夫是之謂真精進。夫是之謂大丈夫。將來作佛祖,真語實語。伏望大眾諦信。

第二偈料簡者,謂未曾大徹大悟。仗自己的力量,難望了生死。所以發願求佛接引,修行淨土法門。故曰無禪有淨土。

只要能深信,只要能發願,只要能念佛。無論何人,都可以往生去的。故曰萬修萬人去。

若有不懂道理的人,念佛只想求富貴,求生天,此等之人,不能算有淨土。其不得生西方,只怪自己不發願,不能怪彌陀慈父不來接引。

若能發願求生,總是能去的。既得往生,親見彌陀,聽受妙法,即時開悟。一生便證阿鹂跋致,不退轉位。故曰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。

從此看起來,淨土法門,真是再好沒有的了。

第三偈料簡。謂雖能大徹大悟,若不發願求生淨土,因未證到家,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。故雲有禪無淨土,十人九蹉路也。

夫所謂十人九蹉路者,謂雖能開悟,而未能一定證到家,故雲蹉路。或雲十人九錯路者,錯路二字誤也。豈有大徹大悟之禪家,而錯路者乎。

大徹大悟的人,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。恐怕生死關頭,未必確能作主。臨命終時,循業流轉,隨多生之善惡業因而受生去,可懼可畏。誠不如求佛接引,為最穩當,最靠得住也。故曰陰境若現前,瞥爾隨他去也。

此陰境,指無始以來之善惡業境,非指五陰魔境。蓋大徹大悟之禪家,豈五陰魔而不知者,有是理乎。

第四偈無禪無淨土者,謂一般不知道修心的人,既無明心見性的功夫,又無發願念佛的行持,乃是真正可危。

就是修心未得開悟,總是盲修瞎練,不得解脫。雖然修得福報,無非生死業因。福報大,造業更深。福盡禍來,罪報難逃。地獄之苦,豈能倖免。生死輪回,誰為依靠。

所以讀了第四偈料簡,尤為觸目驚心。望大家知生死苦,發菩提心。無淨土者,速速發願修行,變成有淨土。有淨土者,還須精進勇猛,以決定生西為期望,要緊要緊。




精選文章

264、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?